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有關勤學勵志的小故事(精選21篇)

有關勤學勵志的小故事(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不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勤學勵志的小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勤學勵志的小故事(精選21篇)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2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裏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着進行抄寫。

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3

陶淵明一聽這話便皺了眉頭,他想責備少年幼稚可笑,在做學問時竟想找捷徑。轉念一想:少年是虛心討教的,對晚輩應當循循善誘嘛!於是他嚴肅地說:“年輕人,常言說‘書山有路勤爲徑’,你可理解其中含義?”

少年聽了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陶淵明拉着他走到一塊稻田邊,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說:“你聚精會神地瞧一瞧,看禾苗是不是在長高?”少年目不轉睛地看了半天,眼睛都酸了,那禾苗卻仍然和原來一樣不見長高。他失望地對陶淵明說:“沒見長呀!”

陶淵明又把少年帶到溪邊的大磨石前問:“你看看那塊石頭,那磨損的馬鞍一樣的凹面,它是在哪一天被磨成這樣的呢?”少年想一想,說:“不曾見過。”

陶淵明耐心地啓發誘導說:“要你看禾苗,是想讓你知道,雖然眼睛觀察不到,但禾苗的確是每時每刻都在生長的。如同我們做學問,知識的增長也來自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我們自己也沒有覺察到。但是隻要持之以恆,就可以見成效。所以人們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少年點點頭,說:“我明白了,這磨損的刀石是年復一年地磨損才成馬鞍形的,不是一天之功。先生,我說的是不是?”

陶淵明讚許地點點頭,接着說:“從這磨石,我們可以悟出另一個道理,‘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學習一旦中斷,所學的知識會不知不覺中忘悼。”

少年一下子豁然開朗,叩首拜謝道:“多謝先生,小輩明白了‘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的道理,從此再不妄想學習妙法了。”

陶淵明高興地對少年說:“我給你題個字吧”。揮起大筆寫道:

勤學如春起之苗,

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輟學如磨刀之石,

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少年恭恭敬敬地接過字幅,一直把它當作對自己勤學苦練的座右銘。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4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爲“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

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衆,爲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爲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爲恥辱呀!”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5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6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啓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

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爲萬事皆了了,我認爲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

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

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

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7

今天,我讀了勤學故事中的《陳平忍辱苦讀》這個故事。

故事內容是:陳平小的時候,家裏很窮,父母早逝,他與哥哥兩人相依爲命。父親臨終前,告訴陳平要發奮讀書,光耀門庭。因此,陳平日夜讀書,足不出戶,什麼農活也不幹。

這樣時間長了,大嫂對陳平就不滿了。有一天,陳平讀書入了迷,不小心弄碎了一隻碗,大嫂就藉機罵她身邊的一隻貓。陳平一聽,知道大嫂在指桑罵槐,實在不能容忍,說了幾句,就走出了這個家。

哥哥回家後得知此事,訓斥了妻子幾句,便急急忙忙地出去找陳平了。不一會兒,就把陳平找到了並勸回了家。

回家後,哥哥要休掉大嫂。陳平便對哥哥說:“哥哥,請不要休掉大嫂。她爲了這個家,很不容易。”大嫂聽了很慚愧。鄉親們都誇陳平是個好孩子。從此,一家人又快快樂樂地一起生活。

通過努力學習,陳平掌握了許多知識。後來,他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大業,爲漢朝做出了很大貢獻,終成一代名相。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陳平的成功源自勤奮,源自對知識的渴望和需求,忍辱苦讀。我要向陳平學習,努力讀書,掌握知識,長大了爲國家貢獻力量。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8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裏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裏,他正躺在牀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牆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牆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牆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裏來,我不就可以藉着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牆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牀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裏的農活,夜晚藉着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爲一代學者。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9

今天,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做中華勤學故事。

這本故事書中的.很多道理都是由好多故事得來的,有浪子回頭金不換、懸樑刺股的故事、斷織勸學和求學質衣。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刻苦鑽研的魯班、鑿壁偷光的故事。

刻苦鑽研的魯班講的是:魯班要造一座大宮殿,他發現用毛竹做竹片,刻了鋸齒後拉樹特別快,就發明了鋸。。這個故事充分表現了魯班的刻苦,不斷的鑽研,最後,用自己的實力克服了難關。

鑿壁偷光的故事是講述一個叫做匡衡的孩子把牆鑿去一個洞,偷了光線看書;又到有錢人家幹活借書讀。體現出它的勤奮好學,寧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也要讀書,最後他成了著名大學者。

歷史上的古人都得付出艱苦的創造才能成才。沒有紙,就鋪上一層細細的沙子,當做〝紙〞來寫字;沒有老師,就站在學校的窗外跟着裏面的朗朗書聲一起背誦。

古人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讀書,那麼自強不息。像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不知道要比古人好多少倍,如果再不奮發努力,豈不是愧對古人了嗎?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0

每次考試,如果有同學考一百分,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他真聰明!”其實學習好並不一定代表他特別聰明,更重要的是他比別人更勤奮。勤奮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這是我閱讀《中華勤學故事》後悟出的道理。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可以堆成一座山;洗毛筆、硯石的小水池,成了“墨池”;王羲之有時甚至一邊練字一邊把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弄得滿嘴烏黑。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訓練,他終於寫出一種氣度不凡的新字體,被公認爲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不僅王羲之如此,在我國曆史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都是這樣靠勤奮取得重大成就。

享譽中外的藥物學家李時珍, 爲了編著《本草綱目》,跋山涉水,行程萬里,歷盡艱險,嚐遍百草,嘔心瀝血27年。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我們在少年時就播下這顆勤奮學習的種子,相信長大後一定能收穫成功的果實。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1

我讀了《勤學故事》以後,我覺得裏面最精彩、好看、有趣的故事是富蘭克林和書這篇故事。因爲,這篇故事裏面最重要的主人公就是富蘭克林了,他的家裏很窮很窮的,就連一臺收音機也買不起。於是,他省吃儉用,常常餓着肚子省錢買書讀,他覺得,讀書就想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因爲他的家裏實在窮的買不起書讀了,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從別人那裏借了許多書來讀,第二天一早,準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來沒有失信過。就這樣,他讀的書越來越多,知識也就越來越豐富,最後,他終於成了讓人們尊敬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當然,每本書、每個故事都有它的特點、意義。我覺得這本書的意思是,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些名人們刻苦學習的故事。所以,這本書的名字才叫《勤學故事》。

我們大家要努力,都要像名人們那樣省吃儉用呀!而且還要努力,刻苦學習。我也選擇了一篇故事,我要向這篇故事裏的人學習,這篇故事的名字叫勤學好問的伽利略,他非常喜歡問問題,所以,我也要像他一樣愛問問題,然後長大當一個科學家,把我們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2

近幾天,我讀了《中華兒童勤學故事》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天才出於勤奮”。任何“天才”都是駕馭“勤奮”這條渡船,衝破層層惡風險浪才達到理想的王國。成功的機會只屬於時刻準備着的人。無論是在稍縱即逝還是長久尋覓之中,只有那些辛勤勞作的人,那些動腦動口同時又動手的人,那些堅持不懈、勤奮學習的人,纔會得到“幸運之神”的賜福。

這本書所寫的名人,有的出身貧苦,有的病魔纏身,還有的有嚴重的心理缺陷,但在他們不懈努力的奮鬥中,終於登上了事業的高峯。愛因斯坦小時候智力平平,大學考試不及格,但他仍不灰心,通過長期的努力,成爲了著名的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小的時候沒有機會上學,當他勇敢的立了功,他的爸爸要獎勵他一件鹿皮大衣時,他卻說:“不,我要一本書”……

古人小時候沒有錢不能上學,而我們呢?有的同學的家長給他們買了書,他們卻讓書孤零零地站在書桌上。甚至還有的同學把書都撕破了。我們比起古人何以不感覺到羞愧呢?

這本書讓我懂得:如果一個人要走向成功這艱難而漫長的旅途,就必須付出努力。就讓我們一起從現在開始努力吧!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3

英國19世紀赫赫有名的威靈頓將軍,曾經在戰場是屢戰屢敗,多次被他的對手拿破崙指揮的法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最落魄的一次,威靈頓將軍幾乎全軍覆沒,隻身落荒而逃,躲到在一間破舊的柴草房裏。飢寒交迫之中,將軍萬念俱灰,只想一死了之。

正當他心灰意冷的時候,突然看見牆角有一隻正在結網的蜘蛛,一陣風吹來,網立即被風吹破了,但是蜘蛛並沒有就此罷休,它再接再厲,努力吐絲,立刻開始重新接網。

好不容易又快要結成時,又一陣大風吹來,網再次被撕開,但蜘蛛毫不氣餒,轉移陣地又開始編織它的網。

像是要和風比賽一樣,蜘蛛始終沒有放棄,風越大,它就織得越勤奮,等到它第8次把網織好以後,風終於完全停止了。威靈頓將軍看到了這一幕,不禁有感而發:小小的一隻蜘蛛都有勇氣對抗大自然這個強大的勁敵,何況自己一個堂堂的將軍,更應該要奮戰到底,怎能因爲一時的失敗而喪失鬥志呢?

於是,威靈頓將軍接受失敗的事實,並且重整旗鼓,苦心奮鬥了7年之久,最後在滑鐵盧之役一舉打敗拿破崙,一洗當年的屢敗之恥。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4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爲,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裏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着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唸書的時候還把頭髮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樑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樑,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遊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5

愛因斯坦就是一位從“笨瓜”到科學巨人的典型。愛因斯坦幼年時是出了名的“弱者兒”,3歲還不會說話!讀書時是不愛玩耍的討厭的學生。6歲時,被老師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雞,引來一片輕蔑的笑聲:“差勁的笨瓜”。當時老師給他的評語是:“智力遲鈍,話說不清楚,成不了才。”讀中學時,教導主任給他下了個結論:“幹什麼都一樣,反正一事無成。”考大學時,語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補習一年。看來愛因斯坦日後成爲科學奇才,絕不是靠早慧,而靠着一顆勤奮好學,勇於獨立思考,不斷探索的心!

賦予小愛因斯坦這顆“心”的人,顯然不是學校教師,而是他的母親。從小這位“笨瓜”的父母就從沒有放棄過他,媽媽寶麗妮不以兒子笨爲恥,總想方設法發現孩子身上常人所看不到的東西,父母倆一有空就帶“小笨瓜”去郊遊,開發他的心靈,父親經常送他小禮物,他8歲生日,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小笨瓜”出人意料地從羅盤及指針中間提出了二、三十個問題,就是這個小小羅盤在他心裏埋上了日後發芽成才的科學的種子。是父母造就了一代偉人。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6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非常調皮,不喜歡讀書,經常逃學跑到街上閒逛。

一天,趁老師不在,李白又悄悄溜出門,在街上東瞧瞧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

沐浴在暖和的陽光中,聽着小鳥快樂的歌唱,聞着隨風搖擺的花草的清香,李白陶醉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呆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着走着,他來到山下小河邊,在一個破茅屋門口,見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道:

“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

“繡花針?”李白驚奇地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爲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他轉身跑回了學堂。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7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爲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纔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纔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8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樑的。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19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鬥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爲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20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朮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柺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朮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朮,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朮率領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

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朮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勤學勵志的小故事 篇21

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

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裏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爲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後;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爲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爲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鬥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爲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朮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羣衆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