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關於羅官章同志的先進事蹟勵志故事

關於羅官章同志的先進事蹟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羅官章,今年79歲,擁有60年黨齡,曾在牛莊鄉當了13年“一把手”。當年,他帶領羣衆開山劈路,“劃旱船修電站”,創造了聞名全省的“牛莊精神”,獲得省勞模稱號。1997年,他從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後,回到牛莊。19年來,他點燃鄉親們“挖窮根”的激情,靠“三種”(種藥材、蔬菜、菸葉),讓千餘農戶的生活變了樣:荷包有了票子,臉上有了笑容,高山有了樓房,路上有了私車。生活中的羅官章。

關於羅官章同志的先進事蹟勵志故事

 退休後回鄉鑽研致富經

6月13日,記者來到牛莊鄉牛莊村。羅官章家裏面積最大、佈置最好的,是一間書房。“新時代的青年不同於過去,新時代的老年也應不同於過去。”3年前,羅官章在他的日記中寫下這句話。

退休回到老家後,羅官章時刻提醒自己:老有所識,改變舊觀點;老有所學,活到老,學到老。

牛莊鄉山大人稀,土地貧瘠,交通不便,農民世世代代過着捉襟見肘的貧困生活。羅官章擔任牛莊鄉黨委書記期間,帶領鄉親開山修路,建電站,推廣科學種田,幫助鄉親們解決基本溫飽問題。

然而多年來,羅官章卻始終對鄉親們有種“虧欠”感:“在任上的那些年,我們解決了鄉親們的‘糧袋子’,卻始終沒有解決鄉親們的‘錢袋子’。老百姓吃飽了,但荷包還是癟的。”“山大人稀,找一條脫貧的好路子不容易,盲目蠻幹不行。”退休後,羅官章一頭扎進各種農業科技書籍和報刊裏。他要通過學習,掌握政策和科技信息,爲山區羣衆找到一把“金鑰匙”。

烏天麻是牛莊特有的名貴中藥材,農民只能在農閒時到大山裏挖一些賣點錢,全鄉一年最多隻能採到500多公斤野生天麻。

如果攻克了天麻人工有性繁殖技術,既能保護野生天麻資源,又能仿野生種植擴大產量。這個願望,其實在羅官章的心裏埋藏多年。退休後有了大把時間,可以琢磨這事了,他準備用10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做成這件事。

天麻人工栽培,同一塊田,有的長、有的不長,高山低山不一樣。當年和羅官章一起搞試驗的牛莊村民吳林德,對那段沒日沒夜搞試驗的日子記憶深刻:“又是授粉啊,又是培養菌種啊,這些科技的東西,剛開始我們想都不敢想。”

但羅官章始終沒有放棄,經過三年100多次的反覆試驗,2000年5月,羅官章在25平方米的試驗田裏終於收穫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種子”。

19年帶領農戶累計增收5.1億元

頂着大太陽,羅官章和當地的種植大戶朱坤一起趕到山林間,查看天麻長勢。“羅老是我搞產業的指路人和‘財神爺’。”朱坤告訴記者,當初怕羅老拿他當“試驗品”,搞不好就成了“犧牲品”,後來才發現羅老是自己和很多鄉親的貴人。

朱坤原來在廣州、深圳、北京等地打工,2001年回到牛莊,想在本地發展。可往左看是山,往右看也是山,交通又不方便,想賺錢找不到路子。

得知羅老他們幾個人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技術難題,朱坤意識到,山上有“金子”刨了!

朱坤找到羅官章,說想跟他學種天麻。羅官章說,你見過大世面,又有本錢,這事搞得。頭一年,朱坤試種了8個平方米,羅官章把技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他,還經常來田裏手把手地教。年底,朱坤收了20多公斤天麻,賣了2000多塊錢,比他一家6畝苞谷的純收入還多。

第二年夏天,羅官章對朱坤說,好多農民想種天麻。一聽說需要這菌那菌的,認爲是高科技,怕搞虧了。羅官章希望朱坤帶個頭,多種幾畝,先發展幾個大戶做示範,帶動鄉親們一起幹。

要擴大規模,朱坤心裏沒底。但沒過幾天,有一件事堅定了朱坤跟着羅官章幹事的決心。牛莊村吳澤濤家有3畝多苞谷,突然一場暴風雨把苞谷杆子都吹倒了。羅官章剛好路過,他冒着雨跑到吳澤濤的田裏,幫他把苞谷杆子扶起來。吳澤濤說,羅老,您自己家裏的苞谷也吹倒了,趕快回去扶您自己的苞谷吧。羅官章說,我的苞谷倒了還有工資,你們的倒了靠什麼生活?

在羅官章的幫助下,朱坤從幾個平方米,到2畝、10畝,一直髮展到去年的26畝,連同加工車間,投資達到120多萬元。

19年來,羅官章引導農民轉觀念、學技術、闖市場、調結構,先後嘗試了10多種藥材、菸葉和蔬菜的種植。經過鄉里推廣,最終形成了菸葉、藥材、蔬菜三個支柱產業。

牛莊鄉九里坪村農民楊緒超三兄弟,住的是茅草屋,輪着穿一雙破球鞋。1999年初,羅官章登門動員他們種天麻,幫助貸款3000元,並免費提供部分菌種和技術指導。當年,三兄弟淨賺1萬多元,將茅草房換成7間磚瓦房。8年後,楊緒超又建新房,還買了電視、冰櫃、太陽能熱水器等。據統計,19年間,跟着羅官章種菸葉、藥材、蔬菜的1500多個農戶,累計增收5.1億元。

 他的眼裏看着別人和遠方

6月13日晚,牛莊鄉80後青年吳曉峯參加完在貴州大方舉辦的“2016年第四屆全國天麻會議”後,第一時間將會議的相關資料送到羅官章家中,兩人暢談到晚上10點多鐘。“談技術,談市場,談產業,這是他最感興趣的。”羅官章的大女婿李秀雲告訴記者,他曾經對岳父的做法不理解,後來被老人的精神深深感動。

在退休大概一年後,羅官章給李秀雲打電話,要求幫借四萬塊錢。當時,愛人下崗,兩個小孩讀書,這筆錢對李秀雲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您拿錢去做什麼?”原來,羅官章年初帶領農民種蔬菜時,碰到公路塌方,菜沒賣出去,他想籌錢幫鄉親們減少損失。可是,羅官章家8萬多斤蘿蔔全部爛在家裏,妻子李傳春覺得很委屈,表示再也不種這“慪氣蘿蔔”,要羅官章再也不要幹這種“慪氣事”。

第二年,牛莊的高山反季節蔬菜打開了銷路,老百姓開始盈利,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這一年,羅官章又和牛莊一個退休老人在銀行貸款五萬元,要出去學習考察天麻人工栽培技術。李秀雲很擔心,天麻人工栽培技術要求高,投入大,他再折騰虧了錢,說不定全家都背上還不清的債。

幸運的是,羅官章成功了。李秀雲在縣城也成了大忙人。沒有星期天,也沒有節假日,幫岳父借錢,買材料,加工設備配件。女兒爲他查資料買原種,跑遍了北京城。

有人說,羅官章帶領牛莊人種植天麻致富了,他自己也掙了不少錢。只有李秀雲等家裏人才知道,羅官章的錢都拿出去學習、試驗、幫助他人,“我經常說,他19年來只給岳母掙回來一份養老保險。”

羅官章說:“遇到困難,要先把羣衆的利益放前頭。”

除了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致富,羅官章還督促大家種樹。靠山吃山,還得以山養山。幾十年從政經歷讓羅官章痛切地感到,前些年急於脫貧,對山林砍伐過度,欠下了不少“生態債”,綠色發展,產業轉型迫在眉睫。“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牛莊鄉黨委書記肖永奎說:“羅老時時提醒我們,脫貧要講科學,山清水秀,幸福生活才能長遠。”

爲此,鄉黨委、鄉政府提出了“以林養山、以山養農”的脫貧思路,2015年全鄉已建成中藥材基地6500畝,地烏試驗基地15畝,新建高山生漆苗圃基地20畝,新建改造生漆基地700畝。“不光是要想着我們這輩人把日子過好,還得爲後代着想。”羅官章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