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詩歌 > 關於把握情感類詩歌鑑賞題備考指要大綱

關於把握情感類詩歌鑑賞題備考指要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考點闡述

關於把握情感類詩歌鑑賞題備考指要

詩歌一般藉助於具體的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情感,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情感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把握情感類詩歌鑑賞題備考指要。我們讀詩、賞詩,首先要領悟作者在詩中的情感,這是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基礎,也是讀詩的根本。高考考查情感把握的主要題型有:

一、分析詩句所包含的情感

所謂分析詩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詩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這句詩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據所選句子的特點,又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設題。

1.借景抒情。抽取詩中景物描寫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藉以抒發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江蘇卷: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是古詩創作中常用的手法,這裏作者寫了“極目遠望,水天相接,樹木迢迢,一片帶雨的烏雲飄來,遮住了大半個山”之景,其特徵遼闊、低沉,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以及路途艱險、對朋友前途的關切之情。同時以“雨雲埋山”顯示了前途迷茫的鬱悶。

2.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比較含蓄,有時理解不一定到位,而扣住直抒胸臆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則比較簡單。如2007年高考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望江南·超然臺①作

蘇 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後舉火稱新火。

從詞中的.“諮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爲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登超然臺望見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鄉思,但他無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後苦澀地“諮嗟”不已,無奈地說:“休對”老朋友說什麼鄉思之愁,“且將”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我安慰吧!因此題中所列的“諮嗟”、“休對”、“且將”都是直抒胸臆的詞,表達了作者無奈、苦澀的心情。

3.含蓄直露兼有。這種題型雖比較複雜,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還是比較容易的。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

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

示長安君

王安石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注】長安君爲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此詩爲王安石於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遼國前所作。此時他尚未拜相變法。

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這首詩頷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而頸聯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理解時要各自分析。頷聯:“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草草杯盤”與“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更容易生髮悲愴之情。並且“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草草”可見酒菜的簡單,歡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

頸聯:“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爲濃烈。

4.託物言志。古人寫詩喜歡把自己的感情寄託在某個事物上,通過對這個事物的吟詠表達自己的情懷,這就是所謂的託物言志,高考輔導《把握情感類詩歌鑑賞題備考指要》。命題者在考查時往往讓考生分析作者借某個特定的物象抒發了怎樣的情懷。答題時一般要知人論世,找作者情感與所託之物的共同點,實現人與物的對接,從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2007年高考海南、寧夏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小齋即事

劉一止①憐琴爲弦直,愛棋因局②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繫有興亡。

【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作者爲什麼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這首詩裏的琴絃、棋盤具有正直、方正的特點,與作者自己方正的人品相吻合。自己的方正人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興亡的結局。作者寫琴棋二物是託物言志,抒發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

二、整體把握詩中的情感

所謂整體把握情感,往往要結合全詩進行分析評價,從而理出作者藉以抒發的情感,其難度比理解某個句子中作者的情感要大得多,要求考生必須全面地分析材料,儘可能多地解讀出其中的內涵。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峯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後隱居福建。後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此題要求考生不但要結合全詩分析,還要結合註釋中的背景資料來答題,從註釋②中可知,一、二句中的“無夢還家”、“獨立青峯”表達了作者國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寫到梅花的意象,結合註釋①可知,表現了詩人孤傲不羣、堅貞自勵的情懷。

由此可見,整體感知詩歌中的情感時,除了把握詩句的內容外,還要聯繫作者生平經歷及時代背景,做到知人論世。

三、比較不同詩中作者的情感

高考對詩人情感的考查,方法除了整體感知外,有時還可根據作者心境、身份、地位的不同,比較詩中具體情感的異同。這個比較具體又可分爲兩類:

1.比較不同詩中同樣詞語心境的異同。如2007年高考遼寧卷:

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後面題目。

秋夜獨坐(節選)

(唐)王維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牀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峯殘月一溪冰。

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這兩首詩中雖然都寫了“獨坐”,但由於作者所寫的環境不同,因而導致所抒發的情感(心境)也不相同。分析時同樣要結合全詩進行整體感知。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一、二句寫的是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寫的是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讀書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

2.比較同樣對象在不同詩句中表達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重慶卷: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海棠

(宋)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崇光,美豔的光彩。

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裏賞花,二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這兩首詩都寫到了“把燭賞花”的情景,但表達的感情卻有所不同。蘇詩先寫東風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潔美麗的光澤,散發陣陣幽香,使人有空濛迷茫之感。這時,月亮已轉過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詩人只怕那花兒在深夜裏也會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點燃起明亮的燈燭,照看着那一簇簇紅豔豔的海棠,表達了作者對盛開的海棠花的喜愛之情。而白詩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