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父母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獨立性對成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人多是一些獨立性強的人,他們善於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小編整理了父母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歡迎欣賞與借鑑。

父母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和孩子劃清界限。

父母一定要知道你和孩子的邊界在哪裏,無論何時都要給孩子一個清晰的邊界,屬於孩子範圍的事情讓孩子管理,屬於家長範圍的家長管理,做到界限分明,責任明晰。而且孩子的事情就要由孩子獨立完成,完不成讓他自己去承擔責任。不要代替孩子去做本應該屬於孩子做的事情,家長一定要守住這個底線,不要越界,不要去幹涉孩子的私領域。

從女兒上一年級開始,我就告訴她學習是她自己的事,成績好壞與否,我不獎勵也不懲罰,作爲一個學生,你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她的書包、書籍、生活物品等都要自己負責、自己管理,我不干涉。五年來,我秉承着自己的承諾,從不翻孩子書包,不主動看孩子作業,也不刻意去關注她的成績。我所做的就是每天在她的試卷或作業上簽字。考了滿分,我會在試卷上寫下:世上凡事就怕‘認真’二字;考得差了,我則寫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寥寥數語,勝過說教萬千。

  2、讓規則看守世界。

記得曾和孩子一起看《獅子王》,老獅子王穆法沙和小獅子辛巴的對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穆法沙告訴辛巴:總有那麼一天,他也會成爲新國王。 但做一個國王並不意味着可以爲所欲爲,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做。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我們眼睛所見到的萬物之間都是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作爲一個國王,需要明白這種關係,並且尊重世間萬物——無論它們是緩緩爬行的螞蟻還是跳躍的羚羊。

通過這個故事,我告訴女兒任何人都不能隨心所欲,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規則,人類社會更是靠規則來運行。

女兒上幼兒園中班時,有一次她刷過牙後,我和孩兒爸開始吃葡萄,無論我們怎麼“引誘”,她就是不吃。因爲我們的家庭規則中有一條“刷過牙不能再吃東西。”

還有一次去看電影,因未來得及吃飯便給她買了肯德基食品。進電影院時被工作人員攔住了。工作人員說要麼放包裏,要麼放在門口。最後我選擇了放包裏不吃,從工作人員眼裏我看出了她的一萬個不相信,她多次強調會進影廳檢查。期間我心疼孩子有點動搖,但女兒只說了一句:“媽媽,規則是用來遵守的。”中途,工作人員進出影廳三次,來檢查我們是否吃東西。但女兒用自己的行爲捍衛了規則的嚴肅性,也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因爲恪守着用規則看守世界,女兒成長爲了一個自律、獨立、嚴謹的孩子。

  3、學會放手,勇於放手。

家長放手的前提是對孩子充分了解,充分信任。

任何一個媽媽對孩子放手的過程都是充滿痛苦、牽腸掛肚甚至擔驚受怕的過程。曾在朋友圈看過一篇文章《大學四年兒子沒適應伯克利,伯克利也沒記住他》,這是一位兒子就讀國外名校伯克利大學的媽媽寫的教子心得。許多網友看了後給這位媽媽留言,批評她對孩子不放手。我非常理解這位“伯克利”媽媽,也看了許多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帖子,如果你沒做母親,是體會不到孩子成長路上一個母親所承受的壓力、擔心和焦慮的。“放手”二字說來容易,做來卻並非易事。即使現實世界孩子的安全問題處處有隱患,但身爲父母也不能因噎廢食,必須含淚鬆開那緊緊抓住孩子的手。

女兒去年和同學去常州環球港玩。整個行程的計劃和安排我都沒有參與。當天下午我多次聯繫女兒和同學,手機都關機。我一下子慌了,此時才發現我竟然對孩子去的地方一無所知。我邊聯繫同學家長邊快速在地圖上搜索環球港的具體地理位置。當我準備發動車子開往常州時,幾經輾轉終於聯繫上了女兒,我故作淡定、輕鬆地問她在幹什麼?她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媽媽,我在喝下午茶。”想到自己的焦慮擔心,女兒卻在悠然地喝着下午茶,我不禁啞然失笑。似乎是被女兒的情緒感染,我徑直開到了環球港。走在其中,感受着環球港的娛樂氛圍,想到和女兒同處一地,一種幸福感突然涌上心頭。我走馬觀花轉了一圈便驅車離開了。女兒晚上到家後,我告訴她我在網上搜了下,發現環球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並和她熱烈討論了一番。至今女兒不知我當天去了常州。

  4、提供建議,把選擇權留給孩子。

隨着女兒的成長,她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在許多事情的判斷與選擇上,我不多言,也不與她爭論,只是提供建議,把選擇權最終留給孩子。

在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方面,我向她推薦了艾森豪威爾法則來進行時間管理。沒想到女兒非常感興趣,在本子上立刻劃出“十”字,每天先做重要緊急的事,接着做重要不緊急的,不重要不緊急的放在最後,我對她的融會貫通大大表揚了一番。她不但把彈琴、讀英文書籍、做作業安排得井井有條,還空出大量時間上網、手工、畫畫。

只有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孩子才能發展出獨立的自我。她在一次次探索自我的過程中,纔會走向成熟。

  5、給孩子自由。

女兒喜歡數學,從三年級開始就一直嚷着要去學奧數,我一直沒同意。女兒問爲什麼?我的回答很乾脆:給你自由。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一直深信自由的孩子最自律,因此我給了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間。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正像空氣對於健康一樣,自由時間對於學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時間是豐富學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條件。”所以女兒上小學至今,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從沒做過一張課外試卷。當別的孩子在各個補習班間趕場穿梭的時候,當其它同學在父母佈置的題海戰術中緊鎖眉頭的時候,女兒卻暢遊在自己的世界裏,她想幹什麼,獨處也好,發呆也罷,全由她自己決定。她大多時候要麼上網聊天、讀小說,要麼和摺紙王子學摺紙,要麼就是拿着歌譜大聲嗨歌……她還利用自由時間自學了葫蘆絲,且吹得有模有樣。

正是這看似無用的自由,無用的事情教會了孩子獨立自主、堅韌堅持、迎難而上、注意力持久、思維靈活、動手能力強等這些可貴的品質。孩子通過自由支配時間來認識世界、感知生活,提高素質、加強能力。因此,她的學習絲毫不遜色。

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着獨立的道路前進”,因此,家長千萬不要用愛的名義折斷孩子翱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