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自信是成功的基礎,只有充分信任自己,纔會採取積極有效地行動,纔有接近成功的可能。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一、睜圓眼睛看———仔細觀察。

一位心理輔導老師跟我講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內向文靜、成績平平、做什麼事都顯得特別謹慎的女孩,在諮詢中向她傾訴了自己的困惑:從入學以來,父母從來不去過問她的成績,就連隨意的詢問或關心都少得可憐。她覺得自己像一根可有可無的小草,已經完全被遺忘。爲此她常常感到自卑,認爲自己糟糕至極而鬱鬱寡歡,甚至產生了無盡的迷茫與痛苦,漸而開始厭學。這件小事讓我感受頗深,父母和子女近在咫尺卻又遠隔天涯,而孩子們是多麼渴望得到我們關注的目光呀!

要讓孩子充滿自信,首先要睜圓眼睛看———要將目光投向孩子。睜圓眼睛看,不僅要求我們廣泛看,看孩子的品行、學習,看孩子的生活、勞動等;還要求我們認真看、時時看、事事看,看孩子的昨天與今天。這樣一方面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與存在的問題,便於我們及時地正確引導;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重要,從而樹立起高度的自信心。

  二、張大嘴巴誇———及時鼓勵。

誇獎是一種激勵性評價,是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的重要手段。根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孩子總是特別渴望得到誇獎。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句激勵的話語,都會讓他們興奮不已,併產生不竭的動力。

我的女兒現在上二年級,我給她設了個“紅星儲蓄罐”———一本小本子,對女兒一天的表現隨時進行評價,上課時認真聽講,就在她的本子上劃上一個“紅五星”,回家後能認真做作業,再劃上一個,能夠替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劃上一個……一段時間後進行一次小結,看看“儲蓄罐”裏有多少“紅五星”。孩子對“儲蓄罐”和“儲蓄罐裏的紅五星”視若至寶。一個小小的“伎倆”,竟讓孩子如此重視,這讓我再次感受到“激勵”的力量。難怪於永正老師說過:我們每天要準備一百頂高帽子讓孩子帶回家。老師教育孩子是這樣,父母教育孩子也是這樣。但作爲父母一定要善於把握激勵的時機:如抓住孩子在學習活動中取得的點滴進步的機會進行表揚等。總之身爲父母,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讚辭,擅長誇獎的父母能誇出一個自信的孩子。

  三、豎起耳朵聽———平等對話。

孩子是一個個鮮活、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喜怒與好惡,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作爲父母要讓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不要老是凌駕於孩子之上,不給孩子說話的權利;要心甘情願地做孩子的聽衆;在家庭生活中要真正以孩子爲中心,依據其需要,以促其進步爲目的,與孩子商討問題,解決問題;要鼓勵孩子在學習中的討論與爭論,鼓勵孩子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就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見解,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的交流變成一種平等的對話。

父母一旦“豎起耳朵”了,就能聽到孩子的“激情”,聽到每個孩子都會大聲地說:“我可以”、“我能行”、“我認爲”、“我不同意”;父母真正“豎起了耳朵,”孩子還會經常“悄悄地對你說”,這種悄悄話源自於孩子與你之間高度的理解與依賴,它是溝通彼此情感的橋樑。孩子可從中獲取信心、勇氣與幸福。

豎起耳朵聽,聽到的有沙有金,父母要如“淘金者”,耐心細緻地“披沙揀金”,“金”者,要大加讚賞;“沙者”,要積極引導,切不可“輕言否定”,更不可刻薄言辭,而要對其敢於“拋磚”的執著,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積極性。這樣,終有一天會“金玉滿堂”。

  四、伸出雙手幫———熱情牽引。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社會閱歷畢竟比不上成人。因此,他們學習與進步的過程離不開父母的牽引與幫助。

首先,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審視自己,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強項與弱項,人無完人,雖然這個方面我能行,但我仍需努力,再接再厲;因爲這個方面我不行,所以我更需努力,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其次,要引導孩子學會爲自己打氣,因爲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不自信的自己”。要引導孩子勇敢嘗試,用每一次成功與挫折爲自己積澱自信。

再次,要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生活中的實際難題,以成功的喜悅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幫助孩子一起制訂一些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並鼓勵孩子向着這個目標去努力,不斷獲得勝利的喜悅!

  五、敞開心扉愛———交融情感。

現在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是一種藝術,要講究方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如何正確地去愛孩子呢?

首先,愛孩子要信任孩子,要交給孩子事情做,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其次,愛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筆者曾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位留德女士在一個星期天領着5歲的兒子去公園遊玩,兒子用一架紙飛機換回了德國小朋友的一輛玩具小汽車。這件事讓她大吃一驚,因爲紙飛機充其量值5美分,而玩具汽車值20美元,開始她認爲孩子說謊,但找到小汽車的主人———德國小孩與他的媽媽,這位德國媽媽說:“小汽車是孩子的,該由孩子自己做主。”還說:“你兒子喜歡,小汽車就歸他了,過一會兒,我就會領着孩子去玩具店,讓他知道那輛小汽車值多少錢,能買多少架紙飛機,這樣他就不會再做這樣的蠢事了。”我想,如果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能像德國媽媽這樣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長大後一定敢想敢做,充滿自信。

再次,愛孩子要寬容孩子的過失。孩子在各個方面都還沒有成熟,他們的每一次嘗試與實踐的過程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不可一味批評,而要多加寬容,正確引導,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樹起第二次嘗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