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淺談從文理科專業薪資差距看文科教育的背後短文大綱

淺談從文理科專業薪資差距看文科教育的背後短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從文理分科,再到大學文理科專業,到底爲什麼會有如此差距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淺談從文理科專業薪資差距看文科教育的背後短文

文科教學不濟,與多年來文科專業的發展邏輯密不可分。大學與中學教學模式的巨大差異和大學生的嚴重不適應,則導致文科專業教學質量趨惡化。

不必對文科生比理科生掙錢少過於在意,但文科教育從中學到大學的種種弊端,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否則浪費了家長資金,虛擲了學生青春,還將耽誤民族未來。

日前,麥可思、搜狐教育等機構在北京聯合發佈《2013中國數理化(理科)基礎教育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在2012屆各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中,建築學專業畢業生的平薪酬居首,爲每月4453元。這份排行榜的前十位中,理科專業佔七席。排行榜的倒數十位則全部被文科專業包攬,其中薪酬最低的是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爲2835元。

如此榜單一出,必然會對公衆產生一定的刺激。更有人隨之哀嘆,“一入文科深似海,從此鈔票是路人”。然而,輿論無非熱鬧兩天,在大學中人看來,其並沒有任何出乎意料的地方。一則,文科類專業中能與市場接軌的本來不多,除了金融等少數專業之外,其他許多都是“用錢”的專業,比如歷史學,國家在社會和文化事業方面投入有限,從業者自然收入不高,而理科中不少專業直接服務於經濟生產,屬於“生錢”的專業,收入自然高一些。二則,文科的收入渠道多元化,不好統計。三則,從中學到大學,有太多因素讓理科學生的總體素質遠遠跑在文科生前面,畢業之後“多收個三五斗”,也很合理。

許多中學生在選擇文理科時,並非出於個人喜好,而是主要根據自己各門功課學習成績高低,文科高的就選文科,理科高的就選理科,純粹功利主義的態度讓文理分科一定程度上成爲“素質”高低的區分。數理化等科目需要邏輯思維,比歷史、政治等靠死記硬背也能混個“大概齊”的科目難得多,這樣的對比之下,趨易避難便成了學生和家長的“成長策略”。一旦中學取消文理分科,並突出思維和研究能力訓練,特別是思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學文科生的素質結構自然會相應有所提高,畢業後對就業環境的適應性會更強些,用人單位給的薪酬說不定也能更高些。

爲了學習容易而選擇文科的學生,進大學後更容易放鬆自己。相比理科課程不但有作業,還有實驗和其他動手操作的機會,國內大學許多文科專業普遍缺乏訓練,平時作業極少,甚至連課外閱讀都難以保證。一些教師因爲專業準備不足,投機取巧,滿堂灌,不給學生提問和討論的機會。不少文科學生上課輸入,考試輸出,考完扔了筆記,就“重新格式化”,形同“移動硬盤”,畢業時能找到工作已經不錯,再要高收入從何談起?

文科教學如此不濟,同這麼多年來文科專業的發展邏輯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在擴招的'背景下,不少學校都抓緊時機“做大做強”,學院一躍成大學,專科跨越到綜合,比比皆是。可大則大已,強就難說了,許多短時間裏就湊出學科梯隊的文科專業,都是既不需要實驗室,也沒有核心骨幹的所謂“新興學科”,名稱動聽,含金量幾乎沒有,怎麼可能培養出經得起就業市場挑剔的專業人才呢?

使文科專業教學質量趨於惡化的,是大學與中學教學模式的巨大差異和大學生的嚴重不適應。中學階段,學生事無鉅細都在教師嚴格管理下,完全被動地學習,一道習題沒做,說不定家長就得挨班主任訓話。一進大學,一些教師上完課就不知去向,偶爾佈置作業,不是不檢查,就是把作業交由研究生批改,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雖有輔導員,但輔導員很難動員學生參與公共活動,早已是普遍現象。從樣樣有人管到百事無人管,一些缺乏自我調節能力的大學新生一年之內就面目全非,不是通宵打遊戲,就是忙着談戀愛,甚至起牀都需要學校給以“勵志早餐”作獎勵。如此四年甚至更多年下來,不要說職業能力不行,恐怕連考試能力都已完全退化。在同樣環境下,理科畢竟考試、實驗都有標準,還有個掛科太多被退學的可能,而文科課程的成績通常由“平時表現+考試成績+論文”組成,想掛科都難。如此大學畢業,要是還能掙大錢,豈非於理不合?

總的來說,文科生比理科生掙錢少,不用太在意。但文科教育從中學到大學的種種弊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否則浪費了家長資金,虛擲了學生青春,還將耽誤民族未來。國人如能由此警醒,恐怕纔是這份被指文理分科不科學且存在誤導性的《白皮書》可能起到的最好作用。

只有真正的讓文科的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纔會舒心,莫要冷了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