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高三勵志 > 高考失利卻成功的名人故事

高考失利卻成功的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高考或許可以影響你的未來,卻絕不會決定你的人生。未來還長,路在腳下。不信?看看他們如何走出高考的“陰霾”。

高考失利卻成功的名人故事

 馬雲數學曾得1分

1982年,18歲的馬雲迎來了生命裏的第一次高考。他的報考志願表上赫然寫着:北京大學。當年,他的數學成績是——1分。

心灰意冷的馬雲和表弟去賓館應聘服務生,讓老闆給拒了。通過找關係,才做了一份給出版社送書的活兒。19歲那年,他再次走進高考考場,數學成績19分!

馬雲又開始了一遍打工一邊複習的日子。到了20歲那年,他參加了第三次高考。這次,數學考了79分,但總分數比本科線還是差5分。

當年,杭州師範英語系由於剛升到本科,以至於報考的學生竟然不夠招生數。校領導做了一個令馬雲感覺是天上掉餡餅的決定,那就是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於是,英語成績很牛的馬雲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範。

 俞敏洪英語從33分到95分

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

高考失利,俞敏洪在家裏開手扶拖拉機、插秧、割稻,後來去大隊初中當了代課老師。1979年,再次參加高考,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結果再度落榜。

俞敏洪參加了一個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他和二十多個男孩一起住在一個連廁所都沒有的大房間裏。早上和大家一起背單詞、背課文、做題、討論,晚上10點半熄燈以後,大家全部打着手電在被窩裏背單詞。

1980年的高考開始了,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俞敏洪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卷。分數出來了,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

李修平曾三次落榜

當初,李修平高考連續三年落榜,父親卻從來沒有爲她“走後門”找工作。父親的話裏沒有絲毫通融:“你如果繼續複習考大學,我支持你;你如果不想考了,就把檔案放在街道上,聽街道的安排。”

李修平特別不服氣:姐姐哥哥都上了大學,怎麼我就不行?後來她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離家時,父親送給她幾句話:“生活要樸素,學習要努力,做人要坦誠。”這是一個父親送給女兒的“規矩”。

蔣雯麗高考落榜當工人

蔣雯麗因《牽手》《金婚》《中國式離婚》等影視劇而大紅大紫,但是,當年這個心懷夢想的女孩兒也曾高考落榜,被分配到安徽蚌埠的自來水廠當工人。

蔣雯麗後來回憶道:“我覺得我是一個很不認命的人。”當時,蔣雯麗給廠裏組織文藝演出,一個舞臺總監跑過來對蔣雯麗說,我看你表現力不錯,可以去考電影學院。這是蔣雯麗第一次聽說電影學院。後來,她就這樣“自以爲是”地真的去考試了,沒想到文化課高考落榜已經參加工作的她最後竟然考上了!

  孟非沒聽說過“高考決定命運”

1990年,孟非參加高考。“落榜對我來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坦然面對,也從未想過去復讀。幹什麼不一樣?”不過孟非說,和所有年輕人一樣,他對社會的艱辛認識不足。落榜後他去深圳打工,結果處處碰壁,不到一個月就回南京了。

1992年,他通過成人高考,考上南師大中文系。後來到電視臺打雜,幫人揹包、打燈等,但一直都是臨時工的角色。直到1996年,他的一部專題片《飛向亞特蘭大》讓他在全國小有名氣,成爲電視臺的正式人員。

2002年,在江蘇城市頻道傾力打造的1小時直播欄目《南京零距離》中,他終於走到了臺前。後來孟非成功主持《非誠勿擾》節目,由此在全國大紅大紫。

徐靜蕾考化妝專業被拒之門外

徐靜蕾曾說:“7歲的我騎着自行車穿梭於偌大的北京城去學畫,一心要考中戲的舞美系和工藝美院,卻名落孫山;當年報考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化妝專業時,我愣是被拒之門外。沒想到出來的時候遇上一位導演,誤認爲我是表演系的學生,我猛然動了上北京電影學院的念頭。考電影學院的時候,我連一段舞蹈都沒跳完,考官無奈地讓我繞着大教室跑一圈!就這樣,我居然就稀裏糊塗地跑進了表演系。”

  李安第二次落榜時,數學差0.67分

第一年參加中國臺灣聯考,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數學差了0.67分,再度落榜。李安的父親是臺南一中的校長,李安的兩次落榜對於李家來說難以接受。

後來,李安幾經努力,考上藝專影劇科。據他形容,那是“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而他也是那時才發現,原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

此後,李安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畫素描。大學落榜者李安,最終成爲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

 李希貴:“學會輸”關乎孩子的命運

“我的孩子怎能輸?我的孩子要樣樣都強!”試問:這是不是很多家長的真實想法?在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看來,挫折教育尤爲重要,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關心愈切,心也愈急,結果家長和孩子往往都會輸不起。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往往只被教如何去贏,卻不知道怎樣面對輸。然而,面對挫折,是人生重要一刻,如何讓孩子在輸的時候、平凡的時候,收穫美好,考驗着我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