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這25本書,幫你對抗時代的"成功焦慮症"

這25本書,幫你對抗時代的"成功焦慮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我們的時代患上了“成功焦慮症”。但顯而易見的是,第一,成功者永遠都是少數;第二,成功本身就不應成爲單向度的指標。如果不成功,又將何以自處?爲你推薦的這份失敗者書單, 嘗試用二十五本書來回答這個絕不虛妄的問題。

這25本書,幫你對抗時代的"成功焦慮症"

  《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

[美]卡蘿爾·斯克萊尼卡

太多人習慣接受“文章憎命達”的故事,偏偏卡佛既是一位近乎大衆明星的作家,又擁有絕對談不上愉快的一生。但這部傳記絕不是對這一“幻象”的簡單印證,它當然寫出了卡佛前半生的窮困潦倒和後半生的聲名鵲起。除此之外,卡蘿爾還坦誠地寫出了卡佛對貧窮的無奈(而非堅守)和對名利的渴望(而非淡漠)。

《創刊號》

[意] 安伯託·艾柯

人過中年的落魄文人科隆納應聘到一家初創的報社工作,但此後的遭遇卻讓他終日惶恐不安。與此同時,他結識了報社的一名文青女同事,兩個“天生的 loser ”之間展開了一段脆弱的戀情。這是剛剛去世的意大利作家埃科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

《自由》

[美]喬納森·弗蘭岑

你可以自由地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你也看似收穫了所有你想要的東西,但生活依然在以不易察覺的方式一點一滴地毀掉你的幸福。

《斯通納》

[美]約翰·威廉斯

一個不願意爲國效命的人,一個婚姻和家庭不幸的人,一個事業上並無所成的人。一個坦誠面對自我的人,一個適度疏離現實的人,一個在“人羣中低低地硬硬地生存着”的人。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

[美]威爾斯·陶爾

如果說男性是力量的象徵,顯然,這種力量既可以用於創造,也可以用於毀滅。陶爾的這部小說就將視角聚焦在“黑暗”的男性關係:朋友,兄弟,父子,男子與前妻丈夫等等。暴力的男性世界使身邊的美好事物全部毀滅,不過,還是有一個不忍心殺掉毒害自己的海蔘的男人。

 《遮蔽的眼睛》

[美]菲利普·迪克

緝毒警察充當臥底混進吸毒者的圈子,由於工作需要大量服用毒品,結果導致大腦短路,被女友(也是臥底)送進了戒毒所。但全書並無對吸毒和“下墜式生活”的浪漫化描寫,相反直指吸毒者因爲自己的行爲而身受的“過於沉重的懲罰” 。

Ham on Rye 》

[美]布考斯基

在這本自傳體小說中,布考斯基講述了一個作爲外來者的少年,在他的青春期裏和粉刺、體育、酒精、貧窮、暴力、女人以及閱讀發生“粗暴”關係的故事。和大多數的青春期故事不同的是,這部小說裏沒有自戀,沒有自憐,只有真實。

  《A Little Life》

[美] Hanya Yanagihara

紐約的四個年輕人對他們即將展開的人生躍躍欲試,但隨着劇情的發展,Jude 作爲其中最重要的角色逐漸浮現出來——他小心翼翼不願示人的過去,充滿了拋棄、虐待和遺棄。生命中總有一些苦難會無來由地降臨到你的頭上,對此的任何美化都有虛僞的嫌疑,誠實地面對或許纔是唯一的真相。

 《自深深處》

[英] 奧斯卡·王爾德

身在獄中的王爾德寫給情人波西的長信。他時而懇求,時而哀怨,時而娓娓敘事,時而正言厲色。“薄情”的波西可能完全不去理會王爾德的千言萬語,王爾德本人似乎也並未以此獲得情感的救贖。

《史邁利三部曲》

[英] 約翰·勒卡雷

借間諜小說的外殼,史邁利三部曲其實是送給冷戰的一曲輓歌。當年意氣風發的各方間諜,被妻子、事業、國家、信念一一拋棄。儘管間諜工作充滿了角力、心計、爾虞我詐,但最後沒有勝者,通通失敗。

 《自殺俱樂部》

[英] 尼克·霍恩比

在元旦新年的守歲夜,倫敦有四個失意絕望的人都想到著名的“禮帽大廈”樓頂跳樓自殺,他們在樓頂不期而遇。關於自殺的故事大都沉重灰暗,霍恩比卻在這部小說裏注入了很多諧趣的成分——諧趣但不輕巧,它實質上切斷了通往死神的捷徑,逼迫你重新發現生活的可能性。

 《人間失格》

[日]太宰治

一個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識分子,飽嘗世態的炎涼,絕望之餘沉緬於酒色,最後自己毀滅了自己。他說,“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儘管我對人類極度恐懼,但似乎始終割不斷對人類的緣情,於是藉着裝傻這一縷細絲來維繫與人類的關聯。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暗中則是拼着死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才艱難萬分做出這樣的奉侍。”太宰治本人在書成後即投水自盡。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日] 村上春樹

如果青春時的友誼曾在你心中重過千鈞,那你一定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主人公多崎作原本有四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在他大二返鄉之際,突然被四位好友告知絕交,對原因沒有任何說明,他深受打擊。十六年後,多琦作終於下定決心弄清真相,開始他的“巡禮之年”。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日]山田宗樹

家庭、工作、愛情全都不順的女人,是惹人同情的。明知如此卻依然固執地走下去的女人,是令人感佩的。對苦難的描述並不能使人免除苦難,但正是在對苦難的描述中,作爲同類的我們得以收穫慰藉和勇氣。

《最弱音,最弱音》

[日] 辻仁成

小光與小透是一對不分彼此的好朋友,可是小透發現,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看見小光。聽起來,這只是一個少年的臆想故事,但書中的冷漠與絕望、虛僞與罪惡卻真實可感。每個人的內心都總有陰暗和光明,但要在兩者中做出選擇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無緣社會》

日本 NHK 特別節目錄製組

在日本,高齡、少子、失業、不婚、城市化,造就了這樣一批人:他們活着,沒有人和他們聯繫。他們沒有工作,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也不回家鄉。他們死了,沒有人知道。即使被發現,也沒有人認領他們的屍體,甚至無法知道他們姓甚名誰。他們的人生被總結爲寥寥幾個字的遺骨認領佈告。他們被稱爲“無緣死者”,他們所在的社會也會漸漸從“有緣社會”變成“無緣社會”。

 《直立的人》

[意] 大衛·隆格

因被揭發和女學生通姦而失去教職的大學教授,回到家鄉希望能寫出新的作品,但多年來都一無所獲。前妻委託他照顧兩個孩子,但三人卻被邪教組織俘獲。非人的虐待讓教授徹底失去了爲人的尊嚴,但也讓他收穫了一個多年以後仍有人願意傾聽的故事。

《基本粒子》

[法] 米歇爾·烏洛貝克

一對被生母遺棄的兄弟,因在不同的環境成長而擁有不同的個性。一個是徹頭徹尾的享樂主義者,一個是冷靜自律的生物學家。除此之外,兩兄弟卻都是“愛無能”,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絕和空虛。

 《過於喧囂的孤獨》

[捷克] 赫拉巴爾

一個在廢紙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漢嘉,把珍貴的圖書從廢紙堆中撿出來,藏在家裏,抱在胸口。他狂飲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麗的詞句”。最終,漢嘉將自己打進了廢紙包,他乘着書籍離去了。

《這個世界土崩瓦解了》

[尼日利亞] 欽努阿·阿契貝

一個被現代人看來充滿粗暴和陋習的舊式文明,卻自有一套內部運轉的體系和秩序。當這個文明,以及生活在這個文明中的人們被強行改變的時候,先進和落後的劃分就顯得過於膚淺:這是被淘汰的尊嚴。

《杜甫評傳》

陳貽焮

除了“貧病老醜”、“憂國憂民”,這部傳記同時記錄了杜甫曾有過的沽名釣譽和搖尾乞援——但並不影響這仍然是一部充溢着作者巨大熱情的傳記。只有被認爲真實的人,纔可能擁有動人的力量。

 《反抗絕望》

汪暉

多以橫眉冷對面對示人的魯迅,顯然擁有更加複雜和矛盾的精神世界。他不斷思索人生的真相,不斷絕望,但絕望之後又會懷疑絕望本身。——“絕望之爲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與魯迅相遇》

錢理羣

“人在春風得意、自我感覺良好時大概是很難接近魯迅的,人倒黴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滿了困惑,甚至感到絕望,這時就走進魯迅了”。

《沈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

張新穎

政治動盪中的沈從文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危機,甚至連伉儷情深的夫人張兆和都難以理解他的工作。他的資料被查抄,工作被剝奪,身體受到嚴重損害,處處受到排擠和壓制。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寫出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所謂安身立命,大抵如此?

  《理想主義的困惑》

彭小蓮

日本著名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是一個理想主義的踐行者,作者對之充滿敬意,卻也困惑於他的理想主義羣體在維持八年後爲何突然潰散。這兩種情感和思考交流碰撞,於是形成此書。可貴的是,書中小川紳介的純潔和缺憾一併俱有,作者對他的熱愛和迷惘也一樣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