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八年級課件 > 八年級地理課件

八年級地理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一、教學目標

八年級地理課件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線,說明“秦嶺—淮河”一線南北以及其他區域分界線兩側的地形、氣候(氣溫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異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異,感悟“區域差異”,體味“秦嶺—淮河”等地理分界線的意義。

2.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大致範圍,說出四大地理單元劃分的主導因素,比較它們的突出自然地理差異,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3.用事例初步說明“秦嶺—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理解“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說明“秦嶺—淮河”一線南北以及其他區域分界線兩側的自然和人文差異,體味“秦嶺—淮河” 等地理分界線的意義。

2.教學難點 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三、教學策略

本節課,教師首先引領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中國各種自然和人文差異進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國地理環境的多樣性與複雜性,體味區域(中國)內部的差異性。針對如此複雜的區域,爲了研究方便,我們可以將其(中國)劃分成尺度更小的區域進行更細緻的研究。所以,教師接着引導學生通過區域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進行區域劃分,在區域劃分的探究中瞭解四大地理單元的大致範圍,比較它們的突出地理差異,全方位理解“秦嶺—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線的意義,感悟“區域劃分”的意義。 本節課以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爲主要目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領者,教師在學生活動中適時進行點撥和評價,引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完成探究問題。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中國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農業、工業、交通等人文要素分佈圖和各種景觀圖片。

2.學生準備 課前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查找關於中國地理差異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師生共同欣賞祖國最美風光。 設計意圖:在欣賞祖國風光的過程中感受祖國各地自然差異與人文差異,爲後面的中國地理差異和區域劃分做鋪墊。

(一)地理差異顯著活動:

說說祖國各地的不同 1.教師提出討論話題:美麗的祖國,風景如畫,多彩多姿,請你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說說祖國各地在自然與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異。 2.學生小組內交流之後選代表在班集體交流。學生在集中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同時展示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也可以利用教師課件中提供的地圖或圖片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①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各種地形類型齊全;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②我國降水東南多,西北少,自東南向西北依次爲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

③我國氣溫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爲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氣候區。

④我國東部季風區河流多,流量大,屬於外流區;西北部非季風區河流少,多內流河,屬於內流區。東部地區河流南方河流流量大,無結冰期,北方地區流量小,冬季有結冰期。

⑤我國東南部水資源豐富,西北部水資源匱乏。

⑥我國東部平原多耕地,種植業發達;西部高原多草地,畜牧業發達;東北和西南山區多林地,林業發達;南方多河湖的地區以及東部沿海漁業發達。

⑦我國北方樹木冬季落葉,南方樹木四季常綠;北部內蒙古高原自東向西植被越來越稀疏。

⑧我國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從東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漸減小。

⑨我國東部地區工業發達,西部地區工業欠發達。

⑩我國東部地區鐵路線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區交通不便。 我國傳統民居……;我國傳統節日……;居民飲食…… 3.師生共同小結:

  設計意圖:

喚起學生已有的認知,全面、系統地認識中國的地理差異。

[八年級地理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