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彙編7篇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衆。在現實社會中,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爲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禮儀伴我行演講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彙編7篇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文明禮儀伴我行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是做一箇中國人必備的條件。如果每個人都具備好的文明素質,中國人的整體素質必將提高。 我經常坐一路公交車,車上有一排老弱病殘的專用座位,可是我發現,坐在這排座位人的並不是一些老弱病殘者,而是一些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小學生。而且,如果公交車的座位都座滿後,乘客們就不會給後上來的老年、孕婦們讓座,只有在監票人的提醒後,纔會有人極情願地站起來。

其實文明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爲,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的生活中依然有一些不文明的事情發生:亂丟果皮紙屑,隨意踐踏花草樹木,出口就說髒話,損壞公共財物。 有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忽略了文明習慣的養成,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題。在生活中,注意您的思想,您的言語,您的行爲。做文明時代的我們,忘記文明,等於後退。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一些文明,少一些蠻不講理。美好的社會,來自我們的努力。用我們語言讓社會更文明,用我們的行動讓街道保持整潔。對於他人,我們應該充滿更多的關懷。讓文明禮儀之花時刻伴隨我們吧!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這天我講的題目是:禮貌禮儀伴我行。

梁啓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在那裏我卻要大聲說:“少年禮貌,則國家昌盛。”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就應是具備禮貌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禮貌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禮貌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爲有這些不禮貌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爲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禮貌行爲也是國恥!”。

以上的事例證明,禮貌其實是由點滴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爲,可見禮貌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禮貌的行爲。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爲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禮貌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禮貌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必須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明白: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禮貌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此刻,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禮貌的行爲就在幫忙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就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禮貌、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纔是成才,禮貌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禮貌,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期望每一位同學要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做禮貌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必須會營造出一個禮貌完美的校園。禮貌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禮貌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禮貌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禮貌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小學xx班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禮儀伴我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是一個注重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真誠的道歉,一種欣賞的眼光,匯成美德讚歌上一個個激動人心的音符。

同學們,禮議伴我行不能只出現在紙上、嘴上,更應該讓它體現在我們的生活與行動中。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爸爸媽媽前兩天吃晚飯時,談到的一個親眼目睹的事情,說的是一位老爺爺,罵罵咧咧地走到馬路中間,慢條斯理地掏出紙巾,不慌不忙地擦拭乾淨欄杆,然後從容不迫地翻了過去,馬路中間躺着兩團擦過欄杆的紙巾。當時聽的我都爲這位老爺爺汗顏。我們講文明,樹新風,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這些少年兒童應該從小處做起,成爲文明的先鋒,禮儀的標兵。然而,我們接受着文明美德教育,少數人卻做出了有悖文明美德的行爲。教室裏,一位同學向你請教問題,你卻用不屑的語氣說:“你真笨,怎麼這麼簡單的題也不會啊?”放學回到家,媽媽熱情地迎上來詢問:“今天在學校都學什麼了呀?”你卻不耐煩地回答:“不知道!問什麼呀,說了你也不懂。煩不煩啊?”這一言一行,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作爲學生,除了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貌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學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禮儀伴我行,應當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引領文明風氣,爭做文明學生!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祖國定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充滿陽光,走向和諧,走向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五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卻遭遇異國僅用中文標識的“請勿喧譁”,“請排隊”,“請不要亂扔廢棄物”,“請……”。該怒,該羞?———更該知恥而後勇!百萬市民學禮儀,百萬家庭學禮儀,百萬青少年學禮儀…

禮儀是人類爲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禮儀是一種在人際關係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所應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親善友好的行爲規範,是人的一種內在涵養的充分體現;從個人角度來說,優秀的禮儀素質不僅有助於提高個人的修養,還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並且有利於與他人的交往與溝通,使人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完全依賴於個人能力與機遇,85%要靠縱橫錯雜的人際關係。我覺得,學校倡導的禮儀特色教育,其實正在給我們這些站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孩子們裝上一雙最強勁的翅膀。

禮儀看似都是瑣碎的小事,可有一首外國民謠相信很多人聽過:因爲一個釘子,損失了一匹戰馬;因爲一匹戰馬,損失了一位將軍;因爲一位將軍,失去了一場戰役;因爲一場戰役,滅亡了一個國家———滅亡了一個國家,只因爲一個釘子!

我們是否也虛擬一首:

因爲一個微笑,我結識了一位路人;因爲結識了這位路人,我知道了有本好書;因爲讀了這本好書,我對it產生了興趣;因爲產生了興趣,我選擇了一所大學;因爲選擇了這所大學,我碰到了另一位年輕人;碰到了這位年輕人,我們創辦了微軟……之所以有現在的微軟,只因爲有當初的一個微笑……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知道嗎,文明禮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美好的品質,如果我們失去了文明,就等於失去了一切!

在我們國家的許多景點,地上常常可以看見一些塑料袋啦,水瓶以及口香糖等垃圾。這不就說明了我們國民素質不高嗎?如果再不保護好環境的話,還不會讓來我們國家旅遊的外國人笑話嗎?這還不就丟盡了我們中國人的臉呀!保護環境,就是一種文明的'行爲。

想要成爲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就要從小事做起。請不要亂丟垃圾,破壞環境;請不要亂講髒話,打架鬥毆;請不要踐踏草坪,亂砍亂伐。如果每一個人都遵守以上條件,我們的民族將會更講文明,我們的祖國也會更加地繁榮昌盛,更加地燦爛輝煌!正規守法,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爲。

當然了,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每當同學遇到難題困擾時,過去耐心地幫他講解;每當有人吵架時,心平氣和地過去勸架;每當朋友傷心時,過去柔聲地跟他聊聊天;每當父母難過的時候……樂於助人,也是一種文明的習慣。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你的舉手之勞,將來也許可以感化他人,甚至改變祖國!讓不文明遠離我們,讓文明禮儀伴我成長,伴我行!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都不算失敗,因爲你還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也不算失敗;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徹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人生的真理!

就讓文明禮儀一直伴我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吧!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當春雨悄悄喚醒萬物的時候,當新綠默默爬上枝頭的時節,我們告別了愉快的寒假生活,迎來了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新學期。在這裏我向全體同學表達我最美好的祝願: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中華民族是有着五千燦爛文明的禮儀之邦。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是我們健康成長的保障,他能讓同學和善,校園和睦,社會和諧。

文明禮儀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就是我們的一言一行。

它是集會時的快靜齊,是課堂上的專心聽講;它是相遇時的問好,是對同學的禮讓;它是真誠代人,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心幫忙;它是一句“對不起”,是一聲鼓掌。

文明禮儀就在我們學習時的舉手投足,就在我們生活中時的一顰一笑,它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修養。

同學們,“人無禮不立,國無禮則衰”,我們既是校園文明禮儀的受益者,更是文明禮儀的踐行者,每位同學都是南濱路小學的文明使者,禮儀代表。“天下大事,必行於細”,講文明懂禮儀重在行動,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使南濱路小學的明天更加文明有禮,和諧美好!

謝謝大家!

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篇7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

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下課鈴聲響後,有些同學便橫衝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說笑,有時還說出一兩句髒話。還有的同學,可能因爲一點口角紛爭而不依不饒,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絕。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許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體現出來:在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得到幫助時的一聲“謝謝”;在和他人告別時的一聲“再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俗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失去粗魯,充滿歡聲笑語,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中萬紫千紅的盛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