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通用8篇)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通用8篇)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它們之間有着前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同時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階段。從5日的研討會中,我感覺到了小學老師和幼兒園老師之間存在的“代溝”,正是這些“代溝”造成了幼小銜接中的諸多障礙,也致使我們走了許多的彎路。增加幼小之間的聯繫,吸收先進的教育觀念,明確幼小銜接正確的教育方向正是我們現階段所要急迫解決的問題。

一、幼小形式大不同

幼兒園和小學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有着諸多差異,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1. 學習形式的差異。幼兒園教育主要以遊戲爲主要活動形式,在遊戲中幼兒可以無拘無束的模仿、學習,幼兒在遊戲的同時收穫知識。而小學教育以學習爲主,孩子們要在課堂上認真地、系統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完成各科作業,並要認真地遵守學校、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相對來說較爲枯燥。

2. 課程內容的差異。幼兒園課程是綜合性的,將各領域內容有機整合起來,以主題方式呈現。而小學則要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德、智、體、美等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各學科分科明確:語文、英語、數學、自然、體育與健身、唱遊、美術等,還有各類興趣活動和探究活動等。區別於幼兒園每班固定配備兩名教師,進行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小學則各學科都有專門的教師傳授知識。

3. 學習方式的差異。從幼兒園到小學,不但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生活環境也隨之改變。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小學,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 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4. 行爲要求的差異。在幼兒園,老師們雖然也很重視幼兒行爲規範的要求,但紀律的約束度並沒有小學那麼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學,他們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還要學習他雖不感興趣但又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兒童爲了完成學習任務必須有較強的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爲的能力。而幼兒園是從尊重孩子角度出發,以孩子興趣點爲重。所以,我們更側重對幼兒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 理解能力的培養,爲幼兒跨入小學更能適應小學生活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幼小銜接全方面

何爲幼小銜接?孩子從幼兒園走向小學教育這個過程也就是幼小銜接。在這幼兒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作爲幼兒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幫助幼兒實現兩個階段的平穩過渡呢?

1.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避免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的片面教育觀,拒絕小學化教育傾向。根據幼小行爲要求上的差異,教師應該爲幼兒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而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應當更加側重學習興趣,學習和生活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養。而幼兒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更能爲幼兒跨入小學更能適應小學生活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以語言領域的教學爲例:教師可以在一些活動中通過引導幼兒聽故事、兒歌、看圖書等使幼兒喜愛文學作品。同時,引導孩子對這些文學作品大膽提出質疑,激發幼兒積極動腦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要放棄任何可以幫助幼兒閱讀的途徑,讓孩子之間相互學習,以互相帶教的方法一起閱讀,增加閱讀興趣。

2. 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態度和情緒狀態,直接影響着幼兒入學後適應能力。所以,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上小學的願望,激發幼兒對於小學生活的興趣和嚮往,從心底裏準備好成爲一名小學生。從而在主觀上有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願望和行動。同時幼兒園應當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可以和小學相互配合,開展參觀小學,聆聽小學課堂,嘗試成爲一日小學生等等活動。

3.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本次研討會中,我們接收到了許多小學老師的希望,老師們希望幼兒園更多的關注到幼兒的良好傾聽的習慣、正確的握筆姿勢、養成課前做好課堂準備的好習慣。是的,這些都是幼兒學習所需具備的良好習慣。幫助幼兒養成這些良好習慣,除了平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提點和滲透外,我們還可以在教室中的區域角中創設模擬小課堂的情景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小學學習的知識經驗,促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理念。許多幼兒的家長教育理念不正確,因擔心幼兒在小學跟不上班級學習進度,爲孩子報了小學課程的興趣班。以至於幼兒因在進入小學後重復學習相同的知識內容而對學習喪失了專注力和興趣,對其一生的學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許多教師都有被家長要求增加小學學習內容的要求,這時候老師應當進行耐心的解釋和疏導,幫助家長轉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同時,爲了解除家長的顧慮,幼兒園可以和小學相銜接,家長和小學教師相銜接,請小學教師爲家長朋友開展一次座談會。幫助家長了解小學的學習環境,解除家長的顧慮。

幼小銜接,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密切聯繫,才能讓幼兒平穩過渡。雖然,幼兒園和小學的差異巨大,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幼兒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願在我們幼小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們能順利的過渡到小學生活,從而快樂的學習成長!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2

幼小銜接的工作最基本的原則是將之納入到素質教育的軌道。

具體地說,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一、長期性而非突擊性

1、的長遠目標。

是的基礎階段,擔負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任務。

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幼兒上小學,讓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小學只是其近期目標而已,它是實現長遠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此,這一工作應當貫穿於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中,僅將之視爲大班後期的突擊性任務是錯誤的。

2、幼兒園階段全面的素質準備。

幫助幼兒爲入學作準備的最終目的,乃是爲其適應做準備。

因此,入學準備不應當是急功近利的,而應當是對幼兒長遠發展有利的素質教育。

這樣的素質準備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後期來突擊完成,因而必須作爲整個幼兒園階段的重要而長遠的工作。

二、 全面而非單項的銜接

1、銜接應當從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進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

幼兒銜接中偏重“智”的傾向是比較嚴重的,一說到銜接很容易就與教認字、教拼音、教數學等連起來,而忽視了銜接應包括體、智、德、美各方面。

事實表明,健康的身體、熱愛學習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緒、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獨立自理能力、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等等,對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是非常重要的。

2、銜接中偏重某方面是片面的,而某方面中又再偏重某些因素就更片面了。

體、智、德、美各有自身的結構,即每個方面都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不能抓其一點,不顧其他。

3、幼小銜接是針對兒童發展上的過渡期,在幼兒園和小學所採取的與之相適應的教育。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3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爲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就是指由幼兒園進入到小學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接。

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1.教育的性質、內容不同。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並重非義務教育機構。

幼兒以遊戲爲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製度。

而小學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爲主,氛圍嚴肅。

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製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鬆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

而小學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爲規範帶有強制性。

3.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環境的設置生動活潑,色彩亮麗,有許多的活動區域,在其中有豐富的活動玩具和材料供幼兒動手操作擺弄。

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遊戲及同伴進行交往。

小學的教室的環境佈置相對嚴肅,成套的課桌椅排列固定。

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4.師生關係不同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個別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涉及面廣。

師幼關係融洽和諧。

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小學師生接觸侷限在課堂之內,個別接觸少,涉及面較小。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對小學生的要求相對嚴格具體,期望值高,這給兒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6.教學知識結構不同 幼兒園學習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以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爲主。

小學的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學科知識,是以符號爲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時,小學生活對幼兒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兒童初入學時由於幼小銜接不當經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方面,及情緒方面的不良適應表現如食慾不振,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降低,不會和諧交往,厭學等。

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並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

它既有利於兒童入學前後的學習和發展,也爲以後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我縣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嚴重 很多幼兒園,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兒園和鄉村幼兒園把入學準備片面的理解爲認字,做數學題,並以此作爲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

像小學生一樣寫作業、背誦課文

由於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不能或不甚理解。

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這不但不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極大的挫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這不僅影響幼兒上小學,甚至影響他們今後對學習的不良情緒。

2.幼小銜接的片面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

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

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爲重視。

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 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爲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瞭解。

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後兒童的有效學習。

3.幼小銜接的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

但小學卻無動於衷,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有的小學甚至給幼兒入學設置各種臺階,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

幼小銜接既不是幼兒園小學化,也不是小學幼兒園化,雙向準備纔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4.幼小銜接的突擊性 銜接工作是一場持久戰。

其實,銜接工作在幼兒一入園就開始了,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爲兒童小學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

而在大班,是要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

但大多數幼兒園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 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這些做法是遠遠不夠的。

應該在兒童3、4歲剛入園時就加以逐步的培養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等和正確的姿勢、良好的習慣等。

如果在最後時期才進行強化訓練,急於求成,會使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還使兒童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情緒。

幼小銜接是長期的工作。

5.入學準備的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

在幼兒園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學教學方式上課,改變一下課桌的擺放形式,延長課時,或帶幼兒去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園介紹學習生活等。

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這些對解決幼小銜接問題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三、針對問題,明確思路

1.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銜接任務 兒童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學前兒童和小學生確有不同階段的特點,但是一個孩子決不可能在跨入小學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兒的特點。

爲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

用科學的方法啓迪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創新意識、主動積極的求知慾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等。

2.依據銜接工作的規律,突出銜接原則

(1)、雙向性原則雙向性是指小學和幼兒園相互銜接,園領導和老師要設法與小學溝通,既要保持幼兒園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與小學保持連續性,爲兒童一生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則全面性是指銜接的內容要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

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

教師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學習,最苦惱的是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能力,而兒童的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性能力對學習又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幼小銜接應是全面的銜接。

(3)、漸進性原則漸進性是指從幼兒入園之初就開始逐步做銜接工作。

兒童某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將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分解成不同層次、水平的教育目標,劃分到不同階段的教育中去完成。

銜接工作應該兒童一入園就開始,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爲兒童入小學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

在學前的最後一年,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線格等。

3.從實際出發,找準銜接點 由於兒童所處的區域不同(如縣城和農村),所受學前教育時間長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學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學前三年教育),因此他們入學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須依據上述條件來確定銜接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動銜接工作的全面發展。

要把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做爲銜接的焦點。

應從發展和提高兒童自身的內部適應能力入手,解決銜接問題。

在課程設置、教材配置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注意以提高兒童心理素質爲目的,要加強對兒童的主動性、學習動機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減少或縮小兒童不適應的過程,使之較順利地過渡到小學生活。

4.考慮外界困素對銜接的影響,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

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

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爲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

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根據思路,調整方法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學前班進行了“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爲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爲自己的一份來完成。

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

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

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

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小學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小學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說”,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

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

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總之,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

也就是說,在教育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求適應。

上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4

眼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們能不能順利升入小學,在幼小銜接方面,幼兒園是怎樣做的?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怎樣看待擇校熱?本期《教育週刊》育兒版編輯特別邀請濟南金色搖籃康橋園馬國蕾園長爲我們廣大家長傳授經驗,以幫助更多的孩子順利做好各種準備,迎接全新的小學生活。

1、學習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的美觀、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學教室有的是課本、黑板、桌椅、多媒體展臺等教學設施,可能對孩子缺乏吸引力。

2、學習方式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可以用以遊戲爲基礎活動來概括,小學則以學習爲主,不論你對所學課程是否感興趣,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課程。

3、師生關係的變化: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一般照顧孩子。

而進入小學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改變,老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要比幼兒園老師相對減少。

4、教學方法的改變:幼兒園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

小學以書面語言爲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課堂大多以老師的講解爲主,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

5、行爲規範的變化: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喝水、上廁所、說話、玩玩具,在升入小學以後都不再被重視。

孩子們必須利用課間十分鐘,合理的自己分配做這些工作的時間,在上課期間,抱臂坐正,不掉頭,不隨便說話、發言先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的一日行爲規範中。

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 

1、學習、生活上的準備:  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包括起居生活自己獨立完成)、會正確穿衣、褲、繫鞋帶、會動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書包、鉛筆盒、第二天要穿的衣物)、養成每天收拾物品的習慣(玩具、書籍)。

自己會根據天氣的變化穿脫衣物。

2、時間的支配  最好能讓孩子自己來分配他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家長告訴他在這一段時間裏,他必須要完成的幾件事情,家長要監督幼兒完成情況,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生活作息方面,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3、心理上的準備  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經常和孩子講小學的內容,閱讀有關小學生活的圖書,認識各種文具等。

培養受挫能力:敢於面對失敗、面對困難會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別人的批評,培養陽光心態。

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比如孩子對上小學的想法,與同伴之間的關係,甚至是孩子對家長的評價。

從而使家長能更好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4、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大膽與人交往,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和別人爭搶玩具。

多讓孩子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交接朋友,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善於交往的人。選擇孩子們要上的小學,一般情況下是就近上學,這樣接送方便。

如果您的工作條件、家庭條件允許,也可以給孩子擇校,選擇一個較好的學校上學。

要根據您自己家庭本身的條件,不要盲目跟風選擇聽說各方面都比較好的學校,一定要根據各個孩子的發展不同,選擇最適合我們孩子發展的學校。

其實,好的學校也只是在行爲規範要求的比較嚴格而已,如果在家我們家長能夠做到勤檢查、勤督導,即使在一般的小學,孩子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相反,如果家長做不到,即使在最好的小學,孩子們也一樣發展不好,反而,徒增孩子的壓力。

要知道,最適合的,纔是最好的。

如果父母雙方工作都很忙,家裏沒人接送,也可以選擇寄宿制的小學。

但前提是,您一定要鍛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爲上學做好鋪墊。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5

本學期各項工作即將結束,在學生即將升入二年級之際,校領導和一年級教師坐在一齊,對照本學期初制定的幼小銜接的工作計劃,回首所做過的工作,共同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具體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1、學生具有了任務意識。

學生學會了記作業,也能夠完成家長分配給的一兩項家務勞動,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夠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例如擦黑板、收發作業等。

2、學生建立了時間觀念。

做事磨蹭、做作業時間長是很多一年級學生的通病。教師花費了超多的精力,讓大部分學生養成了先做完作業再玩的習慣。家長也構成了監督孩子抓緊時間完成任務的意識。

3、學生學會了認識新朋友,與同學和睦相處。

教師教會了孩子主動出擊,結識新夥伴,並且能夠與同伴和睦共處。

4、學生學會了自己解決與夥伴間的衝突。

老師和家長攜手,引導孩子學會與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請朋友來家裏做客,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給孩子創造更多和不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的機會。當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時,老師、家長不充當調解員,鼓勵他們自己解決。

5、家長和學生都明白瞭如何認真對待英語的學習。

小學一年級教育大綱中,英語學習反而大於數學。英語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我們母語環境的語言,老師、家長給孩子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多接觸英語環境,讓孩子感覺英語是好學的。比如,每一天讓家長監督孩子聽錄音、練口語15分鐘,教師每一天透過家長簽字檢查練習狀況。

6、學校引導家長認識孩子的進步和發展方向。

開學末召開一年級家長會,傳達了兩個精神。第一個精神,讓家長明白本學期孩子取得的進步。學生口頭作文的潛力提高了,競爭意識加強了,學業水平提高了,視野開闊了。學生構成了必須的自理潛力。第二個精神,假期就應繼續努力,鞏固教育成果,讓孩子順利過渡到二年級。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因而家長根據本學期孩子的特點,協助教師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家長要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當前的發展狀況,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

二、不足及努力方向:

1、個別學生良好習慣未構成,教師要做好個案跟蹤,因材施教。

2、個別家長的教子觀念要進一步改變,要與家長加強溝通,說明教育是學校、社會、家庭共同的任務。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各項工作即將結束,在孩子們即將完成大班上學期學習任務之際,我對照本學期初制定的班級工作計劃,回首所做過的工作,共同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具體總結如下:

一、開展了具有班級特色的教育教學工作:

1、本學期,我班結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上面。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教育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各學科領域、各活動區域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當中。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兒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重點對幼兒進行了規則意識、任務意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認爲:班級大部分幼兒能夠較認真的完成老師每次交給的任務,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能夠用較靈活的方式較好的與同伴進行遊戲,遇到困難時能夠和同伴們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班級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本學期我們根據主題進展情況設計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區域活動材料,活動區材料根據主題的進展及有計劃有目的進行投放,適時地與以調整。本學期應家長的要求在活動區增設的一些棋類遊戲也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4、本學期,班級幼兒參與了班級種植園地的建立,我們結合主題在種植園地裏面種了許多的花卉,幼兒學習進行觀察記錄,以此瞭解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長過程。

6、本學期,我們着重幼兒健康體質的培養,組織幼兒堅持開展體育鍛煉,在本次的小小運動會上,班級幼兒在團體操表演以及各單項比賽中獲得了較好成績。

7、本學期,組織幼兒積極參與了園裏組織的各項大型活動,其中“中秋節大帶小活動、國慶親子看花展活動、家長開放日、秋遊、迎新年小小運動會等活動都獲得家長以及園領導、同事們的好評。

二、引進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機制,鼓勵家長真正成爲教育的主人本學期,我們採取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中多發揮家長委員、家庭聯絡小組組長的作用,及時讓家長們瞭解班級教育教學情況、幼兒在園情況,具體做法爲:

1、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通過每週一次的“親子作業”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及時瞭解幼兒發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題活動家長都能夠積極參與,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爲主題的開展提供各種有價值資料,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3、做好幼兒專訪、約訪、電訪工作,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彙報幼兒在園情況,瞭解幼兒在家情況,努力達成教育的一致性。

三、衛生保健儘量做到家長滿意

本學期,我們嚴格按照園裏的要求做好了班級各項衛生保健工作,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做好生病幼兒的護理工作,堅決杜絕傳染病流行,本學期,班級無一例傳染病,班級幼兒的出勤率一直較高。

四、班級成員配合契,自我成長初現本學期,班級教師在工作中遵循"一切爲了班級""班級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針對班級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召開班會,教師間經常溝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學習,及時反思,隨時調整。經過一學期的努力,班級年輕教師的帶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班級工作也得以順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學期,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級幼兒的觀察記錄還應該進一步完善,應該嘗試做好幼兒的個案追蹤、分析。

(2)班級教師在活動區材料製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這些都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我們將努力向先進班級學習,爭取使我們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7

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從幼兒園到小學肯定會經歷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因此爲了讓孩子更快的適應,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小學模擬課堂”教育內容。本學期就要結束,現將幼小銜接工作總結如下:

一、幼小銜接內容:

1、調整活動時間,由原來的30分鐘/節,延長至35分鐘/節,最後一個月延長至40分鐘/節。讓幼兒在上課時間上有個過渡,避免步入小學以後感覺一節課太長,坐不住現象。通過一學期的練習,大一班80%的幼兒能安靜的上課,20%的幼兒上課精力不集中,坐不住,愛做小動作。大二班85%的幼兒基本能集中上課,15%的幼兒做小動作,精力不集中。

2、由原來的每天2節教育課,增加至每天3節教育課。每日第三節教育課主要進行幼小銜接的課程。

3、每天下午利用離園時間,適當給幼兒佈置一點小任務,讓幼兒學習整理書包。讓幼兒養成任務意識,並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4、通過五分鐘傾聽訓練,鍛鍊幼兒的注意力及認真傾聽的習慣。

5、通過握筆操培養幼兒正確的握筆姿勢,爲幼兒步入小學做好準備。

6、利用自主管理活動,晨檢管理員、午睡監督員、衛生檢查員等鍛鍊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每個崗位每個幼兒輪流一遍,培養了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規則意識。

7、每天安排一至兩次眼保健操,讓幼兒學會保護眼睛。

8、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在步入小學前應做哪些準備,並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做好有效銜接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1、幼兒的習慣較差,注意力不集中,一邊做事情一邊講話,紀律意識差。

2、部分幼兒的握筆姿勢有欠缺,往往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很好,慢慢的就變了樣,握筆姿勢沒有養成習慣。

3、安全意識差,大部分幼兒不清楚什麼樣的事情是有危險的,不懂得保護自己。

4、少數幼兒的任務意識差,教師在每日下午佈置任務後,往往完不成,就讓家長代替到幼兒園告訴老師,缺乏任務意識。

5、40分鐘的上課時間,必須在老師的多次組織下進行,幼兒自己很難控制自己,易分神,愛做小動作。

6、不懂得愛護、保護自己的書本,會自己弄丟或弄壞。

7、自理能力差,出現問題沒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到老師那告狀,請老師幫忙。

8、課間少數幼兒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或活動,而是到處打鬧,沒有安全意識。

9、合作能力差,會出現爭執。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教師在培養幼兒的自主管理時,不能放手交給幼兒,而是教師做主導,幼兒爲輔,因此沒能很好的鍛鍊幼兒。

2、幼兒的握筆姿勢掌握差,教師只是在做握筆操的時候,隨時指導幼兒的姿勢,而在幼兒運用筆的時候,往往缺乏指導。部分幼兒在家家長經常讓幼兒寫字,而不注意握筆姿勢,幼兒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很難更改。

3、缺乏紀律的培養,老師往往在幼兒出現問題後,告訴幼兒應怎樣做,而沒有在之情就強調好紀律,予以適當的獎勵或懲罰。沒有養成很好的紀律意識。

4、教師上課缺乏一定的技巧。

5、安全教育質量差,老師一般只告訴幼兒應怎樣做,幼兒沒有真實的體會,沒有很好的安全意識。

6、老師代替幼兒太多,沒有給幼兒提供過多的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8

本學期,一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愉快、順利的進入小學生活。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突破幼小銜接誤區。

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和與家長個別交談的形式,突破了家長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認識的誤區。誤區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盲目重視知識的灌輸,給孩子造成學習壓力;另一個方面是家長包辦代替,忽視能力培養。

由於誤區,造成了小學生在入學初的不適應。不適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學習不適應(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慢…)

2、社會性不適應(規則意識差;隨意性強)

3、心理不適應(教師形象的突然變化使他們感到壓力和負擔、要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環境變化、要求提高,所以有的壓力大,出現厭學、緊張等現象……)

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能力

1、學會整理(書包)

2、學會生活(穿脫衣服、主動喝水、入廁等)

3、學會勞動(值日生)

4、學會學習(善於傾聽、自主閱讀、握筆訓練、拼音教學、規則意識的培養、安全教育、自我保護)

5、改變環境(作息時間、鈴聲等的調整)

(二)從研討入手,加強幼兒園與小學間的教學銜接

1、加強本級部班主任之間、本級部不同班級之間、本級部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聯繫,共同研究幼小銜接課堂。

2、課堂教學興趣化,向幼兒園教育靠攏。

3、帶一年級學生參觀二、三年級的課堂、課間活動、作業本、日常禮儀等,樹立榜樣,激發新生的效仿心、求勝心。

4、適當調整上課時間的活動安排。在開學第一個月,上課20分鐘後,讓學生在室內稍微休息一下,然後再繼續授課,使新生能夠逐步適應小學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二、與家長協作,幫助孩子順利銜接。

1、學校召開了幼小銜接家長會,宣傳幼小銜接的策略。

2、學校開展了家訪活動,瞭解家長需求,調整教育策略。

3、開學開展了素質教育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教育,參與孩子的活動,親身瞭解學校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的策略。

三、取得的成果

本學期,孩子從三個方面實現了順利過渡:

1、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實現了心理過渡。

2、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實現了習慣過渡。

3、培養孩子大膽與人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了能力過渡。

這些過渡,在具體的行爲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感興趣”,即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着好奇和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懂就問。

二是“活動能合羣”,就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能與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和睦相處。

三是“生活有條理”,也就是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纔去完成。

本學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生自信、快樂地適應了小學生活,邁好了小學學習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