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推薦】《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推薦】《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當今社會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啓蒙教師,更需要不斷的學習充電才能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社會發展。

今年寒假在工作室讀書活動倡議下,我選擇並閱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用愛和經驗寫出的書,讀了之後讓我感到既親切又實用,它爲我們幼兒教師指引了方向,讓我深深領悟到如何才能當好一名好的幼兒教師。書中有很多教育案例,像一盞盞明燈,爲幼教育工作者指導航向。

經常聽人說:“幼兒教師就是高級保姆。”也有人說:“幼兒教師就是孩子王”。其實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每天超負荷的工作,練就了超強的工作效率,但其精神也高度緊張。幼兒園工作的核心是“愛”,老師們要學會熱愛。贊可夫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因此,教師要做到熱愛每一個幼兒,主動接近幼兒,用教師廣博而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幼兒,使他們感受來自老師媽媽般的愛和溫暖。教學活動時用親切的態度、誇張的表情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教學活動外和幼兒一起玩耍,成爲孩子們的好朋友,努力讓每一位幼兒在快樂中得到感知、獲得進步。

幼兒教師,繁忙與瑣碎兼容,責任與壓力並重,忙碌於疲倦同行,這正是幼兒教師工作的`真正含義。爲此,我們常懷一顆平常心並充滿自信,坦然地面對挫折,用一份愛、一顆心,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心。這種被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體驗是幸福的。

在幼兒園老師想上好課也是不容易的,首先要備課,備課之前先要研讀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節課。尹紫昕老師用一個實際案例指出研讀教材對於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適用於語言活動,在數學、科學、社會等教學活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上好一節課,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多準備教玩具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課後,還需要老師多進行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反思,長則一二百字,短則寥寥數語,一個有用的活動反思將會對以後的教育活動有着指導意義。

這本書,讓我讀懂了教育,也讀懂了人生。也許我們幼兒教師這個角色太小不起眼,擂不動那驚天大鼓,但我們可以時刻準備着,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堅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滿、去求索教育的真諦。

我自豪,我奉獻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驕傲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固然繁瑣和辛苦,但是,付出總有回報,給予本身不僅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且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我們給孩子真誠的愛,孩子也會給我們純真的愛,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最好的回報。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李春鋒推薦《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認真地閱讀着裏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爲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從心底裏認可了這個道理,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啓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裏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爲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對我自己深有啓發,我一定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裏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着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在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經典後,內心禁不住波濤洶涌。提起筆來,有些感慨,也有點激動,我發現我的手正在微微顫抖,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樣子,清楚地記得那一堂45分鐘的課,課程過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動。

教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職業?我常常這樣問身爲老師的自己,在不斷的工作、學習和成長中,我凝鍊出了這樣幾個等式。

第一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農夫。

一樣的春種秋收,一樣的'辛勤耕種;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們來不辭辛苦地灌溉滋潤、悉心養護。秋天來到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它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就如同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熱切的期望。

第二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廚師。

廚師不能做一盤菜強迫誰來品嚐,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於是就會有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味,這就是老師。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把課講得有聲有色,有點有面,有張有馳;調動學生自發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對他們最有用的、講解他們最感興趣的,交給他們最想要的。

第三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舵手。

學海無涯,對於學生來說,不只是獲得最有用的知識,面對成長,老師也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於是在這條載着無數希望的航船上,我們甘心做一名舵手,帶着莘莘學子的理想,指引他們不畏艱難風浪,堅定信仰,迎向收穫的彼岸。

最後一個等式:教師等於工程師。

這幾乎已經成爲了教師的另一個代名詞,從我的老師的老師那時候就已經開始這樣說起。作爲工程師的我們在完成怎樣的一個設計呢?我們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獨到的品位,他們要求獨立和個性,有屬於自己的鮮明特點。

所以工程師的設計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斷創新、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設計思路要緊跟時代不會過時、不能落伍,要使我們的作品經得起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屬於他們的優勢。

七年的工作經歷,四個與教師有關的等式,我用它們對照言行,總結自己。

幸福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在,從清晨的上課鈴聲響起,在悅耳的鈴聲中走進教室;推開教室的門走上講臺,從講臺上凝視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向他們問好,然後聆聽他們真誠的迴應。這就是我的一天,日復一日地積攢着這樣的小幸福,然後沉澱爲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職業的幸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在這次的口小暑期教師讀書交流活動中,我選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中總共談了100條問題,每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引人深思。

書中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個問題給我的感觸很深。教師每天上課有的要三四個小時,備、改、講、輔幾乎佔用了在校的其他時間,有時還得在家夜辦公。除了工作,教師也得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還得孝敬長輩,哪裏有空閒的時間啊!許多學生怕報考師範學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師太辛苦”,雖然看起來好像有不少的假期。書中所提到的一位歷史老師說:“我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這句話似乎很難理解。怎樣做這種準備,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讀書是作一個好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蘊”。我們不要再說 “沒時間讀書”,關鍵是你想不想讀書。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讓我們一起讀書吧!潺潺小溪,匯成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眼前的課,而是出自內心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應該讓自己所教的那點學科知識在你的知識海洋裏成爲滄海一粟。“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教學水平提高就越明顯。所以我們應該“用終生來備課”。

第46條提出“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出生於1918年,,1942年參加衛國戰爭負重傷後回到了教育崗位, 1970年逝世,享年52歲。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動中,蘇霍姆林斯基跟蹤觀察和研究了700餘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整10年的學習生活。他從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和角度進行觀察、瞭解研究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種現象和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自己較爲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並著有41部專著和小冊子,其中許多著作已經譯成30多種文字在國內外出版。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爲著名的教育家跟他勤於觀察,勤於記錄研究是分不開的。俗話說,寫十年教案不一定能成爲名師,但是堅持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想想我們平時可能因爲“繁忙”,很多時候有些想法沒有用筆記下來。當遇到同樣的問題時還得努力思考,從頭再來。記教學日記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對比、分析一些問題,有助於總結經驗教訓,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少走彎路。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很好的書,其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細細思考。我覺得它對於提高我自身的素質和教育藝術都有很大的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近幾日,有幸拜讀了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讀後感4。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都凝聚着他的聰明與智慧,都彰顯着他的熱情與博愛,都寄託着他的夢想與希望。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特別是《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她在文章中說:教育素養的這一重要特徵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在擁有這一真正寶貴財富的教師那裏,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對方(學生)發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談心:他提出問題,邀請大家一起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在分析這種課的時候,大家會感覺到:在教師跟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交往關係。你,作爲校長,也會被教師的思想的潮流所帶走,你會忘記你是來檢查教師的工作的,你會感到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你跟一羣15歲的少年們一起爲發現真理而歡欣鼓舞,你在心裏回答着教師提出的問題。可見,教師在他所教的科學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深刻的科學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那麼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深知本門學科的淵源呢?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是啊,作爲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如何勝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響,我開始反思自己,與蘇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有點自慚形穢,有些汗顏。業餘時間大都浪費在了閒談與遊戲上了。於是我開始了新的人生之路:走進圖書館,去翻閱新上架的教育理論書籍。現在,我正在閱讀《教育心理學》、《學習論》等理論書籍。下一步,我還要制訂一份讀書計劃,多讀一些國內外的教育家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並將好的經驗應用於教學之中。同時注意積累、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讓自己的身後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實的腳印。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建議》中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爲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認知過程,而是伴隨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的一種屬性。它分爲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及有意後注意。其次我認爲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複。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覆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後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爲他已經習慣於一件事反覆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爲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複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二、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於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於聽,能理解並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佔優勢。因爲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多聽,只有不斷的輸入,纔能有適當的輸出。

第三、注意對作業的檢查。“檢查練習本吞沒了我所有的`空閒時間。”經常聽到教師們反映。教師辛辛苦苦批改,學生看上一眼無動於衷。好多小時的勞動付之東流,豈不令人心寒。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解決方法首先學校裏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言語素養,有一種對詞的高度敏感的氣氛;一個說錯或者寫錯的詞,不僅教師,而且學生聽起來都會感到它的不協調,就好象一個具有高度音樂聽覺的人,聽到一個多物的音符時感到那麼不入耳一樣。

當然,人自有惰性,學生的作業不是放任自流。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是定期抽查,不僅可以督促學生,也可發現問題及時補漏。

只有佈置創造性的作業,用多種靈活的手段從改作業的海洋中擺脫出來,纔可以使教師、學生更輕鬆,使教學更精彩且更有實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利用假期我讀了《給教師一生的建議》這本書,在這本書裏精選了40多位優秀教師的精彩個案,分爲“師德篇”、“教學篇”、“育人篇”和“修養篇”四部分,這些案例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優秀而感人的事蹟。展示了他們探索和創造的風采。

在這些案例中,讀了鄉村教師陸永康的案例後讓我非常感動,因爲“這是一位跪着工作的人。卻是一個讓我們站立者歎服的人。”

58歲的陸永康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民族學校的教師。他出生僅9個月時,因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幼時的不幸,導致他不能學走,只能學跪。20歲時,他有幸成爲了一名小學民辦教師,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跪着教書的生涯。因爲學校裏沒有老師,學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陸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輟學的孩子勸回來,可是孩子們不住在同一個村子裏,要想把孩子們找回來,就要進行家訪,這對於一個身體健康的教師來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對於陸永康這樣跪行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但陸永康沒有被困難嚇到,他用木板、舊籃球、廢舊輪胎、鐵絲自制了一雙兩公斤重的“船鞋”,縛住雙膝,再拄上一根木棍,開始了艱難的勸學過程。因爲行走不便,別人走一個小時的路,他得跪着走上兩三個小時,而且在路上還要爬山、過河、跨溝。是什麼讓他這樣的執着,是一名山村教師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

爲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陸永康只能晚上去家訪,他孤身一人跪着行走在深山老林裏,有時也會害怕,爲了給自己壯膽,他便買了一個銅口哨,再綁一個手電筒在頭頂上照明,就這樣,他的行爲感動了村民,第二學期,他的學生便增加到了50名了。3年後,孔榮小學就有了150名學生。他在孔榮小學教學的13年裏,他跪壞了5雙自制的“船鞋”。

長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陸永康的膝蓋結滿了厚厚的.老繭,膝蓋以下的肌腱功能已經退化變形。雖然身體受盡了磨難,但他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那些山村裏的孩子們。1981年,陸永康由民辦教師轉爲公辦教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900多元,妻子沒有文化,在學校做臨時工,月工資僅有150元,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家裏生活很困難,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陸永康還要緊衣縮食,來支助其他的孩子上學。在他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也看到了身殘志不殘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毅力。

作爲一名身體健康的人民教師,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的學生。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以陸永康的事蹟爲工作的動力,用心愛自己的學生,用心完成教育事業交給我們的任務。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今天,走近學生,想了解一下他們雙休日的安排。

“我利用這兩天寫作業,作業真多。”

“我寫寫作業,看看電視。”

“我要去打籃球,不打手癢癢。”

“寫完作業後,媽媽非給我報個乒乓球興趣班,其實,我愛打檯球。”

幾個孩子都回答得非常乾脆。有一個孩子卻羞赧的說:“媽媽看我作文寫的不好,給報了個寫作培訓班。”

此語一出,我頗感興趣,一是孩子的神色,二是“寫作培訓班”的輔導方法,於是特別關注,“培訓班老師是怎樣進行寫作輔導的呢?”“那老師真神,他告訴我們很多技巧,只要考試用上,準能拿高分。”孩子也不再羞澀,言語中充滿了憧憬。

聽到孩子的介紹,我愕然了,這就是寫作的祕訣?我思維暫時短路,竟記不起以後其他孩子所云。困惑中,忽想起《給教師的建議》第四條《把基礎知識保存在學生的記憶中》的主旨:作爲基礎教育的教師,應該給孩子們“構築一個牢固的知識的地基”,否則,孩子們今後的生活學習中、教師的後續教育中,就會出現“他們在蓋樓房,可是牆基在裂縫”的情景。

就這位孩子談到的寫作而言,打好“地基”應該不是“技巧”、不是“方法”、不是“表現手法”。而是讓學生記錄生活,寫出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生活即文章,寫作即記錄。寫真實的或理想的生活,記真實的或理想的自我,就是好文章。那些章法呀、技巧呀、謀篇佈局呀之類,應該不是作文的真諦,而是其附着物。

此想法,肯定和寫作理論、文學理論的經典論述大相徑庭,但咱不是專業人士,說些“外行話”是可以原諒的,就如同那位培訓班教師教孩子們“寫作技巧”一樣。

大師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語意譯爲中文,應該就是一句俗語,“萬丈高樓平地起”。想到這句話,遂想起今天的'另一幕。

晚放時,有家長趁接孩子時來訪,急匆匆走進我的辦公室,沒顧得寒暄,就直奔主題:“沈老師,聽說我兒子英語單詞沒默寫好,該不會吧!”這位家長平素彬彬有禮,今天着急忙火的,大大出我所料。於是,就稍加停頓,不急不慢的應道:“你有把握確信孩子會默寫了嗎?”“那當然,我兒子,我知道,自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學習習慣就好,專心着呢。”這位家長非常自信。“是的,孩子有了好習慣,肯定沒問題,注意保持這種良好習慣。”我交代道。

萬丈高樓平地起,給孩子“構築一個牢固的地基”,又何止是“知識的”呢?

這個家長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是美國作家安奈特.L.布魯肖的著作,內容涉及課堂管理、教學規劃、課程指導、職業精神、師生關係、教師魅力等多個方面。安奈特長期紮根教學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此而寫成的“101條建議”親切樸實,呈現的都是經實踐檢驗而又行之有效的實用技巧。

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於實踐,書中的語言和比喻幽默、風趣。書中給教師提出了101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在這本書裏,安奈特用樸素的語言將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案例向我們娓娓道來,讓你覺察不出教育專著的乾澀和乏味,理論與案例有機結合,讓原本乏味的語言變得輕鬆。

安奈特告訴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期望和微笑,她會經常性的會給孩子們投以期望的.目光,開學的第一天他會微笑着歡迎每一個孩子。反思自己的教學以及課堂管理,因爲擔心自己年輕會管不住學生,所以剛上班的第一年我總是嚴厲的對待孩子,雖然他們並沒有犯過大的錯,結果是事倍功半,孩子們總是不能按照我的要求來,即使我兇巴巴的呵斥他們。我不明白孩子爲什麼不能理解我的“苦心”,有的孩子甚至非常的不喜歡我。而當我閱讀完安奈特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我就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開學的第一天我試着用安奈特的方法,告訴孩子說:你們是優秀的,程老師在新學期希望看到你們新的進步。孩子們是那樣專注的聽我講完每一個字,在日常的教學和管理中,我選擇相信他們,我告訴自己不管他們犯錯與否都別生氣,因爲你面對的羣體是單純的孩子,作爲老師我們應該要給予他們愛,而不是發怒。

結果是出人意料的,我的班級開始有序,他們不再需要我的大吼大叫,他們知道程老師希望看到的是什麼,調皮的學生我只要簡單的勸說幾句,他就會明白程老師的意思。我想這或許教師期望的巨大力量。

學習《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讓我收穫很多,它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明白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着學生,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也讓我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有優秀的一面,作爲老師的我們除了引導他們,也需要相信和鼓勵他們。因此,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更加積極的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給學生樹立榜樣,用耐心和愛教育孩子,使自己成爲能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並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文書深刻的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爲重要。從我的二十幾年教學生涯中,我也從中發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具體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1)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如玩筆、抓耳撓腮等;2)不聽 從老師的指令,不能遵守課堂紀律;3)上課時常想與同座位說話,不能專心做作業,影響別人;4)行爲較爲急躁衝動;5)小組討論中不能像別人一樣遵守規則,不能等待,表現爲急不可耐。對於這部分孩子,作爲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對那些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多加關注。

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遊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第一、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幹着這個,想着那個;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教師要從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給幼兒看圖書時,看完一本,再換一本。給予幼兒玩具,也不要一下子太多。如果玩具成堆、書成堆,容易使他們養成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完成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愉快也能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保持注意力。

第二、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複。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覆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後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爲他已經習慣於一件事反覆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爲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複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於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於聽,能理解並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佔優勢。因爲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課餘時間聽小說連播、聽音樂。鼓勵孩子複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最近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作爲一線教師,書中許多的經驗都很值得我去學習和反思。他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教師要有胸懷。書中提到:“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愛,是一種責任”。反思一下自己幾十年的教學,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寫論文絞盡腦汁,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在平時教學中我也往往不自覺地有偏愛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對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總是認爲"孺子不可教也",經常大發脾氣。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只是我們把學習成績看的太重,沒有發現而已。要善於發現,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份愛、一份尊重。在教學中,善於讚美學生,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多讀書,才能冷靜地、設身處地處理好師生關係。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樸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裝飾,

永遠是那麼渾厚博大,那麼質樸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報的奉獻着一切。教師,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胸懷呢?

做學習型教師。學習是快樂的,更是終身的。陶行知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首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勤學習是教師成長的墊腳石。我們平時強調學習,卻忽略了學習的實效。大多數人的學習還是停留在原地看書、讀報、聽講,卻很少記錄自己的體會和心得。因此,看書也好,聽公開課也好,看優秀教案也好??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只停留在表面的程度,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將知識內化爲自己的理解。

做創新型教師。創新是我們教師的教學目標。敢於創新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教學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更多的學生受到感染與薰陶,主動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爲培養創新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在這個網絡時代,人們大都心浮氣躁,難得有這樣一個讀書的機會,迫使自己坐下來,靜下來,慢酌時光,細品香茗,文字一點點浸潤了心靈,竟然發現,這樣的讀書時光是如此令人陶醉。

從教20餘年,總覺得自己能無愧於心,今天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才發現,教育是一門藝術,講究了教育技巧會做得更好。書中講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的質量),還是就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讀到此處,我趕緊用筆標記,反思自己的教學,現實是關注每一個學生成了口號。在課堂上,我真正關注到他們的個體差異了嗎?內心安慰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我只需要靜待花開,但花開是靜待就可以的嗎?不禁汗顏,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1,個別對待。

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接受能力上是有差異的,萬不可一刀切,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進行中考複習時,程度差一些的同學,可在基礎部分,字詞、病句、詩文填空的題目上多加練習,夯實基礎。程度略好些的同學,就在閱讀的.技巧方法上提升,提高自己閱讀水平,增大閱讀量。喜歡寫作的同學,可在作文上勤加練筆,培養寫作能力。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有所提升的樂趣。

2,點燃火花

“在學習中取得成就,這一點,形象地說,乃是通往兒童心靈中點燃着想成爲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一角落的一條蹊徑,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課堂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進行腦力勞動,並從中得到快樂,這份快樂源於自己內心的成就感,也來自於老師的肯定和賞識。王如意是班上程度較差的孩子,自習課上她認真地背誦《出師表》,課下一查卻只背過了兩段,很是惱火,卻耐着性子去鼓勵,去欣賞,我看到她的眼中閃爍着光亮,後來,竟一段一段的將全文背誦下來。想做的更好,想得到肯定,這是每個孩子內心的真實,那我們就去欣賞他們,點燃他們希望的火花。

雖然每個孩子的花期不同,但教育的過程也不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我們用技巧去關注、去引導,相信,我們學校的花園裏定會花兒朵朵開,美麗處處有。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讀一本書時,我總是喜歡從書皮開始讀,然後是目錄和序言。從目錄裏我會粗略選取自己喜歡的篇節去讀,在序言裏,我看到作者說“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我想對於做教師的我們而言,這是很有用的書吧!

書的序言裏面有一個詞“好管閒事”,經過提升和修飾之後可美稱爲“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於好管閒事這個詞,於我有深深的感悟,在我們這樣一所寄宿制學校,無時無刻不在與學生打着交道,我們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給予學生精神的陪伴,班主任更是要多管閒事,約束學生的各種不好的行爲習慣,及時糾正和教導,儼然父母在身邊一樣。對於學生在去寢室的路上、去飯堂、去教室的'路上,遇到在樓梯間打鬧的學生,我都會處於多管閒事的角色,對他們進行提醒和教導。慢慢地整個年級認識我的學生也就多了,每次見到我出現總會不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爲,在走廊上抄起課本,裝作讀書的樣子也讓人忍俊不禁!

另外書中有一段語言文字也很打動我。說教師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因爲你面對的是孩子,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這些美,那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賦予。所以享受職業幸福,就要對美好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誠然,開始在這些方面,我也走了一些彎路。因爲瑣碎的班主任工作讓我一度對孩子們失去了耐心,面對成績的壓力,我和我的孩子們開始陷入了上課、下課、吃飯、睡覺枯燥的死循環中,孩子們的體音美課也成了我和課任老師用來提高成績的犧牲品,這時候的我忽視了孩子們的感受,忽視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忽視了孩子渴望的眼神,忽視了孩子對知識的探索,對自由的嚮往,一味地對他們進行知識的灌輸,要求他們讀背,把原本純真善良美好的童年變成了枯燥乏味的課堂。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並不是太高漲,反而對課堂產生了一些厭倦,學習效果並不明顯。於是我開始反思。我發現,我與孩子們玩耍放鬆的過程,孩子們也並不是不願意去學,學習效率反而提高了,於是每到考試前,我就會帶着孩子們去操場上玩耍,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一起談心。變要求爲溝通,變責備爲玩耍,和孩子們做朋友,走進他們的內心。反而孩子們與我很親近,也變得願意去學了。所以我覺得世間並不缺乏美好的事物,缺乏的只是我們的心境和胸懷。當了班主任以後,對此更有深刻的體悟。

讀完整本書以後,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悟,同時從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經驗,對自己的未來也多了些許思考和規劃!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正文:尊重學生,教給閱讀——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先生送我《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一直擱着沒看,待到聽完曹鴻飛老師的講座,纔將此書拿出來翻閱,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蘇霍姆林斯基,他堪稱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個性的和諧發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深深感動了我,震撼了我,也指引了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成功源於他對學生人格的尊重。

他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是的,他正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學,有一個女孩爲了給病中的祖母帶去歡樂和寬慰,在學校的暖房裏採摘了那朵爲全校師生極爲鍾愛的藍色菊花,她決定讓祖母看後就還給學校。當蘇霍姆林斯基看到後大爲吃驚,但瞭解情況後,他感動地說:“孩子,你再採三朵吧!一朵送給你自己,爲了你這顆善良的心;兩朵送給你父母,爲了他們培育出一個善良的人。”這個本該受到批評的孩子竟然得到了讚賞,這就源於他對善心的呵護,對自尊的維護。一個生命,無論是強大的、弱小的、高貴的、平凡的、聰明的、愚笨的.,作爲人的尊嚴,永遠是無價的。我們說,德育的最高境界是塑造美好的道德人格,道德人格的樹立卻基於人的尊嚴,人的尊嚴卻是在尊重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心得體會《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總之,沒有尊重,就沒有德育;不懂尊重的老師,是決計培養不出道德高尚的學生的。給學生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寬容,更多的賞識,那麼我們將收穫的是教育的奇蹟。這位教育大師,用他對孩子的信任和關愛重塑了一個個幼小的心靈。在他眼裏,每一顆心靈都是可以趨於真、善、美的。而且他總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

比如對待“後進生”,絕不言棄,耐心、深入地研究,制定恰當的方法,期待孩子們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班上有一個叫費佳的學生,對於數學有嚴重障礙。針對這個孩子,他擷取生活中的故事作爲題目讓費佳思考,還給他蒐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100本書和冊子,可供三到七年級。後來這孩子成了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在回憶中說自己從來沒有給這樣的學生補過課,只是教給他們閱讀和思考。因爲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它的覺醒。我去年調到現在的學校,接任的是全校公認的垃圾班,學習成績姑且不提,單就行爲習慣就很是叫人頭疼,紀律就是一大問題。我剛接手,打架事件應接不暇,任課老師的告狀接連不斷,作業不做屢見不鮮······怎麼辦?每天忙得交頭爛額,過得提心吊膽。在翻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的建議》,其中有一封《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和孩子一起上課,吃飯,聊天……孩子其實是很單純的,在他們眼裏,老師的話總是對的,是神聖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好兒童對你的信任。要做到這點,我們就要和孩子進行真正的心靈的交流,讓孩子走進你的內心,也讓自己走進孩子的內心。“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勞動,花費許多經歷的,建立跟兒童的友誼,這是要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明智、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情操去鼓舞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事實上,建立師生之間長久的友誼也不是一件易事。每個孩子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對同一句話的認識也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對每個孩子都千篇一律。

比如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那老師就不能常常用批評的方式去教育他。“教育技巧的頂峯——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着高尚的知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所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多以鼓勵的方式去教育他們。我們可以常常說:你真棒,你真勤勞,你真聰明……但是我們的鼓勵不應該浮在面上,而是發自內心的去表揚他,從事實出發去讚揚他。這樣孩子纔會真正地信任你的鼓勵,他的積極性酒會越來越高。

比如有的孩子比較頑皮,可能對這樣的孩子應該做到更嚴厲一些。但是,“爲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談話,特別是爲了避免懲罰,兒童就開始耍滑頭,說謊話。”所以所謂嚴厲,並不是去懲罰,而是客觀的陳述事實,讓孩子真正的知道自己錯了,真正想改了。其實孩子一開始都是信任老師的,可是老師有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通懲罰,於是孩子覺得委屈,覺得老師也沒有想象中的神聖和偉大。後來的日子裏,便慢慢開始說謊,不再用心與老師溝通。這不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老師應該是在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之中帶着嚴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之中帶着嚴厲。

在我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想我一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愛護好孩子對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