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中國教師》讀後感

《中國教師》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教師》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教師》讀後感

《中國教師》讀後感1

一個有幸的機會,讓我知道了《中國教師報》。那是一次學校召開每週布檢會後,語文組教研組長叫住我,讓我寫一篇有關《中國教師報》的文章。我一聽傻眼了,還有這份報紙?我可從來都沒聽說過。

說來羞愧,生活中學習理論知識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國教育報》、《xx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網絡上超多的相關教育文章。這些都是應對廣大社會羣體,並沒有專門針對教師的刊物。帶着教研組長給我的任務,我去學校閱覽室找《中國教師報》。

當我靜下心來,在閱覽室找到這份報紙讀完後,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悅之情。這份報紙是一份“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羣象我們一樣工作在基層一線教師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們這些廣大教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工作,真實的教學,切實貼近我們的實際。無論版式還是資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爲一線教師中的一員,這樣的報紙怎會不喜歡?

首先,它親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給人一種極其的親切感,站在教師理論與實踐的前沿,反映了我們這羣工作在基層一線教師工作動態:我們的教與學,我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我們的對話,我們對教育與教學的反思、總結。

其次,它感情真摯,貼近現實,反映了我們一線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我們一線教師對自身生存狀態與權益的關注,對教學、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對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緊跟我們當前教育改革大趨勢,緊隨對如何提高教師素質,如何加強繼續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對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基礎教育、教師教育等熱點焦點問題都有不同的切身體會與獨到見解,讀後令人頗爲受益。

第四,它促進我們對教育教學知識的積累與提升,促進了我們教育教學潛力的提高,以其爲參照物,從他人的實踐與總結中,我們不斷汲取有益營養,獲得更多的教學理論與間接知識;同時,以其爲參照物和理論指導,它促使我們從自身實踐中尋找不足,構成從理論指導實踐的迴歸,向其看齊。

《中國教師報》有很多板塊專欄,特別讓我激動的.是:裏面有我最喜歡的教師教學感悟,散文隨筆;那裏的文章選的十分好,貼近我們一線教師的真實生活。讓我瞭解了一線教師心中的酸甜苦辣,讓我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讓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是啊,教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國教師報》的人文情懷打動了我,吸引了象我這樣的一線教師。“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正因爲報刊工作者們用心靈和才智奉獻着真誠的愛,纔會有《中國教師報》的一片藍天,使得戰鬥在一線的我們也有“露臉”的機會,從而網絡了衆多經驗豐富的教師。

很感謝《中國教師報》,給我們帶給了一個認識同行,認識國內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機會,讓我們認識、瞭解到廣大校外、國內同行工作者們的教學狀態,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反思自身教學,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進我們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很感謝《中國教師報》,它給我們帶給了表達思想、總結經驗、傾吐對教育的思與學的情感園地,它促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最後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謝它,它加強、促進了我們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同時也爲我們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視自己的教學、工作與生活帶給了表達的空間與舞臺。

很感謝《中國教師報》,它讓我們這羣基層教育工作者堅定信念,讓我們在這方教育的熱土上繼續執着前行,爲了一個神聖的信念與一個光榮的使命。

我毫不猶豫地訂閱了《中國教師報》,做好了長期學習的打算,期望《中國教師報》能拂去我的煩惱,吹起我飄逸的思緒,讓我徜徉在求知的海洋。

《中國教師》讀後感2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神奇的職業,想做好這個職業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育人方法,更要有無窮的教育智慧和不盡的耐心細緻,因爲我們面對的是形形色色、性格各異的孩子,而這些孩子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複雜的小狀況:頂撞老師、經常遲到、沉迷遊戲、叛逆暴力等各種問題不一而足,教育這些學生,需要耐心,更需要用心和智慧,而《中國教師》就是一本爲我們提供各種教育智慧的書籍。

第一次讀到《中國教師》心中有着一種隆重的儀式感,更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裏面的一篇篇文章行文流暢、語言簡潔卻又說理清晰,闡釋得當。不論是專業的模式探討,還是動情的教育故事,讀來都是那麼朗朗上口、欲罷不能。讀別人的文章,更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回顧讀到的近十期《中國教師》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有以下幾點思考和收穫。

中國教師一本屬於教師的雜誌

一、思考要細

細緻是教師工作的一大特點,我們面對的是有思想的學生,是心理脆弱、易受傷害的青少年學生。有人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的工作卻是比這還要複雜,不但問題學生各有各表現,同樣的問題表現還各有各的原因,只有像書中那些老師老師一樣,細緻的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才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一種表面的.平和,而這平和之下可能醞釀着下一次更大規模和程度的爆發。

二、行動要緩

雷厲風行並不適合解決學生問題——這是我讀《中國教師》的第二個感觸。教師解決學生問題越快越容易犯錯誤,解決得越快,效果也往往越差。給學生一段反思的時間,也是給自己一個緩衝、沉澱的機會,避免我們因一時衝動而做出過激的處理。學生畢竟是學生,犯了錯誤之後再壞的學生內心深處也是害怕的,表面的強硬與頂撞是這個年齡的孩子爲了掩飾自身膽怯的一種表現,這時,我們可以先不急着批評或處理他,讓他的多忐忑一會兒,教師利用這個時間調查一下事情的全過程,或像書中提到的那樣多問幾個“爲什麼”,或想想怎麼開口說第一句話,這些對有效地解決問題都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三、語言要活

說話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一句恰到好處的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一句言不得體的話,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教師的語言尤其重要,切不可說得過於絕對,一是要給自己留有餘地,諸如:“你要是下次再犯,就不要再進教室了。”以我的經驗,需要老師這麼“威脅”的學生他肯定做不到下次不犯,下次他犯了,我們還真沒有權利總不讓他進教室;而他一旦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最後又進了教室,那對他的教育就算失敗了,以後他會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二是要給學生留下空間。一次去市場,正好趕上幼兒園放學,家長都接了孩子回家,突然一個小男孩指着前邊一個小女孩對他奶奶說:“奶奶,她考試得0分,我們老師說她是個大笨蛋。”小男孩很天真,他說這句話可能沒有太多的嘲諷意味,可是老師的一句話卻給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貼上了“笨”的標籤,並且讓別的孩子對她形成了同樣的認識,這個小女孩將來的發展空間很可能讓老師的一句話就給堵死了。可見,老師的語言一定不能絕對化,要說的靈活、可變通,這樣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

四、方法要多

讀了書中好多文章之後受到的啓發是:方法是由思路決定的,思路是分析學生問題的成因形成的。要想做到方法多,就要事先勤思考,即使處理同一種問題,原因不一樣,解決的方法也不一樣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切忌千篇一律、方法單一。

總之,我們所從事的是需要用心來做的事業,是一個需要智慧和思考的職業,面對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和各具特色的問題學生,我們要多一分細緻的思考,少一些粗略的判斷;用耐心的涓涓細流代替急躁的狂風驟雨,深入挖掘學生問題的根,追究問題學生的源,循循善誘、有的放矢,以求突破錶象,標本兼治。只有耐心細緻、充滿智慧的工作,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中國教師”。

《中國教師》讀後感3

送走一批畢業生,又帶一年級新生了,我有幾分期待又有幾分無奈。想到他們傻乎乎的樣子,我覺得可愛,可看到他們懵懂無知的眼神,我感到無助。帶着複雜的心情,開始了新的“輪迴”。掰着指頭算算,開學才一個月,怎麼感覺好像過了半年之久?許是剛剛接手一年級新生,紛繁複雜之事太多,一心想着辛苦的日子快點過去,可往往“事與願違”,越是期盼的越是難以得到吧。

想做一名優秀的一年級教師,得有健康的體質,足夠的耐心,一雙火眼金睛,一張嘮叨的嘴,一雙勤勞的手......你得嚴慈並濟,因材施教,隨時準備像消防員一樣衝到孩子面前處理任何突發事件。更爲難的是你還得經常充當“保姆”的角色,有的學生自理能力差,把衣服弄髒,擰不開杯蓋,互相玩鬧時摔倒受傷,你必須親力親爲,第一時間給予解決。上個星期五,我剛到一年二班坐下準備聽胡老師講課,數學老師就匆匆忙忙地過來喊我,讓我趕緊回班級看看。我心裏一緊,又發生什麼事了?一路小跑剛到門口,就有一股惡臭撲鼻而來,班級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只見孩子們離開座位站在牆邊,一邊用小手捂着口鼻,一邊叫着“臭死了,臭死了!”只有第三排中間位置的逄xx坐在座位上,他一副無辜的表情,張着嘴卻說不出話。小班長向我清晰地彙報了事情原委,原來是逄xx不知在哪裏踩到了一坨屎,他走過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腳印和刺鼻的味道。我先找了個方便袋把孩子的鞋子套上,然後用拖布拖乾淨地面後到一樓水池邊反覆清洗鞋底直到乾淨爲止。這個孩子天生反應慢,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平時經常因爲走路時左顧右盼撞到人或物體身上,上課愛做小動作,愛走神,做題時需要不停地催促,這個孩子需要我們付出比別的孩子多幾倍的耐心和精力。

一年級的孩子就像放養的野生動物一樣,想讓他們儘快適應小學生活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從學習習慣到生活習慣,都要絞盡腦汁,一遍一遍地講,很多時候還需要手把手地教,許多看似特別簡單的事在他們身上都變得異常艱難,如課間操和放學排隊,上午剛排好,下午就記不清自己該站在什麼位置了,好不容易排好的隊形還沒等走出教學樓就亂成了一團,又得重新扯着嗓子喊名字.....剛把學習任務按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原則佈置下去,話音還沒落,準會有孩子仰着天真的小臉問你:“老師,作業是什麼?”弄得我是哭笑不得,一邊告訴他要學習傾聽老師說話,一邊再次重複剛剛重複了好幾遍的話。開學不到一個月,含片已經吃了幾盒了。每天爲了雞毛蒜皮的小事來告狀的孩子也是絡繹不絕,每天都得拖着筋疲力竭的身體和白天來不及完成的教學任務回家加班。

身心俱疲時真想放下好好歇一歇,可想到這些單純、可愛,清澈得如湖水般的孩子的心靈需要我們用培育,去澆灌,就不敢大意了,他們可是未來的希望啊。看着他們在我們的影響下一點點成長,進步,那是最欣慰的事情,那一聲聲清脆的'童音:老師好!老師再見!謝謝老師!如春風般拂去了我的所有疲倦。面對着一張張因得到一朵小花,一個小蘋果貼畫而滿足的笑臉,看着他們一點點的在進步,再多的勞累都煙消雲散。

教師報上一篇《爲什麼要當老師》的詩歌讓我感同身受,她說出了老師的心聲,詮釋了爲什麼要堅持當老師的原因:是的,因爲愛!你愛學生勝過愛自己你愛課堂勝過愛自己你愛教育勝過愛自己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有勇氣、有能力選擇成爲一名老師因爲這選擇的背後是責任、勇氣和擔當每天的付出都能換來收穫每一滴汗水都在澆灌生命!

當學生圍着你分享他的喜悅時,當平時沉默寡言不愛表達的學生在日記中說你是她最喜歡的老師時,當家長在微信裏感謝你對孩子的付出時,當你的學生把你的孩子當作弟弟妹妹搶着帶他(她)玩耍時,當你送畢業生時看到學生們含淚的眼睛時,當接到他們發來的節日問候時,當你見證學生們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再到工作,一路成長,一路收穫時,你是否打心底裏覺得當一名老師真好!

孩子們,飛翔吧,你們是我心中最美的期待!

《中國教師》讀後感4

自古至今,教師是最受尊敬之職業,也是最受值得尊敬之職業。教師是智者,是人之師者,是傳授知識、承襲文明、啓迪品行之師,是孩子們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導師。今天如何做老師?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這是今天每一位師者必須首先思考並獲得正確認知和親身體驗的問題。否則,教師就不能稱之爲教師,更不能稱爲優秀的教師。這是趙國忠老師所主編的《中國教師的奇蹟》序言中所寫的一小段話。

就是這麼一段話,讓我對如何做教師、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進行反思,從而想深入此書中得到答案,我想這是每一個老師必須首先思考並獲得正確認識和親身體驗的一個問題。而我作爲一名教師,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太多的問題。通過閱讀《中國教師的奇蹟》這本書,我知道了有中國教育界的奇蹟教師魏書生,有中國教育奇蹟錢夢龍,有神奇教師孫維剛,有創造嘗試奇蹟的邱學華,有追夢的激情師者竇桂梅,有從田壟上走出來的全國名師餘映潮,有代表中國教育改革聲音的李吉林,有中國真正的草根名師薛瑞萍。這些優秀的教師,他們獨特的.成長與發展經歷,以及他們自身充滿魅力和智慧的教學實踐,就是極爲經典的範例。這本書不像是以往的教育教學的理論,枯燥煩悶,書中所陳列的一位位極爲出色的教育者前輩的經驗,讓我在他們所經歷的過程中有所領悟。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是有其規律可循的,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都是要經歷一個過程,需要正確的引領,需要良好的示範。每一位優秀的教師,都應充分認識自我,在認識中發現自我,在發現中發展自我,在發展中創造自我,在創造中成長爲優秀的教師,在超越中創造出教師的奇蹟。

書中李吉林老師的情景教學理論讓我印象深刻,她的情景教學理論中始終關注語文中的兒童,始終把兒童放在主體地位,情境教育是我們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爲了達到規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和情境相互關聯着。在我們的教學中,師生間的情感和知識的雙向交流,更是缺少不了情境的創設。全國特級教師李吉林,不也提出了情境教學這一觀點嗎?李老師認爲教學應該在課堂中創設情境,實施情境教學,這是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情境教學隨着改革大潮走進課堂,通過老師調動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課堂在情境中擴大,幻化成課堂中的各種意境。

(一)、激發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工作上,並且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另一個教育家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被迫的執行,而是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完成。情景教學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大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活躍課堂氣氛

情境教學法能夠創設一個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在課堂上,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牽引幼兒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這些情境能夠使學習的氣氛達到高潮。情境教學爲幼兒提供了大量的聽、說、讀、演的機會。因此,它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增加學習的愉悅感

總所周知,兒童的教學需要不斷地重複練習。簡單的重複練習會使孩子感到疲憊和乏味,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用相同得教學內容來提高孩子的興趣課堂上的情景教學應該適合兒童的年齡、心裏特徵。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兒童纔會自由的與同伴交流。

以上是我在閱讀此書中的一些感受,《中國教師的奇蹟》這本書深深震撼了我,它就象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可以感受到名師對教育事業的那份執着與激情;透過這扇窗,我們可以感知到名師的平凡與神奇。這些優秀教師,以他們獨特的成長方式和教學實踐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始了新的審視。這些名師的事蹟必將激勵我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指引我把教育當成自己的畢生事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中國教師》讀後感5

《中國教師報》國內唯一的一份爲教師說話,讓教師說話,講教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的報紙。“現代課堂”聚焦課堂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對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教育教學等熱點、焦點問題呈現出獨到的見解,讀後令人頗爲受益,反思多多。

當我讀到20xx年7月11日《中國教師報》4版現代課堂朱雪瑜寫的《數學思維深處才精彩》時,文中的一段話讓我深受啓發。“與時俱進,讓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綻放更多精彩。然而,信息技術的使用也需要智慧,如果讓先進的技術完全代替學生親身體驗的所有機會,也不是一件好事。理解技術,一定要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之間的關係。在變化的世界中一定有不隨時間而改變的原則,其尋找的過程是一種智慧。希望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變得更加理性,進一步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

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作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着我們的課堂教學。

數學課堂上我經常運用信息技術。例如檢查課堂練習時我會利用小猿口算檢查學生的口算題卡,只要我用手機軟件對準學生的口算題卡輕輕一拍,對錯一目瞭然,緊接着我會利用希沃投屏將學生的口算題卡展示到大屏幕上,讓學生分析錯誤原因並及時糾錯,既省時又便捷。在教學中我會利用101PPT中的圖片傳輸功能,將學生的習題有對比性地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例如學習數學廣角搭配中的排列和組合問題時,我就充分利用課件將生活中的排列、組合問題一一形象地列舉出來,課件的動態播放讓孩子們感受到搭配中也有學問,讓他們感知並掌握可以用連線法、羅列法、交換位置法等等多種方法有策略地解決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比枯燥地就書講知識更有利於學生接受。

語文課堂教學中我也適時地使用信息技術。在學習《葡萄溝》這篇課文時,學生不理解“五顏六色和無光十色”的意思和區別,我沒有馬上給他們解答而是讓他們觀看欣賞了PPT課件中的幾組圖片,分別是成串的五顏六色的葡萄、水靈靈的蘋果、金光閃閃的珠寶、美麗的花朵、彩色的衣服等等,引導他們發現顏色鮮豔、色彩很多,又有光澤跟陽光有關的事物就可以用五光十色來形容,從而讓學生區分兩個詞語的不同和用法。學生不僅掌握了詞語還能用詞語準確地說句子。語文學習中詞語理解和運用應該是一個難點,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的生活閱歷和課外知識並不豐富,如果教師只是就詞解釋,可能很多孩子都聽不懂,甚至不理解,那麼何談運用呢?信息技術就成爲一種很好的輔助工具,通過一些形象的.演示會幫助學生從直觀上感知,具體生動的畫面會幫助他們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從而理解詞語並能用自己的話來說清楚,這樣才能達到理解並運用自如。

課外作業時我也嘗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爲了讓孩子敢說、敢做,樹立自信、陽光快樂,我利用微信佈置背誦任務,並提出具體要求。沒想到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和贊同,家長說這樣鍛鍊了孩子的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

信息技術成爲教學的好幫手,不僅是數學、語文,其他學科中應用也十分必要。正如朱老師說的在變化的世界中一定有不隨時間而改變的原則,其尋找的過程是一種智慧。希望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變得更加理性,適時、有價值的利用而不是泛泛地濫用,進一步發揮出其獨特的優勢。個別教師明明一目瞭然的知識點也大費周章地使用信息技術課件,結果適得其反本來有時間做練習,拓展提升學生的能力,因爲多媒體的使用不當而浪費時間,光有花架子而沒有實效性。

《中國教師報》爲我們提供了大量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當前新課程的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教育教學等熱點、焦點問題,指導並引導我們少走彎路,作爲一線的班主任我們還需要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讓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發揮出更大的、更有實效性的作用。

《中國教師》讀後感6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負擔每每壓迫着我,讓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但是每當心靜的時候,一切都沉靜下來,我就會捧起一份報紙――《中國教師報》,憑着她那貼近一線教師生活那一篇篇教學心得、隨筆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記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讀報,彷彿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學情景,讓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師的幸福和快樂!我慶幸擁有這樣的一份報紙――《中國教師報》。

《中國教師報》有很多板塊,可我最喜歡的板塊是《新觀察》、《健康人生》這兩個欄目,板塊的文章選得十分貼近一線教師的心裏與工作狀態,文章寫得實在、現實還透漏着風趣。

先說說《新觀察》吧,這個板塊引領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讓我更清楚地瞭解了當代我們這個教師隊伍中存在的諸多利弊,也把一線教師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讓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彎路子,我校的教師都很喜歡它。

我們有時看到一篇文章,幾個人會針對一件事爭論不休,就說《老王》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學認真的好教師,可就是沒有一些教學中的榮譽證書,進而高級職稱與他很遙遠,老王爲了把教學成績拼命爭成第一,擡手打了學生一耳光,接下來是家長不願意了,再下來老王回家了。”。

學校的老師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見、互補相讓,爭得不可開交。可我對老王老師說,你本來就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你本來就是個能幹的人,不就是少一張紙嗎?慢慢爭取呀!人不常說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教學幾十年了,雖然沒評上高級,可評上高級的人還是少數的,如果您能再看開點,結果可能就不會這樣了,關於那兩個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們的狀況然後對症下藥,您說呢?哦,這也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原因,其實,評高級職稱的要求也應改一改,側重老教師一些也不爲過,幹了幾十年的教育嘛。

教師呀,教師,當我們爲了孩子的成績而想訓斥他們時,請您必須把握住自己的底線――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再說《健康人生》,是我喜歡的版塊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閒有道”、“職場心態”等,每當我閱讀完這些文章我工作起來精神勁十足。自己平時也很喜歡休閒運動,每一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國教師報》這個精神食糧我想我的`業餘生活會感到更充實的。

其實,“班級在線”、“杏壇春曉”、“閱讀”等這些欄目,我也都是很喜歡看的。《中國教師報》是在催我成長,是在“逼”我讀書呀!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讀書看報是我們教師每一天必做的“工作”,謝謝了《中國教師報》!

不知不覺中,《中國教師報》陪伴我又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有你在身邊我總覺得日子過得飛快過得充實。你那如陽光般的溫暖仍在溫暖着我一顆年輕灼熱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潤着我一顆求知若渴的心。拿什麼來形容你呢?我的《中國教師報》,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燈,在我迷茫困惑的時候照亮我前進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誨我的同時又給予我莫大的鼓勵;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師,在我最需要的時候你總是給我最新的知識;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爲你和我是如此的親近;你是我的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因爲在那裏述說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會讓我的期盼失望,聞着你散發的清香總是能夠讓我激情滿懷。有你,總是能夠讓我信心十足,讓我在這最平凡而又最光輝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必須會更出色!必須能夠走得更遠更穩健!

《中國教師》讀後感7

說來羞愧: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閉塞再加之性格內向“一心只教書,兩耳不聞事”,所以直到前天看到學校貼“徵文比賽通知”才知貴報刊的存在。看都沒看過怎麼寫讀後感呢?聽同事說“可以到網上找到中國教師報的電子書”,於是學着上網。

看得第一篇文章《老師最害怕的七件事》頓感震撼!

老師有很多害怕:一怕考試;二怕出事;三怕家長;四怕學生;五怕投訴;六怕評比;七怕耽誤學生。但最害怕的還是教不好學生!

大千世界,人如滄海一粟,有時自感一個小學教師是那麼的卑微!但看到“中國教師報”能採用此文,如此大膽地公開老師們的痛處。可見貴報刊敢設身處地爲老師着想,能爲廣大一線教師代言!也讓教師們深感慰藉!《行走在鄉村教育道路上》一文就動情的敘述了作爲農村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是如何需要這樣的精神安慰和指引。

類似《數學教師黃老》這樣的文章用生動的事例傳授了“教學智慧與方法”。新教師或年輕教師只會照着教案,一遍遍地講道理,講方法,一次次地讓學生練習。教學成績不好時也難意識到“機械練習的低效性”,反而怨學生不夠認真不夠努力。而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來說,他們的課卻有趣有效的多。

你看黃老的數學課便有許多的特別:講餘弦時,他會雙臂伸展,優美地上下舞動,在教室繞一圈,然後讓學生猜表演的是什麼。學生說是大雁、雄鷹……黃老說:對!可是在數學王國裏這代表着餘弦。他講區間和補間時,會在黑板上畫上一幅綠色的長方形,又擦去一小角,然後模仿趙忠祥的聲音說:這本是一片綠草如茵的大草原,可是由於過度的放牧,它已經不是完整的大草原,成了需要補間的大草原……看到一位學生趴在桌上打瞌睡。黃老不動聲色地走上前,拍一下那位學生的肩膀。學生一下子驚醒,正要忐忑不安地等待懲罰,就聽黃老說:請你去做第3題,因爲這題非你莫屬。學生一聽非他莫屬,頓時來了勁,到黑板前刷刷刷地答好了題。黃老寫下一個大大的100分,然後說:我替這位同學解釋一下剛纔爲何打瞌睡……教室裏便爆發出友好的'笑聲。—如此上課學生會不喜歡嗎?成績會不好嗎?

課堂象“魔術”那樣吸引學生可以說是每位教師夢寐以求地,可是其中的“技巧與奧妙”從何而來?一般教師在身邊是很難學到的,這裏面有很多原因:工作量大,去聽經驗教師的課少:即使去聽了,也未必能剛好聽到你想學習的精華:況且同行就是競爭對手,一般教師們都不喜歡別人去聽他的課,更別說傳授“技巧與奧妙”了。而專業的報刊雜誌就成了最好的學習引領。

之前也看過一些報刊雜誌,象《江西教育》、《小學教學研究》。可能是我的研究水平不夠吧,總覺太過深奧。而“中國教師報”卻讓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正如貴報刊的主旨: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抒發教師人文情懷;刊出優秀課堂設計,探討教法改革成果,交流心得體會

是啊,教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國教師報》的人文情懷打動了我、吸引了象我這樣的一線教師。“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正因爲尊敬的報刊工作者們用心靈和才智奉獻着真誠的愛,纔會有《中國教師報》的一片藍的天!使得戰鬥在一線的教師也有“露臉”的機會,從而網絡了衆多經驗豐富的教師。這些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有着大量的“緘默性教育教學知識”:首先他們已經對教材瞭如指掌,有時間來考慮比“如何講明白”更高一層的“如何講生動”的問題。其次他們有了豐富的經驗儲備,能夠很快地對學生的需要有所迴應和即興發揮,一句話,他們有了給學生“點穴”的本領。因爲“共同成長,共同分享”讓教師們愛不釋手!

“中國教師報”理解、幫助、引領老師。我毫不猶豫地在“教師論壇注了冊”,做好了長期學習的打算。希望《中國教師報》能拂去我的煩惱,吹起飄逸的思緒,讓我徜徉在求識的海洋!

《中國教師》讀後感8

最近,老師們紛紛在博客裏發表暑假裏的讀書心得,看着老師們的日誌,暑假裏讀《和孩子一起跳舞——給中國幼兒教師的50封信》的感受又一一在腦中重現。吳放老師文筆流暢,言語樸實,所用的書信形式更是讓人覺得親切、自然,文中的小故事、小案例,讀來讓人感覺是那麼的真,那麼的近。

書中的第37封信——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讓我產生了共鳴。信中說:我們做老師的大概沒有誰不與家長打交道的,也沒有誰在與家長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曾遇到過讓人“頭疼”,甚至睡不着覺的問題的。做幼兒園管理這麼些年了,在這方面真是深有感觸,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快,尤其在我們這個地區,外來打工人員快速增長,因此來園就讀的外來民工子女也不大斷增加,而且這些孩子來自不同的省市,家長們都有着不同的觀念和素質,家長工作非常難做,一不注意就會引起誤會。另外,在我們本地區往往是六一現象嚴重,即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所以成人在教育孩子的方面都是比較放任的,家長們是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受什麼委屈,所有,一旦老師對他們不夠熱情,他們就會誤會老師。記得前兩年,在一天的放學後,我就接到家長的投訴電話,說孩子的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不好,看不到老師的笑臉,對他們家長也愛理不理,而我們的老師則覺得這個家長無理取鬧,誤會就變得越來越深。可以說吳放老師的經歷,與我們老師碰到的是何等相似,關鍵是我們的老師能不能像吳放老師一樣,在與家長的解釋中,尊重家長、能從家長的心理出發,關注到家長的內心世界,然後讓家長接受你,配合你。

讀了這封信,我深深感到,作爲教師在與家長的合作溝通中,首先要尊重家長。比如,孩子剛來小班,家長不放心的心理也是難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時候,他們會利用各種事件偷偷來觀察孩子和老師,假如他總是看見老師板着臉,對孩子的態度不夠溫柔或者親切的話,產生誤會是理所當然的'了。那麼作爲老師,你就必須與家長作好溝通,讓他們明白爲什麼有時候老師是需要嚴肅的,老師的嚴肅並不能代表老師就不喜歡孩子了,也可以先前向家長說明一下自己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可讓家長有一些心理準備,溝通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教師要與家長保持平等關係。吳放老師的一個比喻打的好,他說:我們不是總要強調與家長的溝通嗎?想想看,要讓一個“溝”能夠“通”,使“水”能夠暢流無阻,關鍵就是要保證它各部分都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就相當於我們說的平等關係。沒有這個基本條件,“水”就會窩在低窪的地方,弄不好還會造成“洪水災害”呢!不錯,我們是老師,其實家長也是老師,我們在對家長表達你的教育意見的時候,不妨也耐心聽聽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意見,有時候或許會讓我們豁然開朗。

教師對家長要報喜也報憂。正像吳放老師說的,很多時候,孩子們有了問題,我們的老師很快就會想到要“找家長”。其實,如果孩子有了點滴的進步或者取得了一點小成績,我們的老師馬上利用各種通信工具告訴家長,或者孩子的什麼有趣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長們會非常樂意接到老師的電話或者信息,那麼要求家長配合的工作也就簡單了,相反,經常告狀,家長就會怕看到信息,配合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

《和孩子一起跳舞》這本書,真值得我們細細研讀,它適時地爲我們架設了一座橋樑,那些在工作中經常遇到、想到,又時時令我們困惑的問題,經吳放深入淺出的解剖和分析,變成了一個個富有啓發性的、蘊含着教育智慧的生動案例,引導着我們從小事中悟出大道理,值得我們思考併爲之不斷進取。

《中國教師》讀後感9

九百多萬,這是目前中國中小學教師的人數,這是個龐大的數字。但是很少有教師體會到做教師的快樂。總覺得作爲中國教師缺點什麼。缺什麼呢?看了黃燕的《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心情陡然沉重了許多。

翻開目錄看見赫然幾個大字:

第一部分 缺乏愛

第二部分 缺乏服務意識

第三部分 缺乏生命意識與等待意識

第四部分 缺乏理想與激情

第五部分 缺乏創造

第六部分 缺乏健康與關懷

很早以前就有人把教師稱作“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我們在升學壓力和應試教育的重壓之下,早已沒有了那種光輝感、自豪感,我們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緊張。

作爲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教師,我看到我的同事們是如何工作的。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着,在教書育人這個崗位上辛勤勞作着。他們很多人在教育教學上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他們跟進的腳步慢了一些。因爲他們對當前的教育都有自己見解。尤其是在這幾年的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中,他們步履顯得蹣跚了,因爲他們有了一些困惑和矛盾。素質教育如何推進?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素質教育是不是不要質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靠什麼?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要摒棄的嗎?……還有一些讓中國教師頭痛不已的問題是學生普遍厭學現象和社會一直在滋生的讀書無用論。

誰說我們的教師缺少愛?我們愛每個孩子。但是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出來的時候,那些學困生始終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還能愛得起來嗎?我們的教師並沒有嫌棄他們,經常抽空給他們補課,但是人的能力有所不同,有些學生就是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差些。可是我們的教育評價卻是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老師的。導致教師對學困生產生厭棄情緒,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推到教師身上嗎?

教師是爲學生而存在的,爲學生服務的。沒有學生,教師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生的發展,應該是教師最直接的,也是教育終極的目的。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種服務。教育就是爲孩子服務,爲家長服務的。這一點教師們都有共識。現在教師最大的憂患是教育的無奈。我們的教師都知道社會對教師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給教師的權利太少。一則“班主任有教育學生的權利”的新聞在教育界引起極大的反響。只要是教師都對學生有教育的權利,怎麼只有班主任有這個“特權”呢?難道教育學生還要誰來批准嗎?面對那些在新型教育下出現的“異類”,教師除了無奈還有一絲擔憂“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能擔當重任嗎?”

有人指責教師缺乏創新意識是教師的惰性造成的。其實你可曾看見我們的教師是在怎樣條件下上課的?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參、一支粉筆,僅此而已。創新需要動手、動腦。可是一個六七十人的`班級,你能讓多少學生有動手、動嘴的機會?

當我們在一味追求教師的改變的同時,是否思考過教師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改變,能夠改變?是否所有的教師都需要改變?是否需要改變教師的所有,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教師形象?因此,我們在對教師提出種種要求之前,我們更應該理智地分析一下,教師到底缺少什麼?需要改變什麼?

冷靜地看完《中國教師缺什麼》,我心底滿是辛酸。我覺得,現如今教師最缺少的是真正的理解和關愛。正如文章在第六部分所說“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質,憔悴也不是教師的本色。……教學不應是師生共難,教學應是相得益彰;管理不能只是檢查與考覈,管理應是平等和諧的交流與對話。那種只顧給教師下指標、壓任務,只想把教師的自由空間擠佔、擠佔再擠佔的做法,其結果只能賺取教師的‘今天’,預支教師的‘明天’,只能使教育的活力喪失,使教學的靈氣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