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5篇)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閱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5篇)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

在這個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十分棒的好書,它就是《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本世界名著,它講述的是發生在19世紀的一個動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翁奧利弗·特威斯特是一個孤兒,他出生在濟貧院,出生不久他的媽媽就死了。之後,他被當作一件物品一樣被送來送去,受盡折磨,直到最終遇到一位善良的布朗洛老先生,這位先生收留了他,從此過上了好的生活。這個結果很完美,可是過程卻是很悽慘。我真的不明白在他那瘦弱的`身軀下有着如此堅持不懈的精神;也不明白他在飢餓、悲傷、孤獨、痛苦下有這樣頑強鬥爭的意志;更不明白他在尊嚴受到嚴重摧殘下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可憐的奧利弗在已經失去親人的痛苦下,受了這麼多折磨。真不明白在他瘦弱的身體下,有着怎樣的意志,能使他堅持不懈,使他在飢餓、寒冷、孤獨下頑強鬥爭,向完美的生活前進。

最令我感動的是奧利弗遇到強盜集團的那段經歷。奧利費在路上走上了七天七夜,飢餓難忍,疲倦不堪。他遇到傑克一個小偷。傑克把奧利弗帶到了賊窩,小偷們想把奧利弗訓練成一個小偷。但奧利弗受盡折磨也不願意,逃了出來。讀到這,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他僅有10歲,可他的堅強、勇敢、正義是我們難以相比的!奧利弗承受着痛苦,寧願過着流浪的生活,也不願意成爲一個小偷。他對完美生活的嚮往,對生命的嚮往,是支持他前進的力量。

與奧利弗相比較,我們生活的多幸福,可還是不滿足,常常抱怨生活。在目標追求上,只是一遇到小小的困難,就放棄了,缺少意志力。此刻,世界上還有許多的孩子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正和飢餓、孤獨、寒冷作戰。我們要珍惜現有學習條件,刻苦讀書學習,讓自我成長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本事去幫忙這些孩子,讓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燦爛陽光般的完美生活。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2

《神奇的收費亭》主要講了一個叫米諾的男孩天天無所事事。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的房間裏有神奇的收費亭和一張地圖。米諾開着玩具車,前往鄉村公路上。回來後這一切給米諾天翻地覆的改變。

故事中懶散國給我印象比較深刻。因爲我覺的米諾會去懶散國可能也是因爲米諾之前無所事事想讓他在懶散國,改變自己,米諾在懶散國遇到了咔嗒,他就會把自己身上的懶散扔掉。

在生活中我也有才上像懶散精靈那樣懶散。有一次,放學回家,放下書包跑進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玩,玩讓我變的懶散。所以要改掉懶的習慣。懶會讓自己變的不好,所以人人要改掉的習摜。

現實城也讓我印象,因爲在現實城看到的是現實中的幻覺,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被眼前的現實所迷惑。

在生活中我也是這樣,總以爲自己很好,作業完成了我也覺的很好,實際上並不好,不要被眼前的'現實所迷惑。

結論島也是讓我印象深刻。因爲萬能人說:“因爲你即便在智慧之海里游上一整天出來的時候身上也還是乾的。”因大口很多人認爲從智慧之海是遊不到頭的,所以做一件事,你不要覺的做不到,而是要努力去做,因爲你努力了沒有做不到的事。

在生活中我有幾次作業能做的更好,卻只做的很簡單,所以自己要努力去做,儘可能做的更好,只要有努力有個付出就有回報。所以每件事都要努力去做。只要努力就沒有完喊的事,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的力量來之撐自己。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3

這是一隻家犬,一隻有錢的狗;這又是一隻野狗,一隻野狗:這還是一隻野性呼喚的狗,生存讓它貪婪:這終於是一隻狼狗,一隻狼羣的頭犬。

故事發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一隻名叫巴克的狗過着舒適的生活。它是那裏最高最壯的狗,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和孩子們一起散步,在水裏玩耍。冬天靠師傅的火取暖。不久,人們在育空河發現了金礦,他們需要巴克這樣的狗。於是巴克被偷渡到北方。它在那裏學會了雪橇,並在冰天雪地中日復一日地跋涉。他學會了自食其力:學會了反擊欺負他的狗,學會了如何爭權奪利。巴克很快成爲北方著名的狗。但是北方是狼出沒的地方,它們在月亮上長號。巴克有機會回去,但他嚮往狼,野性的呼喚在他的夢裏越來越響……這是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

一個生命爲了生存,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是狂野的,是殘忍的,是肆無忌憚的。

有這樣一種人,從小就很努力,成績突出。然而強烈的.慾望和好勝心讓他拼命爭取第一。他說:他討厭所有超過他的人。久而久之,他的野心佔據了他的良心。爲了達到他的意圖,他不惜一切代價,但最終一無所獲。這不是和巴克很像嗎?

生活中沒什麼必要。在這個世界上,你拼命爭取名利,證明自己的能力和財富,滿足自己的野心,認爲這就是人生的價值。你不覺得很累嗎?

翅膀上綁了金的鳥能飛遠嗎?

其實讓你的生活之舟變得簡單善良就容易多了!這看似貧窮,實則是一種與自然規律相和諧的貧窮。同樣,也是一種財富,一種內心的財富。只有過着冷漠而不張揚的生活,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

生活!既然給了我一雙手,爲什麼白天不去尋找誠實和快樂,而在夜裏去觸碰自己看不見的慾望和欺騙?

爲什麼?沒人回答我。我要在《野性的呼喚》中反覆尋找我想要的答案,才能找到生命的價值。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4

在學習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後,發現新課標在加強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與文化素養積蘊的同時,也強調了學生創新意識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給創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教育部門也更加註重學生創新意

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於創新教育的研究也隨之深入。

從大語文觀的角度出發,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動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展示閱讀的成果,那麼創新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價值將會體現得更加充分。不可否認,這些研究極大地推進了創新教育的進程。然而,在現階段,在我們剛剛開始大面積深入研究創新教育、實施創新教育的時候,已經暴露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一些課堂上常常聽見教師這樣引導學生:“請談談你的閱讀感受。”“還有什麼要說的嗎?”“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等等。師生就是在這樣的“對話”中結束了40分鐘。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語文課學生究竟收穫了什麼?

“知識與能力”是語文學科核心性目標,字詞句篇、聽說讀寫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最外顯的特徵,同時也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依託。而近來語文教學愈來愈捨棄“學科特徵”,並在自己不該“管轄”的科目中行走,不少閱讀課上成了“文化民俗課”“地理常識課”“戲劇表演課”“風光旅遊課”……不少具有遠見卓識的語文教育專家對類似於這樣的所謂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課進行質疑,甚至提出比較嚴厲的批評。因爲這樣的課形式的東西多,實質的東西少,不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視基本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其實,老師們心裏也很清楚,學生在課堂上誇誇其談,成了“動口不動手的君子”,其實學生的語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們必須冷靜地看待當前的創新教育,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一些做法,下面,我提出一點我的想法,和大家共同討論:

 一、基礎知識的獲得至關重要

目前,在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倍加關注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誠然,實踐能力的確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可是作爲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如果沒有厚實的知識作爲基礎,那麼學習又該如何建構呢?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賴以自豪和驕傲的經驗——強調“雙基”的落實。儘管這曾經讓我們的語文教學進入過誤區,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雙基”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核心部分。事實上,新課程實施以後,“雙基”這一概念已經逐漸從我們的一些語文教師頭腦中淡出。很多研究課,包括一些名師的觀摩課,早已把字詞教學的落實、文章結構的把握、表達方法的揣摩等拋諸腦後。這些東西到底需不需要?我們舉一個例子來回答:文盲不識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話題,他依然可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與你“對話”,我們能根據他的“對話”能力說他的“語文素養”好嗎?回答是否定的,因爲他沒有一定量的語文知識儲備,不具備一定的語文表達能力,他不會閱讀,不能用書面表達,更不用說後續學習或進入相關學科領域。因此,學習的創新完全應該從最基礎的知識獲得開始。尤其是語文閱讀課,由於學科特徵,它對於語言文字的積累、語感的長期訓練、培養等更顯得重要。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忽視知識獲得的過程。

在這裏我想通過一個案例說明一下:

應該指出,具體針對小學課堂教學而言,學習就是學生把已有知識進行有機的篩選、合理地轉換、重新的建構,從而獲得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創新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即求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是一種創新,所以我們在創新教育中,應該把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在堅實的知識基礎上,也就是說,研究與開展創新教育時,應把引導學生獲得堅實的知識及其過程作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

二、重視求同與求異的有機結合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創新就是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自己尚未發現的東西,於是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就成了小學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的核心任務。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是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中的言語特色,要求學生進一步欣賞、積累、運用祖國的語言,併爲學生提供發散性訓練,創造性地解決課內課外學習和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在運用過程中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強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學習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

語文教學強調訓練,並不是說要另起爐竈,而是要求與閱讀教學和諧共生,相互交融,讓閱讀過程成爲訓練的有益載體,讓訓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的《新型玻璃》教學中找到滿意的答案。

我們自然贊成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的培養,然而,我們認爲在大力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同時,應該避免產生偏激行爲,即爲求異則求異,認爲凡是標新立異東西或別出心裁的東

西都是創新,而根本不去考慮其合理性、科學性、簡約性,那麼,我們的創新教育很可能就會步入一個誤區。因此我們認爲在創新教育中應該正確處理好求異與求同的關係,努力做到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使學生在原有的不同的層次上都能有所發展,都能實現創新。

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我們認識到,引導學生在原有的,我們認爲比較合理的事物、道理、想法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修正,使其逐步提高、更趨完善就能夠滿足需要的話,就不必強求學生去另闢蹊徑,因爲在這樣一個加工、改造、修正的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同樣能夠被激活,同樣能很好地做到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的同步、辯證、有機的結合,同樣能在貌似求同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異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了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而這樣一個加工、改造、修正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

 三、要注重創新的過程而非形式與結果

長期以來,有關結果與過程的討論已是老生常談,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已是學科教育費時低效的瓶頸所在,在原有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我們再來研究創新教育的問題,就難免會陷入這個長期積澱的泥潭。

對於小學生而言,我們提創新教育中並不在於他們能夠發明什麼新的事物,產生什麼新的思想,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即遇到問題能否打開思路,能否從多方面的途徑來考慮問題,能否掌握一定的創新的方法,是不是養成了創新的良好習慣,有沒有鍛鍊自己勇於創新的良好的意志品質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所應該關注的。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超越現實,引導學生由學會模仿到嘗試創造,由固定的想法到發散的思維,由隨意的幻想到科學的想象,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潛能,這纔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中第二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羣鳥活動的場面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鳥的天堂中鳥的形狀還有……,鳥的顏色還有……,鳥的活動還有……”一時間,學生紛紛舉手,積極發言,課堂氣氛相當活躍,令人不由得爲學生的勇於創新的精神叫好。但當我們冷靜地反思一下這個教學過程時,會發現以上的訓練僅僅是學生在教師的牽引下對一些簡單的單項的詞語的積累,而這樣一個所謂的發散性的訓練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完全是一種低效勞動,又能談得上什麼創新呢?

而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強調語言的體驗和感悟,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關注學生精神生命的自由發展。他執教的《爺爺的蘆笛》就是他對學生精神生命的不斷喚醒,是切實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有力佐證。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當我們在轟轟烈烈地開展創新教育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在四十分鐘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還是相當重要的,也就是說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如何體現合理性與價值觀,以避免給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機械地貼上“創新教育”這個標籤。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而創新教育的關鍵又是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同時今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綜合的、多向的,因此我們在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時一定注重學生培養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

總之,創新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我們不能把創新教育僅僅作作爲一句空洞的口號喊在嘴上,也不能在寶貴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作一些無謂的所謂的創新。要讓學生在主動的參與、紮實的訓練、自由的表達中進行高效的、自主的學習,從而實現創新,發展素質。應該說,創新教育在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的指導作用也無法忽視,其實施對於廣大教師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行更多的創造性的勞動。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5

放學後的時間,除了做作業,還有去複習和做好預習,課外的閱讀其實也是蠻重要的,自己也是在閱讀之中有一些收穫,體會到自己的閱讀,真的讓自己學到了更多的東西,而不再是侷限於課本知識上,或者對於一些事務也是有了更深的瞭解。

課外閱讀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知識,瞭解之前自己不懂的東西,我是特別喜歡看歷史這類的書籍,所以課外時間,很多時候都是會去看一些歷史相關的書,從老師那,或者同學的一個推薦,然後找到書,在書中,我也是對於我們祖國的.歷史有了更多的瞭解,不再僅僅只是課本上那些簡單的描述,一些歷史人物也是不再那麼的臉譜化,更清楚他們當初的選擇是爲什麼,而且通過歷史書,其實我也是對於學習,對於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一些事情在歷史之中發生過,而今再在身邊發生,也是有了更多的感觸,不再是之前那樣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了。除了歷史書籍,其他的一些書籍我也是會去看,讓自己對於這個世界有更多的一個認知,這個好的習慣也是讓我瞭解了更多的知識,和同學朋友去交流的時候,自己也是可以找到更多的一個話題。

閱讀也是幫助我對於課本知識有了更多的理解,雖然老師也是會講,會去延伸,但是課堂上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而且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不一定老師都會往深的地方去講,而自己想要了解,也是需要自己去多看其他的書籍,看別人的觀點,來讓自己對這個知識理解更多,閱讀裏,讓我加深了理解,反饋到學習方面,成績也是更加的容易提高,畢竟學校的時間終究有限,而自己要去學好,也是要利用好在家裏的一個時間,每次的閱讀,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享受,去感受別人的思想,體會書本所帶來的一個快樂,這個習慣的培養其實也是我從小就有的,可能自己的習慣是喜歡獨處一些,所以也是有機會就會去看書,去收穫更多的知識,漸漸地我也是懂得了好多。

課外閱讀的習慣我也是會繼續的保持下去,這不但是我的興趣,同時也是可以讓我通過閱讀,來回饋到學習之中,進而提升自己的成績,讓自己對學習更加的主動,更有多一些的收穫,掌握更多的一些對自己會有幫助的知識。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6

激動之下,我打開了一篇古典文學中題爲《赤壁之戰》的文章,名爲《三國演義》。本文選自羅貫中的著名小說《三國演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的詭詐,劉備的卑微孫子,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小心眼,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描述的很透徹,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個境界。孫權、劉備會師,率軍在赤壁與他們交戰。

黃蓋獻火攻,周瑜、黃蓋連擔風險,然後令蔣幹送詐書。後來,赤壁被燒,曹駿受了無數的'傷,只好丟下頭盔狼狽逃竄。曹操,你爲什麼輸得這麼慘?是兵力不夠嗎?你的八十萬大軍打不過孫權的三萬大軍嗎?會在瞬間消失嗎?軍隊士氣低落嗎?我想你曾經破袁紹,斬呂布,一路高歌。也許你輕易相信人,先靠周瑜的計謀,再靠蔣幹的詐書。

曹操曹操,讓你疑神疑鬼,逃不出周瑜的一系列詭計;也許是因爲你是遠方的老師,一路跋涉,疲憊不堪,周瑜完全是在等待工作;也許你們是陌生人,周瑜有長江天險,會牽着你的鼻子走;可能你太低估敵人了;如果人多周少,你就贏了;也許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雖然是陸地上的精英老師,無敵無敵無敵,但一旦到了長江這樣的大河,就成了烏合之衆;可能孔明太聰明,東風對周郎感興趣。可能。曹操,你的失敗給現代人留下了很多疑問。至今很多人還在爭論。你的失敗是必然的還是天意?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7

閱讀是小學生了解自然與社會、獲得知識和經驗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小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打開小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以說,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但是語言知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只有當閱讀成爲學生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學生纔會從容地坐在書本面前,細細地品讀,深入地思考。因此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那麼,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慎選閱讀內容,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內容應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感興趣的寓言、童話、兒歌等,這樣的內容符合中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們的眼球。並讓學生們在閱讀過後複述故事內容,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們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也可以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在複述後及時給學生們一些表揚,這樣學生們對閱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爲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爲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裏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

(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4)教師要將讀書方法滲透在閱讀教學中,這一點很重要。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主要靠教師有意識地把方法滲透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經過一次次的閱讀實踐,一點一滴地逐漸領悟方法,並且反覆地練習運用,這樣才能慢慢地形成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以學生爲主體,那麼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讀不懂的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讀懂了的講出來,大家互相討論、交流;全班經過討論還理解不深不透的,教師再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思考、討論,教師也可以給以必要的講解。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教師也要善於營造愉悅的、寬鬆的、開放的學習氣氛,使每個學生樂於投入其中,把讀書討論視爲一種快樂的事。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只有把學生帶進文本,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用心去體驗生活,從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薰陶,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8

昨天晚上全國的青椒們一起聆聽了肖甦教授送來的精神大餐――《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大家都覺得這節課乾貨滿滿,收穫頗豐。我以前只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一本書,所以肖教授分享的其他們名著中的名言讓我耳目一新,倍受啓發。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們的建議》一書的一些體會,主要是關於閱讀的章節以及名言,希望能對大家有些許幫助。

一、閱讀與後進生轉化

我想許多老師可能和我一樣爲後進生着急吧,我們經常給他們補課,讓他們反覆看教材,做教材上的習題,背教材中的課文,我以爲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成績。直到我閱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明確指出:“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在後進生所讀的書籍裏,在他從周圍世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們感到驚奇讚歎的東西”。“在兒童驚奇讚歎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着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我從來沒有我從來沒有、一次也沒有給這樣的學生補過課,那種補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在正課上沒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們閱讀和思考。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它的覺醒。”“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二、教會學生思考

在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犯過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隻讓學生在課堂上死記硬背一些東西,這種方法可能在短時間內會有一些效果,會讓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從長遠看來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可取的,必須教會學生思考。我千真萬確地深信: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裏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爲了“儲備”,而不能“進入週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首先是用來獲取新的知識)。只有當知識成爲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爲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髮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而只是不斷髮展、深化的知識,纔是活的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藉助詞去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並且與此聯繫地認識詞本身的極其細膩的感情色彩。如果詞不是作爲一種創造的手段而活躍在兒童的心靈裏,如果兒童只是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造自己的思想並用詞把它們表達出來,那麼他就會對詞采取冷淡、漠不關心和不易接受的態度。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癡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們認爲是個死人。在一個善於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有1/3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2/3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因爲,說實在的,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非必修的閱讀的。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去,那麼學習對他來說就會變成不堪忍受的負擔,並由此而產生許許多多的災難……

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兩件事:第一,要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第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我把這兩句話告訴我的學生,並把這兩句話作爲檢驗我教學效果的重要的槓桿,我發現學生比以前更加積極思考了,因爲他們都想變得越來越聰明。

三、靠閱讀擴充知識

在學齡中期和學齡後期,閱讀科普讀物和科學著作,跟在學齡初期進行觀察一樣,起着同樣重要的作用。對一個善於觀察的學生來說,也比較容易培養起對科學書籍的感受性。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說起他對知識有穩定的興趣。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學生看見了越出必修的大綱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勵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讀那些書,這也就是激發閱讀的興趣。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設法在學習這些章節之前、之後或者同時,讓學生閱讀一些科普書刊。學生還沒有學過量子理論的基本概念,還有許多不懂的東西,可是已經在讀有關這一問題的書,這一點倒是沒有任何可怕的。學生頭腦中產生的疑問越多,他對課堂上和學習新教材過程中所講的知識的興趣就越高。

四、閱讀是對“學困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這裏指的是那些很艱難、很緩慢地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的教材的學生: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另一樣東西就該到要學了;剛剛學會這一樣,另一樣就已經忘記了。有些教師相信,要減輕這些學生的學習,只有把他們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低限度(有時候,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你只要讀教科書就行了,不要去讀其他的什麼東西,以免分心。)這種意見是完全錯誤的。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問題不僅在於閱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在於藉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五、必須教會少年閱讀

我們認爲,少年學生的思維應當做好從事創造性智力活動的準備,——這裏說的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就是要求對各種事實和現象進行思考和研究的活動。多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那種畸形的腦力勞動(不斷的記誦,死記硬背)會造成思維的惰性。那種只知記憶、背誦的學生,可能記住了許多東西,可是當需要他在記憶裏查尋出一條基本原理的時候,他腦子裏的—切東西都混雜成一團,以致他在一項很基本的智力作業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學生如果不會挑選最必要的東西去記憶,他也就不會思考。有一些東西是學生不應當事到臨頭纔去回想的,而應當能夠在智力活動中半自動化地隨手運用它。像一個有經驗的鉗工能隨手拿起他的工具而用不着端詳一樣(因爲他對自己的工具的每一個小點都很熟悉),一個對智力活動訓練有素的學生也能無需緊張地集中思考,就從自己的意識倉庫裏把基本原理信手拈來。 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密切注意,使學生迅速閱讀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讀能力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在六、七年級,學生應當能夠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個長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這些能力,少年的思維就會變得遲鈍,思考力好像在許許多多的死衚衕面前停頓下來。讓我們深思一下這樣的現象:有些少年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學生有過人的才能。這常常是因爲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這個問題常常困擾着我,直到我看到了這句話才豁然開朗,我把這個方法運用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開始閱讀後,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六、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係

既然閱讀有這麼大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指導學生處理好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的關係呢?我們力求使每一個少年、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裏留下終生不可磨滅的痕跡。幫助學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書,這是需要教育藝術的。閱讀這樣的書是一種自我總結,是自我教育的開端,是面對自己良心的自白。對所讀的東西的領會取決於閱讀過程的情緒色彩: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閱讀的時刻給他帶來歡樂,那麼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印在他的意識裏。精神高漲的狀態、研讀書籍時的喜悅——這些(用形象的話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槓桿,用它能夠把大塊的知識高舉起來。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中,不隨意識記是特別積極的。一個人在中小學年代裏讀過哪些書,書籍在他的心靈裏留下什麼痕跡,——這一點決定着人的情感的培養,決定着年輕人對待同年齡的人、對待長者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所謂“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裏”,這跟認真地、用功地學好功課並不是一回事兒。如果學校不善於培養年輕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學,那麼任何跟酗酒、流氓行爲作鬥爭的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要做到教會學生自學,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使一個人在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就酷愛讀書,並且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認識自己。請你不必害怕把學校教學的整塊時間用在讓學生讀書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讓學生花一整天的時間到“書籍的海洋”裏去遨遊。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去充實年輕的心靈吧!讓書籍去佔據青年時代吧!如果你的學生感到書籍永遠是一種新奇之物,如果年輕人總想單獨地躲起來去享受這種瑰寶,如果在青年當中有許多這樣有讀書癖的“怪人”,那麼,我們的社會目前還不能對付的許多棘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閱讀這本書如同在沙漠中見到了一泓清泉,如同在漆漆暗夜看到了一盞明燈,如同一葉小舟駛進了寧靜的港灣,如同一個迷路的孩子看到了北斗星。見到了這本書就愛不釋手,閱讀它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太大的幫助。這本書可以解決一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在以後的工作中生涯中我還會繼續閱讀這本書的。這本書將會陪伴我很長時間。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9

可能我跟其他同學都不太一樣,他們的興趣愛好可能是看電視、可能是玩遊戲,而我就不同了,我在家庭的薰陶下,我從小就是個“書蟲”,每當自己有閒暇的時間都是在閱讀名著,國內國外的我都看,我所看的書籍都是來自我媽媽的推薦,沒有一本我看的不是津津有味的,我都記不清自己一共看了多少本書了,課外閱讀真的是對一個學生非常好的一個習慣,對於課外閱讀,我也是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雖然我現在還只是一個初一的學生,但是我詞彙量甚至都可以跟高三的相提並論了吧。就因爲看的書比較多,所以我由內而外的氣質就比較成熟,說話不會那麼的幼稚,讀書真的能讓一個從本質上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不僅僅還是思想會變的成熟,就連行爲也會更加的理智。別人形容我最多的就是“出口成章”這四個字,這是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經常進行課外閱讀,導致我寫作文的能力屈指一首,基本上每一次寫完作文後,我的課文都會被語文老師拿來朗誦一遍,給同學們有一個追求的榜樣,這點我自己也會感到特別的自豪。因爲我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我都會把覺得好的句子給抄錄下來,對於我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我會仔細的去查字典,很多都是我可以用在作文裏面的,所以我的作文看起來會顯得比較“高級”。我做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我也能第一時間的知道承上啓下的中心句是哪句,並且對於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我也能第一時間的看出來。

課外閱讀的書籍的選擇一定要慎重,並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幫助到你,比如一些武俠小說、修仙小說之類的,這些純粹是用來打發時間的,對自身沒有任何的幫助,並且還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思想,十分的不可取,一本好的書能教會人很多的道理,一本毫無營養價值的書只會給你樹立一個不好的觀念。所以在自己選擇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可以在選擇的'時候,詢問老師或者是家長,哪些是適合自己看到的書。

一本書是作者可能花幾年或者是十幾年才完成的,所以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要學會仔細的斟酌,進入書中的世界,去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一遍是看不夠的不同的心情,去看同一本書,你會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它的神奇所在了,讀再多書都不會嫌多,每一本書都會化成知識儲存在我的腦海中。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0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切合實際的對學生閱讀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目的是讓學生大量的積累課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農村小學的學生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這個目標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原因有:一是大部分家庭還沒有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些知道了也因經濟跟不上,沒能爲孩子備夠足量的課外讀物;二是由於經濟緊張,圖書室的存書量更新不夠及時,有的書本也比較的陳舊,基本上是形同虛設;三是學生家庭的讀書“環境”不夠健全,周邊的環境影響不利於學生有閱讀願望的發展。四是學生的閱讀面比較的窄,一般都只是看一些優秀作文選而已,涉足的書目較少。因此,指導農村小學學生完成新課標規定的課外閱讀量,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不是一件易事。那麼,如何指導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知曉閱讀的重要性

以課本爲圓點的放射閱讀的環境。我們把學生熟悉的諸葛亮、周恩來、老舍等名人的讀書與成功的.典型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逐漸的感覺到了他們喜歡的智慧的諸葛亮的睿智來自於多讀書,他們尊敬的周恩來總理的偉大成就l來自於多讀書,他們喜讀的優秀散文的作者老舍先生的文學鉅著的成功也來自於多讀書……。讓他們逐漸的領悟到了“唯有滿腹經倫,才能出口成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引導學生對“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理解,讓學生知道,大量閱讀可以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博古而通今。讓學生認識到語文書的文章雖然優美,但只是指導我們閱讀的典型例子,一本語文教給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課外書裏知識是無限的,猶如浩瀚的大海,只要你勇於探索,就能享受那書海的無窮樂趣。逐步引導學生去尋找課外閱讀書,去涉獵課外閱讀書,去享受課外閱讀書。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課外閱讀需要指導,才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爲促使學生由泛泛的閱讀變成有目的的閱讀,我根據學生的實際讀書能力及家庭讀書環境的情況,以讀書的興趣入手達到讀書的習慣爲我的主攻目標,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作爲我指導閱讀的主要方向,給學生擬定了閱讀內容:以童話、寓言、民間故事、戰鬥故事、歷史故事、科幻小說、歷史小說和新聞爲主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閱讀的量也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分層要求,可以激活所有學生的讀書興趣。同時,我班開展每週固定一節語文課作爲讀書交流會,會上,一個內容是,自選書本讀,另一個內容是介紹好書。在介紹好書的時候,也給學生有明確的規定:一是文學常識的積累,要求學生要介紹作者和書本的基本知識,二是介紹書的梗概,三是談談喜歡的好句子和好的詞語。這樣,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逐步從通讀書本到細讀書本。

三、設班級圖書園地

學生自己有的書刊畢竟是有限的,何況是我們這些農村小學的學生。“無書讀”這一難題長期困繞着他們。建立班級“圖書角”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好辦法。我們首先在學校的號召下,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好書交流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書拿到教室,集中放在圖書架上供學生讀書,中隊會專設了圖書管理員,負責登記交流書目,負責清理班級的圖書,負責登記借閱,收還情況。班級的圖書角每週一、三、五開放,制定圖書借閱要求。也鼓勵學生定《少年報》、《小學生導刊》,鼓勵學生爲刊物投稿。即擴大了學生的讀書面,也擴大了學生的讀書交流面。

四、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生往往缺乏堅持閱讀的恆心。但是,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可以爲學生積極讀書作好環境準備。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沒有收到實效的。因此,開展“講故事”、“讀書彙報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在這麼多的課外活動形式中,其中,最讓學生感興趣的非“講故事”莫屬了。因此,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故事遷移”,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以此來推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的延伸發展,激發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故事人人愛聽,尤其是小學生,一聽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着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所以,這時候,當老師講完故事,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時,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但是,僅僅靠老師講故事,學生聽還遠遠不夠。講故事的形式可以多變,不僅老師講,還可以讓學生講,還可以師生、生生之間比賽講。這樣,學生有了自主的發言權,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你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得到了成功的滿足。除此以外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樹一批讀書的小標兵,給予大力的表彰。開展讀書積累活動。指導學生在讀書中積累詞語、積累句子、積累好的段落,好的文章。積累的運用活動。指導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靈活運用書中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等等。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特別的關注學生的知識運用,並對學生的知識積累的成績隨時的肯定,並大力的宣傳,讓所有的學生知道,多看書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會使自己的學習提高的更快。

課外閱讀是勢在必行的語文教學要求,其質量如何,不僅在於學生自身的努力,教師行之有效的引導同樣至關重要。教師應該積極探索並引導學生輕鬆完成閱讀任務,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1

這是一本值得思考的書。這本書包含了近200個對社會有影響的感人故事。這些人物堅強、積極、永不放棄,具有值得學習的高尚品質。作者用激情的筆觸,細緻地描繪了人物的內心感受,讓讀者被他們的精神感染,被他們的事蹟感動,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強大,更加樂觀。這是我們享受了一輩子的美好品質,其中一篇文章讓我思考了很久。

大家一定很熟悉中國跳水皇后郭晶晶。一舉贏得2004年雅典奧運會是中國的驕傲。站在講臺上,郭晶晶笑了。誰知道郭晶晶笑容背後的悲傷?她6歲加入游泳隊,爲了更好的訓練,每天都需要壓腿。壓腿剛開始,腿上韌帶疼,哭了。最後,她爭強好勝的心幫她克服了困難,把所有的眼淚都吞進了肚子裏。夏天別人穿短褲短裙太熱,她只能穿着汗溼的衣服在悶熱的'游泳池裏跑步訓練。就這樣,用了10年的時間站上了奧運會的領獎臺。她成功了!成功是通過驚人的毅力和努力獲得的。她像一個水精靈,在跳板上畫了一個美麗的弧線,讓全世界都佩服她。是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郭晶晶在贏得今天的奧運會金牌之前,不知道她在成功的路上流了多少眼淚和汗水。如果一個人整天想着摘成功的果實,卻不付諸實踐,只想等兔子,那他就等不到田野荒蕪的兔子了。

俗話說:“蜀山路漫漫,學海無涯。”現在我們需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當我們的努力得到回報時,我們必須爲了夢想而繼續努力,因爲只有努力,我們才能更接近成功,更接近成功。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2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我的建議是: 有個固定的讀書時間。合理安排一個時間,每週應該安排一次或數次專門用於閱讀的時間,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可以共同讀一本書,也可以各自讀自己喜歡看的書,讀書時大家要儘量保持安靜。 注意孩子讀書姿勢。

聰明的父母一定要意識到正確的閱讀姿勢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要經常觀察、提醒孩子,幫助孩子正確閱讀。理想的閱讀姿勢是雙腿與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椅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椅子應該有一個直的而不是斜的靠背,椅子的高度應該足以讓大腿與地板平行或比平行稍高一點。

定期借書。教給孩子利用圖書館的技能,如圖書館是怎麼對圖書進行分類的,怎麼能找到他最想看的.書等。最好讓孩子申請圖書證,幫助孩子有效利用圖書館。 愛護圖書。大作家錢鍾書先生很愛惜書,和他交往的記者發現,他買的一些書都包上了書皮,這個習慣直到年紀大也沒有改變,他現在還是每次買了書都要親手包上書皮。要教孩子愛惜圖書,要告訴孩子,手很髒時不能看書,一定要先把手洗乾淨;手上有汗,一定要擦乾淨;書不能摺頁,要學會使用書籤;剛買的書要給書包上書皮,把它放在一個乾淨、好保存的位置;保持圖書整潔,給書加註時要工整、清晰,字跡要寫工整,畫一些重點的標記,用波浪的符號或者橫線,一定要畫得很規範;鼓勵孩子保存看過的圖書。父母要從點點滴滴做起,才能培養起一個孩子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良好的習慣養成了,就一定會讓他受益終身。 引導孩子做讀書筆記。

對於孩子來說,看書尤其要做一點筆記。因爲孩子看書有個特點,喜歡看熱鬧,很快地翻,哪熱鬧我看看,沒熱鬧就過去。這樣他對書的理解是不夠的。毛澤東在回憶他的老師徐特立先生時,就總結了一個讀書的經驗:不動筆墨不動書。毛澤東讀過的一些書,有很多加了眉批,就是在書的邊上加了批註。我們可以要求孩子讀書時,順手記點什麼,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一般說來,讀書要記住作者,記住年代,弄清背景,讀出它的精華奧妙所在。而且在他動筆記錄的過程中,也會使他養成動腦筋的習慣,如作者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他爲什麼會寫這本書呢?作者主要表達了什麼一個主題呢?孩子會一邊記一邊思考。我建議讓孩子建立一本讀書筆記,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貪多,當然首先他要選擇比較適合他的、有價值的書讀。

我自己讀書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因爲我是每天寫日記。我讀過的書,我都會記下作者、書名,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樣的內容,我的感悟是什麼,甚至在這個當中還發現有些字很生僻就記下來,也有助於你積累,否則有些字你老是感到很陌生。讓孩子養成這樣一個習慣,我想他一定是一個會讀書的人,愛讀書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3

上週我們學校利用下午的自習課開了一堂閱讀課,專門爲我們學生提供閱讀的書籍,讓我們暢遊在書海里,我在這個課裏體會到濃濃的書香,格外的令人欣喜。這個閱讀課也給了我很大的體驗和收穫。我的閱讀課心得如下:

小學以來,我讀的書除了課本就是童話和寓言這兩類,因爲比較好懂,字也比較好認,但是一直閱讀這一類的書籍也是很無聊的,我都快把書翻爛了。原本因爲小學就這樣讀過去了,沒想到這次學校直接開展了全校師生閱讀課,這讓我很激動和期待。確實這天的閱讀課讓我受益頗多。

在閱讀課上,老師搬來了很多書,各種各樣的,隨我們去看,有經典的四大名著讀本(專爲小學生製作),有關於動植物的,有講歷史的,等等書籍,讓我看的眼花繚亂,真是打開了我的視野。原先我以爲我們就只能讀童話,現在我知道我還有很多書可以閱讀。這節課,老師爲我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書,包括書的作者,同時還推薦了幾家書店給我們。書人手一本,每個人拿的書都不一樣,每個人喜歡看的書種類也不一樣,但是渴求知識的.心卻是一樣的。這節課,在老師講解的過程,我看着書,慢慢的就沉浸在了書海里,已經聽不到周圍的聲音了。

當這堂課結束的時候,我還有點意味猶深呢,真是不想放下手中的書,小學四年,我才真正羣接觸到其他的書籍,那樣繁多的種類,讓我每一本都想看,都想去深究,想知道書裏面精彩的世界。原來自己若不去接觸 其他的書,就不可能知道書原來那麼好看,好看的不想放手,想一直看下去,體會書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想要知道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書。一堂閱讀課,讓我知道我雖然是個小學生,雖然認識的字有限,但是還是有很多書我們可以去看,可以去品味。

通過這一次的閱讀課,我知道未來還有更多的書等着我去閱讀,同時也提高了我看書的興趣,讓我想要去探究,也增加了我的課外知識,讓讓我能夠體會不同書籍帶給自己的震撼。希望學校還能在舉行這樣的閱讀課的活動,讓小學生的我們能夠接觸更多有趣的書。今後我還想去涉獵更多的書籍,想要自己在小學就積累這個的課外知識,爲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4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來說,做好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許多作家、學者成功的經驗表明,語文素養的提高,大都得益於大量且廣泛閱讀。新課標第一次規定了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並提出閱讀速度的要求。這是對語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對小學語文教學有着較好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我想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怎樣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披文而入情,讀書重在激情。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如在教學《福爾摩斯的推斷》時,我發現學生對福爾摩斯特別佩服,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收集、閱讀有關福爾摩斯的文章。學習了《嫦娥奔月》後,讓學生收集如《開天闢地》、《女蝸補天》等許多中國古代有名的神話故事。這樣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閱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量。

班級讀書會也是小學生在學習夥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用一段課外時間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書,然後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教師共同對該讀物自由討論,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學的讀後感等。可以讓閱讀成爲遊戲一樣的童年生活。

此外,開展讀書筆記評展、精彩詩篇朗誦會,以及利用影視作品開展影視主題活動都是營造閱讀氛圍的好辦法,都可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爲。

二、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小學生在閱讀中,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常常不知如何取捨,不知讀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讀,對於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重視,學生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要注意以下幾點。

小學生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祕、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同時,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據這些特點,我精心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兒童讀物,如《海底兩萬裏》、《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的課外讀物,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展,純淨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

其次,可以適當推薦給小學生的一些有時代特色的暢銷課外讀物。比如童話故事,成爲衆多小學生童話夢中的主人公;近兩年,《哈利波特》、《魔法學校》這樣的兒童暢銷書風靡校園,這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課外讀物也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寶貴契機和資源,可教師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殺。很多圖書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對這種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親身體驗,使其能真正產生髮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三、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張之洞曾經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小學生課外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加強課內外溝通,拓寬閱讀渠道

首先,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閱讀方法,拓寬閱讀渠道。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以課本爲出發點,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新型玻璃》前,佈置學生翻閱與課文相關,相近的文章、資料等。學生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學習興趣大增,課堂上競相發言。如有的同學說:“我想做一套這樣的房子,它可以飛、可以潛水、還能衝出宇宙,尋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學說:“我想讓每戶人家都裝上一扇智能門鎖。把家庭每個成員的相貌、聲音、指紋等信息輸入電腦,它就能輕而易舉地識別出來,只要主人觸摸門鎖,它便自動打開,對其他人則不理不睬。”各種有創意的構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再讀讀原汁原味的作品或類似的書,使知識縱橫溝通。

2.根據不同文體,進行分類指導

各種課外讀物的閱讀方法是不同的,應根據不同的文體,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怎樣閱讀連環畫、童話、寓言、故事、小說、科普讀物、優秀作文和少兒報刊進行分類指導。如指導學生讀少兒報刊,運用瀏覽和細讀兩種方法。指導學生拿到報紙先統覽全貌,大致瞭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後選擇重要的、新鮮的和自己感興趣的細讀。還教給學生根據專題收集資料剪貼、寫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視技能訓練,培養閱讀方法

我們重視加強閱讀步驟與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粗讀,要求能瞭解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複述。第二步細讀,理解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第三步熟讀,要求寫讀書筆記。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小學生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

1.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

2.訓練閱讀時用腦的習慣。文章大體分三種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而這三種文章各有不同的閱讀步驟,如:記敘文的閱讀步驟爲:文章題目—文章體裁—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記敘文的閱讀材料時,邊讀、邊思、邊記這些要點,達到理解記憶。

3.訓練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定時閱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閱讀,限時閱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爲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開設大閱讀課。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閱讀,閱讀時有老師及時的點撥、引導,提高閱讀的效率。

4.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豐富自己的詞彙,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驗,積澱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的過程。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課外閱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讀,就一定會有收穫。

學生閱讀心得體會15

傑克倫敦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1876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出身貧寒,從小生活艱難。他當過報童,當過水手,在阿拉斯加淘過金子,甚至坐過牢……正是這種社會最底層的生活,爲傑克倫敦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也毀了他的健康。1916年,這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年僅40歲,在被各種疾病折磨多年後,死於心力衰竭。

人終有一死,然後無非是一把灰土,一把黃土。然而,一個人的身體可以被摧毀,但他的精神可以永存。傑克倫敦的精神活在作品的字裏行間,活在巴克在《野性的呼喚》對自由和野性的永無止境的追求中;生活在《一塊炸牛排》掙扎中的老拳擊手無助卻永不放棄的鐵拳上.傑克倫敦的精神永存,是對自由的真誠呼喚,是對原始生命力的.由衷讚美和頌詞。

《野性的呼喚》是傑克倫敦的代表作。故事取材於作者在阿拉斯加冰雪荒原的淘金生涯。故事的主角是一隻名叫巴克的長毛大狗。他被從溫暖文明的南方拐入冰凍的北極荒野,成了一隻在繮繩和鞭子下無止境辛勤勞動的雪橇犬。在經歷了數次的折磨和垂死掙扎後,他終於離開了人類世界,在荒野中追逐着風,尋求着自由,標榜着最原始的生命力,成爲了野狼的首領。

有人認爲這是一隻狗的故事。也有人認爲這是一隻狼的故事;但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關於生命力的故事。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在藍天下顯示出它的活力,自由而美麗。

然而,我們生活在自由的風中,呼吸着自由的空氣,但我們的生活並沒有被束縛住。巴克作爲一條狗,無法在人類文明的規則中選擇自己的生活。作爲一個人,他也有同樣的無奈。但是,我們要始終相信,生命要按照生命體本身的意志綻放。所有生物都有選擇、服從、反抗、自豪地活着和莊嚴地死去的權利和自由。所有的生物都是自然界獨一無二的偉大創造。我們一出生,黴菌就被破壞了。所以所有的生物都應該以自己的生命爲榮,無論是高貴的人還是可能被認爲“卑微”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