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閱讀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

一直以來,我們學英語過程中,提到相關的英語技能大家都會自然而然想到聽、說、讀和寫四方面。然而許多學生這四方面的能力都具備了,解決實際問題時卻會出現許多尷尬。爲什麼呢?奧,原來是面對許多材料時不知其意,哎!平時的聽說讀寫能力是不是還沒練到位呢?不,“意”是“譯”出來的,而我們似乎沒提到過“譯”嗎?原來如此,那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否徒勞?當然不,譯的培養必須以他們爲基礎,尤其是讀。只要有堅持閱讀的習慣和會閱讀的能力,譯的培養就非常容易了。

記得我的教學過程中,曾一直提示同學們通過閱讀去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於是有同學就反駁了:“讀讀讀,每天都在讀,可咋不見提高呢”?我頓時無語,心裏也在嘀咕:“不用心讀,肯定沒效果!”但這種情景不是一次兩次就結束的,爲了鼓勵學生我依然很自信的告知他們同樣的話,可最終都被同樣的話頂了回來,我鬱悶了,生氣了。

但教學仍然得繼續,同時也爲了掙回一點面子。我便親自監督學生讀,他們的確很認真地、大聲地讀,可回頭來問及效果依然是搖頭不語。唉!爲什麼會這樣呢?無意中聽到個別女同學竊竊私語:“讀了好多,不知道意思,好像是浪費時間而已。”原來問題出現在這裏呀。我明白了,我們一直強調的聽說讀寫,學生都做到了,可他們僅僅是依葫蘆畫瓢,至於其意思卻很茫然。難怪他們一臉苦相,功夫負了有心人嗎?這一切皆因我們忽視“翻譯”能力培養的原因。試想:學生邊讀邊學着翻譯,久而久之,他們讀起英語來就和讀漢語一個感覺,那效果能不好嗎?可到底如何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培養翻譯能力呢?下面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讓學生養成堅持閱讀英語的好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所以我們應該先讓學生將閱讀英語變成每天的必修課,這樣對於語言類的學習纔能有更高層次的發展。同時,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讀一些切近中學生實際的課外讀物,以便拓寬學生的英語視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第二:提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翻譯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詞構成句,句構成文。可如果對於最基礎的詞彙句型都非常陌生的話,那何談翻譯能力的培養呢?所以每當閱讀時,我們可以提示學生儘自己所能,找出文章中所隱藏的詞彙句型,並且可以將他們整理成冊,尤其是一些地道的英語交際,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一些近義詞彙之間的區別,以及他們在英語環境中的正確使用。這樣的話,既有助於學生積累基礎,也有益於學生理解英漢之間的區別。

第三:引導學生培養基本的翻譯技巧。

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那自然對於英語句型結構有一定的瞭解,即便他們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子翻譯,但他們的閱讀量帶給他們正確的語感,所以在這些基礎之上,他們就可以比較輕鬆地根據自己的已有的經驗進行正確的翻譯;不過,我們都知道翻譯能力不僅僅是做到這些就完全可以的,因此,我們在前面的基礎上應該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去,針對一些重點句型去引導學生翻譯,這過程中應該強調學生注意英漢之間的區別,比如在漢語裏的定語一般是放在修飾限定的詞彙之前,而英語除了單個形容詞和個別特殊用法以外,大多都是放在所修飾限定的詞彙後面。再就是一些地道英語的正確使用,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去根據語言環境正確使用這些,以免出現漢式英語。只有做到這樣,學生的翻譯能力才能逐漸進步。

最後,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英語翻譯能力,不僅要讀,而且還要有針對性的讀。我們想要提高翻譯能力,必須對於英漢區別及地道英語的使用理解清楚。因此我們的閱讀除過平常的課本、一些常見的課外讀物之外,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去多讀一些名家譯作,尤其是一些帶有英漢對照的名家譯作,閱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嘗試去翻譯一些著作中的句子,通過反覆地邊閱讀邊翻譯練習,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會很快了。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2

暑假期間,在潤潤媽媽的推薦下,我認真的讀了《如何說孩子纔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這本家教書,這本書幫助我們學會一種讓孩子聽話的神奇語言,這種愛的語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本書的兩位作者,不僅是作家,國際的親子溝通專家,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他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摸索出的這套語言是行之有效,的的確確能緩解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的緊張關係,結束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對抗,帶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合作。我們作爲老師,天天和孩子打交道,文中的溝通技巧對我也很有啓發,書中用了大量的圖片來說明做老師的在平常不知自覺中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也教了我們很多好的處理方式,讓孩子能接受的好方式。翻着書中的漫畫部分,一邊看一邊禁不住地感嘆:怎麼會這樣呀?我也這麼做過,我也這麼說過。書中的很多案例,每一個細節,都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在生活中指導我們,一步一步跟孩子怎麼樣交往,中間配有一些漫畫,漫畫特別生動,漫畫中的一個頁面告訴我們常用的一些錯誤方法;還有一面就是她建議的一些好的方法。

其實書中告訴我們的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和孩子產生共情,無論我們說什麼,在孩子眼裏都是虛僞的,都是想對他們進行操控。只有真正與孩子有情,纔會打動孩子的內心。書中講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個技巧,那麼,在我們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好好傾聽孩子,與他產生共情,就能有助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來尊重,換位感受,體驗孩子的心情,孩子更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而不是逼着他們作出解釋,老師厭惡的眼神、輕蔑的語調能很深地傷害到孩子,語言也是具有殺傷力的,也有時間延續性,所以我們作爲老師應該很注意自己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這些技巧,都是在教我們如何對別人表示尊重。

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幫助我們以各種策略來應對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產生的挫折感;讓我們用充滿愛心的語言來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對他人的感受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體會到我們的努力。

與孩子溝通,處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門藝術,作爲老師除了跟孩子溝通之外還要善於總結。應該去了解哪些是對孩子有幫助的,哪些不是,哪些能激怒孩子,哪些能讓孩子得到安慰……沒有什麼更能代替自已的親身體會。我們總想給孩子一片藍天,心中卻總會騰起陰雲,閱讀《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纔會說》這本書,會慢慢稀釋我們的情緒,洗滌我們的心靈,這本書適合慢慢地去看,慢慢地去體會,在閱讀中我會用心品味,細細琢磨,在工作中我也將慢慢地學習,在學習中運用。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3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書封面上的一段話,正是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給了我無限的感動,讓我受益匪淺。

《孩子,你慢慢來》,我喜歡這本書,也喜歡這句話。作者龍應臺的文筆是那樣的細膩,全書蘊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愛的氣息,讀着讀着,一股暖流慢慢飄進了我的心房。

讓我們慢慢來,讓我們耐着性子學會等待。

讀完這本書,我不斷地反思了自我。作爲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會很生氣,有時也會對學生大聲訓斥。記得期中考試前一天,我和白教師一齊從會議室回到北教學樓時,老遠就聽到哈哈大笑的聲音從樓上傳出來,我倆邊走邊猜測着這笑聲是從何而來。當時的我雖沒說出口,但心裏早已斷定是我們班。於是,上樓直奔教室。“教師,崔晨曦給他的同桌講笑話,他還大聲地笑。”班長見我來了,立馬站起來,氣憤地說。聽班長訴說的同時,我帶着滿臉的怒氣瞥了崔晨曦一眼,此時的他也許真正意識到自我錯了,低着頭,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如果今日不給他點嚴厲的教訓,我怎能安心?”

想到那裏,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見他的捲上僅寫了幾個詞,看到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盯着你寫。”他一聽,急了:“教師,別……別……”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他竟然這樣對我說,我裝出一幅很生氣的樣貌,走出教室,進了辦公室,一會兒,他也跟了過來,說:“教師,對不起,我不應當講笑話。”聽他這麼一說,我真想原諒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種種違反紀律的事,都與他脫不了干係時,說:“以前,我總是心平氣和地跟你講道理,你也總是不斷地向我承認錯誤,這次我再也不給你機會,打吧!”他見我這麼堅定,拿起話筒,撥通了電話。

不一會兒的工夫,她的媽媽趕了過來,明白他犯了錯後,一向數落着:“這麼長時間,付教師沒給我打過電話,我還以爲你表現得很好,沒想到你這毛病還沒改……”說罷,她看了看他手裏的試卷,相當生氣,此時的他再次認識到自我真得錯了,趕緊寫了起來。當我把學生帶出學校回到辦公室時,他已寫完。我們一齊下樓、回家。

說實話,這樣的結局,我心裏很不是滋味。從那天起,他那些過分的行爲收斂了許多,也正是從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沒被值日班長寫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沒有因我的勝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學着安安的媽媽,耐心地與他交流,讓他愉快的理解;如果我不衝動不叫家長,換一種方式教育;我就會帶給他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上週四的一個課間,我讓他下節課課後找我,他沒有忘記,規規矩矩地進了辦公室。我和他談了好久,談到他期中考試考得不錯,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揚了他有寫好作業的習慣;談到了他的日記比以前大有長進,肯定了他有堅持閱讀的習慣。並提醒他,如若能做到嚴格約束自我、控制自我,教師相信他還會有大的提高。一句表揚,一次肯定,一種相信給了他莫大的自信,談話結束,他準備回教室上課時,恭恭敬敬地說了一聲:“教師,再見。”此時,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複着那句話:孩子,你慢慢來。教師對你有耐心。

事後,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來》細細品讀。我覺得教育不是賽跑,教育學生應當慢慢來,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齊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變化!讓我們用心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實!長長的路,慢慢地走!長長的路,健康地走!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4

好的書,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光芒會一直都在。

當我拿到這本書首先了解fVR(自由自主閱讀),看了一個又一個研究案例,這本書讓我欣喜一口氣讀了十幾頁,讀着讀着時間到了22:40分,卻沒有一點睡意,在以前看書中從來沒有,真的很棒!充滿了對此書的渴望。從最初的理解fVR就是我們有書讀,可以自由讀的理解,到最後自由自主閱讀讓我清晰的認識到它是一個高能力的讀書人才具有的,我需要一步一步攀登。

在此書中很好了解了校內fVR,其實在沒有閱讀此書之前我們已經進行,並且很好做到了持續默讀,在每個週三晚上進行師生共讀,但讀了此書後,又讓開闊了眼界,持續默讀安排在同一時間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會增加,(重要的原因我們沒有更多更好的圖書資源)這時來了及時雨在六合公益的支持下我們逐步做到自己選擇閱讀,廣泛閱讀。每當學生吃過飯後,他們會走進教室拿起一本自己心愛的書,徘徊在長廊、葫蘆架下、魚池旁、或靜靜坐在長椅上,甚至蹲在垃圾桶旁,我班孩子見了慕校長還向推薦書呢!由於我們重視了閱讀,六合公益又爲孩子們的閱讀插上了翅膀。我覺得老師變了,孩子變了,無形中我們進步了,閱讀的力量真是無窮大。

爲了讓孩子更好的閱讀,作爲老師的我在閱讀本書是,特別注重了第二章節的閱讀方法的學習,學習完之後我在行動的有,樹立典範、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直接鼓勵、(現在你們的閱讀已經超過老師了,老師要加把勁了!有點空閒時間,我就在我們班的書架前閱讀,作用很大)還有在家長會上我們鼓勵家長和我們一起閱讀做孩子讀書的夥伴。準備做的有:在班級要進行共同朗讀一本書,課前5分鐘。還有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閱讀可以提升寫作能力,教孩子寫作文是語文教師的痛處,在習作教學中,我也是很用心給孩子們指導寫作方法,很費勁但作用不大,到寫時,還是愁眉不展,我很苦惱。《閱讀的力量》給了我很好的答案。因爲閱讀,學生潛意識地吸收或學會許多寫作手法,而且自動地、本能地將它們使用出來。閱讀好的人寫出的東西幾乎都在可接受的程度,要想寫得不好都很難。寫作讓人聰明,可以幫助我們想得更徹底,並且解決問題。當你遇到問題時,你將問題寫下來,至少一部分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有時甚至整個問題都不見了。讓我更加確定要讓自己在閱讀後堅持寫作,也要讓孩子們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之後適當增加寫作量。

環境限制了孩子的閱讀,我在55頁批下了孩子們、老師們、感謝六合公益、孟素琴老師、慕志偉校長、崔要娟主任把我們拉上了閱讀之路!在書中介紹圖書館對孩子的閱讀影響非常大,對我的觸動比較大,在64頁我批下了希望我們超化鎮中心小學將來在六合公益的幫助下也會有一高質量的圖書館!期待!期待!現在走向閱讀之路的我是在播種,相信將來閱讀會送給我花朵和果實。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5

童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時期。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兒童的成長規律對於我們的教育工作甚是有益。蒙臺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和醫生,她憑藉着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兒童教育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利用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這本書。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兒童的成長遵循一定的規律,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爲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適宜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爲,對他們的行爲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

書中指出兒童的發展存在“敏感期”這一特殊階段,它與兒童的成長密切相關。在敏感期,兒童會有充足的內在活力。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着好奇,他們會不知疲憊、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的東西,一旦新的東西學會了,纔會感覺疲勞和乏味。兒童始終以一種輕鬆愉悅的態度來學習新事物。在敏感期過去之後,人要想在心智上有所進步,就要靠主觀努力、不斷研究和思維的創造了。所以兒童的早期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書中還提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犯下的錯誤,引導父母反省自己的行爲。作爲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定義孩子的世界,在不知不覺中會犯下錯誤。比如說孩子在專注地玩玩具時,成年人喜歡摸摸孩子的頭,拉他們的手親吻他或者讓他做別的事情,這些行爲在無意之中打斷了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心理構建也會受到阻礙。我們也許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比較難集中,我想這也許和早期的心理構建受阻也有一定的關係吧。在跟家長的日常交流中,有很多家長會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難管,特別不聽話,其實孩子的任何行爲都是有原因的。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和孩子很難交流,走不進孩子的世界,原因不是成年人掌握的文化知識不夠,而是我們跟孩子理解的出發點不一樣。我們有時總是以爲自己是正確的,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難道我們不愛孩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是做父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完善自己,陪孩子一起成長。

作爲父母和老師,大家對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蒙臺梭利結合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通過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不打擾孩子的觀察方法,終於瞭解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她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後,將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於實踐。“兒童之家”的第一批孩子是來自羅馬最貧困地區的3~6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學歷也不高,孩子身上有很多不文明沒有修養的行爲,但是幾個月後,這樣一羣問題兒童的不良行爲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修養。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孩子,我們必須正確地認識自己,保證自己的內心是安靜的,不斷反省以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中避開自己容易犯的錯誤,和孩子擁有良好的關係。面對出現不良行爲的孩子,我們要及時和家長溝通,耐心找出原因,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我們選對了方法,兒童就會發掘出自己的本性,實現更完美的成長。

在成長過程中的生命,都會按照一定的發展規律,這是一個必須遵循的規律。兒童的世界是奇妙而神祕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孩子的潛力有的時候真的會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們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動手,給予孩子合適的引導,相信孩子一定會成長的很好。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6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潛力差,每一天穿着髒兮兮的衣服,掛着兩條鼻涕來上幼兒園。看着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之後我瞭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於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應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爲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看到這種狀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並沒有放下,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情緒是多麼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着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最後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幼兒教師。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大計師德爲本。幼兒教師不僅僅要具有知識與潛力的素質,更就應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爲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就應具備的是強烈的職責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職責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就應對孩子負責。我們就應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羣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麼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忙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明白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職責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啓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7

作爲一名從教15年的教師,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教師節,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教師節這一天收到來自祖國各地自己學生們的祝福,最浪漫的事也莫過於收到學生送的鮮花……但當一陣陣幸福、浪漫的感覺還未曾消退的時候,我就在提醒自己反思:要怎樣做才能對得起這份幸福與榮耀?

無數個答案被否定之後,我終於意識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有很多很多種方式,很多很多種角度,但最根本的,也最屬於教師本份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更能吸引學生,更能讓學生爲之喜歡,這纔是教師最基本的愛,也是最有含金量的愛。

當教師用心良苦地設計教案,滔滔不絕地講解時,部分學生卻毫無興趣,千呼萬喚喚不回。其原因有種種:也許是這部分學生討厭學習;也許是他們跟不上老師的節拍;也許是他們覺得乏味……而產生這些原因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學生到底在渴望什麼樣的課堂教學呢?

家人與親友對“開心辭典”的喜愛,讓我深受啓發:“開心”是關鍵。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借鑑其可取之處,比如它的遊戲規則:“降低難度”“求助於現場觀衆”和“求助電話”。“開心辭典”告訴我們,在“降低難度”的環節中,所謂的“障礙”就變得清晰,答題者自我診斷和矯治的水平便會迅速提高,成功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這正是學生在答題時需要的幫助,並且這種幫助使學生感到正大光明。在“求助於現場觀衆”的環節中,答題者的思維得到啓迪,信心得到強化,並且羣體參與使個人的答案得到了矯正。這可幫助教師掌握答案在學生羣體中的正確率,並讓學生懂得羣體的智慧和經驗的可貴,糾正部分自我中心論者的思想。而在“求助電話”的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答題者心理的一角,即相信誰。這可幫助教師掌握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

確實,教育應該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開心辭典”。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愛學生,就必須“降低難度”。“降低難度”纔可能把握學生髮展的實際程度;“縮短距離”,纔可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應該把“開心”帶進課堂,讓學生開開心心地掌握知識,讓學生在釋放智慧能量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在享受成功的愉悅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而我們的教育、教學視野似乎都很少離開教室和課本,儘管很多問題對學生而言是陌生的,甚至是視野之外的,但由於經驗和理念的原因,學生已經習慣於用熟悉方式等待老師指導性的處理,全然沒有面對陌生的新鮮,以及開闊視野的好奇。自然,我們的教育、教學就失去了生機。在這個天地裏,涌動着的生命熱情,不僅使求助者的思維得到啓迪,信心得到強化;同時,羣體的智慧和經驗喚醒了求助者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了比較準確的自我評價,從而作出符合自己實際的自我發展的選擇;共享豐富有餘的心理資源,拓展一個益智舒心的世界。顯然,教育應該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開心辭典。如果我們的教育、教學讓使用“求助電話”,讓學生自主拓展求助空間,那麼,我們的教育、教學就能開拓到鮮爲人知的“冰山”之下。

可以想象,“冰山”之下的世界,更加開心、更加美麗。我們清醒看到,受過去和現實奴役的應試教育,不僅使教育失去了蓬勃的生機,而且讓學生學習生活失去了開心和快樂。不難發現,開心是教育最爲豐富的寶藏,教育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開心辭典,我們爲什麼不珍惜呢?

我時時刻刻在告訴自己,自己要用一生去教書育人,要用一生去詮釋“師德”二字,要用一生去爲“師德”二字努力奮鬥。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8

孩子是人類美好的童年,保留着千百年來未被玷污的純淨。只要你肯俯下身子,用心去閱讀孩子,就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從孩子的笑中,我讀出了樂觀。雖說孩子臉如六月天,說變就變,一會哭一會笑,但孩子臉上最多的,還是純真的笑臉。這笑容不帶世俗的虛僞,清澈透明的目光將內心世界向你展示的完完全全。他們遇到什麼不順意也大哭大鬧,可一轉眼就把它拋到了腦後,又樂呵樂呵玩耍起來。不像我們大人,不順心的事擱在心裏像塊石頭,沉甸甸的一壓好多天還無法釋懷,甚至終日以淚洗面,鬱郁愰愰。經常閱讀孩子,就不會壓抑,不會厭世,不會消沉,像個孩子一樣,天天快樂的生活,愉悅的成長。

從孩子的口中,我讀出了智慧。小雞一出生就會跑,小鳥生下不久就會飛,可小孩呢,出生大半年纔剛會跑剛會叫。大自然這樣安排是煞費苦心的,你以爲孩子這段時間就傻傻的呆着嗎,不,他無時無刻不在緊張高效的學習,別的不說,就以語言爲例,要學會一門外語到底有多難,學過英語的學生深有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做大量的練習作業仍考不及格。而孩子呢,也不見他如何吃力,一兩年便輕輕鬆鬆吐出流暢的母語,三四年便流流利利表達複雜的意思,真讓人刮目相看。

孩子是大自然精心創作的一部奇書,無論從哪個角度品讀,都給人以啓示,也許上蒼是以這種方式,幫人們修正前進的方向。

經常讀讀孩子吧,你會因此收穫許許多多。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9

信手翻閱陶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時時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做一個教師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受從何而來,來源於那一種長期的修身養性,來源於精神上不斷超越,超越自我,逐漸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斷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師將這種高尚的追求化爲一種行動就是不斷地讀書,讀古人聖賢書,讀經典的文本,在古人經典的思想裏遨遊,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陶老師說,“在我的記憶裏,就一直沒有和書疏離過”“以書爲伴,以讀爲樂”“讓讀書成爲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審美追求,特別是高品位的閱讀,甚至是背誦,幾乎沒有停止過。”陶老師特別注重了對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爲數十年不斷地對經典作品的廣泛涉獵,潛心地鑽研,陶老師才具有了溫溫爾雅的大師一樣的儒家風範,除此之外,陶老師對自己所從事的編輯記者工作的熱愛,更是養成了一種優秀的品格,寵辱不驚,泰然自若。

陶老師認爲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兩種,即常態的肉體形式和內化的精神和心靈維度。大詩人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就很好地詮釋了生命的這兩種形態。對於常態的生命來說,空氣、陽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養料;而對於精神和心靈維度的生命來說,它需要的養料來自於讀書。用陶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因爲我們教師肩負着

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涵養學生,通過對其潛能的開發,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生命的飛躍。”

以前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現在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現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超過我們老師了,也就是說人家的碗比你的桶還大呢,你說這怎麼行?二則,社會的發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說光有一桶水夠嗎?三則,世界越來越小,都成爲一個地球村了,知識的需求日新月異,你桶裏的水都臭了,還怎麼給學生?所以,當代的教師你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你說我們教師怎麼能離開讀書?這正所謂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啊。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羣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的需要來說,教師離不開讀書。

既然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那麼教師應該讀什麼書呢?陶老師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讀古今中外經典”。讀書應有所選擇,經典能不斷滋養人的精神和心靈;而非經典的書不但不能滋養生命,反而會損害和破壞已有的文化積澱,產生負面作用,所以讀書要“有舍有得”,捨棄那些三流的“下品”,選擇那些一流的“上品”。我們常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想這好書就應該是經典。

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深深地啓發和激勵着我,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爲伴的信念。我將在“流淌着智慧的光華,搖曳着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寬生命的維度,尋找生活的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0

初識《愛的教育》,真是緣於偶然,偶然間在學生課桌上發現,並隨手翻閱了兩頁,而後便又翻了第三頁,第四頁,再然後便翻完了全冊書,當時的情形真可稱得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少兒書”。書中那一個個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無不深深的觸動着我,讓我爲之魂牽夢繞;那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一個“愛”字,更是讓我爲之潸然淚下……

本文是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小說,通過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他四年級的全部生活點滴。“愛”是整篇小說的主題,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最真摯的情感,樁樁件件絲毫不見有什麼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卻總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小說以時間爲順序,用“愛”貫穿始終。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書中,無論是學校家庭,甚至是整個社會這樣一個大環境都在努力營造一種“愛”的氛圍,使兒童在感受被愛的同時也學會付出他們的愛。作爲一個老師,我不禁想到,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來讓我們的孩子也來聽聽類似的“愛的故事”。就像書中老師講的“每月故事”一樣,給我們的孩子感受愛的機會,給他們的靈魂洗洗澡。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愛滿天下,樂育英才。”老師只有充滿了愛,教育才是快樂的,有效的。學生只有親其師,也纔會樂於信其道。那麼,如何才能做一個讓學生樂於親近的老師呢?答案恐怕就在於一個“愛”字,熱愛教育,更要熱愛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如果老師能以發自內心的愛對待學生,那麼學生就會把你作爲知心朋友,有什麼心事就會向你訴說,讓你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你也會從中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興趣、愛好等,從而尋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學生,當他們有了進步,那怕是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發展軌道上前進。

有人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愛我們。其實,愛如同空氣一般無時無刻不在環繞着我們,而我們卻似乎總是少一雙發現“愛”的眼睛。掩上書本,靜下心來,平日裏漠不關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涌上心頭……媽媽這個世界上最最無私的愛着我的人,記憶中好總是在不停的煩我:“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點菜,還有肉,看你這兩天都瘦了!”“記得打個電話!”……經常性的一句話要重複上好幾遍,不耐煩的語氣裏卻滿是對我的無限的愛!爸爸是個內心情感豐富,但卻不願外露的人。他從來也沒有對子女說過一個“愛”字,卻又無時無刻不以他那無慾無求的愛包圍着我們,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支持的舉動,甚至是一個細微的讓你無法察覺的眼神……父愛無語、父愛無邊……我們的老師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師,我才能理解你們那一句句的嘮叨裏包含的無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範,一遍又一遍的講解,惟恐落下一個字,就怕少講一個題,你用自己那一道道歲月的刻痕和不時沙啞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們!我的朋友們,雖然我們有的並不能時常見面,可我明白,在我高興時會有你們一起分享,在我面臨困難與無助時,你們更會毫不猶豫的伸出友誼之手……感謝上天,讓我擁有了你們,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愛我,疼我,讓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啊!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你能夠感受到別人的那份極爲溫暖的愛的時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的,對嗎?所以,我親愛的朋友們,勇敢的去付出你的愛,並收穫無數的即將回報給你的愛!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1

在新一輪課改的呼籲聲中,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爲重要。在這場閱讀洪流中,自身的閱讀量也提高了不少,韓興娥老師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了很多。

現今的教育要求半年學完一本書,字、詞、句翻來覆去的學,到考試時,得到滿意成績的卻很少,特別是上了高年級以後。但韓老師搞的海量閱讀,孩子們越是到了高年級成績越理想。並且學新教材的時間只需要短短的幾周。難道這不是海量閱讀的作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信息技術日趨發達的今天,孩子們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聲型色聚全的玩具包圍了,大多數孩子小時候得到的第一件禮物就是玩具,於是孩子們從小就對玩具情有獨鍾。

“電視”這個時代的新發明是大人、孩子的最愛,下班後電視旁有大人的身影。放學後電視前有邊看電視邊寫作業的小學生。學生的週末、假期都被電視節目所包圍。問他最近讀了幾本書,卻是少之又少。這樣下去前途何在呢?有的家長認爲把課本上的學會了就行了,看閒書浪費功夫,有時間做做課外練習,對考試有幫助。但是現在的考試對課本上的知識考的越來越少了,注重的是綜合能力、實踐能力,課外積累顯得尤爲重要。課本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只是給你開啓了一扇閱讀的大門,你需要走進去才能看到裏面美好的東西。那纔是自己終身受用的。因此,大量閱讀是事在必行的。作爲老師我們應擔起這個重擔。

激發興趣,促成閱讀。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通過閱讀推薦書目,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分辨能力差,他們不知道在浩瀚的書世界裏該讀什麼樣的書,這就需要老師給予指導,推薦一些適合他們讀的書。

鼓勵先進,堅持閱讀。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爲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平時可以利用教室牆壁設定一些榮譽稱號,如:閱讀之星、故事大王等。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

親子共讀,打造閱讀環境。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家中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深遠,經常讀書的家長會讓學生也愛上讀書。剛起步讀書的孩子,親子共讀不僅能激發其讀書的興趣,還能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

書店是最好的旅遊景點,書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家長在節假日,多引領孩子去逛逛書店,讓心靈得到淨化,知識更加廣闊,思維更加敏捷。在孩子有進步時,在特殊的日子裏,把孩子喜歡的書作爲禮物,即脫俗又高雅,在愛中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其遊入閱讀深處,擷取更多的營養。

行走在閱讀的路上,讓我們多一份執着,少一份抱怨。爲孩子的.發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2

我讀了《給老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的每一項建議都充滿了教育智慧。實例生動,分析精闢,啓發性強。由此,我理解了許多不同的教育觀點。在這裏,我簡單地從微觀細節談三點閱讀見解。

認知1:成功的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

什麼是教師素養?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的教育素養:第一,教師應該對所教授的學科有廣泛的知識。教師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瞭解研究兒童的各種方法。教育素養還有另一個方面,當涉及到它時,人們會感到焦慮。這就是教師語言培養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教師越能自由掌握教材,他的敘述就越富有情感,學生下課後花在拿起課本上的時間就越少。教育素養的第一個標誌是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性和思維。老師對教科書的介紹就像是對會說話的學生的評論。老師不是在講真理,而是在與學生交談。

感知2:成功的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

瞭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蘇霍姆林斯基說:“這是一場災難;求知慾是一種美好而頑皮的東西。打個比方說,它是一朵嬌嫩的花,成千上萬的細根在潮溼的土壤中不知疲倦地工作,滋養着它。我們看不到這些根源,但我們謹慎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麗就會枯萎&Rdquo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引導和鋪墊,學生會感到學習枯燥,產生厭學情緒。

因此,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上下更大的功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順利地獲得知識,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的動機。教師應該學習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習方法,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我們能將家庭作業、科技知識、百科全書知識、有趣的故事和具有遊戲性質的有趣實驗納入教師備課材料中,我們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知3: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思考

只有善於思考,他們才能創新。閱讀《教師建議》一書,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他似乎正在集中精力思考和認真審視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我認爲善於思考是他美好生活中最迷人的部分。蘇霍姆林斯基關於教師的建議第5條提出了“兩套教學大綱”,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第一組是指學生在記憶中必須記住和堅持的材料,第二組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討論來看,第二套大綱是確保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

讀完這本書後,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勤奮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閱讀,提高教育素養,藉助思維使教育充滿智慧。因爲只有智慧含量高的教育才能被視爲一種陽光沐浴和雨水滋潤,才能真正淨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質。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3

我認真讀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其實,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爲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爲我們是爲他們好。其實,作爲“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爲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爲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爲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有着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爲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單純的是爲幼兒鍛鍊眼睛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必須的關係。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羣衆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爲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要譴責還自己的行爲,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爲: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必須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裏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爲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奇怪現象,原先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係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係的重要性。人際關係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係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歡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力。()行爲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爲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爲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着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符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爲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力,而作爲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持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爲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4

書是一道厚重的門,垂青着每一位敲門者。那敞開的門扉裏,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圖書館。”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與我們相伴一生。

2018年9月13日,在北京農學院附屬小學這座充滿書香氣息的學校裏,一羣閱讀分享人走上講臺,分享着他們對閱讀的獨到見解。本次教師講壇由智慧風趣的主持人趙慧超老師開場後,青年優秀語文老師徐玥先來表達了自己對繪本閱讀的獨到見解,向聽衆發起了一連串引人深思的問題,原來繪本閱讀不僅僅要看到其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思考每幅圖畫背後的深意,徐老師還大膽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嘗試與實踐,做到了知行合一,最讓我們震撼的是,一年級學生的繪本創作能力不容小覷!

接着我校青年傑出英語教師趙冰老師從英語的視角解讀繪本,爲我們區分了繪本與圖畫書的不同,她還從自身做展示課的經驗出發,強調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繪本閱讀時,要更多地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故事主人公上,讓學生對其中的一角色產生認同,即爲學生提供一個“體會的過程”,這樣學生們對於人物的思考肯定也會更爲深入,思維也就會更多被打開。

瞭解了繪本閱讀的教學之後,我們美麗大方的數學老師杜莞頔給大家呈現了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杜老師先從一張機票入手,請現場聽衆們從中提取關於她的信息,之後挖掘票據裏面蘊含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瞭解自己、規劃生活。接着杜老師結合數學教學,爲我們分享了“出租車裏的數學”,從兩張出租車票中對比解析裏面的數學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和計算,從而讓大家更清晰的知道錢花在哪裏了。看來,教師利用非連續性文本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於比較的特點融入教學,學生不僅樂學善學,而且信息意識和問題解決等核心素養會得到培養,數學課和閱讀也是天作之合。

你聽說過“拆書”嗎?我校的年輕媽媽兼科學教師陰瑜爲我們帶來她對整本書閱讀的感想,其實“拆久必合”,拆書是爲了更好地合書。陰老師從一位媽媽的角度給我們分析了爲什麼要拆書,怎樣拆書,如何爲孩子挑選一本好書,從指導自家孩子的經驗出發,發現閱讀首先應該激發孩子的興趣。

除了這些閱讀方法外,徐玥老師又爲我們介紹了一些可視化工具——情節繩、情節波、情節梯、情節格、情節環等等,思維可視化是指運用多種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抽象的思維直觀的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最難能可貴的是,徐老師在開學第一課就讓孩子們嘗試了這種閱讀方法,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讓在座的老師們都躍躍欲試!

四位老師精彩的閱讀分享,配上趙慧超老師幽默詼諧的主持,可謂一出好戲、精彩紛呈,到場的校領導們爲他們進行了頒獎,最後鄭校長表示,全校各個學科的老師們都要思考本學科與閱讀的融合,真正做到全學科閱讀,建議各位老師不妨以繪本作爲打開閱讀的小窗,讓陽光灑在身上,讓閱讀向着明亮那方!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5

當我跨入教師這一職業生涯,面對鋪天蓋地的教育類書籍,說實話我困惑了、迷失了——什麼樣的閱讀是適宜自己成長的閱讀?怎樣的閱讀旅程使我既收穫風景又收穫感悟?

學生時代所讀的書本是經過國家教育部研發制定的,相對來說是比較專業、科學的,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逐步掌握知識、技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這一點來說,學生時代所讀的書本是一段進行過謀劃的閱讀旅程。而要成爲一名書香教師,我想除了一份強烈而持久的閱讀熱情,也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的閱讀旅程,那麼什麼樣的閱讀是適宜自己成長的閱讀?怎樣的閱讀旅程使我既收穫風景又收穫感悟?

正在我困惑之際,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邂逅了這一本書《教師閱讀地圖》。

這是一本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極大幫助的書。它有四大亮點:一、教師要讀什麼書?書中介紹“根本書籍”、學科知識重點圖書、專業知識重點圖書、人類基本知識重點圖書,提供了近200本參考書。二、怎樣讀書?根據專業發展過程分時期閱讀、階梯性閱讀、知性閱讀。舉例說明如何閱讀一章節,如何閱讀一本書。三、優秀圖書和優秀電影的評介。四、閱讀誤區、閱讀失衡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