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1

前一段時間讀了《管理的實踐》一書,讓我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理解。書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作爲企業的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判斷力,形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我整個管理學的思想基礎,可以說他的思想已經紮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個方面闡述了他獨特的觀點,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體系,從而創建了管理這門學科。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內容描述爲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考慮,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聯邦分權制爲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積極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瞭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爲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爲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瞭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爲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爲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一個行爲時,都要考慮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於並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通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範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必須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於一般認爲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穫,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業中去。

德魯克的書,與我從此一生相伴!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2

《管理的實踐》是彼得德魯克先生於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學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紹的,他認爲“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視管理爲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職責的管理書籍”。並認爲“這是那些準備只讀一本管理書籍人士的最佳選取”。

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首先介紹了管理的本質,之後針對企業、管理者、員工和工作這三個企業管理的資料重點介紹了管理的結構,最終歸結到“當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着什麼”這樣一個問題。德魯克先生在書中強調了“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企業的主要功能是營銷和創新”這樣一個觀點,這同通常狀況下我們所認爲的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利潤比較起來,的確大相徑庭。德魯克先生認爲,“利潤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約束條件,遠遠不構成企業存在的目的“。但他同時承認“企業務必有足夠的利潤才能經營,這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職責,也是企業對自己和員工的首要義務”。雖然我還不能充分理解他這一觀點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但是我很喜歡他的這一說法,因爲這讓我感受到企業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氣和精神層面的追求,而不僅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經濟價值。

彼得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闡述的另外一個與我日常工作切實相關的資料是企業對員工和工作的管理。他認爲“人類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精神和身體的崩潰瓦解。因此管理層的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企業需要的絕不僅僅僅是還過得去的績效,企業需要員工充分發揮潛能,達成最佳績效。員工需要的也不僅僅僅是能有所表現的職務,他需要的工作務必能爲他的潛力和才華帶給最大的發揮空間,給予他最大的機會持續成長和表現卓越”。因此,他主張“員工能做的規劃越多,就能爲自己的工作承擔越大的職責,因此生產力也就會越高。如果員工總是聽命行事,那麼只會對工作造成傷害”。

彼得德魯克先生透過這種角度說明了企業透過這種管理方式,即讓員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發揮自己主觀潛力的機會,並且讓員工能夠看得到自己的工作與企業發展的目標之間產生實際的聯繫,實現企業和員工以及員工的工作之間在工作目標和切身利益上的'統一,最終就能夠實現企業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員工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夠發揮的自由空間越大,員工對工作的熱情也就越大,因而工作能給員工帶來的成就感也就越強。由此我想到在團隊工作中,作爲中層管理者,在指明工作目標和工作程序之後,我也就應有意識的爲自己的團隊成員留出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團隊成員能夠有機會和餘地規劃自己的工作進程,並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努力達成工作成果,進而獲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個人專業技能的提高。就像彼得德魯克先生說的“員工對企業的要求,在基本的經濟報酬之外,就是自我實現。員工在企業中感覺到自己的潛力提高、地位實現,做完成的工作對企業具有好處,也就是實現了工作成果”。

彼得德魯克先生的這本《管理的實踐》,對於我這樣對企業管理實踐不深入的人來說稍顯枯燥和晦澀,但他樸實的語言以及書中所列舉的企業管理的成功案例,的確讓我對自己日常工作中所見到的、所感受到的企業管理的過程和片段產生思考並有所啓發,尤其重要的是,他的那些理論讓我對自己日復一日重複工作背後的好處有了一個更合理的觀察和思索的角度,並把自己以前無意識的管理行爲轉化爲有意識的管理實踐,在帶領團隊實現工作目標的同時,也爲團隊成員和我自己的自我實現做出具體的努力。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3

《管理的實踐》是德魯克先生在1954年寫成的一本具有經典好處的管理學著作,是“第一本”將管理視爲整體的管理書籍,這天讀來依然感到耳目一新,深受啓發,受益匪淺。該書自問世50餘年來,一向頗受衆多讀者的追捧,影響了全世界無數經理人和管理學者,不愧爲一部“管理的聖經”,難怪有人說“如果只讀一個管理作者,那就讀德魯克;如果只讀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讀《管理的實踐》”。

剛拿到這本書時還有些不以爲然,覺得半個世紀以前寫的管理書籍還能有什麼新意和深奧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了。然而,當我仔細閱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膚淺。的確,在這天看來它的資料並不深奧,但在50多年前,能夠對管理有如此深刻理解和認知的人是多麼的了不起。一般的管理“大師”,大多專注於管理的某一領域,比如戰略、營銷、人力資源等,而只有德魯克先生視社會和企業爲一個有機整體,從而系統、全面的來看待管理,能夠說字裏行間閃爍着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真不愧爲“管理的教父”、“大師中的大師”。正是《管理的實踐》一書的出版,使管理真正成爲了一門學科。當代仍在流行的許多管理思想和實踐都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比如: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營銷、業績考覈、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等等,即使近些年十分流行的平衡記分卡,也能夠在該書中的論述中找到源頭。

因篇幅所限,簡單羅列一下自己感受較深的幾點主要體會,與大家共享。

1、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衡量和檢驗管理的唯一權威是績效和成果。“企業管理層只能以所創造的經濟成果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權威。”

2、管理者的職責: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職責上的差別。管理者除了完成其職責所務必擁有的職權外,沒有任何別的權力。“如果一個企業未能取得應有的績效,我們完全有理由去更換一名新的總裁,而不是去辭退員工。”

3、企業的目的:創造顧客。顧客是企業的基石,是企業存活的命脈。因此我們務必以顧客爲尊,首先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顧客(包括潛在顧客)?”、“這些顧客在哪裏?”、“他們如何購買產品和服務?”、“如何才能接觸到這些顧客?”;其次,要了解“顧客的需求是什麼?”、“顧客購買的是什麼?”、“顧客心目中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4、企業的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營銷不僅僅僅是銷售部和市場部的事情,所有部門甚至每一個員工都對營銷負有職責。企業要帶給更好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務必不斷的創新。同樣,創新發生在企業的所有領域、所有部門和所有活動中。

5、目標管理:企業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務必在關鍵領域設定績效和成果目標。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且務必在目標中列出應到達的可衡量的績效,這些目標務必以到達企業整體目標爲目標,還要在經營成果與實現信念之間求取平衡、在當前與未來之間求取平衡。

6、管理者的工作:管理者務必爲企業的最終成果負責並有所貢獻,因此他們的工作範圍和職權應儘可能寬泛,凡是不能明確排除在外的事務都就應視爲管理者的職責。

7、培養管理者:無論是培養管理者還是選拔人才,不應事先把目標盯在少數人身上,而應面向所有的人,也就是要“賽馬”而不是“相馬”。要儘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爲管理者,只有當每個員工都成爲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另外,培養人是一個動態的工作,務必面向未來,爲了到達企業明天的目標。

8、企業規模:企業不必須需要壯大,但務必不斷進步,持續發展,變得更好。規模太小肯定不行,但規模太大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9、人力資源:人力資源不同於一般的資源。一般的資源只能被利用,而且不可再生;人力資源作爲一種特殊資源,只有“人力”能爲企業所“使用”,而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惟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因此,管理者不要試圖去“管”人,而是要設法鼓勵、激勵和引導人,使員工有成就感。當然,員工也務必有職責感,務必以企業的目標爲努力方向。

10、員工激勵:管理層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激勵員工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加強員工的職責感,而非滿意度。

11、領導力:領導力需要看個人資質,也需要看態度和品質。因爲“管理者不只透過知識、潛力和技巧來領導員工,同時也透過願景、勇氣、職責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

12、企業文化:好的企業文化能喚醒員工內在的激情與奉獻精神。好的文化務必讓個人的長處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肯定和獎勵卓越的表現,讓個人的卓越表現對組織其他成員產生建設性的貢獻。企業文化的目的,不在於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在於凝聚共同的願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組織具有高績效,且透過良好的工作績效給員工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

13、企業的社會職責: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一個健康的企業不可能在一個病態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務必把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務必將這一基本信念落實到每一個決策和行爲之中。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終極職責。而管理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4

自從拿到管理的實踐這本書後,一向沒能系統地認真去看完,翻翻看看到此刻總算看了個大概,說實話這書對我本人來說是有點厚,所以看完後一時頭腦還是混混沌沌,但是正如這本書所說的,管理學說到最後就是要付諸於實踐,因爲書上所說的基本原理,通俗的說叫做大道理,有些還不是我所能實踐到的,在於客觀環境的各不相同,讀完了這厚厚一本書,我也就大概瞭解一些就是管理其實就是要遵循客觀規律讓企業各部分做最適合時機的事,以到達整體大於各部分總和的結果。

管理的實踐本書詳盡地介紹了各種環境下會遇見的管理問題,其管理的主要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讓管理者把握住自己應負起的職責,正確平衡個人和組織的天平,準確找到公司發展的利益和員工發展的利益共同點。結合本人工作中感受頗深的是,務必讓每一個公司基本員工都瞭解公司的意圖,每一個人努力的方向與公司的目標持續一致。貫徹公司文化。雖然崗位的職責不同,每一個人除了負擔起當前職責外,還務必思考到公司整體的利益,否則你所做的部門努力就有可能對公司的整體利益產生損害。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需要個人爲其做出所需的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所以個人價值的實現一半在於自身的努力,一半在於對組織的認同,只有在具備組織觀念之後,才具有分工、程序、產品、服務、顧客等觀念,應用到在平時的維護工作中才會正確地把握住事情的輕重緩急,才能牢牢地把握住一個度、成就一個從容應對的心態。

管理學的核心:職責。職責心大家都會有,但此刻有的並不代表將來還會有,如何將職責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有個故事很能說明這一點,有個故事說明這一種狀況。故事說的是上帝和一羣想成爲天使的小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上帝給每一個想成爲天使的小孩一個燈,要求就是這些人務必每一天擦拭這個燈,確保這個燈處於清潔狀態。之後,上帝離開了這羣小孩。開始時,大夥很是熱情地對待這個燈。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上帝總是沒有再次出現。大多數小孩逐漸放下了,而且不斷地嘲弄一個小男孩,因爲他還堅持每一天擦拭他的燈。最後有一天,上帝出現了。除了小男孩的燈,所有其它的燈全是厚厚的灰塵。於是這個小男孩成爲了天使,剩下的其他人還是在那裏唉聲嘆氣:說早明白這個結果,我們也天天擦試自己的燈了。

試問:如果上帝再給這些小孩一次同樣的機會,他們會怎樣?可能會有人堅持到底,但還會有人放下。職責,是一個很簡單的詞彙。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在時間的慢慢流逝中實踐下來?我想很多人的工作潛力都很足夠,不是事情難得讓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自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忘記了當初對上帝的承諾。

管理的實踐對個人的影響:在管理管理者一節指出,每個人都能夠做好某件事情,但並不是誰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三個石匠的寓言解釋了什麼是管理者,有人問三個石匠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養家餬口“。第二個石匠邊敲邊回答:“我在做全國最好的石匠活“。第三個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統統有神,說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第三個石匠纔是一個真正的管理者。

這個寓言也能夠套用在我們代維工作中,有人問三個電聯代維人員在做什麼,第一個電聯人回答:“我在做最好的維護人員“。第二個電聯人回答:“我在爲簽約通信公司維護好它網絡通暢“。第三個電聯人回答:“我在爲電聯公司創造利益“。

我想我就應向第三個石匠學習,使自己的人生具有挑戰性,更具有價值。

管理的實踐讀書心得5

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個經典的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這三個問題經過改編完全可以應用於現在的我們:我們學習的是什麼?我們學習的將是什麼?我們學習的究竟應該是什麼?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爲經典往往在於其超強的預見性。多年之後依然閃耀者奪目的思想光輝,熠熠發光,爲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知音了前進的方向與道路。大師之所以成爲大師在於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夠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大事記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長存。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禁得住時間考驗的的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終於讀完了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彷彿自己遊蕩在上個世紀中期的企業中。這本書構築了完整的“對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富潛力的資源。德魯克認爲“人的資源——整個的人,是自然賦予的所有資源中最豐富、最有才能,最有潛力的資源。”這是因爲在企業可以得到的所有資源中,認識“唯一能夠增長和發展的資源”,亦即“人要貢獻出什麼必須由他自己決定”,只要他們願意進行“有目標的、集中和聯合的努力”,就可以“產生出真正完整的東西來”。2、必須對人進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潛力。德魯克明確的提出“利潤並不是企業活動的目的,利潤不應該成爲企業決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據,他只是對企業是否起作用的一種測驗”,他說道:“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能力。”因此,“經理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把他的資源——首先是人的資源中蘊含的力量都挖掘和發揮出來。那麼我認爲,真正詮釋管理的意義就要將人的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3、是工作富有活力,並使職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員工的績效,那就死定了!那是傳統的管理方式,現代管理方式已經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員工的感受。同樣的工作,在行政的約束下與在自動自發的工作結果雖然是都完成任務了,但完成的綜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績效的話,那會留不住優秀人才。因此,要想將公司管理的有聲有色,必須關注職工的感受,經常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實踐》一書,系統的論述了企業的核心問題,即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裏尋找。企業通過不斷的創新滿足顧客的需求。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專業和科學,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和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一句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不是知識,而是業績和成就。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於管理者的授權,而是來自於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維度在於時間。

正確的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爲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願接受改變。但員工對組織的要企業一般較爲弱勢,德魯克總結爲,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績的關注。“組織需要個人爲其做出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務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間取得平衡。管理是一種稀缺的資源。

一本優秀的著作哇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有所得在於能夠更加深刻的領悟思想的內涵與外延,在於發現自己的誤解與錯誤,在於能夠明確自己未來道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