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

雙減”政策提醒教師,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不得使用“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

對於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老師們該如何轉變觀念呢?佈置作業重在“精”“趣”“實”“變”,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類型與內容的思考,試題類型注重多樣化、試題內容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通過作業讓學生變成詩人,畫家,變成哲學家,通過回顧、思考、梳理,準確建構思維模式,提升學習力。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取長補短,分層推進。

作業的設計是爲了提高教學目標,在雙減政策下,作業也納入到教研中,一份好的作業設計應該是能增長學生的興趣,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增長知識或者見識,在傳統觀念中,作業的設計可能主要以知識與技能爲主,那現在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改變:以綜合實踐活動爲主,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設計題目時應結合情景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而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還可以創新一些作業,比如:對學習,生活,勞動中不稱心的物品進行設計或製作,這個層次就會比較高。所以學生的素質也會相應的提升,充分讓學生的想法展示出來。並對他的作品進行一定的評價,學生也會更有動力。所以在作業的設計形式可以有很多,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

  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設計心得體會2

減負勢在必行增效永無止境,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接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因此,“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爲老師和家長格外關注的重要話題。那麼“雙減”後,是不是作業都不用佈置了?佈置的話,又該如何通過作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觀看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主題教研活動《“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收穫頗豐,使我認識到:

一、做到“理想的作業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理想的作業管理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反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的出發點,全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精選的目的是爲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效率;先做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做作業時間;全批的目的是爲了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減少教師過多佈置作業;反饋的.目的是爲了給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糾正的機會。

爲了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功能,在精選的基礎上,更要提倡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是今後發展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最好的狀態是學生能喜歡上做一些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成就感。是的,作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卻又瞭解得最少。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要把落實教學目標的行爲延伸到家庭作業,更不要把查漏補缺的希望寄託在家庭作業上。如果課堂低效,作業就是學業負擔;如果課堂高效,作業是錦上添花。作業減負,關鍵在於課堂提效。

二、作業是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形式多樣化

繆校長說,“作業是教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的老師,可以通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業的多種形式,比如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但可以有多種非書面“好作業”:學校依託校本閱讀課程開展全員暢讀,親子閱讀;引導每一個家庭踐行“把體育帶回家”的理念,開展健身、親子運動……閱讀與運動,讓學生豐盈精神,強健體魄。三—六年級可以每月開展一次“無作業日”,如學期之初可以有計劃地結合每月的節日或節氣等排定一個學期的無作業日主題,給出無作業日的實踐體驗建議,讓學生放下作業,親近自然,瞭解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融入家庭生活,參加各類體育、藝術活動,展現個人才藝等。

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置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置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置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置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置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置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置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置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設置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通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通過優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真正落實學生減負增效的目標,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還給學生一個輕鬆健康的作業空間,真正實現育人的全面化、個性化、精準化。

  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設計心得體會3

作業的設計和實施的質量是衡量課程改革成效的關鍵尺度,也是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與學生的發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作用。在“雙減”視域下,作業已不僅僅是練習鞏固,還包括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綜合功能。“雙減”視域下,我們語文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語文各項能力,促進人的核心素養髮展。

根據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們經過探討,總結如下:

一、分層作業,面向全體

教師根據學生個體情況的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學生。讓學有餘力的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的拼勁,而相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樹立信心。分層作業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落實小學語文作業環節的“因材施教”。

二、實踐作業,提升能力

語文作業設計應該多創設一些豐富的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的交際活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校國旗下講話、慰問孤寡老人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不同的語言實踐體驗,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提高語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也促進與他人合作交際能力。

三、開放作業,多元嘗試

作業設計佈置要從一維走向多維,關注結果的同時,還關注學生在作業中折射出的情感、態度與思維過程。作業設計除了題型形式多樣,還可引導學生根據內容選擇作業題目,增加自主選擇的機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又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四、利用資源,整合精選

作業的落實最終把握一個“實”字,要起到實效作用。適合學生的纔是好的,讓學生心甘情願接受纔是好的。因此教師作業設計要注重作業的“質”,可利用網絡各種平臺資源,精選或設計數量適當、難度相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孩子們樂意接受,也只有通過這樣的作業爲日後的寫作做鋪墊,他們寫出來的文章纔不會言之無物。

作業研究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研究成果不能一勞永逸,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內化理念,物化行爲,活化實踐。科學設計小學語文作業,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給予學生創新發展的空間,真正爲學生的發展服務,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