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濟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1

近日閱讀了一部揭示市場經濟奧妙的宏篇鉅作——《經濟學原理》感悟頗深,本書是19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所著,該書被西方經濟學界看成是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它所闡述的經濟學說被看作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

全書由七篇構成。第一篇《導言》討論研究對象方法和目的。馬歇爾說“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異端生活事務的學問。它研究個人和社會生活中與獲取和使用物質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關的那一部分。”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研究了財富、財產、消費、勞動、必需品、資本和收入等概念。第一、第二篇具有總論的性質,爲以下幾篇的原理作了理論鋪墊。第三篇至第六篇是《經濟學原理》的主體部分,依次考察了消費、生產、交換、分配。第三篇《論需求及其滿足》研究人的需要和消費。第四篇《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研究了包括人自身在內的,能夠作爲滿足慾望手段的因素。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的第五篇《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係》中,把第三篇中研究的需求理論和第四篇裏研究的攻擊理論結合起來,依據供求平衡的原理,提出了均衡價格理論。在第六篇《國民收入的分配》中,馬歇爾提出了以均衡價格理論爲基礎的分配理論。在他看來,各種生產要素所創造的價值分別形成它們各自的收入。所以,分配論不過是用供求均衡觀點去研究各個生產要素的價格。總體來看,供求均衡價格體系是貫穿《經濟學原理》各篇的理論核心和主線。

《經濟學原理》中的各個理論因素,基本來源於傳統的經濟學原理。它以邊際效用論來說明需求,而以生產費用論來說明供給。但是本書對傳統的經濟學原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它不再把邊際效用論或生產費用論當作是決定價格的獨立因素,而是通過供求理論,把這兩種原來互不相容的理論結合起來,形成了本書的理論核心——均衡價格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他的分配論,應該說,《經濟學原理》的基本結構爲當代微觀經濟學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

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所運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對各經濟學派的綜合。在此,我作一個簡要總論。

第一、以心理分析爲基礎。馬歇爾和主觀學派一樣,認爲經濟學要研究人類行爲的動機。他認爲人的心理動機會有力地影響人的選擇行爲,從而支配人的經濟活動。人類行爲動機分爲兩類:一是追求滿足,這可以激發人們經濟活動的動力。二是避免犧牲,這可以成爲制約經濟活動的阻力。這兩類動機的均衡是絕大多數經濟範疇和經濟規律的基礎。

第二、強調“邊際增量”分析。這是受到數理經濟學派的啓發而產生的。馬歇爾認爲“在精神和物質世界中,我們對自然的觀察,與總數量的關係沒有與增加量的關係那樣大”。因此,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他廣泛運用了邊際增量的分析方法。例如,作爲需求理論的基礎的邊際效用就是效用“增量”與消費“增量”的比值,而需求彈性則是需求量變動比率和價格變動的比率之間的比率;同樣,供給理論和供給彈性也是這樣,只不過他們是以報酬遞減率和“邊際”生產費用原理爲基礎的。

第三、強調“局部均衡”分析。馬歇爾把物理學中作用和反作用達到均衡的觀念用來說明經濟力量的均衡。馬歇爾強調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馬歇爾研究的是單個生產者或消費者,而不考慮廠商,消費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這種方法已經成爲當代微觀分析方法的基礎。

第四、強調“靜態”分析。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總是將自己研究的現象置於經濟關係和相關因素不變的環境中,認爲靜態下,生產和消費、分配、交換的一般條件多是不變的。

由於馬歇爾一方面繼承大衛李嘉圖和約翰穆勒的古典經濟學理論,另一方面引入邊際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使古典經濟學理論獲得發展,所以他的〈經濟學原理〉一書可看做是“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作。

總之,此書是當代主流經濟學的入門之作,她關注於現實生活,深入淺出地爲人們描述了理性人的選擇和市場行爲。從而對社會中的經濟活動起到指導作用,因此它是經濟學者們必須拜讀的經典。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2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調整範圍爲。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活動和國際經濟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和。也就是調整國際經濟交往中商品、技術、資本、服務的跨國交易流通中形成的法律關係的法律規範和法律制度的總和。國際經濟法調整的經濟活動範圍包括國際貨物貿易及其相關的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服務貿易;國際金融業務及間接投資活動,涉及貨幣、有價證券的跨國流通、交易;國際技術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由這些活動引起的跨國收費問題,和國際爭議解決問題。

在以上活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律,從而形成了國際經濟法律規範和制度:

1、 有關國際貨物貿易法律制度;

2、 有關國際投資的法律制度;

3、有關國際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的法律制度;

4、有關國際貨幣金融的法律制度;

5、有關國際稅收的法律制度;

6、有關國際爭議解決法律制度;這法律規範和制度是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內容和範圍,他們構成國際經濟法學研究的對象。以上是按照國際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活動的不同領域對這一法律制度的範圍進行界定和分類;從法律規範自身的特點看,還可以把國際經濟法分爲2類:微觀的交易法,調整橫向的經濟關係,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關係。

當事人之間地位平等,實行意思自治,這類法律例如國際貨物貿易領域中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英國1893年貨物買賣法》,屬於私法或曰任意法。第2類是宏觀經濟管理法,是政府對國際經濟領域活動進行管理與宏觀調控過程中形成的法律,法律關係主體之間的關係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也就是縱向的關係。當事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體現國家對國際經濟經濟活動的干預。這類法律例如,貨物貿易領域中的世界貿易法律制度,各國國內貿易管理法,它們是公法,是強制法。

國際經濟法是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的法律部門,在內容上它是綜合性的,它涉及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商法,各國國內經濟法。說它有邊緣性是指它僅涉及有關法律部門中的一部分內容,不是全部內容。國際經濟法在法律關係的主體、法律調整對象、法律淵源等方面與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內經濟法、國際商法有聯繫、有區別。參加農場經濟將發展。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3

大部分教科書以及經濟學的文章著述,都習慣於“端着”。這似乎是爲了印證馬克思的名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一個普遍的誤區是:誰要是把科學弄得讓羣衆喜聞樂見一點兒,誰讓通往科學的道路稍微能夠走得順一點,誰就不能稱之爲科學。我們現在學的經濟學、或者叫西方經濟學(宏觀和微觀),其理論框架早在10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搭建完成了。

後來的發展和創新,也是在原有的脈絡上做出一些延展。因此,現在再來講西方經濟學,基本的工作就是介紹和詮釋已有的理論成果而非做出什麼新貢獻。既然這樣,何不把詮釋的工作做得更人性化一點呢?在這方面,張世賢老師就做了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他自己是經濟學博士,按照小人之心(比如我自己)來度君子之腹,越把經濟學弄得高深莫測,才越能顯得經濟學博士的不一般,張老師顯然不這麼想。他用幽默的文筆、巧妙的比喻來告訴讀者:經濟學其實就是那麼回事,並不神祕,而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非常實用的理論。

值得一提的是,張世賢老師的《經濟學演義》,用了大量的三國的典故,這就使這本科普性質的讀物,增加了很強的趣味性。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可能是中國傳播最廣的文學作品了。即使是販夫走卒,也都津津樂道。所以,張老師選擇三國演義作爲虛擬人物和事件的來源,可謂獨具匠心。使人們讀起來更加產生“無厘頭”式的幽默效果,也就拉近了經濟學理論和普羅大衆的距離。比如,同樣是闡述科斯定理,張五常用的例子是北美哈德遜河的大馬哈魚來說明,而張世賢老師則拿司馬懿和諸葛亮共用漢江來“說事兒”,後者無疑離我們中國的讀者更近。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4

經過幾周的學習,我們把《經濟法學》這門課基本學完了,但我說的學完僅僅是指本學期我們不用再課堂上學習《經濟法學》了,而真正掌握了多少、會應用多少,這是因人而異的。《經濟法學》作爲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我們不能僅停留在課本的理論知識上,先積累理論知識,以便以後能夠實際運用纔是我們學習它的主要目的。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珍惜課堂上的學習,還要在今後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時刻關注經濟法。

以前,我們大多隻是簡單地學習了一些法律常識,瞭解到法律作爲一種無形的鞭子無時無刻伴隨在我們身邊,它約束了我們一些權利並規定一些指責,但同時它賦予了我們很多權利,它促使着整個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但是,真正第一次學習一門專業化的法律學科是從學習《經濟法學》開始的。

我認爲學習《經濟法學》這門課的過程是一個愉快、享受的過程,原因有二:

第一, 個人興趣。說實話,對它產生興趣首先是因爲我對學習法律知識一直有較濃的學習興趣,古語云: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然在封建社會,很多情況下這是一句空話,但是在民主制不斷完善的當今社會,法律已經成爲真正的王,任何人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關注各種法律案件,看法律是如何打擊邪惡、維護正義的,法律的制定與實施是聯繫國家與人民的橋樑,是維護個人及社會利益的通行證。《經濟法學》作爲一門法的學科,並且貼近我們的工作與生活,這就更加讓我有信心學好這門課。

第二, 老師多樣的教學方法。法律是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如果僅僅按照課本學習理論,我認爲是極乏味的。而老師採用一節課講理論,一節課看相關視頻—《大國崛起》或《激盪三十年》的方法讓我感覺學習這門課既輕鬆又有意義。並且老師在講課本理論的同時,結合它自身經歷或我們身邊的一些案例來讓我們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課本知識。要把經濟法學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爲對於我們來說它是一門新學科,它與我們以前瞭解的民法、行政法等有區別也有聯繫,因此我們應該對經濟法的概念、作用範圍、具體實施等認真分析與比較。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5

讀完系列讀本,結合當前工作的實際情況,感覺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了。深刻體會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把握好當今世界邁入生態經濟的走向,合理統籌利用全區有限資源,加強目標的落實,纔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規劃,對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利用研發已是新時期的新任務,如何構建幸福三水應該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去建設確立,有感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人才爲先,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的理念,把人才優先發展擺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中。人才要發展,思想要先行。人才資源開發是一項長久的工程,如何利用開發又是一種模式的創新和提高。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也是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表現。

其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讓全社會過着和諧幸福的生活,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做好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準時發放,做好本職工作,也是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表現。

最後、提高行政公務的服務意識,形成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全方位去服務企業,服務廣大羣衆,改善現有服務模式,增強人性化,便利化,信譽化的服務。建立更加優質的服務平臺。也要深入轉變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這也是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表現。

  經濟讀書心得體會6

才放那麼短短的30多天假就要被導師要求看着這兩本書過年,一開始,我真不懂爲什麼,單單隻看書的.名字,我也不知道爲什麼要安排看這本無聊的書,又有點不爽,但耐心去看,又覺得其實沒有那麼難接受,內容也還是可以的,就硬着頭皮把書用最短的時間讀完了。看完之後才發現,把《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這本書比成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之後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經濟學著作並沒有誇大,那是名副其實的。

大衛李嘉圖作爲古典經濟學派的繼承人,其思想深深地受到亞當斯密的影響。《國富論》正是李嘉圖接觸學習經濟學的第一本作品,我個人認爲這就是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研究的幾大主題和《國富論》的主題有相似之處的最主要原因。當然,這兩本如此著名的作品有再多的共同之處,還是各有優劣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在所涉及的範圍上也比不上《國富論》,《國富論》所討論的更加廣、內容更加多。即使思想上被影響,李嘉圖還是能夠對亞當斯密批判地學習而非盲目認同、全盤接受的,還是能夠就這些話題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的。

這本書一開始並不是討論“分工”的問題,而是就“價值”展開敘述。而且李嘉圖並沒有按照常理只是談論價值問題,而且他還假定了商品的存在,假定了工資、資本、利潤、一般利潤等等的存在,並且就這幾方面也論述了一番。這些問題本應該在價值分析的基礎上才需要進一步說明的,但李嘉圖卻有着其自己獨特的一面。

接着就是“地租”問題了,其實我個人認爲相比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裏面的對地租問題的討論,李嘉圖在這方面對這個問題的見解有點遜色、不夠深刻、不夠有針對性,李嘉圖是以整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見解爲前提展開論述的,而亞當斯密是圍繞自己獨到的看法,圍繞如何讓國富民強去寫的。因此,就這一主題,李嘉圖還是比不上“老手”,思想上稍稍劣了點。

接着所說的價格、利潤、工資什麼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前面幾章價值、地租的概括、補充。其實這本書看下去真的覺得內容很少,但裏面的思想卻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鑑的。例如他的價值論就認爲生產中所耗費的勞動決定了商品的價值,別出心裁,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提到的二元觀點就有所不同,也正正因爲他的思想有其獨特的一面,讓他的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作品也一度熱銷,供不應求。

其後,李嘉圖還談及了許多賦稅原理,對稅種進行了分類、分析了各種稅種的來源還有徵收稅對各階級的收入與發展生產的影響。他還認爲稅收是一個國家的土地和勞動的產品中由政府所支配的一個部分,最終是由這個國家的資本又或者是由這個國家的收入來支付的。稅收是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和個人的收入水平,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水平和再生產的能力,但是從長遠來看,稅收卻又是一個國家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個部分,一個國家要實行一切有利於民生的措施又或者是要加強國家實力、加快國家的發展速度,金錢是很重要的,沒有了金錢,一切都只會是空談、只會是紙上談兵,因此,稅收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國家也有這個責任讓每一分每一角納稅人上繳的稅款都用得其所,而不是成爲某些官員貪贓枉法的工具。李嘉圖個人主張遵循亞當斯密的“公平、確實、便利、經濟”四項稅收原則,並且還依據這個原則詳細地分析了各種賦稅的利與弊及其對各個階級收入的影響。

縱觀全書,我作者李嘉圖認爲資本家追逐的只是個人利益,追求的是利潤,但是他又認爲利潤也是資本積累的來源,積累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條件,生產力的發展有能夠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從而就可以提高全社會人們的物質生產的水平。他認爲資本的利益不僅代表着資本家自身的利益,同時又代表着全社會的利益,而他認爲地主階級的利益和社會的利益卻是矛盾的。

我個人認爲大衆給予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如此之高的評價是十分正確的,儘管還有些許的不足之處,但李嘉圖在思想上深受亞當斯密的影響之下,他還是能夠做到批判地學習,在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問題上都能夠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而不是人云亦云,也是很難做得到的。所以我也明白了導師讓我們讀這本書的緣由,《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還有《國富論》這兩本書是我們學習經濟學必須一覽的好書,這兩本書都會有助於我們專業的學習,如果我們能夠多多少少地掌握裏面的一兩條原理,對於我們以後的學習是十分有幫助的,也會有助於我們更容易地去理解其他問題、加強了我們對經濟類問題的分析思路以及邏輯思維。因此,在假期裏、平日裏多讀好書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要養成這種習慣纔像是個真真正正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