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精選6篇)大綱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精選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精選6篇)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1

今天與一個學生的爺爺聊天。我們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時,他講到這麼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帶到身邊照顧,同時在當地就學。孩子很文靜也很用功,學習一直不錯,班主任也很喜歡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長。他也很少對孩子進行額外的關注,對孩子的學習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這個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換了一個班主任。這個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長職務給換了。孩子從此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自己因爲工作的原因,沒有覺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個地方別看經濟實力挺強,但每個人只注重物質的享受,不重視精神追求。因爲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爲主。他的孩子一旦脫離了學校教育的軌道,與他們混在一起,那“腐爛”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後來終於離開了學校,造成了很大的遺憾。

這件事讓我想起近來讀《教育心理學》時裏面講到個體差異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當我們開始認識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時,討論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的重要性時,假設這兩種風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老人的孩子書讀好的時候,基本上是認知風格在起作用;而當書讀不好的時候,正是學習風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學習上遭遇“滑鐵盧”。

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學習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2

假期我再一次的閱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閱讀,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通過學習,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爲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爲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爲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3

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爲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實際情況,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但是鑑於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學術沙龍主要關注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及差異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爲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爲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我在讀完以後有這樣的認識:

第一,是因爲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

第二,是因爲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爲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說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總的來說,本書對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瞭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4

閱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穫,對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爲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書中沒有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爲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於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繫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說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因此,關於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爲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是完全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爲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爲目的的。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5

合上書,難免有些思緒萬千,真的,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想一想畢業已經二十多年了,當重拾《教育心理學》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掌握竟是那樣的薄弱,似乎都有些陌生了,不僅僅是從量上掌握不足,從質的提高上更是難以提起。再加上我們學校正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靈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更加讓我感覺到自己能量上的不足。的確,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彌補這麼多年的不足,是提高修養的捷徑之一。

總的來說,這本書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似乎有些枯燥乏味,但往後閱讀就會發現其內容還是緊密結合了中小學實際,不僅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實際上也解決了老師的部分心理問題;不光是解決了教育教學問題,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似乎也涉及到了一定生活問題、道德修養。

寫至此,我不得不說一些題外話,說一說自己的從教之路:

一是以前我講究的是如何教好,如何上好,於是,才能往往發揮到極限,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畫畫又是講故事,聲情並茂,聲淚俱下。愣是靠自己的表演吸引着學生的目光。問題是表演一旦不被認可,那麻煩可就大了去了。

二是我怎麼講已經編寫好了教案,設計好了計劃,一切都按部就班,學生就這般讓老師牽着鼻子,認真的走完四十分鐘。問題是人人都願意被牽着鼻子嗎?一旦有走神兒的出現,我的威嚴就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許多人就會被逼上梁山,說是我要學,實際往往會變成要我學。

三是《教育學》上講究的是學生爲主體,老師爲引導,實際上學生心中有多少疑問,他們的層次如何,我很少去備學生,一堂課下來,主體到底動了多少?到底調動了他們多少積極性?仔細體會其中之味 ,似乎有點皇上不急太監急的味道。

四是很是辛苦。課堂上疲憊不堪,課後大量習題伺候,學生寫的是人困馬乏,我也改的筋疲力盡。提高是提高了,但靠的是加班加點,靠的是犧牲自己和學生休息鍛鍊的時間,是以知識爲本位,分數爲本位的“高污染,高消耗”的教育。這種情況下,並沒有考慮我和學生的身心健康。

通過本次的讀書學習,針對自己在教學中的弊病,我深深地明白了,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作爲教師不僅僅是要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將幾道題,寫幾個字,更要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發展變化,深入學生內心深處,與學生交朋友,仔仔細細地全面的瞭解學生,這樣才能做學生的貼心人,才能不怨天尤人,自己的教學思想才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才能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因材施教”“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等教育理論落在實處,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正正經經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也明白了,心理的發展變化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也會影響教師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我們的心裏往往會失衡,我們的語言往往會表達的尖酸刻薄。先拋開自己這方面的修養不說,作爲教師要明白自己情緒背後有沒有過度的期待,如果有,必然會影響自己在教學中的表現。俗話說:“欲速而不達”就是這個理。因此,老師必須耐心的想一想,自己的所想所作是否有利於是想自己的教學思想,是否有利於知識的傳授,如果自己的心理並不健康,我們就得努力使自己走出精神的牢獄,做傷痛的終結者。要不然,自己心裏的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又如何去面對心理並不成熟的孩子呢?這就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趙本山所表演的那個小品,諷刺一些人自己心裏就有病,反而給別人看心理,裝模作樣的去做心理醫生,結果,沒把別人的病看好,反而使自己昏厥於地,讓人貽笑大方。

因此,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做到時不走極端,情緒上不大起大落,不在個人的利益上斤斤計較,從而使自己心態平和,使自己懂法知法,進而就會高高興興上班去,快快樂樂回家來。在人與人之間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我一定要用心去聽孩子的苦衷,去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輕易去否定孩子的感受,絕不輕易的下結論,俯下身子,去理解和明確孩子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言行,協助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使每一個孩子充滿快樂、充滿激情、充滿陽光、進一步提高自己教學的主導性、針對性,主動而科學地駕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豐富教學藝術。有一句話說得好:用你的眼睛去發現美,你就會發現許多。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用眼睛去發現醜,那麼你的心靈就會被灰塵矇蔽。

當然,學生的心理變化更是千變萬化,百人百性。由於他們的天真、敏感、好奇、心智不成熟,他們還不會找到合適的途徑來調節自己的`心理,還找不到合適的途徑來發泄自己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所以更需要來自老師的關心,更需要合理的疏導。否則,他們由心理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友一系列息息相關的事情。孩子就算是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但心理上的情緒久而久之也會結成一定的疙瘩,造成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就算是重點大學畢業畢業,但心理上的陰影也會伴其一生,從這一點上來說,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學生嗎?

事實證明,自從讀了這本書後,我在靈動課堂的實踐中也有不少的收穫,對我校在靈動課堂所實施的一些新的做法找到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就拿最近的一件事來說吧:我班有一位學生叫王宇豪,學習的積極性並不高,即使要到講臺做展示,也總是哼哼唧唧,詞不達意。以前我總是與其家長聯繫,夾七夾八地訴說一通。然而就在最近的一次打飯時,我與孩子們一起排隊,唯有王宇豪同學將勺子遞到我的手上,讓我先打。對於他的這種做法,我在與家長聯繫時,反覆地肯定孩子懂事,有禮貌。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沒想到王宇豪變了。從此,他總是積極地參與班級的一些事務,包括髮言,幫助同學。他的成績也是一路飆升。究其因,我想這應該是孩子心理上起了變化,我的一句簡單的話與往日對他的否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肯定觸動了他心裏那一塊溫柔,開啓了他追求進步之門,讓孩子由被動走向了主動。可見,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能把人說跳就是這個理!學習教育心理學,掌握孩子心理真的如同我們中醫上的治病,痛在頭上,也許病因在腳上;痛在腳上,也許病因在腰啊!

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日子裏,我還要繼續閱讀不同版本的教育心理學,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進一步深入學生,掌握孩子品德形成的規律以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正確把握適當有效的評價,不斷健全孩子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爲我校在靈動課堂教學的模式中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6

這個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教師要在瞭解學生心理需求和主觀價值取向的前提下進行教學。通過閱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一、瞭解中學生的心理

我校學生年齡從十五歲到二十三、四歲,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在十五、六歲居多,這個時期,他們敏感,多疑,既喜歡別出心裁、標新產異,強烈體現他們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又容易缺乏全面、客觀、辯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易走極端,有時還有些偏激,缺乏變通性。其實,他們的需求不只侷限於課堂和教材,他們興趣廣泛,關心時事、體育、科技等,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是他們有時盲目追趕潮流,愛鑽牛角尖,常常因爲歌星、影星、球星等爭得不可開交。我們看待學生就像對着一顆鑽石,切割好的鑽石有五十八個面,我們平時根本注意不到它有這麼多面,而是看到了它的光澤,這正是我們應該反思的,要以欣賞鑽石的心態去看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作爲教師,對於個性偏激、學習上不思進取的學生,只是一味的批評,對他們發怒是不能使他們轉變的。教育學生沒有萬能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我們瞭解學生的心理,採用適合的方法,去踐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最終助長學生的優勢,矯正學生的不足。

二、教會學生學習應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

學習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學生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系統科學知識爲任務。我們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理論知識與動手操作並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爲將來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習——工作——學習,他們的學習是爲工作打基礎,爲了更好的工作,還要不斷“充電”,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通過查看資料,向同行請教、學習,使問題迎刃而解。

學生要掌握新知識,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使新舊知識發生意義聯繫。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找出新舊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係,使新知識同已有的知識結構融爲一體,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人們常說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各行各業的知識發展非常快,這意味着不學習新知識一定會落伍,所以學生應不斷“刷新自我”,以適應新形勢。學會學習是現代人個體發展的關鍵,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生存。教會學生學習就是讓學生掌握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

三、“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預期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指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於學生學習進步,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真實的愛有助於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教師的嫌惡將導致學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雕像”,對每個學生都寄託期望,並給予適當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