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那麼你會寫讀書心得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1

教育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極爲重要的基礎工程。它對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對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我們必須加強教育工作,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作爲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現代教育的急速發展。有時還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想想我剛從師範畢業、踏進小學大門時,學校採用的還是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

整堂課中,教師是課堂提問的壟斷者。長期以往,學生的創造、好奇、探究的內在動力就減退了。近年來,許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地學習。我也閱讀了大量有關的文章,利用暑期我認真地閱讀了《現代教育理論》一書感觸頗深:作爲21世紀的教師,應做一名帶着學生走向知識的組織者、共同學習者;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過去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而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那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過去,一名教師只要他工作踏踏實實,具有奉獻精神。人們便會給予他"優秀教師"的稱號。而新型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必備的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創新能力。現在,社會對於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作爲一名教師應不斷的進行反思、不斷的超越自己、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寬鬆的課堂。

過去,我總認爲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考試成績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的唯一渠道。現在想想:我完全錯了。其實,課堂是學生的。教師只是誘發者、組織者、輔導者、參與者,教師的教是服務學生的學。我們時常埋怨學生怎麼了?想象力哪去了?創造力哪去了?其實,這完全是被我們的傳統教學一步步的抹殺了。正是因爲教師的一味"包辦",學生成了旁聽者。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評價、學會爭論、學會學習。課堂上的問題應讓學生自己設計,與同學合作解決,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21世紀是信息社會,現代教育技術正逐漸廣泛深入的被應用到各科教學中,現在我們學校已經擁有兩間電腦房,建成了校園教學網絡,教師的控制電腦不僅可以控制學生使用的電腦,還可以解除對學生的控制,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的不同層次問題或CAI教學軟件放入網上,讓學生共同研討。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將充分利用學校給予我們的硬件設備,不斷創新、創造出嶄新的教學模式。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以新型教師的要求鞭策自己,不斷進取,不斷反思,爭取做一名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2

今年我認真學習了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認識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爲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爲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操練;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爲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爲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論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論,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國現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麼是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爲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說明教育要以生活爲中心,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揮作用。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3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

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爲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爲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知識,剛開始會忘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對於有些稍難一點的知識,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識,我們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爲出發點,用較通俗的語言對教育新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爲我們教師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啓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用書。有關教與學的理念部分是更爲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對指導我們教師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通過閱讀本書,可以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以時代的特點爲背景,以現有教育教學理念爲起點,以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爲借鑑,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抽象到具體,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

一、終身學習

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並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別是對一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4

當剛拿過張洪亮老師的《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來讀時,一點也沒有興趣,因爲我本身就不是好讀書的人,但當我翻開目錄時,我覺得看過以後我肯定不會後悔。書中說目錄說到了好多的國內外大家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杜威的道德教育、還有一些我國當代中小學教育名家。我讀這本書並不快,也並不急,但每次捧起它,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啓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書裏面好多的教育思想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書裏的大教育家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後悔!

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但我努力地思索,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印象最深刻,尤其是他的一篇“讓每個學生都擡起頭來走路”,何以能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衆多教育管理理念中有這樣一個觀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這裏沒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難學生”或“難教育學生”的說法。這就讓我想起了現代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在中國,不讀不引起很多的忙碌而無爲的教師低首沉思,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逐漸會對教育產生了厭倦,對孩子產生了厭倦,自然而然的就會對學習後進的學生關注的就少,在上學期間,在實習期間,總能聽到身邊老師在抱怨:某某學生怎麼怎麼苯,怎麼怎麼成績差,每個班裏總有幾個問題學生,面對這種學生,總是很無奈,跟本無從下手,只能放棄,我也是這樣,總是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很討厭那些問題學生,曾幻想要是班裏沒有那樣的學生有多好。

自從讀《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裏的“讓每個學生都擡起頭來走路”後,我的思想改變了:正象實際上書中所說的世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是呀,每個孩子都能成功,只不過成功的道路不同而已,老師就是帶領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領路人。通過這個思想我就意識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學會賞識,用賞識教育學生,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賞識是溝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樑;“賞識教育”也是每位家長和教師都使用過,無意中又遺忘的教育;是讓家長和教師撿回寶藏,迴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心態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方法,是使孩子舒展心靈,盡展潛能的教育。

“賞識教育”更是讓家長和教師走進孩子心靈、走出教育誤區的教育;是家長和教師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歡樂中學的教育;是讓家長和教師孩子生命和諧、兩代人成爲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但是目前中小學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爲好學生是“誇”出來,賞識存在着過度的傾向。的確,相對於我們過去的“挑錯”教育來說,賞識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和創新思維有着重要的意義。不過,現實的賞識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認識“誤區”,比如,在數學方面,一個學生計算8加5的算術題,卻解得12,教師倘若不是指出學生的錯誤,反而這樣表揚他:“你的答案很接近正確答案。”或像有的教師那樣,對做錯題的學生表揚說:“你錯得很有價值,你給我們提供一個話題,謝謝你!”這種“只要表揚,不要批評”的賞識教育,不管出於何種理由,其結果恐怕只能與表揚者的初衷相反,影響着賞識教育積極作用的發揮。只有走出這些“誤區”,才能更好地利用賞識、讚美,以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對於賞識說了這麼多,也無非是對於學習後進的學生多關注,多鼓勵,多賞識,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讓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相信自己,能夠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受到平等的教育,在學習上達到“平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挺直腰板,擡頭走好自己今後的人生。

這本書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讓孩子保持孩子天賦,快樂的生活與學習,輕鬆愉快的完成任務。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5

這段時間,我讀了《現代音樂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這本新理念的教學用書,鄭莉教授在書中說到:多年來我國的“雙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走入了誤區,嚴重者甚至泯滅個性,缺乏情感,使孩子的內心世界變成迷茫乃至蠻荒地帶。而在21世紀基礎音樂教育中,我們應該擺脫此現狀,倡導“以人爲本”的教育,就是以針對人的生存環境、人的生長過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個性潛能、人的創造智慧與人的合作交往能力爲基本內容的教育。而綜觀中外教育書籍,凡是大教育家,無不提倡“以人爲本”的思想。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認識你自己。”人的明智就在於認識作爲個體的自我和作爲羣體的人類。那麼,創造了音樂藝術的人類必然想要知道:音樂,到底是什麼?音樂與人生究竟有什麼關係?人的成長和發展爲什麼需要同音樂聯繫在一起?沿着這個思路探求下去,我們就會進一步聯想到:音樂教育又是什麼?以及它們對於人和人生具有何種意義等這樣一系列重要的問題。我認爲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本着“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在音樂教學中傾注人文關懷,讓音樂教育迴歸人本,使音樂教育貼進生活。

首先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教學過程就是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刺激”學生的過程。其目的就是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興趣”。兒童心理學認爲,小學生的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和興趣密切聯繫,興趣常常是引起無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們要把日常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關係,使其內容、方法、學習方式等引起學生們的興趣。

其次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對音樂的表現、創造、欣賞等過程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理解和感受。讓他們在體驗中產生感情的共鳴,使孩子的精神世界與情感世界都得到昇華。課堂上,教師眼笑眉開,學生就會燕舞鶯歌;教師柔情似水,學生就會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會有共同品共享音樂的愉悅,就會有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就會有放飛靈性的生命歡歌。人文關懷如新鮮空氣一樣滋養着孩子們的心扉。

再其次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人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的生命”。我們必須看到音樂是個性化非常強的藝術形式。而我們培養的學生也應該是充滿個性的。我們應重視並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和獨創性,支持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使每個學生真正學有所長,各得其所。

最後,“音樂與人”的問題的提出,使我們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研究和探索音樂教育的奧祕。因爲人與音樂的關係實在是太密切了。人類全部歷史的經驗表明,無論哪一社會,哪一正常個人都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在客觀上是人們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說人類有對音樂的需求。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音樂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會發展、個體發展以及教育發展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樂一定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聲音。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完全在於對生命的那種真誠和執着。音樂就是這樣與人和人生緊密聯繫着,以人的生存意識爲中心,反映人的本質,展示人的心態,塑造人格。

基礎音樂教育要實現“育人”的目的,需要解決一個重要的觀念問題:真正把美育作爲目標,體現以審美爲核心。音樂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過美育的方式實現的,因此,音樂教育的全部過程應是一種自覺的審美過程,應貫穿着所有的審美因素,並應以美感的發生爲根本內容。這樣,在長期的、多次的美感發生和發展中,音樂教育才會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和意向,形成審美情操,從而完善了人格發展。對於音樂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幫助學生髮現美感。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音樂教育的魅力並不在於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表現在啓迪、激勵、喚醒、感染和淨化等效應上。所以給書的最後觀點認爲說,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我們的音樂教學決不是培養幾個音樂家,而是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

在這樣認識的基礎上來探解音樂教育的真正含義,會給我們增添許多有益的啓示。據此,該書認爲:音樂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喚醒、聯繫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過對人審美能力的發掘和培養,通過建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達到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希望傾注了人文關懷的音樂教學能讓音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讓音樂屬於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的清純之田萌發出嫩綠的音樂之苗。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6

陶行知教育理論蘊涵着深刻的哲理,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爲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纔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爲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爲中心,認爲不以生活爲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爲中心。”這是陶行知在這本書中的一段話。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爲主動學習者。教師,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只有引導學生做教育,纔不是假教育。

我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讓人爲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啓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作爲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當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條不紊”地實施時,我的孩子偏偏喜歡“節外生枝”;當我給孩子們出示課件時,卻見孩子們一臉漠然,沒有興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覺太好,太誇大自己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識的源泉、正義的化身”,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們面前透着一臉的“霸氣”,一直處於“主宰”課堂的地位。

作爲一名教育者,我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爲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爲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7

我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及學生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懷揣振興中華民族之志,以培養民族幼苗爲己任,提出了“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一切爲學生”的主張。他一貫重視學生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認爲“對於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們應當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們體德智三育都能從小好好學起。”在經過長期的探討實踐後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訓育原則,他把“活教育”訓育原則作爲實施“活教育”德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基本原則,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有幸拜讀之後深受啓發,現就此談談一點體會。

一、“活動”乃重中之重。

陳鶴琴先生認爲在教學活動中應強調學生的“做”,“做”即活動。在學校裏的一切活動,“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同樣重視學生積極思想品質的培養,主張“凡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一切教學,不僅僅在做上打基礎,也應當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據行爲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認爲思想就是動作,是一種內化的動作。“好動”是學生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沒有一個學生不好動,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自己做的,因爲學生的感覺與動作是連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麼外來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爲教師,要去了解和研究學生好動的特點,不但不因學生的正常活動,去責罰他,而且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使他多與事物、與人接觸,以促使學生身體、道德、智力的增進。“做”,也是學生獲得練習,培養興趣,鍛鍊能力的好機會。陳鶴琴先生曾說:“學生若自己動手,自己吃飯,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嘴裏也有着相當的滋味,即使湯勺拿不穩,飯菜裝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這是一種練習的好機會。”的確,不讓學生“做”,學生就得不到練習的機會,任何事情也就學不會了。學生做事,能夠鍛鍊他們的能力。另外,豐富學生直接感性經驗成爲學校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的操作活動即“做”正是獲得直接經驗的最佳途徑。我們教師不應用自己的頭腦代替學生去思想,剝奪他們思考的機會,是不利於發展學生智力的。

二、大量利用活教材,教學方法多樣化。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實現“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小孩子的知識是由經驗得來的,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多。學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會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活的環境,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環境的刺激是學生心理髮展的源泉,環境對學前學生的發展比其它年齡階段更爲重要,因爲學生最初是從環境中受到自發教育的。所以,教師要常帶學生走出學生園,到工廠、街道、田間、野外去學習。大自然、大社會爲學生活動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民歌、民謠、兒歌、故事等許多都富有教育意義,有待於教師們做有心人,發揮想象力,隨時發覺這種活教具、活教材。從尊重學生的願望、興趣、要求等身心特點出發提出了替代教學法和暗示法。遊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遊戲,那麼學校的教學應該遊戲化,並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的機會。

三、突出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

教師應當給學生相當的機會,自己動手學習,不要把現成的結果灌輸給學生。陳鶴琴先生指出:“學生的世界是學生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纔是真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纔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學生自己具體的和自發的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假設,給予證實或否定。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自我發現的學習,在學校的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活動,做活動的主人,充分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陳老提倡“教師教教師”、“學生教學生”。我認爲這樣的相互學習,教者和被教者都會受益。同時可以看出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點。任何教師,任何學生隨時都可能成爲教者,又隨時都可以成爲被教者、學者。民主性是陳老“活教育”理論的一大特色,正是當代教育理論的一個趨勢。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中精彩獨到的思想是指引我們在教育之路上前進的燈塔,讓我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思路並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我會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堅持《活教育的教學原則》,逐漸完善,提升自我。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8

我有幸拜讀了由美國加里·d·鮑裏奇著,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感慨頗多,讀教育理論書的讀後感。本書共有13章,每一章談一個教學中的重大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或統計數據作爲根據,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主要闡述瞭如何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本書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教學水平。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作爲教師,我們知道,教學的主戰場在課堂,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着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並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爲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作者在書中闡述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我認爲書中的精髓就是要牢牢記住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爲:

1、清晰授課:指教師向全班呈現內容時使要點易於理解;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口齒清楚不含糊,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特殊習慣。

2、多樣化教學:是指多樣地或靈活地呈現課時內容。

3、任務導向:是指把多少課堂時間用於教授教學任務規定的學術性學科。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是指致力於增加學生學習學術性科目的時間。

5、確保學生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本書秉承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爲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於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勤於動筆,寫讀書筆記。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9

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一書後感觸頗多,我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對什麼是教育,什麼是教育科學,爲什麼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類老的話題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領悟。教育就是增長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潛能的活動。現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動態的環境下教育主體的一種創新活動。每個學校的教育環境都是動態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別也是很大的,作爲教育者的教師和受教育者的學生是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發揮出他們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和諧的師生關係,每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創新性的學習方法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的新理論。

1、"以人爲本"這種思想反映到教育領域表現爲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因此,教師必須用平等的原則尊重善待學生,不偏愛某些學生,嫌棄另一些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使每個人的發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轉化爲現實。這種平等的師生關係,無疑是素質教育中整個師生關係系統內最爲堅實,最必不可少的基礎。

2、書中提到的幾位代表現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學說的教育家,雖然在理論基礎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在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上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無不是把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促進教育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和個性化放在中心地位。這種強調喚醒與弘揚人的主體意識的趨勢反映到素質教育中來,便表現爲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教師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以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民主和諧的人際關係。實踐證明,在相互尊重,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中,學生纔有可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勇於各抒己見,積極表現其個性,展示其才華。

3、在傳統教育中,對學生情感的刻意教育與培養一直是處於一種被遺忘與冷落的荒蕪境地。這十分不利於培養健康成長的一代新人。因此,今日素質教育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調與推行情感教育。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對教師天生有一種信賴與依戀心理的學生,會像花草樹木趨向陽光那樣趨向教師。當他們得到老師真摯的愛與關懷,得到理解與重視的時候,心裏就會感到快慰與滿足,同時產生樂於學習,願意聽從教誨的傾向,就會把對老師的愛移情至老師所教學科目。與此同時,學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得到強化與昇華。當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應起主導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須在情字上狠下功夫。我認爲,教師應該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裏,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時時感覺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愛護,瞭解學生,建立情感溝通的橋樑;其次應信任學生,對其充滿"愛的期待";最後應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嚴中見情,嚴中見愛。

4、二十一世紀是"創造教育的世紀",這一點已爲國際教育界所公認。在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出擁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這是因爲創造性素質是現代和未來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中具有統御作用和最大時代適應性的一種素質。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已成爲世界各國現代教學的重頭戲,我國的素質教育也不應例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發揮創造力的條件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師生關係下,學生真正處於主體地位,敢於發揮創造力,當自己的新穎創見被人接受,讚賞時,會感到無比自豪。我們做爲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進行扶植和幫助,而且要積極鼓勵學生勇於挑戰前人,超越前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綜上所述,我認識到: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是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在工作中應力爭儘早建立這種師生關係,爲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10

“教育終究是基於生命和貫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終能夠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證明人性的勝利,證明我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誰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誰就能夠把這樣的信念堅持更久。”這是張文質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寫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歡這樣的文字。肖川老師的文字裏也會常常讀到這樣的一種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裏就總能流露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確實是”緩慢“然而又是”堅定“的。每一次考試之前的班會課,學校都安排主題爲誠信教育,考風考紀講了又講,誠信簽名也是簽了又籤。然而,作弊的行爲依然屢禁不止。每次年級通報作弊的學生名單時,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生怕聽到自己班級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對學生不信任還是對自己不信任,總之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雖然每次考前動員,我都費盡心思,總要講一些他們之前沒聽過的故事。因爲,我擔心老生常談最後會變成空談。比如這次期末考前,我講了一個留學生到德國去的時候所經歷的一件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檢查,唯獨來自中國的學生要被留下來詳細檢查,他們不大相信文憑上的鋼印,不大相信身份證是真實的,因爲中國假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他們覺得這個民族他們不敢隨意相信。你在國內,覺得處處防假,經常打假,都習以爲常了。然而,走出國門,你纔會發現,原來,民族的誠信危機已經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了。國有國格,人有人格。面對這樣的誠信危機,我們能做些什麼?每一次考試,希望我們都能想到我們的責任。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我們得不厭其煩地去尋找新鮮的教育故事,因爲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們的生命會很美麗,能儘量少沾染一些市儈的污濁氣。

孩子們今後走上社會,會看到很多陰暗面,會遇到很多挫折,會遇到很多與學校所教育的價值觀相沖突的東西。然後,我想,只要每個生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麼,他會知道該怎麼去面對陰暗面,該怎麼去陽光地、積極地對待挫折。

要”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堅持更久。也只有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這麼一個工作。每帶一批學生,我便投入極大的心力。收穫的就是艱辛與幸福。每次非常疲憊之後,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當接手一個班級之後,又不自覺地投入進去了。我發現自己沒法不投入。於是就難免很累。現在慢慢的也接受這麼一個事實了,我就是這麼一個控制不住會牽掛人的人。也許,這正證明着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是基於生命且貫穿生命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得時時在場。不能含糊,不能應付。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11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幾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爲教師的酸甜苦辣。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爲人師,爲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爲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纔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爲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爲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爲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爲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爲人師表。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12

最近,我閱讀了鄭毓信著的《數學教育哲學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這本書包括數學教育哲學概論,多元的、辯證的數學觀,數學教育目標的現代發展,數學教育的文化相關性,學習理論的現代發展,數學教學的現代研究,關於課程改革的若干深層次思考等內容。本書集中反映了作者在數學教育哲學領域內的最新工作,一方面從理論高度對數學教育的一些重大問題(如數學課程改革、數學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和中國數學教育的界定與建設等)作出具體分析,從而充分發揮數學教育哲學的實踐功能;另一方面,又以相關實踐爲背景對數學教育哲學的各個基本問題作出更爲深入的思考,從而進一步促進數學教育哲學的理論建設。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是這一著作的主要特點,也可被看成是中國數學教育哲學未來發展的必然途徑。

讀了《數學教育哲學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從精英教育到大衆數學。

長期以來我國的數學教育是一種典型的精英教育。現代社會的發展又需要精英,需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精神的人,全盤否定精英教育的價值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大衆數學教育強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有解決大衆數學教育和精英數學教育的矛盾衝突的意思,認爲大衆數學與精英教育並不對立。“恰恰相反,大衆數學意義下的數學課程提供了更爲廣泛的現代數學分支的原始生長點,它爲對數學有特殊才能和愛好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從精英教育到大衆數學:如果新的改革是以降低要求、放慢進度來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那麼,無論對此作出怎樣的辯護,我們都不應迴避必然會對我國的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這樣的事實。顯然,大衆數學教育和精英數學教育之間的矛盾並沒有那麼容易解決。稍有一點專業知識的人都明白,一個人如果沒有精深的數學專業素養是不可能領略數學之美、透徹領會數學內蘊之深厚的。大衆數學教育所倡導的數學教育思想必須依託於數學學科的成熟發展。

二、奧賽難題要不要做。

現在那麼多數學家反對奧賽,認爲目前奧數教育的泛濫已經成爲一種社會公害,不僅損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讓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是完全違反教育規律的。而我們的社會、家長和一部分教師卻樂此不疲,一個班級只要有一位學生家長送自己的孩子去校外學習,保證其他孩子的家長裏就坐不住了。奧數的培訓與競賽屬於面向少數有天分學生的精英教育,中高考加分政策的出現是人才選拔機制的優化,如果以這兩個沒有懸疑的概念本身爲基點,把話題糾結在哪個年齡段涉足奧數爲宜、奧數摧殘中小學生的表現有哪些,如此就“奧數”說“奧數”,那麼爭論就會沿着這些枝蔓“跑偏”以至無解。孩子千辛萬苦換來的奧賽成績,只要能在小升初、中高考的競爭中起到百分之一的作用,家長就願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們又有什麼必要加以阻止呢。雖然數學強調聯繫生活,但當今中國的教育又有多少東西能聯繫生活,聯繫孩子呢。

三、數學計算還重要嗎。

數學史告訴我們數值計算是數學的起點之一,雖然今天這個任務已經交給計算器和計算機了,今天的孩子能掌握初步的數值計算就足夠了,但計算中蘊含的邏輯思維算理、法則及它在爲今後對符號、式子的推理性“運算”打基礎。數學的根本特質其實是一種對人類操作方式、尤其是思維的的反思、提煉與優化活動。所以本人認爲在小學階段計算的教學不能放鬆、反而需要加強。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13

《魏書生教育教學理論》節選,主要講的是民主化管理和科學化管理兩方面內容。讀完這本書實在受益匪淺,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真正實現了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切實做到了爲學生服務。

以下分兩個方面談感受:

一、民主化管理

魏書生擔任實驗中學校長與書記兼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承擔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如今還擔任教育局的局長,一年平均外出開會4個月,從不請人代上一節語文課,他學期之初即進行期未考試,一學期教材他用30多課時就講完了;他不批作業,不改作文,但他的學生在升學成績卻能比重點中學平均高7.8分……面對這一切讓人驚訝的事實,我們不禁要問:魏書生究意依靠什麼保證教學的成功?

我們認真研究魏書生的教學管理經驗後,就會發現,魏書生管理藝術的核心有兩個字:民主。

魏老師主張讓學生成爲班級的主人,採取的具體實施方式就是承包責任制,將各項班級日常工作細化,承包給個人,專責管理,從而形成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乾的大好局面。這種舉措大大強化了個人的責任心,充分激發了班級各成員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合力,集體推進了班級的各項工作。

民主化是魏書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訣。學生學習積極性這麼高,您是用什麼辦法調動的?在每次公開課後,面對衆多同行的詢問,魏書生總是這樣回答的:我仔細想來,根本的辦法其實只有兩個字‘民主’,教師樹立了教學民主的思想,教學中多和學生商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高漲起來。魏書生認爲,教學不民主是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他說:教與學之間毫無民主的氣氛,思想沒有相互理解,感情沒有相互交流。雙方都用寶貴的腦細胞琢磨着壓服對方或欺騙對方的策略,教學效率怎麼會高?

如何在教育活動中發揮民主呢?魏書生認爲,首先是師生心靈的溝通。一方面教師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爲學生負責,真正爲學生的發展負責。另一方面,教師還必須設法讓學生了解教師,理解教師,信任教師。魏書生說:教師的心靈對學生如果是一個未知世界,那麼就談不上教學民主。教師應該把自己對人生、對事業、對教學、對語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誠地和學生傾談,這樣學生纔會真誠地、無保留地談他們的看法。師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礎上探討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魏書生認爲,教師要樹立爲學生服務的思想。他說:爲學生服務,就不能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是學生髮展的需要。教師要善於在教學大綱;教材要求與學生的心靈實際之間架橋,要努力防止離開學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綱、教材的彼岸世界動腦筋、做文章的傾向。他進一步指出:教師要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爲學生服務的。既然教師是爲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當老師,最頭疼的可能就是班上的後進生了。作爲全國優秀教師、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眼裏的後進生是個什麼樣子?

魏書生認爲,人都是有差別的,遺傳、後天環境、家庭條件、性格等等,都會造成人的差異。作爲老師,要承認並允許學生之間有差異,要看到他們的優點,激發出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成績靠後的學生慢慢地進步。

在盤錦實驗中學當校長時,他把一個全年級成績最差的學生要到了班裏。進班第一件事,魏書生讓他自己找優點,這個男生說,我沒有優點。魏書生說:"不可能,我已經發現了兩個優點!"後進生對批評往往能非常鎮靜地對付,一聽說自己又優點,居然臉紅了。

這個學生語文考試只得了8分,這要是擱在別的老師身上惟恐避之不及,可是魏書生居然誇他:"你一上課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魏書生就是這樣換個角度看學生,把他們積極的、樂觀的一面調動起來。有了這樣一席話,原來慘不忍睹的卷子看着也順眼起來了,魏書生又幫他分析每道大題還有哪些潛力可挖?生字填空、文學常識、作文……結果,這個學生最後又找出了一二十分的"可發展空間"!下一次考試,考了58分,慢慢地,及格了。

在魏書生的眼裏,後進生的意思就是"後來進步的學生",老師要有耐心,有愛心,有信心。

最後,魏書生的教育民主集中體現在決策過程民主,多同學生商量。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那麼學生就有參與教學過程和民主決策的權利,這也是教學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發揮教學民主,就必須把教學民主思想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魏書生說:要做到教學民主,就要和學生多討論、多商量。商量什麼?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重點、課時安排,以至具體的教學方法,都同學生商量,儘可能達到師生之間認識的統一。他指出,要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就必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即不僅學而且參與教,參與得多了,纔會增強主人翁意識。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便養成了發表自己意見,積極參與教學的習慣;我也養成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習慣。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成爲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的主人。

正如魏書生所說,在採用這些方法時,自始至終都要有民主的思想,都要有爲學生服務,尊重學生,同學生一起商量教學改革的態度。如果是思想上有很強的自我中心意識,不尊重學生,主觀片面地壓制、強迫學生,那麼,多好的方法也都會被用糟的,都不會收到好效果的。——這是魏書生教育教學一貫的做法和最基本的指導思想。

曾幾何時我們爲自己的愛而感動,學生卻無動於衷,我們憤懣,我們委屈,卻不知道我們的愛錯失了方向。智慧源於真愛,真愛觸動心靈,愛的力量很偉大。魏書生的民主教育觀讓我懂得了身爲教師的妙處、用處,堅定了我走一條既輕鬆又快樂的教育之路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