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通用10篇)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通用10篇)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冊教材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最後一冊教材,是銜接中小學語文學習的橋樑。俗話說:編筐窩簍,全在收口。因此,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語文閱讀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僅對中學語文學習有益,更是學生終生學習的必備能力。

本組課文共有4篇,都是追憶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蹟。有大義凜然的李大釗,有捨身引路的郝副營長,有日夜操勞的開國總理周總理,有捨己救人的張思德。雖然他們所處的時期不同,但是爲人民服務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個民族不應該忘記歷史,不應該忘記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通過作者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貞革命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這篇文章除開頭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記敘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李大釗忠於革命的偉大精神,受到革命的薰陶感染。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李大釗能夠從容的面對危險,平和的面對家人的悲傷,以及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教給他們讀書作文的方法。“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教給學生尋求“活水”的方法,他們才能夠思如泉涌,妙筆生花。

二、說學情

本班62人,學習語文的興趣都很濃厚,並且具有比較紮實的語文基礎知識。他們的朗讀入情入境,他們的表達酣暢淋漓,他們的傾聽全神貫注,他們的筆尖真情流露。在這樣的課堂,教這樣的學生,只需要教師的點撥引導,只需要教師的“授之以漁”,“原生態”的語文課堂即可呈現,當然這只是預期的效果。

三、說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爲友,這是一條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課堂書聲琅琅,享受精神食糧

理念二:課前查找資料,課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學習表達方法,讀寫相得益彰

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生眼前要閱讀、要寫作,將來一輩子要閱讀、要寫作。因此設計了:寫一件令你記憶深刻的事情,運用前後照應的表達方法,把內容寫具體。達到了學以致用。

四、說方法策略

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定教。

從教學內容出發,朗讀感悟。

從教學效果出發,積極體驗。

五、說教學流程

1、詩歌導入,聯想入題

2、整體回顧,理清脈絡

3、對比朗讀談發現

4、自由朗讀,品味其人

5、重點引導,加深理解

6、縱觀全文,交流收穫

7、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其實,語文很小,不過“字詞句點”,語文很大,包羅“氣象萬千”,語文教學就是把大千世界縮小了給學生看,語文教育就是把小東西放大了裝進學生的心田。

春暖花開,面朝大海,讓我們做一個快樂的語文人。

以上是我的說課。謝謝大家!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2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組教材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作者回憶父親李大釗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審,被害的經過,從而表達了李大釗忠於革命事業的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不惜獻身的嵩高品質,也使我們認識到當時反動軍閥狠殘暴的本質。根據這一課文的內容,在這一課時教學中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聯繫上下文,體會語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詞,並用詞造句。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大釗忠於革命、忠於黨,不惜獻身的高貴品質。

3、學習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基於以上的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看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理解課文“被捕”與“被審”兩部分,體會李大釗同志沉着,臨危不懼的革命精神和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不惜獻身的革命氣概;

(2)通過學習用簡練、通俗的語言對李大釗的描寫,學習家人的方法。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弄清文中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句子及運用這種寫法的好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小語大綱五年級“識字、寫字”中提出:五年級學生要提高辨析詞語的能力,通過對“沉重”“沉着”的辨析經進一上理解李大釗的.品質。本課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文,指導學生理解李大釗忠於革命、忠於黨,不惜犧牲的精神和對反動軍閥的兇狠、殘酷的憎恨,這也是《大綱》提出的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的反映。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愛黨、愛祖國的教育,也培養了學生在爲人處事時能愛憎分明。本課編排在本冊教材中每五組,本組的訓練重點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這是小學階段最後一篇指導寫法的訓練項目,爲此,指導學生弄清文中的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句子,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本組訓練特點以及高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結構。

一、從“憶”入手,自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閱讀教學要從整體着眼,這一點就告訴我們,使學生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是很重要的,這個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避開文章的主題,分散教學,就會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支離破碎,所形成的知識概念就是鬆散、孤立的,對課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爲了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感知課文。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憶”作統領提出:課文憶了誰?憶了他哪幾個時間段的事情?憶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燈片出示)再運用“自讀——討論”法理解這些問題。這樣既使學生從感知上了解課文大意,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這符合高年級學生認識理解規律的。

二、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理解重、難點。

突出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既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減輕學生負擔,膈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更透徹。爲此,在理解重、難點時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這一部分時,我採用“講授法”“對比法”的訓練方法。通過講解,指導朗讀,使學生了解李大釗在被捕時神態以體會他對革命的追求。通過劃出“我”和憲兵表現的詞語,採用“對比法”教學求理解李大釗的沉着鎮定,從容不迫的精神,從而學習這種對比寫人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在理解“被審”時,我採用“自學法”“演示法”“直觀法”教學,通過學生自學默讀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畫出描寫破大釗在被審時的神態詞語,然後討論這些詞語。,提出:你從中體會到李大釗有什麼樣的品質?是什麼力量使李大釗能在兇狠的敵人面前沉着冷靜呢?找出原因句,體會李大釗的內心活動,來更深入的理解課文,以達到新舊知識的融洽。如:複習了事情的前因後果。通過學生扮演角色,演課本劇的形式,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演、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示掛圖,指導讀圖,理解“安定、沉着”等詞語。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3

[設計理念]

精讀課文的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在編者的啓示下(通過“預習”和“思考·練習”),在老師的引導、合作下,與課文對話的過程,即通過語言文字、感知思想內容,體驗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接受課文美的薰陶。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越高,學習策略掌握的越好,對課文的體驗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重引導學生根據“預習”和“思考·練習”的提示,深入到課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釗的偉大人格,一起體驗失去李大釗的巨大的悲痛。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對李大釗生平的瞭解和對當時社會情況的瞭解

1、揭示課題後,引導學生交流對李大釗生平的瞭解和對當時社會的瞭解,要求說得概括些,不必說得很具體。

2、學生如果瞭解不多,老師可作適當的補充介紹。

補充要點:

(1)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設人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

(2)1926年3月,盤踞在東北的軍閥張作霖率兵進關,佔領河北、山東等地,加緊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課文閱讀情況,結合生字正音教學。(方言對普通話的影響,要注意糾正。)

2、檢查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課前已佈置預習,預習重點要求之一是“想想課文主要寫了李大釗同志的幾件事”。課上,可要求速讀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事,想想課文寫那個時間裏發生什麼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時間的詞,對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難。

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和那個時間裏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釗堅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釗被捕時十分鎮靜。

(3)“十幾天過去了”、“有一天”:李大釗在法庭上表現非常沉着、機智。

(4)“28日”、“第2天”:聽到父親李大釗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點詞句

(1)教師:在每件事的敘述中,都有值得深入體會,揣摩的句子。這些句子,有的是寫人物的神態、語言,有的強烈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這些句子深入後,可以加深對李大釗人格美的認識。

(2)先讓學生自己在課本上勾畫、思考,然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既要交流對重點句的感悟、理解,還要交流朗讀體會,大組彙報時,對學生認識模糊的老師要加以適當的指點或引導討論,使學生對重點句的正確的和比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體會,學生如果說漏了,老師要以適當的方式提出。對學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師不要拒絕,仍要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裏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又出去了。

體會要點:一是李大釗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當時局勢的緊張。

(2)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裏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體會要點:

①李大釗知道局勢的嚴重性,知道自己身處的危險;

②李大釗知道自己的責任;

③李大釗堅決不離開北京。

從句子中可以體會到李大釗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和臨危不懼的精神。

朗讀要點:要讀出堅決的語氣,要讀好兩個反問句。

(3)父親保持着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

體會要點:李大釗被捕時十分鎮靜,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重。他的心被一種偉大力量佔據着,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時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體會要點:

①“偉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釗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②從“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可以看出,李大釗的不屈不撓,安定沉着,是因爲倔心中有“偉大的力量”。

③敵人“重重地拍驚堂木”、“怒 氣沖沖地”、“狠狠地拍了幾下”;面對窮惡極惡的敵人,李大釗“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並以此來鼓勵親人,使“我”也變得機智勇敢了,這是因爲“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

④從“我”由驚慌害怕:怕變爲機智勇敢,說明父親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說明這種力量的'確是偉大的。

朗讀要點: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語氣的堅定,體會哪些詞語要讀重音。(如“安定、沉着、偉大的力量、革命事業的信心)

學習方法:這個句子是理解上的難點,要結合上下文理解,對“偉大的力量“纔會有具體的感性認識。也可聯繫其他革命烈士的事例理解。

(5)、“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體會要點:①這是教育後代永遠不忘敵人欠下的血債;②也是教育後代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把革命進行到底。

朗讀要點:要表達一種刻骨銘心的仇恨。

四、對李大釗或李星華傾吐情感

以“李大釗爺爺,我對您說”指導表達。說話內容啓發:①對李大釗爺爺表敬意;②彙報今天的幸福生活;③表示繼承革命傳統。

或以“李星華媽媽,我對您說”指導表達。說話內容啓發:1表示安慰。2表示敬佩和向她學習。3表示珍惜幸福生活。

在學生說話思路打開以後,說話內容不要加以限制。

五、作業指導

1、思考·練習3

讓學生把開頭一個自然段和結尾的三個自然段連起來,多讀幾遍,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繫和這樣寫的好處。

要讓學生領悟到開頭和結尾互相照應,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心頭的思想感情。

2、思考·練習4

課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不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值得深入領會的句子。如寫敵人兇惡的句子,也可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積累的詞語,可以是描寫環境的詞語,可以是描寫人物神態、動作、動作、語言的詞語等。在學生明確作業要求後,應放手讓學生讀和抄。

3、可要求學生課後查找有關李大釗寫文章,在班裏交流。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針對課文的特點,藉助課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在讀書體悟中,感受李大釗不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更是一個偉大的人,並從中受到薰陶與感染。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前後照應的寫作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李大釗言行的重點語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在讀 中加深對人物的瞭解,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難點:

1、創設情境,挑起學生的讀書慾望,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臺,拉近時空距離,以文本爲載體,讓學生、教師、作者之間情感交融。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播放歌曲《五月的鮮花》,生聽。

師:當這優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想起,你是否想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爲我們開創的?生談自己的看法(無數革命先輩)。

2、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現在請同學默讀45頁單元的導讀,想想本組課文學習主題是什麼?(出示導讀主要內容)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0課來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的李大釗同志。

4、出示李大釗的畫像。誰來介紹一下李大釗的資料?

5、師生介紹資料

同學們,對於李大釗這個人,對他所處的時代,對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們都可能不太瞭解。我和大家一樣,我也作了預習,給大家提供這樣一些資料──同學們,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率兵進關,佔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勝利北閥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鬥爭的李大釗同志,但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張作霖逮捕,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在獄中繼續領導黨的工作,4月28日被敵人絞死。爲了延長他的痛苦,敵人對他用刑的時間長達40分鐘,比別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犧牲時還不到38歲。李大釗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共寫下577篇文章。

6、師板書課題:10 十六前的回憶

生齊讀課題

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1.學生讀題,教師在關鍵詞下面做上記號:十六年前的回憶

2.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關鍵詞質疑。

(學生質疑:誰回憶?回憶誰?回憶了哪些事情?爲什麼說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疑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讀順。

2.讀書反饋。

(1)讀詞(書籍 抽屜 嚴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強 待了一會兒)

(2)整體感知。

A、師:這篇課文是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這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16週年——李大釗烈士犧牲於1927年,所以文章題目叫《十六年前的回憶》。

B、十六年前是那麼遠,可作者李星華的記憶卻是如此清晰,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十六年作者失去了親愛的父親)

C、那麼課文主要回憶了李大釗同志的哪些事?同學們可以迅速地再瀏覽一下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

師:(板書: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

師:(指板書)同學們,其實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時間順序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父親李大釗身上的故事。找出時間的詞語。看來,大家已經對課題和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同學們真會讀書。

2—32自然段分爲四個部分:

(1)2—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經過(被捕時);

(3)18—29自然段:寫我們和父親最後一次見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寫父親被害後,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後)。

四、集體交流,走進人物內心。

(一) 學習被捕前部分

1、輕聲讀這一部分:

(開頭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結尾段)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母親微微點了一下頭。

首尾對應

2、討論:

(1)指名讀第一段。

A、“被難”是什麼意思?(遭受災難的意思,這裏指李大釗同志被害)

B、十六年前的中國是怎樣的?(軍閥割據,張作霖入關,佔領河北等地,鎮壓革命運動。)

C、這一段是文章的開頭,主要講了什麼呢?(講我永遠忘不了十六年前父親被害這一天。)

2)“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這句話在這裏有什麼作用?

(承接第一節,引起下文的回憶)

(2)指名讀第二段。

(1)父親平時是怎樣對待我們提出的問題的.?(總是耐心他講給“我”聽)這次爲什麼這樣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麼意思?(因爲當時的局勢十分嚴峻,不是向孩子們談心的時候,而且燒燬文件的事情是很難向孩子說清楚的。“含糊”指說話的意思不清楚。)

(2)從哪些地方看出局勢越來越嚴重,李大釗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父親早出晚歸,整理書籍和燒燬文件,工友被捕。)

過渡語:過渡 對於孩子的問題李大釗的回答是含糊的,對於妻子和朋友的勸告,他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是啊,儘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越來越緊張,儘管同志們多次勸他離開北京,儘管母親不止一次勸說他,可父親總是堅定地說(課件出示父親的話)讀好父親的話,從讀中體會父親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

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裏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由“堅決”體會到李大釗說話時的毫不猶豫;態度的堅定;留下的決心。 給句子換個說法:我哪能離開........我不能離開)

A、(四人小組) 討論父親爲什麼不能離開?

──由“不能輕易”、“哪能離開”體會到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會離開的。 ──由“現在是什麼時候”“多麼重要”體會到李大釗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B、這句話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語言)李大釗這種堅守革命崗位的態度應該怎樣讀?(聯讀、指名讀、評讀、欣賞讀)

(c) 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讀中體會李大釗不同於普通人的地方──是一個把黨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3)李大制在局勢十分嚴重的情況下,爲什麼堅決不離開北京?這說明了什麼?(李大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勢非常危急,個人處境十分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高度負責的精神。)

(4)這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局勢緊張,但李大釗不離開工作崗位,說明他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對工作高度負責。)

四、朗讀第一、二段。(要求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讀出語氣。)

五、佈置作業

1.讀課文。

2.藉助“思考·練習”1理解第三、四段內容。

板書設計:

10 十六年前的回憶

被捕前;

被捕時;

法庭上;

被害後。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1.字詞教學,積累字詞。

2.聽讀訓練,培養語感。

3.懷念先烈,努力學習。

4.深入探究,敢於懷疑。

教學重難點

感受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培養學習中的質疑精神。

教學準備:

①收集關於李大釗的資料。

②自學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引發興趣

同學們,每當清明節時,我們都要祭奠過世的親人,緬懷離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節,我們更應該想起那些爲了中國的解放,爲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我們曾經爲黃繼光勇堵槍眼而感動,爲邱少雲烈火燒身而震撼,也爲盧溝橋的英雄而振奮,更爲狼牙山的壯士而激動。今天,讓我們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一起走進第10課,深深地懷念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李大釗同志。看大屏幕

二、聽讀訓練,整體感知

1.認識先烈

李大釗(1889—1927),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河北省樂亭縣人。積極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積極領導了五四運動。1927年4月6日被軍閥張作霖逮捕,28日英勇就義。

2.聽讀課文

在聽讀過程中,會有課文錄音和老師的提問等幾種不同的'聲音,要求集中思想仔細聽自己要聽的聲音並做簡單記錄,同時在課文中找出下面字詞卡片中的字詞,標註拼音,做好標記。聽讀完畢後,彙報你的收穫。

聽力等級劃分:

優秀:聽出9-10個問題良好:聽出7-8個問題

及格:聽出5-6個問題一般:只能聽出1-4個問題

3.積累字詞

閥fá娛yú僻pì怖bù押yā舅jiù

絞jiǎo霖lín閻yán屜tì袍páo釗zhāo

軍閥僻靜恐怖絞刑舅老爺憲兵肥胖苦刑娛樂場押下去

朗讀上面的字詞

4.問題彙總,感知課文:

(1).本文是什麼體裁?回憶錄

(2).誰回憶誰?“我”回憶父親

(3).回憶了一件什麼時間的事?1927年

(4).重點回憶了哪幾個場面?被捕前後和法庭上三個場面

(5).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勢越來越緊張?環境

(6).李大釗爲什麼不離開北京?語言

(7).李大釗在被捕前幹了些什麼?動作

(8).被捕時,李大釗又有什麼表現?神態

(9).在法庭上看到父親是個什麼樣子?外貌

(10)課文按什麼順序,回憶了父親一些事情。時間順序

5.課堂總結

父親的形象

被捕前:忘我工作、高度負責

被捕時:處變不驚,臨危不懼

法庭上:堅貞不屈,守口如瓶

父親被害後,母親要我記住什麼?包含了幾層意思?

(1)懷念父親

(2)憎恨敵人

(3)報仇雪恨

1927年的4月28日對於李星華的家人來說是個悲痛的日子,因爲他們失去了一個摯愛的親人;

1927年的4月28日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個悲痛的日子,因爲我們失去了一個偉大的領導人。

在我們新中國成立的道路上,像李大釗這樣爲了心中的理想,爲了革命的信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還有很多,最終,他們打下了江山。

今天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緬懷先烈,繼承先烈遺志

努力學習,將來建設國家

三.練習質疑,深入思考

敢於懷疑,根據課文內容質疑課題:

1.初看課題,你是否覺得有不同的解釋?

2.再看課文,課題的意思應是什麼呢?

3.如此,你覺得文、題是否相符?

4.題乃文之眼,請你起一個新標題。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6

【教材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李大釗遇難十六週年的時候寫的一篇回憶錄。這篇文章從女兒的視角,爲我們還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難時刻爲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從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達了對父親爲理想獻身精神的理解、敬佩,表達了對反對派殘殺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對父親的敬仰和深切的懷念。

本文采用倒敘的手法,以“憶”作統領,除開頭外,按時間順序依次回憶了被捕前、被捕時、被審時、被害後的情形。文章第1自然段總起全文,點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親被捕前的情況。第8--18自然段敘述了父親被捕的過程。第19--29自然段記敘了作者看到的庭審過程:父親在法庭上被審時依然鎮定、沉着。第30--33自然段寫全家得知父親遇難的消息,反映了父親遇難給家人帶來的沉重打擊,又呼應了開頭,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懷念。

本文突出的表達特點是在敘述的過程中運用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客觀、立體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親的形象。另一個表達特點是運用對比手法烘托了豐滿的革命者形象。第三個表達特點是前後照應。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關注人物言行、神態和外貌描寫,感受李大釗同志英勇無畏的革命氣概。

3.瞭解課文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

4.查找資料,瞭解先輩的革命事蹟。

【教學重難點】

關注人物言行、神態和外貌描寫,感受李大釗同志大無畏的英雄革命氣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回顧前文。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2、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指名回答)

3、下面,我們再來深入學習課文,感受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革命者?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他的高尚品格?

二、閱讀,感受人物品質

(一)、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李大釗言行、神態、外貌的句子。說一說,作者爲什麼對十六年前的回憶那麼清晰。

(二)、默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1、找一找:在李星華的清晰回憶中,李大釗身上有哪些和平時不一樣的表現。

2、想一想:聯繫上下文分析一下,李大釗爲什麼有這樣的表現?

3、從這些表現中,你體會到李大釗有哪些高尚品格?(在句子旁邊作批註)

(三)交流分享:

1、誰來說一說被捕前,李大釗和平時不一樣的表現。

課件出示:父親一向是慈祥的,從沒有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爲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1)你可以從哪些句子,看出父親的慈祥?

(2)父親一向是慈祥的,但是現在卻是含糊地回答,由此你體會到李大釗有怎樣的品格?(指名回答)

2、誰來說一說被捕時,李大釗和平時不一樣的表現。

課件出示:

短短的一段新聞還沒看完,就聽見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着是一陣紛亂的喊叫。

“什麼?爹!”我瞪着眼睛問父親。

“沒有什麼,不要怕。星兒,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裏取出一把閃亮的槍,就向外走。我緊跟在他身後,走出院子,暫時躲在一間僻靜的小屋裏。

(1)紛亂的喊叫從哪裏來?你彷彿聽見敵人在喊什麼?(指名回答)

(2)面對嚴峻的形式,李大釗表現如何?由此你體會到李大釗有怎樣的品格?(指名回答)

(3)分角色朗讀,感受李大釗沉着冷靜、英勇無畏的革命者形象。

3、誰來說一說被審時,李大釗在法庭上不一樣的表現。

課件出示:

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着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1)在法庭上,看到這樣的父親,你會有什麼疑問?(指名回答)

(2)老師補充說明:李大釗在獄中受到過各種嚴刑拷打,受到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

(3)李大釗在獄中受盡了折磨,但他的臉是平靜而慈祥的,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指名回答: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4)全班齊讀,體會李大釗忠於革命、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

(5)庭審結束時,李星華清晰地記得父親望了望他們。請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分組寫:李大釗和李星華當時的心裏話。(指名分享)

(四)默讀李大釗被害後這部分,思考:最後兩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麼聯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與開頭是首尾呼應的關係。這樣寫不僅使文章結構嚴謹,對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強化作用,也表現了作者對敵人強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的無限追思之情。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一)通過學習本文,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李大釗先生?(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對親人充滿慈愛,對革命忠誠、堅貞不屈的李大釗。

(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穫到了什麼?除了李大釗,你還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呢?(指名回答)

無數革命先烈爲了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前仆後繼。這樣的英雄還有葉挺、劉胡蘭、董存瑞、飛奪瀘定橋的紅四軍……他們在革命事業的道路上,譜寫了壯烈的篇章。

(三)總結全文主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作業設計:

1.品讀文中描寫李大釗外貌、神態和言行的句子,從中體會李大釗的精神品質。

2.查找資料,瞭解先烈的革命事蹟,並和同學交流。

板書:

十六年的回憶

永不磨滅的回憶

永垂不朽的精神

教學反思:

回顧今天的課堂,一是主要採用不同的朗讀方法,讓學生找出李大釗和平時表現不一樣的語句,在旁邊作批註,寫感受,然後交流分享自己的體會,加深領會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二是引導學生閱讀最後三個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在內容上的聯繫,體會首尾呼應的好處。

課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遺憾,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的面不夠,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學側重於李大釗忠於革命的崇高品質,但李大釗對女兒的愛引導不到位,使人物形象不夠立體。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7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三組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麪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安定、沉着;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沉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感受李大釗先生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薰陶感染。

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李大釗先生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麪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同時,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除了使學生藉助課文,激起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外,還讓學生領悟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與敵人作鬥爭的事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3。領悟課文前後照應的表達方法。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思路:

一、藉助學生已有情感基礎,深刻領會文本內容及思想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的教研課題是“感悟,提高表達技巧”。

既是感悟,就一定要有所感纔能有所悟。學生只有走進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感受人物偉大精神和崇高品質,而學生只有在感悟之後,才能真切地體會到文章中表達技巧的妙處,從而得到啓示,在平時的習作中嘗試運用此種方法。爲了引導學生迅速進入作者的角色,具體的情境中昇華,使學生在心靈上受到震撼的同時,感受肩上所擔負的歷史使命。這樣,既使學生在預設的情感氛圍中感知了女兒李星華眼中的李大釗先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又使課文的教學在減少說教意味的同時,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

二、多法並舉,理解重點,突破難點。

突出對課文重、難點的教學,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可以減輕學生負擔,使課堂四十分鐘對學生產生最大的效益,同時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透徹。所以,在理解重、難點時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這一部分時,我採用“講授法”“對比法”的訓練方法。通過講解,指導朗讀,使學生了解李大釗在被捕時神態、動作、語言以體會他沉着鎮定,從容不迫的精神。通過劃出“我”和憲兵表現的詞語,採用“對比法”教學求理解,使學生體會正面描寫人物、對比表現人物、反襯突出中心的妙用,從而學習這種對比寫人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在理解“被審”時,我採用“自學法”“演示法”“直觀法”教學。通過學生自學默讀這部分課文,畫出描寫李大釗在被審時的神態詞語,然後討論這些詞語,提出:你從中體會到什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使李大釗能在兇狠的敵人和摯愛的親人面前沉着冷靜呢?通過聯繫上文,補充相關背景資料,朗讀文中描寫李大釗外貌、神態的語句,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其對文本的學習達到思想和內容的和諧,互爲映襯。同時,通過學生演課本劇的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表演、朗讀、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感悟水平,從而更好地在習作中對這些表達技巧加以恰當運用。

3、在指導學生理解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時,我採用“引讀法”暗示課文中的前後照應關係,而後採用“講授法”,使學生了解“前後照應”的含義,弄清這種寫法的好處,以便在以後習作中應用。

三、指導朗讀,以讀促悟,受到教育。

在學生理解課文基礎上,指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以期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時去朗讀課文,讀出愛憎分明之感;通過指名、默讀、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讀出對李大釗的懷念之情;通過教師領讀,讀出“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好處;最後用引讀把學生帶入情境,再一次體會課文情感,總結課文。

這節課我依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採用多種教法和朗讀形式,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整合和“感悟,提高表達技巧”的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8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讀讀記記“慈祥、恐怖、粗暴、殘暴、匪徒、亂蓬蓬、窩窩頭、絞刑、舅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本文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前後照應等表現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讀悟並討論交流,在朗讀讀中思考、做批註;在討論交流中深化認識、昇華情感;在拓展運用中提高語文能力。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殺後的情景,感悟李大釗忠於革命、獻身革命的偉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從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殺後的情景中,感悟李大釗忠於革命、獻身革命的偉大人格,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

教法:

點撥法、討論法、補充資料法、練習法

學法:

默讀、朗讀結合法;討論法;練習法

課前準備:

製作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引發興趣

同學們,每當清明節時,我們都要祭奠過世的親人,緬懷離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節,我們更應該想起那些爲了中國的解放,爲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我們曾經爲黃繼光勇堵槍眼而感動,爲邱少雲烈火燒身而震撼,也爲盧溝橋的英雄而振奮,更爲狼牙山的壯士而激動。今天,讓我們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一起走進第10課,深深地懷念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李大釗同志。(板書課題)

二、抓住“回憶”,整體感知

1.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認讀生字、生詞情況。

3.再讀課文,想一想:按時間順序,“我”回憶了父親的哪些事情?

三、品詞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的順序,默讀三部分課文,劃出描寫父親語言、行動、表情的語句,然後讀一讀、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樣的革命者?

2.交流討論:

a被捕前:

⑴“局勢越來越嚴重……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這段話中哪個詞引起了你的特別關注?(從“堅決、不能輕易、哪能離開”這些詞語中能看出父親很倔強,爲了革命,明知處境危險,也堅決不離開。)

⑵“那年春天……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

父親爲什麼而忙碌?

⑶填空:被捕前的父親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導朗讀。

b被捕時:

⑴讀議句子,填空:被捕時的父親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裏取出一把閃亮的小手 槍,就向外走。”

“父親保持着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對他們的沒有道理可講的。”

⑵分角色朗讀。

C法庭上:

重點品析“父親瞅了瞅我們……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一段:

⑴從“安定”、“沉着”兩個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⑵父親爲什麼“安定”、“沉着”?(聯繫上下文說一說)

⑶填空:法庭上的父親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導朗讀。

四、迴歸整體,提升感情

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走進課文的`字裏行間,再次感受這位堅強不屈、大義凜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一、簡介人物,豐富認識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跟隨着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回憶了父親在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的表現。李大釗同志入獄後,備受酷刑,但他始終視死如歸、大義凜然。1927年4月28日,在敵人的殘害下,李大釗同志第一個走上了絞刑架,毫無懼色,從容就義。時年38歲。

二、迴歸文本,感悟“父親”形象

1.在我們眼裏,李大釗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兒的眼裏,李大釗同志是一位偉大的父親。課文的字裏行間裏無不流露出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敬愛。

2.再次朗讀課文,劃出寫“我”心裏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兒眼裏的父親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3.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相關語句感受李大釗同志對孩子的慈愛及在危險面前給予親人信心與力量的父親形象。

4.父愛如山。身爲革命者的李大釗不能像尋常的父親與孩子共享天倫之樂,但父親愛國、愛黨的情懷卻給年幼的女兒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因此,當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年後,女兒李星華回憶起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寫法,課外拓展

1.聽老師讀第一自然段與後三自然段,說一說:你聽出了什麼?

a內容上:女兒爲父親的遇難而痛苦,並深深地懷念父親。

b寫法上:通過前後照應、首尾呼應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懷念。

2.文中哪一部分內容也採用了前後照應的寫法?(工友閻振山被捕前後)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勢越來越緊張的時候,李大釗同志每天早出晚歸地在幹什麼?被捕後,他在獄中又是如何與敵人鬥爭的?這些內容文章中沒有寫到。請你結合查閱的資料,借鑑“前後照應”的寫法,任選一個空白進行補充。

4.交流展示、評價。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9

設計說明

“閱讀是一種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無疑是課堂閱讀活動的主體,是閱讀教學的中心。正如《語文課程標準》裏所說的那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鑑於嶄新的閱讀理念,審視閱讀教學的過程,筆者以爲:閱讀課的教學首先要保證學生獨立、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其對話的內容至少包括:讀懂了什麼,受到怎樣的情感薰陶,獲得了怎樣的思想啓迪。所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建立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的。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生本、生生、師生的不斷對話中去發散學生的思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李大釗同志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與文本產生共鳴,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啓迪。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李大釗同志的相關資料及圖片,製作課件。

學生準備:

1.結合預習卡預習課文。

2.蒐集有關李大釗同志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趣導學

1.導入:每個人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今天我們將和作家李星華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難忘的歷史畫面。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教師在關鍵詞下面做上記號。

3.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關鍵詞質疑。(誰回憶?回憶誰?回憶了哪些事情?爲什麼說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設計意圖:抓住題眼、觸發情思,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其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掃清障礙

1.帶着疑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習生字新詞。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幼稚(zhì) 避免(bì) 僻靜(pì) 嚴峻(jùn)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15個生字。先讓學生查字典寫出每個字的偏旁、字義。

(3)課堂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4)理解詞語。

讓學生自由輕聲讀文,從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用“____”畫出。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整體感知。

導學:李星華在文中主要回憶了父親李大釗的哪些事?迅速地瀏覽一下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

指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按時間順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後。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瞭解課文內容,並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從找時間、說事件中瞭解作者的表達順序,適時引導學生說說每一段的內容,爲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交流資料,瞭解作者

1.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資料。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初步瞭解時代背景和人物的生平。

設計意圖:對於李大釗這個人,對於他所處的時代,對於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們都可能不太瞭解。此環節設計可起到跨越時空,體會那令人難忘的歲月的教學效果。

四、獨立閱讀,整體感知

1.導學:這篇課文我當學生的時候讀過,當老師以後也讀過,但每一次讀,我的心裏都會有一種深深的感動。現在,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在你讀的過程中,圍繞着李大釗這個人,他說的哪些話,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一邊讀,一邊做批註。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等感悟人物的品質。

2.自主閱讀,圈點批畫。

3.小組交流。(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讀書批註比較充分,觀點鮮明,則考慮直接進入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在深入瞭解李大釗後,就情不自禁地讀起課文來,爲烈士堅定的信念所震撼!由此看出:語文,正是依靠着文字向閱讀者傳遞着信息與情感,只有“讀進去”,才能“悟出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理清思路

1.聽寫詞語。

2.複習課文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思考:李大釗給你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3.導入:課文是需要細細品味的,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走進《十六年前的回憶》,走進那段歷史。

設計意圖:簡單的複習旨在喚起學生對基礎知識和課文的整體回憶,讓學生理清思路,爲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二、精讀課文,走進人物內心

(一)學習“被捕前”這部分。

1.指名讀課文第2~7自然段,教師相機出示重點段,學生扣住段中的重點句子,先議後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裏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2.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出示課文的第2~7自然段,通過“局勢越來越嚴峻”和父親態度的對比,感受人物的內心。

教師要引導學生少說空話,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預設:

生1:由“堅決”可以體會到李大釗說話時的毫不猶豫,態度的堅定,留下的決心。

生2:由“不能輕易”“哪能離開”可以體會到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會離開的。

生3:由“現在是什麼時候”“多麼重要”可以體會到李大釗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3.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讀中體會李大釗不同於普通人的地方——他是一個把黨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學習“被捕時”這部分。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第11自然段。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語“不慌不忙”,走進人物內心。

導學:“幾聲尖銳的槍聲”,父親聽見了,可他依舊“不慌不忙”,想象一下,他當時的心裏在想些什麼?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第17自然段,引導學生扣住關鍵詞語“嚴峻態度”,走進人物內心。

導思:你從“嚴峻”想到了什麼?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習“被捕後”這部分。

1.指導學生讀議第20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表的變化談感受。

2.依循學生的閱讀需要,以課文的第23自然段爲切入點,聯繫上下文學習。

(1)根據第23自然段中的第1、2句話,導學:這是“我們”被捕十多天之後,親人間的第一次見面,其實這也是最後一次見面。“我們”多麼希望父親能對“我們”說些什麼啊!可是,文章怎麼寫的?請同學們讀一讀第23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2句話。

(2)學生朗讀質疑:“沒有說一句話”,爲什麼?父親是不是不愛他的孩子?誰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3)聯繫上下文閱讀第19~28自然段,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在李大釗的子女後來的訪談和傳記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李大釗對孩子的愛。他是孩子的父親,他是妻子的丈夫,他深深地愛着他們。可是爲了不連累親人,爲了不在敵人面前表現出絲毫的軟弱,他把愛深深地埋在心裏。這是普通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啊!這種力量從何而來?

(1)聯繫上下文,同桌間互相探討,在探討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偉大。

(2)相機出示重點句子:“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重點朗讀這段話,在讀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內在原因。

(3)總結全文:正是因爲他的心被這樣一種力量佔據着,所以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局勢,他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面對魔鬼般的敵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嚴峻的態度;面對兇狠的法官,親人的呼喊,能那樣的鎮定、從容。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更是一個偉大的人。爲什麼?因爲他的心——(生齊讀重點句)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學習這篇課文,可以體會到李大釗同志忠於革命的偉大精神和臨危不懼的高尚品質。但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很難理解烈士的偉大精神。通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方式再現當時的情景,體會人物的內心。這時學生漸漸爲人物的品質所折服,他們的神情肅穆了,朗讀的語氣也飽含了對烈士的尊重。

三、昇華情感,體會表達方式

1.課件出示李大釗臨刑前的一張照片,並配上音樂。

2.再讀文章的首尾兩個部分,體會其在內容上的聯繫和情感表達上的作用。

3.朗讀課文首尾兩個部分,體會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幫助高年級學生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這個問題使孩子進一步感受李大釗對家人的深刻影響,感受文章表達出來的深切懷念與悲痛之情。

四、讀寫結合,拓展練筆

1.創設情境,讀寫結合。

(1)過渡:無數革命先烈爲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前仆後繼。李大釗、劉胡蘭、董存瑞,還有飛奪瀘定橋的紅四團……他們在革命事業的道路上譜寫了壯烈的篇章。查找資料,瞭解先烈的革命事蹟,和同學交流。

(2)小組合作交流,教師相機補充。

(3)動筆寫一寫。

2.展示學生的作品。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事例和框架的資料交流,並感受文章的表達效果,鼓勵學生在習作中加以巧妙地運用。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閱讀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而是師生與文本及作者進行反覆、深層次的“對話”。本節課的教學在“對話”的過程中,體驗、領悟、探究與發現,把握與發展文本的內核之所在。

2.在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時,爲了抓住文本的“熱點”與“難點”,打造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課堂的壁壘,將閱讀活動立體化,將平等對話互動化,將探究體驗情感化。

3.不足之處:理想的閱讀,應該是課文、學生、教師、作者(編者)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平等互動關係,且富有情感的。但這一點做得還不到位。

《十六年前的回憶》獲獎說課稿 篇10

一、讀課題,理關係,瞭解時代背景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齊讀)

十六年前的什麼?這說明這件事是?(已經過去的事情)

多少年前的回憶?(十六年)十六年前是哪一年?1927年。課前同學們查閱了資料,1927年的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

秋收起義:毛澤東教導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在南京大肆屠殺中國共產黨人。

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馬日事變:許克祥與中國國民黨右派繼續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衆。

本文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李大釗遇難十六週年時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十六年,一百九十二個月,五千八百四十個日子,那血雨腥風的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作者十六年後仍記憶猶新?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隨着李星華的回憶,走進1927年的父親李大釗。

二、整體感知

1.學習提示:

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那一年有哪些重要的時間節點。

生:那年春天 (2- )

4月6日 (8- )

十幾天過去了 (19- )

28日 (30- )

這些時間節點分別從哪個自然段開始?請你。抓住關鍵的時間詞語,我們很快把文章分爲四部分。

2.根據時間節點,概括回憶中的關鍵事件。

生:被捕前(燒掉文件書籍、拒絕離開北京、形勢嚴峻、選擇堅守)被捕 被審 被害

三、關注描寫人物外貌、神態、言行的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一)課前我們瞭解了李大釗,請用一句話來彙報你瞭解的李大釗。

生: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和早期的領導者之一。具有捨生忘死、大無畏的精神。

(二)李大釗的英雄形象是通過哪些描寫表現出來的?

學習提示:

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李大釗外貌、神態、言行的語句。體會人物品質,做簡單批註。

1.第一個時間節點,父親有哪些表現讓你印象深刻?

生:“父親一向是慈祥的…含糊地回答我。”

你從(從未打罵,耐心講給我聽)看出父親一向是慈祥的,而這一次,父親的神態竟是—(含糊),父親嚴峻含糊的態度與之前的慈祥形成鮮明對比。

那年春天,李星華清晰記得父親的反常神態(板書)

我們感受到:作爲父親的李大釗對子女的關愛、細膩和作爲革命者的李大釗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

2.第二個時間節點上,李大釗有哪些異於旁人的表現?

生:“什麼?爹!……僻靜的小屋裏。”

你找得非常準確,分角色讀一讀,體會“我”的緊張、恐懼和父親的鎮定從容。

生:面對粗暴的吼聲、冷笑,李大釗保持慣有的“冷峻態度”你感受到他英勇無畏、鎮定從容的革命者形象。(反覆讀:“不要放走一個!”窗外響起粗暴的吼聲。 “哼!你不認識?我可認識他。”偵探冷笑着…… 父親保持着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

我們更加感受到:李大釗並沒有被敵人的囂張氣焰所嚇到,顯示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氣。

李大釗的浩然正氣來自哪裏?

他說,“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之中”,所以我們就覺得,他早就爲犧牲做好了準備。

3.被捕後的法庭上,李大釗又有怎樣的表現?

“在法庭上……平靜而慈祥的臉。”

用心去讀一讀李大釗身上反常的外貌。(板書)被捕十幾天後,“我”終於見到了父親,看到這樣的父親,我會想問父親什麼? (問具體)

生:爲什麼沒戴眼鏡,頭髮爲什麼是亂蓬蓬的,這麼多天爲什麼還穿着他那件灰布舊棉袍?

老師給大家提供一段資料(請同學們默讀)

現在我們知道了爲什麼父親有這樣的外貌。

但“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按照常態,受到非人折磨的父親的臉應該是(無精打采、憔悴)的,然而在法庭上見到父親的面容是這樣的,由這反常的外貌,你體會到李大釗怎樣的品質?

生:①他不希望家人擔心,所以他纔有着平靜而慈祥的臉。

②作爲革命者李大釗在殘酷的折磨下有堅貞不屈、忠於革命的大無畏精神。

資料鏈接:

李大釗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始終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爲換回“民族之青春”他勇敢地承擔起救國救民的重任,他敢於擔當、勇於犧牲。

正是因爲有信仰、有擔當,面對強敵,纔會有如此平靜的表現。

4.這樣反常的表現後面,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着李大釗?

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着。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父親身上的這種精神深深影響着我,法庭上匆匆一面,讓我永遠難忘的,還有父親的最後一“望”。

誰能在“望”前加上一個詞?(深情地)(長久地)

四、分組寫話,昇華情感

當李大釗深情地、久久地望着自己的家人時,他一定有心裏話想對女兒說。當星華看見父親深情的凝視,她一定也有很多話想對父親說。寫一寫那一刻他們的心裏話。[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