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推薦】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10篇

【推薦】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七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10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本文地位、作用

《夸父逐日》是《山海經》裏的經典神話故事,編者放在人教版以“探險求索”爲話題的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中英雄們探索自然奧祕的壯志豪情令人折服,這些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學習勇於探索精神。

(二)三維教學目標、重難點預設

本文是文言文,言簡意賅。因此我把“ 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並能當堂成誦”預設爲知識目標;此文以敘事寫人爲主,結合新課標中“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與文本和人物對話”的理念要求,我把“通過朗讀、討論等方法學會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題,提高概括分析能力”預設爲能力目標;把“認識學習夸父精神,並將其用於學習、生活之中”預設爲情感目標。

“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定位於“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雖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創新精神,但探究能力不強。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一些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學習的方向也大致明確。但在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上掌握不夠,翻譯能力不是很強。總體上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較好,但在語文能力上也參差不齊,出現知識能力上的“貧富懸殊”現象。

三、說教學思想

“讀”是我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

四、說教法

1. 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 討論探究法。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討論合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優秀的學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結合實際,本課特擬用如下學法:

1. 誦讀法。

2. 圈點法。

3. 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 視頻導入,設疑激趣(4’)俗話說:“情由景生,疑由心生,趣由疑生。”因此。導入環節中,我精心設計如下:

1、先讓學生欣賞“夸父逐日”的視頻短片,設疑:“夸父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由此引出課題,簡介《山海經》。

2、再設置“神話知多少”環節,讓學生說說所知道的神話故事,初步瞭解神話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13’)

主要靈活採用“四讀一譯一誦”三個環節完成。

1.四讀是:① 錄音範讀,讀準音節。②學生齊讀,檢查糾正。③小組比讀,讀出氛圍。④個人試讀,讀出情味。 2、輕聲自由默讀,圈點出有疑問的字詞,並與同桌合作解決,並試着翻譯出全文。請一生翻譯全文,其他人點評。

3.設“背書王”環節,先用齊背進行自檢,再個人試背,探討出背誦記憶的妙招。

(三)、探究品味,深化主題(13’)

1、合作探討,品人物:①夸父“棄其杖,化爲鄧林”,你能看出 夸父怎樣的精神?②你心中的夸父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怎麼看待他?

2、體驗反思,悟情理:①從夸父身上,你能感悟到我們中華民族先人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②今天,人們常用“夸父逐日”來比喻什麼?

(四)、比較積累,拓展延伸(7)。

爲了讓學生更深入掌握神話主題,引入了課外的材料《精衛填海》。因爲神話產生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古人因科技的落後對自然產生的好奇而不斷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

比較思考:兩篇文章在寫法、內容、主題上有何共同點?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馬》,它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學法、教學設計與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

《馬》和《珍珠鳥》、《斑羚飛渡》、《華南虎》、《狼》同屬於第六單元。這個單元都是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

布封的《馬》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語言文字優美,又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在無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贊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教材的處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閱讀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啓迪,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

根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本文特點,制訂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品味積累文章中的精彩詞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2、。過程和方法:深入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感悟動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

對比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馬”與“野馬”的對比貫穿文章始終。通過品讀分析,得出“野馬比家馬更美”,並探究概括出兩種馬的特徵。通過形象鮮明的對比,可以感受到家馬的苦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抓住後半部分疑難重點句深入品讀探究,進一步感受家馬被人類摧殘、勞役,淪爲人類惡性的奴隸的悲哀,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的教學目標。另外一處對比是描寫“野馬”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種動物作了對比,盛讚馬的高貴姿態,突出野馬的外形的美,從而反襯人類扼殺了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

在教學中,把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把疑難句的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做爲本課的難點。

採用一課時完成。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詞彙豐富,對動物的描寫精當、傳神。語言文辭優美,含義深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問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圈點批註法(預習筆記)、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和語言賞析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目標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遷移性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計:

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激趣,聽背景音樂二胡曲《賽馬》,問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了什麼畫面?然後用幻燈片打出遼闊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出示課題及作者,讓學生從聽覺、視覺各方面獲得直觀感受,激發學習本文的興趣,爲文章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礎。

其次,感知文章,把握主題。

第一步,在二胡曲《賽馬》的背景音樂下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二步,然後檢查學生預習(預習時要求學生讀通文章,並畫出自己喜歡語句,作批註寫出喜歡的原因,即採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疏通字詞,本文生字詞較多,須落實。這是讀通課文的前提。

第三步,接着課堂提問:①文中爲我們介紹了幾種馬?

②這兩種馬各有什麼特徵,文中具體表現在哪裏?

第四步,讓學生帶着疑問自由讀,主體思維,組織語言回答。

第一個問題較簡單,可點名讓學生直接回答,第二個問題較難,可提示學生從文章中找重點詞句回答。因答題信息較廣,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後共同彙總歸納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學生充分交流反饋後歸納,用幻燈顯示出來)。

第五步,緊接着提問:如果你是一匹馬,你會選擇哪種生存方式,爲什麼?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作者布封也與我們一樣,在文中,無不顯現出他對“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讚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再次,質疑探究,深入品讀。

在學生基本把握文章主題及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重點詞句含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達能力。出示四個問題: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

2、第二段中爲什麼說“它們額上覆着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着絲稠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家馬的苦難表現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說說。

4、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找出來,並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寫“家馬”部分的幾個句子是難點,只有品讀這幾個難句,才能深入領會家馬的苦難,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及本文主題。讓學生細讀,從讀中品,從品中讀,教師可巡視並尋機參與其中點拔引導。回答前兩句的基礎上,從部分到整體,整理出第3題答案,最後用幻燈片歸納打出。對比是本文最爲突出的寫作方法,最後一題培養對這種手法的把握能力。

接着,賞析語言,積累遷移。

1、賞析精美語言。用“我喜歡 一句,因爲 ”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預習的圈點批註充分準備)。再由文本遷移,通過問題的思考,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2、有人說,馬是人類的朋友,而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結合本文談談的你的看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延伸練習(課外小作文)。

介紹你熟悉的一種動物,請抓住其特徵(可仿照文中用對比手法),並在描述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五、板書設計:

家馬:勇毅、馴良、同情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課文賞析〕

曹文軒先生曾說:“美是文學的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這句話精要論述了美與文學的關係:文學首先應是對美的揭示。那麼,究竟如何把這一美學理想付諸於寫作實踐呢?黃蓓佳的《心聲》(節選自《兒童文學》)爲我們提供了一個範例。

閱讀這篇作品,就猶如置身一個詩意的世界,作者爲我們演奏了一曲美的交響曲。

一、用詞之美。

黃蓓佳在《心聲》一文中多處用到疊詞,這些疊詞形式多樣。有AA式、ABB式、AABB式。它們表現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寫形,如短短、粗粗黑黑、胖胖;有的擬聲,如窸窸窣窣、咕嚕嚕;有的寫聲,如毛毛刺刺、嬌滴滴、乾乾脆脆、軟軟;有的強調,如遠遠近近、深深、輕輕。它們在文中作用突出。有的點示了人物的外貌特徵;有的強化了聽覺衝擊的效果;有的渲染了美好的往事……這些疊詞就像一朵朵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小花,樸素自然而又清香可聞,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除此之外,其他詞語的運用也體現出準確形象的特點。如“程老師皺起眉頭”中“皺起”形象地寫出了老師的不滿。“京京臉一紅,低下了頭”一句中,“臉一紅”寫出了孩子被老師批評之後的不安。而且小說的句子以短句爲主,長句極少,三五個字一句的話則比比皆是,符合了兒童化的語言表達的特點和要求。

二、映襯之美

小說以朗讀《萬卡》爲契機,帶入情節和人物。萬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動緊緊纏繞在一起。由朗讀《萬卡》,帶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對爺爺的思念:“他不喜歡這個家,總是想念鄉下的爺爺。就像可憐的小萬卡盼望爺爺接他回家一樣,京京也盼望爺爺哪一天來看看他。”由萬卡的小女夥伴想到妮兒……最後朗讀時他彷彿和萬卡心心相通“要是他真給爺爺寫了信,爺爺一定高興得要命吧?”“我完完整整地寫上爺爺家裏的地址,我知道那個地址。”……現實和小說《萬卡》在京京的心裏已經是真實和虛擬交融了,京京悲涼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現在讀者面前。

三、人性之美。

《心聲》是以李京京爲中心人物來展開的,卻不像一般小說那樣從外貌等來介紹,而是用了大量心理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像“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麼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嗎?”“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後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等等都是一個孩子內心的真實再現。小說的另一個人物程老師,雖着墨不多卻性格鮮明。她工作認真、愛榮譽,爲了上好公開課而精心的準備,但她又和許多教師一樣,重視優秀學生,忽視一般學生,搞一種虛假的公開教學。不過小說結尾還是表現了她難得的優點,隨機應變、勇於改正錯誤。還有爺爺沒事就“咕嚕嚕”抽水煙,過完了癮又一把將京京摟在懷裏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真實而美麗的存在着的人和事,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真實而美麗的生活畫卷,“自然就是美”,黃蓓佳正是以這樣的筆觸爲我們塑造了這樣的人性之美。

【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學習語言的表達,用語言來表達,本文又是一篇以學生和老師爲主人公的,非常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學生們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我設計本課的課型爲小說閱讀起始課,目的在讓學生熟悉小說的基本要素,學會小說閱讀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三個活動。一、講一講文意;二、品一品語言;三、評一評人物。

首先導入課文,可以這樣說“我們帶着一聲啼哭來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們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我們周圍的一切,同時我們也希望自己被別人接受,一路走到今天,面對人生我們有太多的話想說,有太多的心聲要表達,同學們你們發現了沒有,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和家長、老師之間有了越來越多的隔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黃蓓佳的《心聲》,去聽聽主人公──李京京的心聲吧!他會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受。”這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師再引導學生看屏幕顯示—我們的三項閱讀活動,一、講一講文意;二、品一品語言;三、評一評人物。

展示完之後,師帶領學生進入第一項閱讀活動,(屏幕顯示引導)第一項閱讀活動是“講一講文意”,建議你這樣理解文意———試着給再擬一個標題,並從課文中找出命題的依據。(要求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閱讀課文,師相機點撥。此活動約5分鐘)讀完之後,老師引導全班討論,討論有兩個層次的內容:我的標題是什麼,然後說明理由。最後老師進行環節小結:你們看,我們就這樣理解了文意,但是話說回來,要說本文的標題呢,還是“心聲”好,它不止飽含了京京想讀課文的心聲,也飽含了京京渴望得到像優等生一樣公正、平等待遇的心聲,還飽含了京京渴望家庭和諧的心聲,比起普通的再現內容,它的含義更深,更有情味,所以這一個課文標題是擬得特別漂亮的。謝謝大家,我們進入第二項活動,這時師要板書活動題目品一品語言,表示強調。

之後引導:品語言我們最重要的是尋找品析點,怎樣尋找品析點?就是你覺得在這篇小說裏面,哪個字用得好,哪個詞用得好,哪種修辭手法用得好,哪種構思方法用得好,哪個地方描寫得好,它表現的是什麼,你都可以說,進行這一環節,有些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很好,師要利用屏幕引導:交流的時候有四句話你可以任選其一來說:好在寫出了什麼,好在表現了什麼,好在說明了什麼,好在點明瞭什麼。之後老師發出指令,下面讀課文,找品析點。(學生開始找品析點,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學生在書上作簡單的旁批,重點要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疊詞、形容詞和三五字短語的妙處,用時8——10分鐘)然後學生交流,老師相機給予點評,交流之後,師再引導,把學生收回到本文的難點品析,下面我再給同學們介紹幾個品析點,你們把它記下來,回去品一品,看老師的這個點找得怎麼樣?屏幕展示,生齊讀:

映襯之妙。小說以朗讀《萬卡》爲契機,帶入情節和人物。萬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動緊緊纏繞在一起。由朗讀《萬卡》,帶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對爺爺的思念,萬卡的小女夥伴想到妮兒,最後朗讀時他彷彿和萬卡心心相通並表示我要給爺爺寫信,要完完整整地寫上爺爺家裏的地址,我知道那個地址。”……現實和小說《萬卡》在京京的心裏已經是真實和虛擬交融了,京京悲涼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現在讀者面前。

老師說的這些品析點都是互相關聯的情節,是縱觀全文來分析的',同學們將來讀小說一定要注意,小說的各個情節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他們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有很多的伏筆、照應、反覆等,我們要發現裏面的關聯妙處。這一環節到此爲止,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與第二環節一樣這是小說閱讀的重點內容,師在這時先要板書活動內容,然後引導:小說的最終目的是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揭示一定的社會意義,所以讀小說就要認識裏面的人物,今天我們來研究怎樣認識京京這個人。

怎樣認識呢?第一步你可以根據課文想像他的長相、神態等。”這一步很簡單,學生很快就能說上來,師再接着引導,現在我們進行第二步,從他的心理變化來說一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一步是集中引導學生研究文中的心理描寫片段,揣摩出心理了,人物的形象也就基本出來了,師就可以接着引導:經過兩步的認識我們知道了京京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他好學上進,雖然學習上不很突出,但也有着積極地要求,但這還不是我們閱讀小說的最終目的,也不是作者寫作小說的最終目的,我們來進行第三步,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有什麼意義?這是指導學生由現象走進本質,揭示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典型意義,突出主題,最後師小結:“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關係到我們千家萬戶的大事,正是從一個普通的教育事件入手,揭示了當前教育中存在的某種現象。

我們也認識了人物,還學到一種評說人物的方法,叫做階梯式表述。(這時板書:階梯式表述進行方法強調)板書之後接着引導: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課堂,今天的課堂我們有三個收穫:通過更換標題,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通過尋找品析點,進行了多角度評析;通過評說人物,我們學會了分層次表述。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閱讀方法,希望大家記住,並在今後的閱讀中加以應用。到此結束全文授課。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瞭解概括介紹和通過一件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掌握侶、予、滯、躬、錨、賦等6個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邊聽邊記、能完整的複述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主人公的奉獻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課文刻畫的是送牛奶的好爺爺,要求學生感受好爺爺的奉獻精神。那麼文章是怎樣刻畫“好爺爺”這一人物形象?課文是通過概括介紹和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的,因此,學習這一寫法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本文是側聽寫訓練課文,知識教學應落實在能力訓練上,因此學會邊聽邊記,抓住要點和主要詞語複述故事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手段:

討論式。

四、教學時間: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通過一件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感受主人公的奉獻精神。

2、初步學會邊聽邊記,抓住要點和主要詞語複述故事。

3、掌握侶、予、滯、躬、錨、賦等六個字。

(二)教學過程

1、認識生字詞、

伴侶( ) 拋錨( ) 無償( )躬( )

賦( )予 蒼穹( ) 翹( )首

熹( 微 由衷( ) 攜( )帶 凝滯( )

伴侶: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賦予: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

凝滯:(液體)停止流動。

躬身:彎下身子。

拋錨:汽車等中途發生故障而停止行駛。

2、聽一遍錄音、理清課文結構。說說送牛奶的好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課文記敘了他什麼事蹟?作者對們怎樣評價的?

(1)理清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7節)寫退休老教授自願無償開車送牛奶。

第二部分(8-13節)寫人們終於在雪野裏找到被暴風雪奪去生命的好爺爺。

第三部分(14—15節)補敘老人的身世,讚頌老人精神永存。

(2)送牛奶的好爺爺原是退休的大學教授,有着很不平常的過去,他本來完全有理由安度晚年,卻自願無償開車送牛奶是一個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奉獻精神的人。

(3)課文記敘老教授義務送牛奶而不幸在風雪途中獻身的事蹟。

(4)作者評價:老人是一個“把歡樂留在人間的人”老人的精神永留人們心中。

3、重聽一次錄音,補充有關課文細節,從下面四個題目中任一題,用普通話把故事講述出來,要用上主要詞語,比一比哪。和學講得具體、生動、流利,富有感情。

(結合保後練習題二)

(1)他終於穿上了白大褂。

(2)車輪歡快地飛轉。

(3)他一動不動地躬身站着。

(4)好爺爺,您在哪裏?

(情節要點和主要詞語略)

4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二次

(2)把《送牛奶的好爺爺》複述要求內容清楚、語言流暢,感情真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有詳有略、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

2、感受好爺爺的奉獻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朗讀課文

第一段把室內溫暖如春和室外的陰沉寒冷對比,把人們心理的不平靜和周圍的一片寧靜對比,使我們想到正是好爺爺的室外顛簸才換來了人們寧靜的生活,寫出人們對好爺爺的思念。第二段把狂風奪去了好爺爺的生命和利不掉人們對他的懷念和敬意作對

比,說明好爺爺的精神是不死的,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2、指導這兩段文章的話和表。

第一段語速較緩,前一部分語調較平靜,後一部分較激昂,要說出人們的焦急心理。第二段請速滯緩,要說出人們對好爺爺去世的無限悲痛的心情。第~段着重聲音變化上去表,第二段着重從態勢上去表,還可擬聲,使說得有聲有色。

3、學生練習,教師評點。

4、進一步閱讀課文,列出課文結構提綱,並且可以看着提綱,把故事有聲有色地說給大家聽。(結合練習三)

(1)請學生講述故事。(兩名學生講述)

(2)其他同學根據下列標準打分,比一比誰說得好些。

故事完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3分,語言流暢、語調親切,感情真摯4分,抑揚頓挫,注意態勢,表得較好3分。

5、作業;用學到的話、表技巧說好一個小故事。

書面作業:完成作業本練習。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本文是第八單元外國傳奇故事中的一篇,選自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取材於美國南北戰爭前的社會生活,作品通過兒童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現實,揭示了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南方社會閉塞、沉悶、死板的生活,對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虛僞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貪婪愚蠢等,都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鞭撻。作者借湯姆之口說出:“寧願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願當一世美國總統。”反映了他對平庸守舊的社會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對自由理想世界的嚮往。作品語言幽默、詼諧,富有特色。課文是這部小說的節選,它從湯姆生活的小事寫起,寫了湯姆運用許多策略,通過以退爲進的手法,讓一個又一個孩子心甘情願替他刷牆,而自己同時變成一個闊佬。

  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生性比較活潑好奇,對這樣一篇有趣的小說他們肯定會喜歡,對湯姆的機靈狡猾他們定然有許多話要說,文中有許多語句會吸引學生,也會引發他們的渴望和興趣。但是小說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故事層面上,所以需要引導他們注意人物的性格和語言,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行動、語言歸納出湯姆的性格特徵。

  說目標:

1、品讀文中描寫湯姆的語句,瞭解人物形象。

2、體會馬克吐溫幽默詼諧的語言特點。

  重點與難點:

1.重點:藉助圈劃關鍵詞句,理清故事發展的情節脈絡;通過品讀,在情趣濃郁的生活細節、輕鬆幽默的筆調中瞭解人物性格特徵。

2.難點:理解文尾語句的含義,正確評價美國鄉村小頑童——“湯姆”。

  說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2

湯姆索亞是一個聰明但調皮的男孩。他父母雙亡,住在嚴厲但也十分疼他的波莉姨媽家裏。他淘氣搗亂,精於逃學之道,但犯錯誤後的羞恥和悔恨常常使他懊惱不已,這常常讓他的姨媽很是頭疼,這不,爲了懲罰他犯的錯誤,波利姨媽讓他週六在家幹活呢,看看,他又在做什麼了?

【設計緣由】從湯姆的人物介紹中開始,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湯姆這個人充滿好奇,然後渴望從書中去了解更多湯姆這個人物。

(二)學習新課,走近湯姆

1、默讀課文,概述內容。3分鐘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小說情節。

預設:“湯姆”以他的聰明,設計讓其他孩子幫助刷牆,贏得許多小禮品,並從中悟出一個小道理。

(老師在學生概述的時候,適時提醒概述時注意:誰怎樣做某事,有什麼結果)

過渡語:這一定是個有趣的故事,下面我們不妨藉助文句去了解一下這個湯姆是如何讓他的小夥伴進入圈套的。

【設計緣由】通過默讀,讓學生了解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爲下文分析人物做鋪墊。

2、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圈劃關鍵詞句,理清課文情節發展脈絡。

教師語:從文中看第一個進入圈套的是本,23節中湯姆把本稱爲什麼?——傻小子、犧牲品。看來湯姆一開始就是有計謀的,現在請同學們去圈劃散讀1-22節,說說湯姆是如何讓本一步一步變成爲他刷牆的傻小子的?

預設:

1)“難道一個小孩子每天都能得到刷牆的機會嗎?”:刷牆是種難得的體驗

——這讓本停止咬蘋果,十分驚訝。

2)“姿勢優雅”“退後觀察”“瞧瞧效果”:幹活是一種藝術

——讓本產生興趣並且入迷“讓我刷一會兒吧”

3)“特別看重”“不能馬虎”“兩千個孩子裏面,也找不出一個”:姨媽講究,刷牆難刷

——激發本一定要乾的爭強好勝心理。

4)“犯難”“萬一有閃失”:幹活機會很難得

——本願意用蘋果來交換

教師語:湯姆以退爲進,欲擒故縱,並且誇大其詞,激發鬥志,終於讓本心甘情願地替他刷牆。第4節中,湯姆有句話:“原來是你,本!怪我沒留神!”湯姆真的沒有看到本嗎?

預設:

湯姆早就看到了本,文中說“湯姆見到蘋果饞涎欲滴”,體現了湯姆善於表演的特點。

——請同學朗讀這句,教師點評

教師語:文中還有哪裏可以體現湯姆善於表演?

如第1節、第9節、第14節等,“倏地轉身”“滿不在乎”“姿勢優雅來回揮舞刷子”“臉上顯得很不情願”等。

教師語:湯姆心裏就是要讓本替他幹活,可是卻故意猶豫再三,文中有許多的破折號,請同學們分別去讀讀,它對描寫人物起到什麼幫助呢?

學生交流

預設:14節破折號表示停頓;17、18節節破折號表示聲音延長;

——分別請同學朗讀這幾處語句,並作指導點評。

【設計緣由】這是本文最大一個環節,他考驗學生閱讀小說、品讀人物的能力,同時老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幾個特點,爲鑑賞人物鑑定基礎。除了人物的語言特點和性格特點,還要引導學生學習破折號的作用。

(2)、理解“闊佬”的意思和文中的道理。

過渡語:湯姆用這種方法得到了蘋果和悠閒,可是文中說湯姆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闊佬,這是爲什麼?

預設:

湯姆不斷盤算着讓更多孩子進入他的圈套,不僅替他刷牆,還送了他很多玩具——(略)(請同學讀湯姆擁有的東西)

過渡語:對於湯姆說,刷牆本來是一件苦差,但是他卻可以把它變成一件美差。通過刷牆權的轉讓,他從一個一貧如洗的苦孩子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闊佬。不僅如此,湯姆還得到了什麼?

預設:

湯姆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規律:要讓大人或小孩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事的機會難以獲得即可。渴望,是一種追求,能引發一種興趣;有渴望,有追求,有興趣,人就有動力。

(3)、總結人物特點

教師語:湯姆就是利用這種心理,過了一段舒心愜意的美好時光,讓一個又一個孩子心甘情願地來刷牆,讓他們把工作當做消遣。這個湯姆!看看課題都說他是了不起的粉刷工,你認爲這“了不起”是什麼涵義呢?

——聰明、機靈、狡黠、頑皮

3、朗讀語段,感受人物

過渡語:

課文通過人物的對話和語言的停頓表現了湯姆的機智聰明、頑皮狡黠。湯姆常常欲言又止,有意將話語作適度停頓。正是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牢牢地抓住了本的心,讓本心甘情願地去刷牆。下面請幾位同學來把當時那個場面用朗讀來

重放一遍。

分角色朗讀課文1——22節,加23節書上141頁內容,感受湯姆的了不起3

教師點評

【設計緣由】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感受體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角色朗讀進一步突出湯姆了不起的形象,而倒數第二段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火花。

4、瞭解作者與作品3

過渡語:一百多年來,湯姆這個鄉村小頑童的形象已贏得世界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讀者的喜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作品及其偉大的作者。

【設計緣由】還是以湯姆的故事小結,首尾呼應,同時也鼓勵同學們多閱讀,走進《湯姆索亞歷險記》,走近馬克吐溫。

(1)、引導學生閱讀前言部分,進而瞭解作者和作品: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是十九世紀後期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優秀代表,傑出的幽默諷刺大師。馬克吐溫被譽爲“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代表作:短篇小說《竟選州長》《王子與貧兒》長篇小說《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

本文選自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取材於美國南北戰爭前的社會生活,作品通過兒童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現實,揭示了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南方社會閉塞、沉悶、死板的生活,對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虛僞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貪婪愚蠢等,都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鞭撻。作者借湯姆之口說出:“寧願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願當一世美國總統。”反映了他對平庸守舊的社會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對自由理想世界的嚮往。馬克吐溫寫作時取材於自己兒時在故鄉——漢尼拔小鎮上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覺十分真實有趣,孩子們或許能在書中的人物身上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地方,而大人們也能在書中拾到自己童年時的味道。

(2)、鼓勵學生去閱讀小說

過渡語:湯姆的生活其實有煩惱,不被姨媽理解、無端受懲罰、學校裏死氣沉沉的學習、和貝奇鬧彆扭、沒有更好的遊戲點子等等。但這些煩惱都會被他隨之而來的奇思妙想化解。他的煩惱是短暫的、瞬息即逝的,他的生活永遠充滿浪漫快樂的色彩。相信同學們會在更多的故事裏面看到湯姆的精彩表現。

【設計緣由】這是一部小說的節選,讓學生了解作者和小說概要,知道湯姆的由來,並且激發學生去閱讀其他故事。

(三)佈置作業3

1、抄寫詞語並造句:

饞涎欲滴 滿不在乎小心在意 津津有味 筋疲力盡 一貧如洗

2、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其他故事。

【設計緣由】第一個基礎作業,積累詞語;第二個作業是拓展延伸,通過完整的閱讀,品味湯姆雖不完美但真實、淳樸可愛的天性之美。

(四)板書預設

了不起的粉刷工

馬克﹒吐溫

本:湯姆:設計圈套——變成闊佬——發現規律

驚訝—入迷

—爭勝—幹活

了不起:聰明機智狡黠頑皮

【設計緣由】板書中把湯姆的表現寫出來,很好地展現了湯姆的人物形象,與了不起的涵義相對應,給學生很直觀的感受。

  說亮點:

學習新課中第三個環節“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是重要環節,也是本文亮點之一,希望通過朗讀交流,能激起學生的思想火花;第二個亮點是角色朗讀,感受馬克吐溫幽默詼諧的語言。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春》,選自語文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第九課。下面我就按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等幾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 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審美情趣和想象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閱歷和文化積澱,去體味、感悟作品,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鑑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文體美和語言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閱讀欲、創作欲,這樣,在長期的濡染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觸發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文明氣質和優雅的文化風度得到培養。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寫得有形、有色、有聲、有情,充滿詩情畫意,具有豐富的美學因素。許多名師都對其進行過精彩的講解。因此,我把前人的經驗作爲基礎結合自己對本文的理解逐層分析繪春圖。我以新的教學理念爲指導,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細緻分析,把講解與欣賞、發展智力與陶冶性靈、知識吸取與美感享受有機統一起來,並運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豐富的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培養他們全面的語文素養。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曲春的讚歌。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讚美了春的活力代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爲第三單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從它的編排上來看體現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階段性和多樣化,它承接了以前說學的有關知識,又跟後面的課文緊密聯繫,目的是爲今後學習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把前面學到的知識 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從練習上來看,它是以大綱爲指導,以教材爲依據,以重難點知識相聯繫,綜合運用爲內容,着眼於語文能力的訓練。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學習作者準確、生動的用詞及鮮明、生動的語言;以本文爲例,引導學生了解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

(2)能力目標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能力;品味詩一般的語言;學習修辭的靈活運用;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感受課文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思想上的教育就是要我們中學生珍惜春光刻苦學習,同時要熱愛大自然和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保護環境,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 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以及課文內容可以看出: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細緻觀察、生動描述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緻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對景物的細緻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結合起來。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三、說學生情況

上面分析了教材,再來分析學生的情況。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辨別力和判斷力尚未成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會逐步提高,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它能使你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另外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學生一旦對語文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動力;同時習慣也能影響學習的好壞,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動機、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教法與學法

1、以讀代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朗讀,可以領悟語言之美,可以培養表達能力,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可以激發情感之美,可以激發聯想與想象能力,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積累語文知識,可以發展學生智力,可以陶冶美好情操。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爲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領悟到語言之美。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3課時

五、教學程序

興趣入手,引讀爲主,由表及裏,循序漸進。

(一) 導語設計:

(放一段本班學生春遊的錄像,共同回顧春天)

師:

同學們,還記得你們共同走過的春天嗎?是啊,春天是大自然的傑作,春天是我們熟悉而喜愛的季節。而你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學生說)即使是同時同地欣賞春天,我們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那麼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朱自清的《春》。(板書題目及作者)

[說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初中語文課改最顯著的特徵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那麼,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呢?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設計除了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更是想讓學生通過回想自己曾經走過的春天,激起進一步瞭解《春》的興趣。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爲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 教師範讀,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而教師的範讀則像源頭的活水,真情投入的範讀,不僅讓課堂更加有詩意,而且能夠激起課堂教學的層層漣漪,從而使課堂書聲朗朗,更有活力。

因此,在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的基礎上,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讓學生真正感受文本的魅力,就需要做教師的我們能夠抓住恰當的時機,進行範讀。所以,我沒有急着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部分要求,也爲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爲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利用屏幕增大課內容量)

[說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擴大識字量,爲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適當的質疑,作爲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啓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部分要求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不能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我最喜歡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範。設了些小問題:如“鑽”爲什麼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說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說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爲初一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爲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說課後記:

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學理念

新課標中提出學生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所以我將本着“生先於師”“先生後師”的教育理念,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並讓學生通過朗讀去發現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提高他們的感受力。

二、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要求是能品味和賞析優美的語言,能欣賞和積累精彩的語段。《濟南的冬天》老舍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本文特別值得學生學習的內容有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和特別親切自然富有情趣的語言,如本文中多次用到“小”字,“小山”“小雪”“小山村”等。

三、說學情

下面我來說一說我的學生。初一的學生這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初中生活,適應了初中的學習方式,具備了一定的體悟和感受力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散文的鑑賞分析的方法,這對本文的學習很有幫助,但是領會本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加以引導。

基於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學生能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的方法;

b、學生能掌握和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學生能通過朗讀法、評點法、合作研究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a、學生能體味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

b、學生能樹立起對自己的家鄉的熱愛之情。

針對學情,在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以下的重點、難點

五、說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則是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六、說教學過程。

對於這堂課的導入我先以簡潔的話語提起北國的冬天,北國之冬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卻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衆不同,它是哪那?它的景色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來看一看吧。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採用這樣的導入比較能夠激起學生對本文的興趣,能更快的進入到本文的學習中。

(1)第一個環節:初讀感知

初讀課文,限定時間,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爲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隨機點兩三名學生進行回答,然後教師指正補充。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原因,以提升學生的概括和總結能力。

(2)第二環節接下來就是透過對精彩語段的精讀,來使學生能掌握本文的重點突破本文的難點。主要採用朗讀法、評點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先讓學生朗讀課文評點自己認爲寫得精彩的語段,分析其妙處。而後小組間可就生成的意見進行交流討論,在整合後發言。

比如就文中的“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這樣親切字眼的選用也體現了老舍的喜愛之情。

設題意圖:讓學生先讀,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就能使學生體會作者感情,又能夠使學生生成自己的體驗,提高學生的鑑賞與感受力。這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3)透過對精彩語段的賞析,學生理解了老舍的一些寫作手法和技巧,我將安排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要求是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寫一下身邊的校園和家鄉。

設題意圖:這樣既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是對寫作能力的一種訓練,又能以寫促情,抒發學生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4)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老師對學生的見解都要積極的評價,,這一環節可以很好的瞭解學生的學習結果爲下一課時做準備。)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叫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當代著名作家莫懷戚寫的一篇文章《散步》。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講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爲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着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體現着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活潑好動,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3)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感受文章濃濃親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②透過文章淺顯質樸的語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蘊。

難點:

③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五、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2.誦讀教學法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4.語文活動式教學法

學法指導:1.圈點勾畫。2.朗讀感悟3、情感體驗法4、小組合作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渲染親情

觀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由此導入新課:洗腳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而這平凡的小事,卻蘊含了濃濃的親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親情的文章《散步》。

【設計意圖:觀看媽媽洗腳這個視頻,給學生營造一個濃濃的親情氛圍,喚起學生的親情意識,爲本課的學習奠定感情基礎。】

(二)、朗讀課文,感受親情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檢查閱讀效果:

(1)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嫩芽分歧霎時拆撒熬過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思考問題:

①散步的時間、地點、人物?

②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如何?

③從散步這一小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家人怎樣的關係?

【設計意圖: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爲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三)精讀課文,探究美點

1、語言美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朗讀,從文章中找出你認爲寫得最精彩的地方。

(2)採用“我最喜歡的是,因爲它美在―――”的句式,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人性美

課堂活動設計:鮮花獻給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你結合文中描繪人物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說說你獻花的理由。

3、景物美

默讀課文,請畫出文中的景物描寫,並分析其作用。(在課本上做標註)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體會文中優美的語言、豐富的人物情感,從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勵。】

(四)理解主題,昇華親情

一個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於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着金色菜花、長着整齊桑樹、閃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請同學們齊讀文章最後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溫馨幸福。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通過反覆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揹負起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五)拓展遷移,表露親情

詩意表達(仿寫句子)

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老人孩子都怡然自樂,讓我們嚮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

家,是

(六)真誠行動,親情延伸

1、將本文朗誦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並請他說說聽讀文章的感受。

2、回家爲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幫助父母做點家務,陪父母散散步……

【設計意圖: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七)總結全文,表達祝福。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老師把下面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p說教材

1p說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本單元以人生爲主題,主要是謳歌理想,闡述信念,論說人生修養,並能貼近生活,容易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本單元還要練習朗讀,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瑪麗·居里,這是作者在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信念的抒寫。從作者的工作、生活、事業、名利、人際關係、業餘愛好及科學趣味中可以讀出崇高,可以領悟偉大的成就、傑出的貢獻是從何處而來。

2p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p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①品味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

②學習課文中樸實的語言及表達語言的生動性。

③進一步瞭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p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根據教材的特點p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而確定的.至於教學難點則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的,是學生經過複習還存有疑問和理解還比較困難的地方.根據這些我確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②教學難點: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p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㈠ 教法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節課突出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如聽說讀的訓練滲透於課堂的各個環節中。最能突出說的訓練集中體現在學生自由發言、自主探究的環節中。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學生自主找資料實踐,瞭解課文.

3討論法—幾個同學組成一組討論本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4點撥法—通過老師提問時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爲,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調動同學們的課堂積極性,使同學們積極動腦學會語言的表達技巧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因此, 我多采用小組討論和點撥等方法.

㈡ 教學手段

爲了使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達到使同學們能夠更加體會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所以我決定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㈢ 說學法

《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尤爲重要.

1p我採用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思維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義.

2 p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 p提倡“筆記式”學習方法,讓學生把文章中優美的句子都記錄下來.

三p說教學過程(說教序)

1p導入新課

採用提問的方法問同學們知道不知道鐳是怎麼發現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嗎?再講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之後與大家打開書共同學習課文。

2p檢查預習

3p朗讀課文找幾個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4p討論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這一問題意在通過佔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堅韌不拔,充滿自信,淡薄名利,獻身科學的精神。

②小組討論:假如你是瑪麗·居里,發現鐳元素後,你會怎樣做?你又怎樣看待居里夫人放棄了“申請專利”呢?希望同學們實話實說!

5、說板書(略)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初級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山市》。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儘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3.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

4、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⑴預習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②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疏通文意,準備複述課文。

⑵預習步驟:

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②再讀: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二、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次整節課都在具有神祕氣息的中國古典民樂的氛圍中。課件的背景是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字體採用楷書、隸書、行書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從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爲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爲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3.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4.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5.畫圖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①以創造性複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②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爲圖景的空間想象力。

③最後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三、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注出自讀心得。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4.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啓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5.畫圖法

充分發揮想象力,用圖畫再現“山市”,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

先播放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爲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燈神一夜之間在沙漠上建起了無數宮殿。然後,請同學們說說動畫片中最神奇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爲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

①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②齊讀課文,解釋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③分別請兩位同學複述課文,並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複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複述,爲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3.合作探究,培養想象力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步驟:

①快速默讀課文,檢索主要信息,並圍繞它展開討論:可以將“山市”的變化畫成幾副圖,挑選一副圖思考:該圖中有哪些內容?(文中之景學生可以說得很好,主要引導學生想象言外之象)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多媒體出示板書,並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樓的周圍還應該有山、有樹、有小橋流水……把文中沒有提到,現實中有的事物畫進去。那麼請問文中的孤塔、危樓都“直接霄汗”,我們在有限的畫紙上怎樣表現無限的“山市”呢?

②按小組活動再現“山市”的奇幻場景,由小組長組織分工,擅長畫的畫,擅長作文的同學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該場景,可以是描寫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詩歌等形式。

③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並談談創作的設想及過程。

4.拓展延伸

這麼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經常看見多好啊!那麼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慾望。

5.總結評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雖然我們無緣目睹海市蜃樓,但同學們能充分發揮想象,用手中的筆再現“山市”,真是棒極了!!最後讓我們迴歸文本,在朗讀中體會“山市”的神奇、壯麗吧!

[說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6.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象力,鍛鍊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