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登高》說課稿大綱

《登高》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登高》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登高》說課稿

  《登高》說課稿1

各位評委:

老師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爲“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二、學情分析

初中起點的模具、數控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於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

  三、教學目標分析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爲了讓學生了解課文、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1、知識目標:瞭解詩人杜甫及其寫作背景,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2、能力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五、教法、學法分析

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詩要反覆地讀”,只有通過反覆的聲情並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採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覆吟誦,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鑑賞中,由於學生知識積澱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絃響起來。”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學生將採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

  六、教學過程分析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分爲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

首先佈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羣進行課前預習,然後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着以寢室爲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後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爲課堂發言人。

(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知人論世

本環節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瞭解的杜甫。

回味杜甫漂泊的人生經歷和他忠君愛國、心繫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

(設計理念:爲下文的詩歌鑑賞奠定基礎。)

(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

在整體感悟環節,以學生自主品讀爲主。我會緊扣朗誦,發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

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並瞭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

其次學生自由誦讀、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並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爲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

(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領悟情境美。在此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詩人如何寫“悲”?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將情感寄託在詩歌的語言中,寄託在詩歌的情境中。詩歌的意境就是由多個意象構成的。意象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是詩歌的靈魂。因此要解答問題,必須要引導學生把握住詩歌的意象,張開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體驗意象,從而明確詩歌的情感。這一過程中可讓學生自由誦讀,分組討論分析首聯、頷聯共寫了幾種意象?分別用什麼詞描寫?是如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設計理念:旨在啓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

(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

學生在進入情境之後,引導學生抓住頸聯、尾聯的關鍵詞,通過誦讀,感受詩中展現的人物形象,在此環節設計一個問題:詩人“悲”什麼?

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無成。在重陽佳節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爲何而悲”,結合詩人創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爲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

(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

(六)拓展延伸

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海》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鬱頓挫詩風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

回顧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

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八)、作業

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不少於100字。

  七、板書設計分析

寫景: 首聯: 風、天、猿 (悲自然之秋)

渚、沙、鳥

頷聯: 落木

長江

抒情: 頸聯: 萬里、多病、獨登臺 (悲人生之秋)

尾聯:艱難苦恨、潦倒新亭 (悲國家之秋)

(設計理念:主要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發展。)

  八、教學反思分析

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後,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由於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

  《登高》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沉鬱頓挫,他的詩會使我們的靈魂更有深度、廣度。他就是被尊稱爲“詩聖”的唐朝大詩人杜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杜甫的《登高》。

  一、說教材: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峯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鬱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

(出示課件一:《登高》的寫作背景)

《登高》寫於唐代宗天曆二年秋天的重陽節,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於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着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

(出示課件二:登高 杜甫)

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本詩首聯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

頷聯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對仗中創造出了超越現實的博大宏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深沉的感慨。

頸聯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

尾聯以生活細節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繫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

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又皆對仗工穩,(出示課件三)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讚本詩爲:“此詩自當爲古今七言律第一。”許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此格,至老杜始爲精密耳。”也難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

(出示課件四)

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鑑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並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瞭如下三維目標:(出示課件五)

知識目標:瞭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能力目標(重點):

1、培養頌讀詩歌的能力。

2、賞析情景交融,沉鬱頓挫的藝術特點。

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啓迪愛國主義情懷。

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詩是最適於吟誦的。本課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想描摹中體味理解。

  三、說教學設計

本課釆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1、導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並佈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導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爲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

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節釆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並充分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

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節從整體感知到逐聯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鬱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

4、課堂拓展: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纔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啓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澱,情感的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並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爲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啓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5、小結:這一環節主要對杜甫晚年創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於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後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得以提升的機會。

6、作業:爲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

  四、總結:

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美的旋律,是人格的淨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我要說,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

謝謝大家!

  《登高》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近體詩六首》一課中杜甫的兩首詩《登高》《蜀相》。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近體詩定型於唐代,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包括律詩、絕句和排律幾種。這種新詩體的出現,給詩人們馳騁才力、抒發性靈開闢了新的途徑,也大大地拓寬了詩的題材。本課所選的六首詩是唐宋著名詩人的名篇。

杜甫的《登高》被人贊爲“杜集七言律詩第一”“古今七言律詩之冠”。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流、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蜀相》是杜甫的又一名作。詩中借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抒發了詩人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二、教學目標

從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出發,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杜甫及詩歌的寫作背景。

2.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3.瞭解詩歌的常見表現手法。

4.掌握詩人的精湛構思和獨特風格。

能力目標

1.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2.瞭解常見的藝術手法並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德育目標

1.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2.感受詩人的高尚情懷。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瞭解創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4.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及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

5.學習借古人抒發自己情懷的寫法。

  四、教學與教法

古代詩歌特別是近體詩的誦讀與鑑賞常常是合二爲一的。教學時應特別注意讓學生作好課前預習,在反覆誦讀中自行揣摩詩句含義及藝術特色,爲課堂教學作好準備。另外,在鑑賞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的基礎上,給學生講一些詩的句法和章法,格律常識等,但不講的過多、過深。

1.反覆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教科書、黑板、粉筆的侷限,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聲像創設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課堂設計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峯。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卓爾不羣的藝術才情。

(二)學習《登高》

1) 解題(多媒體顯示有關知識)

1.杜甫介紹、創作風格及其代表作品

2.寫作背景介紹

2)誦讀指導

多媒體顯示詩歌內容

1.播放誦讀錄音,學生初步感知。

2.正音指導。

3.介紹誦讀技巧,介紹七言句的朗讀節拍。

4.學生誦讀。

3)品讀鑑賞

1.疏通詩意。

2.體會詩歌意境。

3.體會詩人感情。

4.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

5.理解詩人的高尚情懷和思想境界。

一共設計五個問題,學生逐個討論,教師分別歸納明確。(課件演示歸納結論)

4)小結、課件演示小結內容

(三)學習《蜀相》

1)介紹寫作背景(課件演示)

2)誦讀指導

1、課件演示詩歌內容,然後欣賞朗讀錄音。

2、學生誦讀。

3)品讀鑑賞,要求學生自學爲主。步驟大致如下:

1、分析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的大意,瞭解詩歌內容。

2、名句欣賞

品讀頷聯和尾聯,理解詩歌的語言特色,體會詩人感傷嘆婉的情調,進一步理解詩人借古抒懷的寫法。

(四)學生再讀這兩首詩,爭取當堂背誦,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