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11.2三角形內角和》說課稿範文大綱

《11.2三角形內角和》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11.2三角形內角和》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1.2三角形內角和》說課稿範文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三角形的內角》,我將從如下方面作出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的地位

本節課是在研究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學生在對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0 ”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該定理進行推理論證。它是進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它圖形的重要基礎,更是研究 多邊形問題轉化的關鍵點;此外,在它的證明中第一次引入了輔助線,而輔助線又是解決幾何問題的一種重要工具,因此本節是本章的一個重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是三角形的一條重要性質,有着廣泛的應用。雖然學生在小學已經知道這一結論,但沒有從理論的角度進行推理論證,因此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證明及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

另外,由於學生還沒有正 式學習幾何證明,而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證明難度又較大,因此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突破難點的關鍵: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獲得感性認識,將實物圖形抽象轉化爲幾何圖形得出所需輔助線。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角的定義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0,能用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進行角度計算和簡單推理,並初步學會利用輔助線解決問題,體會轉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拼圖試驗、合作交流、推理論證的過程,體現在“做中學”,發展學生的合 情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操作、交流、探究、表述、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會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繫與嚴謹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模仿力強,喜歡動手,思維活躍,但思維往往依賴於直觀具體的形象,而學生在小學已通過量、拼、折等實驗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這一結論,只是沒有從理論的角度去研究它,學生現在已具備了簡單說理的能力,同時已學習了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及平角的`定義,這就爲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驗,討論交流、嘗試證明做好了準備。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活動應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應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因此,我採用了動手操作— 觀察實驗—猜想論證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 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 者,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並教給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思考、抽象概括從而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活動程序:(設計爲六個環節:)

我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了:

1、情景激趣 引出課題”的環節引入課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爲探索新知識創造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境。讓學生說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爲此我設計了。

2、自主探索 動手實驗 。

3、討論交流 嘗試證明”以下兩個環節。

4、應用新知 鞏固提高。爲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競爭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5、‘漁技’大比拼”這4道習題既含蓋了方程的思想又包括了整體的思想,還讓學生提前感受到了反證法的方法,有利於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回顧使人記憶深刻,反思促人進步。

6、暢談體會 課外延伸 ”這一環節我選擇從三個方面,讓學生進行 回顧反思和作業補充。我認爲學生要從一堂課中得到收穫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通過這種方式,獲取比知 識本身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數學方法,數學能力以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六、設計說明與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實物拼圖與說理論證有機結合,在動手操作,合情推理的基礎上進行嚴密的推理論證,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以問題爲載體,在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中學會知識、感悟方法、訓練思維、發展能力,練習的設計起點低、範圍廣、有梯度,以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樹立大數學觀 ,把課堂探究 活動延伸到課外,在課與課之間,新舊知識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橋樑,爲學生長遠的發展奠基。

本節課的教學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大部分學生能參與活動中,突出了重點 ,突破了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練習除注重基礎外 並進行了延伸。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美中不足的是,還有少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沒有在參與活動中去思考,收穫不大。

新課程的教學評價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的如下方面作出了多元化的關注:

1、關注學生探索結論、分析思路和方法的過程。

2、關注學生說理的能力和水平。

3、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以期待人人都能學有 所得,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初淺認識,希望得能到各位專家、各位老師的指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