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說課稿三篇

語文說課稿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語文說課稿三篇

語文說課稿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爲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本課的學習目標是: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課文中的對話、感情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讀中悟,悟中讀”是我突破重難點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中採用簡筆畫、貼圖、做實驗、講故事、表演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讀、想、說、做,調動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運用談話、質疑、想象、拓展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教學程序、思路

一、談閱讀、導新課:

1、讀過哪些寓言、成語故事?知道了什麼?

(從課外閱讀入手,讓學生談讀後感受,既激發鼓勵了學生課外閱讀,瞭解了學生學情,又爲後面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做好鋪墊!)

2、今天學習一個有趣的寓言成語故事,相信學完之後你們一定也會有所收穫!

(再次爲突破難點作出提示,也給學生學習目標以引導。)

3、板書課題:坐井觀天、誰解釋一下課題?看了課題有什麼問題沒有?

(質疑課題,讓學生學會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讀中悟,悟中讀:

1、一起聽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教師範讀全文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感受到對於小學生而言,教師的範讀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感染學生,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讀文學文的興趣。)

2、同桌讀,比比誰讀得正確、通順。

3、生字寶寶出來和讀書認真的同學交朋友。

點名讀生字“沿、際、信”

提示容易寫錯的“沿”的“ ”,複習“際”的“ ”的筆畫

4、讀了課文之後,有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讀後質疑,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問難的思維習慣。)

5、理解“井沿”

師畫簡筆畫(一口井),點名貼圖(青蛙和小鳥),他們該待在什麼地方?

6、再讀課文2—7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鳥說些什麼?

(這是一個很自然、開放、跨度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能看出學生水平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對於此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照着書本念幾句青蛙和小鳥之間的對話,有的學生可能就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內容。比如:“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卻說天大得很。”又或“青蛙和小鳥在爭論天有多大。”也就是說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答。此問題對於老師而言也是一個更高的挑戰。要抓住學生的回答點,引申以下教學。)

①從課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天大?

理解“一百多裏、無邊無際”

(結合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小鳥都飛過了哪些地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還可以說( )無邊無際?

指導2—5自然段感情朗讀,讀出天的“大”

②爲什麼青蛙和小鳥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做小實驗)

(溯源讓學生明白青蛙爲什麼笑小鳥,小鳥爲什麼笑青蛙?也爲學生讀好6、7自然段做好鋪墊。)

指導6、7自然段感情朗讀

7、聽聽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吧!

男女分角色朗讀對話

表演讀對話

三、明寓意、來拓展:

1、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

(想象思維、思維活度的訓練。)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適時點明:我們平時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給學生一個理性的高度。)

3、教師講述《夜郎自大》的故事。

(此舉不僅是拓展,也給學生一個講故事的示範。)

你也來講講課外讀過的寓言、成語故事吧!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勵學生課外閱讀。)

板書: 12 坐井觀天

小鳥 天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青蛙 天 井口大 眼界狹小

說設計理念:

列寧說:“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的——如果你給兒童講童話時,其中的雞兒、貓兒不會說人話,那麼兒童便不會對它發生興趣。”《坐井觀天》是一個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在學生眼裏它可能更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怎樣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有所發展呢?我力求老課文加入新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課堂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勵課外閱讀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語感、加強積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揮想象,激活訓練學生思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故事裏飛翔,積澱厚實的語文素養,沉澱健全的人格與生命!

語文說課稿 篇2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十一冊裏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爲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爲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一、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爲: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爲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二、說教法

本堂課因爲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三、說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爲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四、說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說“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初學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爲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爲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初次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五、說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爲板書總是爲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爲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爲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總之,初次嘗試文言文的教學,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爲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語文說課稿 篇3

教學要點:

海的象徵意義及詩人由止抒發的思想感情

形象生動的語言,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領略異國情趣

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如何圍繞中心行文。

學法指導

利用學生熟悉的有關分別的場面引導學生對詩歌結構的把握通過指導誦讀,品味詩中透出的思想

教學步驟:

1、介紹背景知識:明確: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稱他爲“俄國文學之祖”、“大的俄國人民詩人。”

12歲入皇村學校學習,就從事抒情詩歌創作。在《自由頌》中就顯示了他對專制的仇恨和對自由的追求:你專制獨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寶座/我以我嚴峻和歡樂的眼光/看待你的覆滅,你兒孫的滅亡。由此,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即南高加索。在這裏度過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放逐,過上了幽禁的生活。這期間寫下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透露出詩人在困境中仍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趣。這一詩歌成了許多青年人的座右銘,激勵了幾代人。在沙俄政府的對詩人懷柔與高壓兩手統治下,於是1837年2月10日逝世。他戰鬥的一生可用他逝世前一年作的《紀念碑》作一個很好的總結:

我之所以能永遠爲人民敬愛/是因爲我曾用詩歌/喚醒人民善良的感情/在這殘酷的世紀/我歌頌過自由/並且,還爲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祈求過同情我爲自己建造了一個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紀念碑……/我的名聲將傳遍整個俄羅斯大地/它現存的一切語言,都會說我的名字。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詩人的代全作,塑造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致大海》寫於詩人第二次流放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岩石上,面對表達式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歷,想起葬身於大海的英雄……懷古傷今,思緒萬千,他的心像大海一樣深沉、激盪。情不自禁寫下這首詩篇。

2、題目解說

致大海:明確:致爲給予,向對方表示自己的情意。還有致別的之意,是對大海表達自己的情意,也是作別大海。大海成了詩人意象中的朋友。

關於告別的詩歌學了不少,可用學生熟悉的告別詩作導課。

3、內容講解:自古以來關於告別的詩歌很多。與友人分別的場面一般分三個步驟,或叫做分別三步曲,長亭送別——觸景生情,渲染離愁別緒——銘記友人。下面就詩歌的內容照應分別三步曲:(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詩歌的結構,進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容。)

1)、投示多媒體,展示“長亭送別”畫面或“勸君更盡一杯酒”或“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畫面。這是分別時友人“執手相看淚眼的情境,學生可以入情入理地去感受或說出這種畫面,然後回到教材中去,要求學生看課文,找出課文中,詩人對大海老朋友的分別的第一步。至此學生很容易找到詩中第1、2兩節爲分別前奏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2)、中間詩節較多,採用跳過去的方式,進行詩歌最後一部分的把握。即要求學生

思考:最後時間不等人,真的要分別了,那種依依不捨的、難捨難分的情誼最後化

何種形式?學生答案會集中到這一點:銘記老朋友。如此要求學生從詩歌最後一節往上看:學生很容易確定最後兩面三刀節爲詩歌分別的第三步:

哦,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明確:銘記大海的誓言(實質爲不管身處何境,都要爲自由而戰心中裝有自由的火焰)

3)、中間部分,就是詩歌中分別朋友的第二步:觸景生情引發許多對往事的回憶和聯想,加重了離愁別緒,也細膩地展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部分有明顯的行文結構特徵。

引導:我們與友人分別時也會觸景生情,想到很多與之相關的人和事。詩人面朝大海老朋友作別,也情不自禁地想了很多:

展示大海的美(3—7):是對大海自然景物的集中描寫,這種明滅變幻、開闔起伏的動勢,表現出能夠吞噬一切的威力,可看作是一幅讚美俄羅斯人民的力量的圖畫。抒發詩人對大大海的讚美和眷戀的情感,再一次示大海自由奔放的特徵。

想到與大海相關的人物(8—13):自然想到具有大海精神的、爲自由而戰的、作者崇敬的歷史人物,即對人文景觀的描寫:他們爲自由而戰,爲自由而獻身。其實,這就是詩人普希金畢生的追求。

4)、結構框架,整體把握: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噎咽→觸景生情的回憶與聯想(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決心(心中有大海)

致大海:詩人告別大海大海引發詩人的回憶與聯想銘記大海,以此激勵自已自由奮鬥不息

作者要告別大海到最後心中裝着大海,告別的是有形的大海,帶走的是無形的大海(即帶走大海的精神內涵:自由奔放。意味着不管身處何境,不管如何絕望,追求自由的心不會變)。實質上作者也是要學歷史上爲自由而戰的人,即是對爲自由而戰人物景仰和弔唁,也是繼續他們未竟事業的宣言。在專制黑暗社會有如此進步的表年,這是民族的大幸。

練習訓練

說說本詩的主題,想想中外詩歌的異同點,議議大海的形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