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評語 > 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導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以下是關於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供您參考和借鑑。

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篇一】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林老師的作文指導課,能結合教學內容,突出了以學生爲本的思想,學生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體現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新課改下一堂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態下真實的佳課。下面,我就林老師引領的作文指導課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發掘“材”源,獨具匠心

寫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話要說,有情要抒,有事要敘。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爲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內容爲生活,形式爲生活,終極目的爲生活。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新課標”在習作目標中指出:“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其目的在於讓學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爲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氣息的習作。可是,城市的學生生活並不豐富,他們每天奔走於學校及各種特長班,日程單調,生活空間狹小,缺乏豐富的生活源泉。學生怕寫作文,總感到寫不好,主要癥結在於沒素材可選,於是只好拼湊或抄襲。針對這些情況,陳老師根據低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興趣愛好,爲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充滿童趣的作文題材。把寫作範圍縮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課中,學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讓學生“心動”、“口動”、“筆動”,解決了“作文難”的問題。無論是口語交際,還是寫話,學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萬物皆活”。

二、優化指導,激活思路

學生的習作內容具體、生動,有文采,有個性化,這取決於教師點拔的技巧與藝術。這次作文指導課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於林老師提供了句式, 規範了語言。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以片斷訓練爲重點。段,是介於“句”和“篇”之間的表現形式。我們要在四年級繼續進行詞句訓練,突出段的訓練這一重點,紮紮實實地進行段的訓練。段,在結構方式上有一定的組合規律,包括並列、總分、因果等。句,這一教學環節無不滲透着教師指導學生片斷組合以及謀篇佈局的良苦用心。

這次作文指導課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還得益於教師成功地引進口語交際。林老師這堂課先口語交際,再習作,融口語交際、習作爲一體,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開拓思路。說和寫相互配合、滲透。口語交際有效地提升了習作質量。我們知道,說話是從內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橋樑。加強學生對口頭語言的訓練,是保證由句列段的過渡乃至完成小學作文教學任務的需要。口頭語言傾瀉於筆端,便是生動的文章。林老師的這節課無不體現着“從說到寫”的這一科學規律。

三、多元評價,畫龍點睛

在這堂自由寫話課上,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說話和寫話的評價,而且評價方式多元,學生與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以及師生互評。在評點中,再次讓學生揣摩寫法,感悟本次習作的要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傾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拓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林老師在每次學生交流之前,總不忘交代學生認真聽,想想“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更精彩?”我們可以看到,課中,學生始終在專心地聆聽同學的說話,始終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學的發言。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獲得共同提高。 總之,林老師的課處處以人爲本,充滿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學而未得的我豁然開朗,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篇二】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傅聯英:上午聽了葉老師的作文課,這是一堂氛圍輕鬆的作文課,課題新穎。教師語言親切,引課自然,本節課教師重視了口頭作文的訓練,通過教師得當的引導,學生都愛發言,述說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主題由於不是單元教學內容,所以較爲空泛。

伍麗萍:老師抓住了人物動作、心理、語言進行了作文教學,準備充分,親和力強,還結合學生自己身邊發生過的同年趣事教學,有講有練,如果老師在教學中能少點“扶”,多點“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上,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說話和寫話的評價,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聆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闊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

熊碧玉:葉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以“習作情感”爲主線,及時點評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選擇內容,進行指導寫作。讓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會寫作,敢於寫作,喜歡寫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給孩子多一點的思考時間就更好了。

魏偉燕: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中,課堂進行的自然流暢,教師緊扣主題,循循善誘,積極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並及時的做出有針對性的點評,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篇三】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今天有幸聆聽了周老師的一節“心理活動描寫”的作文指導課,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與大家交流。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家往往用“課堂的是否有效”標準來衡量一堂課是否是好課。周老師的課,她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尊重、關注學生,爲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務;學生參與熱情較高,基本掌握了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每一位同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正是 “有效課堂”的最好體現。

1、巧架橋樑,“有效”在懸念中起步

作文是學生頭疼的事情,“咬着筆桿愁眉苦臉”,“看着題目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這樣的情形在作文課堂並不少見。但令人驚奇的是,周老師的作文課堂中不但沒有這樣的情形,相反我們看見學生的是他們願意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我想,這一切“反常”的表現,應該是源於周老師巧妙地導入,爲學生的學習架起了一座心靈橋樑。上課前,周老師特意創造情景“老師遲到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當時的感受說起,很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到人的心理活動描寫的重要性,自然導入本節課內容,教學無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2、巧設過程,“有效”在靈動演繹中鋪展

周老師用學生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給予多角度的範文,打開學生寫作思路,讓學生體會到心理描寫的作用和方法。這個環節看似簡單,但其實並不簡單。我們不妨連起來看看問題的答案:寫心理可以用內心獨白的方法,寫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寫心情可以用語言、動作、神情、環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師讓學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實是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心理活動用什麼樣的方法更恰當,這樣,學生在具體操作時就有本可依。縱觀整個環節,我們可以這樣說:方法是在學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師潤物細無聲的指點中不知不覺掌握的,既輕鬆又有效。

3、巧作點評,“有效”在肯定鼓勵中昇華

教師好的`評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還能引領學生、提升學生。作文,需要的是語言,所以周老師的評價,尤其注重對學生語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課,周老師十分注重學生和自己語言中表現心理活動的一些關鍵詞,“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課堂上,學生的心是活躍的,情是真摯的,但由於平時的積累不夠,或一時不能聯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學生,想說卻無法說,說不明,此時,教師提供一些詞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習作時運用語言,使描寫更具體。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爲今後同類題材的寫作奠定基礎。

語文教學專家譚惟翰曾說過,“納”是“吐”的前提,是基礎,會“納”才談得上“吐”。”周老師的設計與引導,不正是在幫助學生“納”嗎?有了足夠的“納”,還怕學生“吐”不出嗎? 智慧的教師能創造智慧的課堂,智慧的課堂能培養智慧的學生。在周老師的作文課中,處處顯示着教師的智慧:關注了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關注了學生的起點和發展。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能聽到生命拔節的聲音,能看到生命成長的畫面,是真正的有效課堂。當然,如果再加點時間,通過師生評點,生生點評,緊扣前面學到的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習作中得到落實,那麼被評點的學生會更有信心,其他學生也能明白怎樣的描寫是好的,從哪些方面改進等,這樣也許會更生本、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