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評語 > 作文課聽課評語

作文課聽課評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導語:將枯燥的講解變爲生動的傳授,能引導學生有效學習,雙基落實,效果大爲顯著。以下是關於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供您參考和借鑑。

作文課聽課評語

  【篇一】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1、本節課教師重視了口頭作文的訓練,通過教師得當的引導,學生滔滔不絕,雖然說得不是太好,但畢竟學生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的是自己參與活動後的真情體驗,當然這也與教師平時的訓練也是分不開的。

2、教師處處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上,學生說不好,教師鼓勵學生說;學生說到精彩出,哪怕一個詞語,教師都會用欣賞的眼光賞識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語言誇讚他,所以整堂課學生興趣濃厚,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師引課自然,從上一篇的習作引到本篇習作,環環相扣,節奏流暢,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受,令聽者回味無窮。

4、本節課教師敢於大膽創新,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教師把提綱羅列在黑板上,學生被侷限在教師的框框中去完成習作的教學模式,本節課教師根據自己獨特的教學設計,課堂上展示了自己樸實的教學風格。

5、教師能把握住習作的重難點,通過讓學生反覆讀習作要求,圈畫習作中的重點詞語,教給了學生審題的方法。

6、課堂上教師處處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帶進了作文課,讓學生輕鬆走進作文課。

7、《語文課標》中指出,不同學段的寫作都要有真實、豐富的材料,本節課教師做到了,她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 有目標地讓學生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做到了真實。

8、教師課前準備充分,如提前準備的若干個水杯、暖水瓶、矇眼睛用的毛巾等,這些材料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是用心良苦,目的是通過這些材料,激發學生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從而爲後面的寫作做好儲備工作。

9、教師的教態自然、語言親切而簡練,課堂氣氛寬鬆而活躍,教師指導得輕鬆,學生說得也很輕鬆,在輕鬆地氛圍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有了寫作的素材。效作文教學而未得的我豁然開朗,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篇二】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傅聯英:上午聽了葉老師的作文課,這是一堂氛圍輕鬆的作文課,課題新穎。教師語言親切,引課自然,本節課教師重視了口頭作文的訓練,通過教師得當的引導,學生都愛發言,述說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主題由於不是單元教學內容,所以較爲空泛。

伍麗萍:老師抓住了人物動作、心理、語言進行了作文教學,準備充分,親和力強,還結合學生自己身邊發生過的同年趣事教學,有講有練,如果老師在教學中能少點“扶”,多點“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上,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說話和寫話的評價,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聆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闊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

熊碧玉:葉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以“習作情感”爲主線,及時點評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選擇內容,進行指導寫作。讓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會寫作,敢於寫作,喜歡寫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給孩子多一點的思考時間就更好了。

魏偉燕:在這節自由寫話課中,課堂進行的自然流暢,教師緊扣主題,循循善誘,積極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並及時的做出有針對性的點評,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篇三】小學作文課聽課評語

今天有幸聆聽了周老師的一節“心理活動描寫”的作文指導課,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與大家交流。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家往往用“課堂的是否有效”標準來衡量一堂課是否是好課。周老師的課,她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尊重、關注學生,爲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務;學生參與熱情較高,基本掌握了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每一位同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正是 “有效課堂”的最好體現。

1、巧架橋樑,“有效”在懸念中起步

作文是學生頭疼的事情,“咬着筆桿愁眉苦臉”,“看着題目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這樣的情形在作文課堂並不少見。但令人驚奇的是,周老師的作文課堂中不但沒有這樣的情形,相反我們看見學生的是他們願意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我想,這一切“反常”的表現,應該是源於周老師巧妙地導入,爲學生的`學習架起了一座心靈橋樑。上課前,周老師特意創造情景“老師遲到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當時的感受說起,很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到人的心理活動描寫的重要性,自然導入本節課內容,教學無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2、巧設過程,“有效”在靈動演繹中鋪展

周老師用學生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給予多角度的範文,打開學生寫作思路,讓學生體會到心理描寫的作用和方法。這個環節看似簡單,但其實並不簡單。我們不妨連起來看看問題的答案:寫心理可以用內心獨白的方法,寫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寫心情可以用語言、動作、神情、環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師讓學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實是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心理活動用什麼樣的方法更恰當,這樣,學生在具體操作時就有本可依。縱觀整個環節,我們可以這樣說:方法是在學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師潤物細無聲的指點中不知不覺掌握的,既輕鬆又有效。

3、巧作點評,“有效”在肯定鼓勵中昇華

教師好的評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還能引領學生、提升學生。作文,需要的是語言,所以周老師的評價,尤其注重對學生語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課,周老師十分注重學生和自己語言中表現心理活動的一些關鍵詞,“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課堂上,學生的心是活躍的,情是真摯的,但由於平時的積累不夠,或一時不能聯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學生,想說卻無法說,說不明,此時,教師提供一些詞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習作時運用語言,使描寫更具體。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爲今後同類題材的寫作奠定基礎。

語文教學專家譚惟翰曾說過,“納”是“吐”的前提,是基礎,會“納”才談得上“吐”。”周老師的設計與引導,不正是在幫助學生“納”嗎?有了足夠的“納”,還怕學生“吐”不出嗎? 智慧的教師能創造智慧的課堂,智慧的課堂能培養智慧的學生。在周老師的作文課中,處處顯示着教師的智慧:關注了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關注了學生的起點和發展。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能聽到生命拔節的聲音,能看到生命成長的畫面,是真正的有效課堂。當然,如果再加點時間,通過師生評點,生生點評,緊扣前面學到的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習作中得到落實,那麼被評點的學生會更有信心,其他學生也能明白怎樣的描寫是好的,從哪些方面改進等,這樣也許會更生本、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