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解說詞 > 區域生態環境與農牧業生產體系建設項目專題片的解說詞大綱

區域生態環境與農牧業生產體系建設項目專題片的解說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爲了加強“三農”工作,貫徹自治區政府提出的“部門協作、整 合項目,重點抓好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緊密結 合”的有關要求,探索財政支農資金管理的有效方式,按照“部門協 作、整合項目、集中資金、突出重點、創新機制、提高效益”的原則, 縣在自治區財政廳、發改委、扶貧辦、農牧廳、水利廳、林業廳 等廳局的幫助支持下,經充分調研論證於 年 9 月啓動實施了涇 源縣區域生態環境與農牧業生產體系建設項目。 目前該項目實 施進展順利,效果明顯。 (一、項目區概況) 項目區概況) 項目區總面積 61km 2 ,摺合 91500 畝,佔全縣總面積的 5.4%。涉及六盤山鎮、香水鎮的 14 個行政村,總人口 3215 戶 13600 人,佔全縣的 11.1%。其中六盤山鎮涉及 47.8 km 2 ,佔 78.5%,11 個個行政村,2500 戶 10492 人;香水鎮涉及 13.2 km 2 ,佔 11.5%,3 個行政村,715 戶 3108 人。 項目區以涇什公路香水鎮米崗路口至六盤山鎮什字 312 國道丁字路口段爲中心向周圍輻射,是外界進入的第一印象區, 也是形象區。

區域生態環境與農牧業生產體系建設項目專題片的解說詞

項目建設以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農牧業基礎設施建 設爲切入點,以降雨集蓄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爲核心,以土地合理 1 利用爲基礎,以農、林、草、畜、藥、旅遊等產業開發和持續發展爲 主攻方向。 在總體佈局上實行“林戴帽、林草、林藥繫帶,坡改梯穿鞋,特 色種植下川道” 的格局。 以涇什公路、 鄉村道路綠化、 景觀水利爲帶, 以農田地埂防護林爲網,以荒山造林、河灘造林爲片,形成帶、網、 片相互交織的綠化效果,使流域內在短時間內達到四季長青、三季有 花。 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機交融,旅遊觀光帶的格局基本形 成。真正把項目區建成“園林式生態園、產業結構優化的示範園、增 加農民收入的經濟園”,達到綜合治理,美化環境,提升旅遊品位, 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項目建設內容主要以基本農田、水土保持、造林、村莊綠 化、禁牧圍欄、鄉村道路建設爲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特色種植 業、草畜產業、生態能源項目爲主的生產發展項目和農業實用技術推 廣培訓三部分組成。 項目總投資 1541 萬元,其中財政資金 932 萬元,銀行貸款 206 萬元,縣自籌 403 萬元。按項目劃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 749 萬 元,佔總投資的 48.6%,其中農田建設 88 萬元,水保工程 139 萬元, 生態項目 499 萬元,鄉村道路建設 23 萬元;生產發展項目 749 萬元, 佔總投資的的. 48.6%,其中種植業項目 124 萬元,養殖業項目 455 萬 2 元,生態能源項目 170 萬元;科技推廣及培訓 24 萬元,佔總投資的 1.6%。項目管理費 19 萬元,佔總投資的 1.2%。

(二、項目完成情況) 項目完成情況) 截止目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情況是: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新修農田建設 500 畝。完成 4000 畝任務的 12.5%。 2、修建柳谷坊 68 座,栽柳樁 1 個,完成 4 座攔水壩及兩 個人工湖的基礎開挖,砌護基礎漿砌石 350 方,開挖土方 1300 方。 3、完成退耕 15000 畝,其中林草間作 8000 畝,林藥間作 7000 畝,完成任務的 100%。 4、完成荒山造林 4500 畝;河灘水保林 2500 畝;機修農田地埂 造林 800 畝;村莊、道路及庭院綠化 113560 株,摺合 680 畝。完成 任務的 100%。 同時,項目區完成農戶危房改造 350 戶。 5、新修鄉村道路 2.4 公里,完成任務的 20%。 生產發展項目完成情況是: 生產發展項目 1、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建立以柴胡、黃芪爲主的 gap 生產示 範基地 畝。建立六盤山山地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 150 畝。 2、 馬鈴薯高效生產基地建設。 建立優質專用薯生產基地 1500 畝。 脫毒種薯繁育基地 448.8 畝。 3、特色經濟作物生產。建立優質蠶豆生產基地 1948.8 畝。 5、 養殖業項目和家庭生態能源建設項目正在積極組織實施當中。 3 農民實用技術推廣培訓 2500 人次。 (效果) 效果) 項目實施中,各相關部門遵循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堅持 生態優先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使項目區域內的山、水、田、林、路、 草得到綜合治理,做到綜合治理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緊密結合、與 整村推進、農民增收緊密結合。 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 實 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做到了自然、人文的和 諧統一,美化了家園,促進了草畜產業、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爲我 縣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治理, 使項目區域內的山變綠了, 基本農田變平整了, 溝壑內的河灘、水變美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農 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採取的措施) 採取的措施) 項目實施中我縣認真學習彭陽縣小虎窪生態扶貧綜合治 理示範區的成功經驗,嚴格按照“部門協作、整合項目、集中資金、 突出重點、創新機制、提高效益”的原則,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 施: 一是領導重視,部門協作。區域生態環境與農牧業生產體 系建設項目是一項涉及面廣、任務量大的系統工程,縣鄉村各級領導 非常重視此項工作,縣委李學明書記、政府馬凱縣長經常深入一線進 4 行規劃、設計、監督,政府袁秉和副縣長 帶領各相關部門負責人 和技術人員勘察現場組織施工,涉及鄉鎮和部門按照“部門協作、整 合項目、統一規劃、分工負責”的工作思路,主動參與、積極協作, 優化整合各部門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提高了鄉鎮、部 門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是注重宣傳,提高認識。組織機構,項目資金落實以後,最重 要的就是如何提高縣鄉村各級領導, 特別是項目區農民羣衆對這一富 民工程的認識,爲此,縣委、政府和涉及鄉鎮、部門採取會議、培訓 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以提高認識,使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相互補位 的合作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實現了部門之間由過去的“單打獨鬥、 相互扯皮”向現在的“全面協作、主動整合”的轉變,發揮了各部門 的職能作用和技術優勢,促進了部門之間“各負其責、各記其功、整 合使用、整體推進”機制的建立;廣大貧困農民自我發展意識明顯增 強,實現了廣大農民在開發過程中由過去“被動式接受”向現在“主 動式參與”的轉變,真正做到了所有項目都是符合當地實際和農民意 願的,促進了項目總體效益的發揮,爲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 基礎。

三是因地制宜,科學管理。項目實施採取以小流域爲單位,對工 程措施、林草措施、治坡措施與治溝措施在實施順序上合理安排,使 工程與生物、治坡措施與治溝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切實做到統一規 劃,分步實施。同時,立足於土石山區和旅遊縣的具體特點,因地制 5 宜,把生態旅遊貫穿於治理的全過程,採取“山、水、田、路、草” 綜合治理。項目具體實施中,嚴格按照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有關 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堅持項目建設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監理 制、合同制原則,對項目區所涉及的苗木、種子、基礎母牛、禁牧圍 欄材料等統一實行政府採購,建立健全項目經營管理機制,通過科技 培訓、示範帶動、技術服務和項目管理措施確保項目順利運行。 四是強化項目資金管理。建立嚴格的項目資金管理使用制度,對 已實施完工的子項目,在嚴格驗收的基礎上,項目資金實行報帳制管 理。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對項目資金的劃撥和使用進行全方位的 監督檢查,堅持厲行節約、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