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通用7篇)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通用7篇)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1

讀罷全書,我方纔將抑制在心中的悲痛愁苦釋放出來,長長地舒了口氣。這部書是一個聖潔的詩魂,是一道玉之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

全書通過描寫一個玉器家族的生死興衰,譜寫了屬於穆斯林的詠歎。今昔對比宛如兩條河流相融相會,其妙無窮。從玉匠樑亦清收養韓子奇,到韓子奇勾心鬥角威師傅樑亦清報仇,再到韓子奇與師妹樑君璧、樑冰玉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最後到韓子奇女兒新月悽婉的一生,前半部分還是精雕細琢,暗潮涌動,後半部分便是勢不可擋,洶涌澎湃了。猶如《神奈川衝浪圖》,全書在新月之死時掀起滔天巨浪,將這一彎明亮的新月捲入了命運和悲劇的長河,讓人實在不得不流下眼淚。

正如作者所言,此書是“爲人心所傳”,這就註定了此書奇詭神妙,悲壯淋漓。細讀全書,讓人不禁響起《巴黎聖母院》那美與醜的強烈的衝突與對比,又讓人不禁嘆謂其與《京華煙雲》相似的命運的闊大與無奈。《玉殤》樑亦清之死,悲悽淋漓,令人震駭;《玉王》中子奇之青雲得志,勾心鬥角,或如大夫雕鑿,若如小弦切切。在這一條晶瑩、詩意的玉河中,樑亦清,樑君璧,韓子奇,蒲綬昌,各個人有各個人不同的內心世界。然而,在這紛繁雜亂的命運之林中,一個莊重、美麗的靈魂悄然升起——新月!

作者在後記中寫道,一個人的悲劇命運,會使他的心靈得到常人無法得到的冶煉和淨化,這便是美。若沒有這種美,人生怎還是人生?新月之美,並非作者借她闡發了多少真主的旨意,而是她揚起了穆斯林美的靈魂,是她的心靈渡過了悲劇與苦難的命運之河,接受了光明與希望的洗禮,變得越發至善至美。新月,宛如一條活潑美麗的小溪,由遠到近,由弱及強。她的美,正如明月般純淨皎潔。樑君璧之叱吒風雲,韓子奇之愁腸百結,無一不襯托出她如夢如幻的美,然而從樑君璧拒絕楚雁潮開始,她的世界掀起了巨浪,將少女如無瑕美玉的愛心打得粉碎。她的死,有一種“奧菲利亞式”的凋零之美,又如祝英臺般纏綿悲涼,卻不只是柔情悽婉,而是蒼天泣血!

問世間,何爲美?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尋找這個答案?奼紫嫣紅,大漠孤煙,是美;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堪稱完美的藝術品;《蒙娜麗莎》那一抹動人心絃的微笑,是美……到底何爲“美”?讀完《穆斯林的葬禮》,我覺得我找到了答案——最美不過人的心靈,它能壓倒一切,鎮住一切。蕭紅一生命運坎坷,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用一顆未被污染的,飽含童真的純淨心靈寫下了《呼蘭河傳》;汪曾祺年輕時作品不受文壇重視,抗戰時在西南聯大受盡磨難,然而在晚年時他卻將這段往事寫得如履平地,還創作了《受戒》這樣純淨如水的佳作……有句話說得好,在逆境中,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正如書中傳達的旨意,只要人的心還是美的,那便是不可磨滅的希望!

有人認爲結尾太悲慘,然而尾聲部分,樑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門裏邊,雪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亮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着她。冰玉衝上去一把抱住她‘新月!新月……’”她抱住的不再是一個少女,而是樑家的第三代,一個新的新月,一個新的希望……

舊的生活總會過去,新的生活如黎明破曉,如期而至。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2

文章的的結構奇特,文中所表現的兩代人感情故事更是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特別是新月和楚老師之間的愛情,不知曾讓多少女孩子落淚。我不忍落淚,不是我不爲之感動,不是我不爲之悲泣,只是因爲我是男子漢,所謂男兒流血不流淚是也。可是,不知多少次我的眼角也閃爍着淚花,只是這類化不曾落下。淚花閃爍,爲的是新月與楚老師愛情的真誠,爲的是他們的感動,更爲他們愛情的的悽美。讀完這篇小數,我甚至抱怨作者爲何如此殘忍,要賦予妙齡少女如此苦難並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

韓新月和楚雁潮找到了屬於他們的愛情了嗎?好像找到了,又好像沒有。讀過他們,令人有一種由衷的欽羨,又有一種揪心的疼痛。新月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幸運的是在茫茫人海中她找到了那個深愛着她,也是她愛的人。不幸的是那痛苦並短暫的一生。

另一個世界有着另一份感情。新月爸爸那一代的世界,主角非新月的父親韓子奇莫屬。對於這位主人公韓子奇先生的評價曾經一味的變化。當最初的易卜拉欣成爲樑亦清的徒弟市我看到的是勤勞,刻苦,積極向上的韓子奇。當他背棄奇珍齋而投奔匯遠齋時我甚至憤怒,後來才知道那是忍辱負重,那是臥薪嚐膽。當他扔下孤兒寡母爲了玉而漂洋過海去往英國時,我只有茫然和無奈。因爲我瞭解那些玉在韓子奇心中的分量,那就是他的命。可是一想到我那被棄下的孤兒寡母時,我又心如亂麻。這一切的一切只能說明韓子奇是個血肉豐滿的人物。他的一生,爲玉而生爲玉而亡,爲他的玉事業執着的奮鬥着,他是當之無愧的“玉王”。

可事情的問題就發生在韓子奇流亡英國的十年。他與另一位主人公樑冰玉——他的師妹,他的妻妹。他們抗拒不住,產生了愛情,於是有了韓新月,有了新月那痛苦並短暫的一生。

這是一幕悲劇,無論是對韓子奇,樑君璧,還是韓新月來說這都是一處徹徹底底的悲劇。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3

這是我第一次讀不同於漢族文化,有着如此厚重的民族色彩的一本書。

由玉而起,由玉而滅。小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韓子奇爲主人公、以玉爲線索,講述人如何傳承玉以及玉如何改變人的故事;另一條是以韓新月爲主人公,講述她短暫一生的起起落落。書的結構非常清晰,一章講“玉”,一章講“月”,這樣不斷交替,完整的講述兩代人的人生,直至葬禮。

書中非常感人的片段是《月落》,在寒冬中的某個夜晚,看到這一章節時身爲一名成年人也不禁潸然淚下。每個人都不想新月死,我也不想,她是一顆朝陽,正是處於青春活力噴薄而發的時候,她剛離開那個被自己“媽媽”冷落了十八年的家庭,她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英文系,她冰雪聰明又善良純真。她剛遇上那個她命中註定的靈魂伴侶。她與楚雁潮的相愛是不顧一切的,衝開了回漢兩族不能聯姻的世俗約定,衝破了道德禮教。楚雁潮是新月心中的涓涓而流的清泉,洗滌了她內心一直以來的煩惱,在那個文革前期的年代,師生戀是個不可言談的禁忌話題,家長的反對,世俗的約束,社會的不認可都沒有讓他們退步。像童話般的故事在現實中卻又幾時有童話般的結局,命運之神沒有眷顧他們。嬌豔的鮮花還未綻放便戛然而止,心臟病帶走了新月的生命,也帶走了楚雁潮的靈魂。二十年後楚雁潮在新月墓邊拉着他們曾經最愛的《梁祝》將天上地下的兩顆心在縹緲的琴聲中連在了一起。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

天星和陳淑彥是這個家的倖存者,也是這個家受害者,一個強行被打壓了愛情卻在發現真相後有苦不能言,一個殷殷期盼着枕邊人能多些溫柔卻再也體會不到想象中的愛情。他們又做錯了什麼呢?是不是時間的車輪一直轉,我們就可以減少這種不幸的概率,是不是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就能看清哪一份是真情實意?

整本書,樑亦清,韓子奇,樑壁玉,樑冰玉,新月,天星,姑媽,淑彥……還有楚雁潮。每個人,都各有各的特點,令人感動,令人理解,我完全感受到了人生在世,誰都不容易,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之前只是知道這個大道理,但這一次,讓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引人深思的地方是韓子奇曲折的一生,原本是一個隨着吐羅耶定巴巴一起追隨朝聖,一心向着聖地麥加的虔誠的漢人,因爲路上遇到了更讓自己癡迷的玉,而停下朝聖的腳步,書寫出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成爲一代玉王。覺得韓子奇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克蘭德有些相似,大概是我以爲的神似。都是爲了藝術放棄了一切啊。可是爲什麼對克蘭德沒有太多的譴責,對韓子奇卻有點看不起呢?我不知道自己是看不起他和樑冰玉的愛情還是看不起他在樑冰玉走時候對玉的難捨難棄,大概是後者更多。

《穆斯林葬禮》就和這本書名一樣,透視着民族的興亡和個人一生的困苦,訴說着對生的渴望,又必須面對着死的無奈和絕望,生得自然,死是解脫。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4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爲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爲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伊斯蘭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是一個神祕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爲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緻的宗教場面,瞭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敘描繪,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淨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爲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爲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wenge前到wenge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複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衝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着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蕩氣迴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僅僅是這單薄的一遍已經令我的心緒久久無法得到寧靜了。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爲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爲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爲之悲哀……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淡漠的人,對它肅然起敬……我瞭解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禮節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爲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書種。種,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爲,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我爲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爲樑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爲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爲所欲爲。樑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爲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爲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5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一部長篇文學小說。這本小說主要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幾十年的興亡盛衰,幾代人的命運以及悲慘的愛情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被霍達女士的寫作水平而驚歎,被書中人物的命運而不由自主的感到悲哀。

《穆斯林的葬禮》生動形象的塑造了視玉如命的樑亦清、韓子奇;小氣吝嗇的樑君璧;大膽追愛的樑冰玉;純潔樸實的韓新月;內向文靜的韓天星以及一身正氣的楚雁潮……這麼多人物形象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純潔善良的韓新月。

當別人污衊、嘲笑韓新月時,韓新月沒有受到外界影響,也沒有以毒攻毒、以牙還牙,她只是依舊做好自己,也就做一個純潔,而不被世俗所侵染的人。

韓新月在得知自己心臟有病時,她沒有對生活抱怨,沒有向死神低頭。她也沒有埋怨家人,反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想着家人的安危。她的心靈是那麼純潔,那麼一塵不染。

而現在正值大好年華的我呢?我被虛榮的外表所迷惑,我忘記了內心的美好,更是有時羨慕別人可愛的裝飾,和韓新月相比,我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從此以後,我也要像韓新月一樣,做一個純潔、善良、富有朝氣的小學生。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教會了我做人的真理與人生的真諦!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6

小說寫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個多世紀的生活,歌頌回族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樑亦清,原是回族低層的琢玉藝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壁長於心計,次女冰玉嬌小任性。一天有位長者帶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爲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賣買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樑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着的玉坨上,寶船被毀,人也喪命。爲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壁,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在倫敦冰玉與亨特之子奧立佛相戀,可是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卻不幸喪生。韓子奇與樑冰玉在海外相依爲命十年,曠男怨女終於結合並生下女兒新月。戰後一同回國,姐姐收留新月爲自己女兒,冰玉遠走他鄉。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爲樑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可是紅顏薄命,新月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絕。

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篇7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我最好的朋友介紹的。據說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感人。感動了一代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好朋友。拿到了書,厚厚的看了一下封面,很普通,簡單的文字和幾張圖片,一個月牙和一個迴文,看不出什麼異樣,感覺是一本很普通的書,有幾十萬字,也沒覺得有什麼異樣。

粗略匆匆看完這本書,腦子裏形成了一個大概的模式,但再欣賞的時候,感觸更多了。我驚歎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法,讓人沉醉在這樣的意境中,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與主人公的親密接觸,讓他們爲之開心,爲之哭泣。當我把他們一個個送離這個世界的時候,我也承受着他們生死的痛苦。默默的,含着眼淚,對那些以獨特的方式逝去的人,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只知道回族愛乾淨,不吃豬肉。男人頭上戴小白帽,女人戴黑紗,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禮》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這部50多萬字的小說中,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容量和深刻的內涵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中國文化的衝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

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生命真諦的困惑與追求,樑一清、韓、樑君璧、樑、褚延超等一系列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出來,表現出奇特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清新流暢,簡潔樸實;用細膩的筆觸探索人心,讀後感留下深刻的思考,讓我們看到更多關於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相比新月坎坷的命運,我們應該感到非常幸運和滿足。生活在現在和平的社會,有父母的愛,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精神難道不是我們現代人在新月臨死還念念不忘學她最喜歡的英語的時候想學的嗎?人要學會知足。俗話說,知足常樂。經歷過你將何去何從,經歷過喜怒哀樂之後,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放棄看似重要的東西。因爲放棄是一種美,人生是一個不斷進步和知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