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範例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範例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範例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裏,有這麼一羣孩子們,他們在生活中碰到了挫折而被放逐,到了一所名爲“池塘之底”的學校裏。在那裏,他們遇見了一位改變他們人生命運的老師——馬修。

馬修老師是“池塘之底”新來的校監。在別人的眼裏,這羣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了,連這所學校的校長拉齊也對孩子們很冷酷。但是,馬修老師卻不放棄他們,給他們成立了合唱團,用音樂來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同時讓他們找回真正的自己。

影片中塑造了一大羣個性鮮明的孩子們形象。可憐又可愛的派皮諾在二戰中失去了爸爸媽媽,他經常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別人溝通,同時也經常受到別人的欺負。在合唱團,派皮諾雖然不會唱歌,但善良的馬修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而是將他委派他爲合唱團的副指揮。找到了存在感的派皮諾,封閉的心靈逐漸被打開了。在影片末尾,當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的時候,是派皮諾衝出了學校,央求馬修老師把他帶走。他的堅持感動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熱淚盈眶地抱起派皮諾上了大巴,開啓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在我遇見挫折時,我的身邊同樣有馬修老師這樣的'人,對我進行着言傳身教,提升着我人生的境界。這次期末考試,我的成績與上一次比較下滑了很多。於是,除了我的親人外,還有我的語文課外班劉老師,都在給我鼓勁。當我告訴劉老師這次期末沒考好的時候,他有些驚訝地瞪大了眼睛。當確認我真的沒有騙他時,劉老師溫和地對我說:“沒關係,這次考試已經成爲過去了,把注意力放在下一次考試,老師一定不會放棄你的。最關鍵的,還是自己不要放棄自己,不可妄自菲薄。”老師的一席話,讓我如沐春風,我也重新找回了繼續努力的信心。

影片結尾處,當熟悉的音樂聲響起,當孩子們的紙飛機紛紛落在馬修老師的腳邊時,當馬修老師撿起紙飛機看到孩子們溫暖的留言而微微一笑時,當馬修老師把派皮諾抱上汽車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時,那種無盡的愛中所包含的永不言棄的精神,讓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我們先從電影的名字談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個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我便帶着這樣的好奇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剛開始時,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當年他們的馬修老師留下的。

皮埃爾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日記,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裏,有着格外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的老師。還有着“一犯錯,就處罰”的教育方式。體罰更是司空見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鄉村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當代課老師。他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閒暇時也會創作一些小歌曲。

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着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時刻保護着孩子們,即使犯了錯,馬修老師也儘量避免孩子們受到關禁閉,甚至被打罵。而其他老師卻認爲對於一羣無藥可救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體罰。

馬修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令他驚奇的是班上有着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翰奇。馬修老師又在這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團!

因爲火災的事情,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嚴厲的校長不讓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告別。突然窗口飛出一架架寫滿話語的紙飛機。淚水模糊了馬修老師的雙眼!

假如沒有遇到馬修老師,貝比諾還是每個星期六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的孤兒;假如沒有馬修老師,也就沒有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他們是多麼的幸運呀!能遇到一位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老師!

是馬修老師爲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讓這個班裏的學生懂得了“愛”是什麼。這部影片給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個榜樣,也讓我們懂得了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法國電影,故事情節雖不是跌宕起伏,但是也令人感動。

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馬修到一所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中有着品行惡劣、調皮搗蛋的學生,冷酷的老師以及殘忍的校長。因爲學生的搗蛋,校長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管教這幫學生,結果只是適得其反。其中有一個叫貝比諾的孤兒,每週六都會在門口期待永不會來的父母一起回家。馬修看見這種情況,就想用自己的方法來改變。馬修還驚奇地發現這幫壞學生非常喜歡唱歌,於是他自發組織了一個合唱團,自己教他們唱歌。因爲熱愛,他們一點也不鬧騰,積極配合。漸漸的,學生們開始懂事。後來學校中着火了,而此時馬修帶着孩子們在山上玩耍,救了孩子們。而校長認爲是馬修的失職造成了大火,辭退了馬修。臨行前,孩子們唱起歌,飛出紙飛機,紙飛機上寫着每一位學生的寄語。同時,貝比諾揹着行李跟着馬修一起走了,這天是星期六。

校長是非常殘忍的,當學生犯了錯誤,他就以體罰禁閉的方式來處理。我覺得這樣只會增加他們逆反的心理,讓他們更加過分的調皮下去。雖然不能用體罰禁閉這種手段,但也不能不懲罰。有一位學生他扎破了麥神父,被馬修抓到,準備送給校長,可學生很害怕,於是馬修就罰他去照顧麥神父,我就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好,既懲罰了該學生,也讓他彌補了自己的錯誤。馬修也是個非常寬容的人,調皮的學生幾次冒煩他,他能忍讓,一次一個學生向他潑墨水,他並沒有生氣、追究,我想即使是現在的老師對學生這種過分的行爲容忍,更不用說在當時的環境下。再來馬修發現了孩子們的興趣,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他們,並從這個突破口漸漸地改變了孩子們。就是馬修這種耐心、寬容與仁愛得到了孩子們的尊敬與喜愛,最後的送行就是最好的證明。之前,我特地介紹了貝比諾,最後他與馬修一起走,顯然是把馬修當做了父親。

因爲我自己想做一名老師,看了這部電影,我也收穫了很多。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星期天中午,電影頻道播了一本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爲曾在預告中看到過,感覺還不錯,於是完整地觀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裏,有許多行爲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他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但我卻被震撼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裏滿是專注與柔情,我的眼睛溼潤了。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爲他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在長期的鄙視與壓制下,孩子們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爲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爲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個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經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斷,回想身邊的孩子與老師,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價值在哪裏?教師的價值在哪裏?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好的回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黑夜,任然籠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隱祕的寧靜的魔力,簇擁着的影子多麼溫柔甜蜜……”

哈杉,塘底的校長。而塘底學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骯髒——潛伏着人性的醜陋。

哈杉也是個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開始,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一位教師因爲學生的惡作劇而受傷,當即這位校長的反應是:你知道去診所有多貴嗎?快去敲鐘,讓大家集合!

呵,在教師受傷後,他不擔心老師的安危,讓大家集合,找出元兇。可若找出元兇又如何?懲罰學生嗎?可只要懲罰了學生,教師所受的傷就會自動癒合嗎?學生們就不會再次“惡作劇”了嗎?自然是否定的'。

“你給與別人什麼,別人都會還回來的。”無論是善還是惡。顯然“犯錯—懲罰”這一規矩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會使學生內心產生陰影,變得黑暗,有報復心。所以從這點看來,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憐之人,在馬修老師被開除的時候,馬修說你瘋了,哈杉說“我累了”。看到這裏,很感慨,在故事開始時,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間他與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遊戲,這至少說明了他心中還有善良與純真。也許是爲生活所迫,爲社會所迫,也許是因爲面對那些數不盡的挫折,一腔熱血殘溫褪盡後,他失去所有耐心與信心,發現犯錯—懲罰纔是最好的辦法,最後變成了一個墮落的瘋子。

在這電影中,只有一個哈杉校長,一個塘底學校,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長和塘底學校吧,很悲哀很無奈。或許他也曾意氣風發,熱血澎湃,到後來卻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熱—冷—熱,幸運的是馬修老師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與熱心,感化了那羣頑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終有懷夢的蓮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着世間所有的善與惡——招展純與樸,善與真。即使不可長,但可存,吾心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塵世間誰都想要有力量。希望有力量生存,有力量養家,有力量成就更多。

但是,力量,每個人顯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劇中主角,忠厚老實甚至有點兒窩囊的教導主任,怎麼看都是好欺負的對象,就連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但是,隨着劇情的推進,發現他簡直就是自帶春天的天使。他的春天,溫暖着茫然無望卻渴望愛和美的孩子們,點燃了因生活困頓而沒有自信的女子的信心,他甚至還一度把春天吹進了貪婪而食古不化的校長的心裏。那場全校隨着音樂快樂舞動的場景簡直讓人以爲從此大家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這幾次春風化雨的美好時刻的出現,都是音樂帶來的。有些拘謹、人生也不太得意的教導主任仗劍走天涯的力量就是音樂。音樂使他自帶光芒。他沉浸在音樂和沉思中時,他教孩子唱歌時,完全成爲另一個人。不再是凡塵裏那個怕校長讓他丟了餬口的'工作窩囊中年男,不再是擔心孩子的惡作劇而管不了的教導主任,也不是那個連“愛”字都沒能說出口的失戀人。詩情畫意都寫在了他的臉上,通身充滿了文藝範兒,有了力量,讓孩子們臣服於他的“魔力”裏。

返回世俗的他卻是無力的,像是立刻被打回了原形,完全沒有了音樂裏的頂天立地、雄心壯志和讓人見之忘俗,仍舊是那個爲了三鬥米而折腰的囁嚅人。但是,良知所給與他的高尚卻沒有隨着音樂的暫停而消失。被辭職後的教導主任在蒼涼的清晨,形單影隻地走上了他來時的路,一個送行的影子也沒有出現。突然,學校高牆裏一雙雙孩子的手拋下一張張祝福的紙片,-在他離開的路上綻放出希望的花兒。原來是真的,只要春天來過,花兒就一定會綻放,綻放後結出的種子還依然會植根在珍貴的人間。

天使美而不自知,無聲度化身邊人。

《放牛班的春天》裏的春天是音樂,是良知,是美,更是是善良和希望的啓蒙。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短短九十多分鐘的片長,卻蘊藏着一個社會。

池塘之底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制度森嚴。院長哈森是剝削階層的代表,冷酷無情,貪得無厭。他殘忍地對待那些犯錯的孩子們,濫用私刑,爲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毀掉孩子們的前途,但沒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馬修的到來。

是馬修改變了這個社會。

面對被摧殘了心靈的孩子們,他循循善誘,面對孩子們過火的惡作劇,他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包容。他用音樂之光照亮了孩子們長期陰暗的心靈。

馬修是一個落魄的音樂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來到這個被鐵門緊鎖的院落——這個塵封心靈的'地方。一道鐵門,囚禁的不只是軀體,還有心靈。

院長根本不懂孩子們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錯,就處罰”,在他眼中,孩子們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對,孩子們是桀驁不馴,可這是誰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因後天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已經沾染惡習,院長還要把他們推入叛逆的深淵。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們屈服,卻不曾想過馴服烈馬要用溫情照料而不是兇狠的馬鞭。

可恨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偏有這種人,騎在學生、家長頭上作威作福,卻少有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爲什麼哈森這種無能又喪盡天良的人能在社會上興風作浪,馬修這種善良負責任的人卻不得重用,鬱鬱而終?這不只是電影,更是現實。

是馬修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試想如果池塘之底沒有馬修,將會葬送那裏所有孩子們的未來。那麼,現實生活中沒有心靈引導者,又會怎樣?我們不能強求每個老師都成爲馬修那樣的好老師,那是不現實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兒?

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啊,如果你們對孩子們少一分不聞不問,多一分仁愛和關懷,就沒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這是一部講述師生關係的法國影片,片頭以兩位滄桑的老人,也就是主角長大後的樣子,翻看了兒時一位重要老師的日記,而引出了這麼一段回憶。

整部影片語氣都很平淡,看似沒什麼高潮,但是就是這種平平淡淡的氣氛帶給人無法言喻的感動。學校的名字爲池塘之底,顧名思義,那裏面的'學生都是些令老師頭痛畏懼的壞學生。而這一切全都因爲一位名叫克萊蒙·馬修的代課老師而改變了。他很特別,對這些孩子抱有希望,他不止看到了這些學生邪惡的一面,更發現了他們的天賦——唱歌。從而建立起了一支合唱隊,其中最爲突出的是莫翰奇,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學生,沒有過多的語言,全靠眼神在演戲,從一開始的怨恨到最後被寬恕的感激與喜悅,不得不佩服這位代課老師,與院長形成巨大反差,正直、仁愛、保護幼小心靈,正因他如此,才感化了這一羣“放牛班“的孩子,就像個奇蹟。

這個世界也許有卑微的人,但卻沒有卑微的情感,全篇讓人感覺非常真實,感情的流露很自然,或許不一定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這樣的事,但是如果能遇上一個像馬修這樣的老師,真的很幸福。馬修是真的愛這些學生,而這些學生也被他所感化。馬修除了教他們唱歌,更重要的是把他們帶入正軌,教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

“你一直在做與你本性相反的事。”這是馬修一直對莫翰奇說的話。每個人誕生時都不會是這樣的,他們就像冰封的冬天,缺少的是融化冰雪的春天,馬修到來時正好是春天,而他對於這羣孩子的人生來說,就是一場美麗而難得的春天。

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放牛班的孩子”,春天也會到來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展示西方教育的不一樣的課堂電影,折射出了西方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對問題學生給與更多的關愛,不拋棄不放棄,並積極的進行引導,着力正面的教育,有耐人尋味的一面。

電影以不緊不慢的節奏講述一個才華橫溢、卻其貌不揚的音樂家馬修,在“池塘之底”問題少年教養院代課的故事,他用音樂感化問題學生,耐心的培育學生,讓學生重拾信心,其中的一位學生最終成爲世界著名的指揮大師。

影片中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對待難纏的問題兒童的教育方式不同。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問題少年,司空見慣的體罰,學生被禁閉的最長時間爲至少15天,由此學生極度叛逆,甚至可以火燒學校和校長的勳章。而馬修老師體諒學生,爲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於被關禁閉,他“包庇”了犯事的學生,並把它作爲教育的契機,他冷靜、耐心地找學生談話,瞭解作案動機,讓學生在內疚中悔悟,把簡直是不可饒恕的錯誤轉變成教育學生的工具。

馬修真正爲學生着想,深度信任學生,用寬容的心態去接納學生,尊重學生,認同學生的自身價值。同時也得到了學生的迴響,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但是寬容並不等於放縱,是把愛融入到教育的智慧和技巧中去,抓住教育的恰當時機,爲孩子做出引導。當學生犯規的時候,他私下處理,不包庇學生,也不讓學生丟了面子,必要的時候,他也會表現出強硬的一面,不放任學生的不良行爲和思想,最終得到了學生和其他代課老師的肯定。

誠然,《放牛的春天》讓本來是所謂的“無可救藥”的學生,最後變得很可愛很努力。體現了國外教育的開放性與包容性,真正的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和拓展了心智的發展,挖掘學生的優點天賦和才能,教師應該將以愛爲原動力,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和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各展所長,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成爲有思想、有責任心的社會棟樑。

教育不是錘的打擊,而是以愛似流水般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日臻完美。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最近看了一部法國電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此片主要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克萊芒·馬修因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爲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克萊芒·馬修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這班問題少年,他開始教學生們唱歌時,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性格的莫翰奇出來搗亂,諄諄善誘的馬修老師把莫翰奇的音樂天賦發掘了出來。使他成爲世界著名指揮家。

其中馬修老師給我的印象最深。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用動人的音韻教會他們成長,用愛的真諦去感動他們內心的純潔更令我震撼。

有些人每天都在抱怨,說自己不幸。我們能看見世界,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盲人幸運;我們能聽得見聲音,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聾人幸運;我們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啞巴幸運;我們有一雙健全的胳膊一雙健全的腿,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殘疾人幸運;我們每天都有足夠的食物和足夠的水,我們比世界上所有貧困地區的人幸運。就以上來看,我們又有什麼可抱怨的,我們已經比世界上2∕3的人幸運了。爲什麼我們不能以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呢?

上帝問一個小孩,“你認爲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是哪一時期?”小孩回答,“中年,我現在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媽媽每天都有時間看電視。”上帝又問一箇中年人,“你認爲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是哪一時期?”中年人回答說,“老年,我每天都要爲了全家努力工作,老年人可以樂享天倫。”上帝又問一個老年人,“你認爲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是哪一時期?”老年人說,“孩童時期,我現在腿腳不靈活了,沒有活力,而孩子們能自由自在的奔跑,玩耍。”上帝嘆了口氣,“爲什麼沒有人覺得現在的時刻最幸福呢?”

其實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同樣也是幸運的,每一天都是人生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濱江街道海東社區的一個活動,就是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爲了讓我們懂得享受生活、發現身邊美好的東西。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一所寄宿學校裏,有一堆淘氣的學生,他們喜歡搞惡作劇,可自從馬修老師來了以後,用音樂感化了他們,讓他們懂得了信任和感激。在這羣孩子中,有一位叫皮埃爾的男孩,以前因爲喜歡偷竊,屢次逃學,可後來馬修老師發現他有音樂天賦,讓他去里昂音樂學院上學,使他成爲了法國有名的音樂指揮家。

馬修老師是一個內心善良的小人物,在多年顛沛流離仍然無法在音樂上取得成就後,來到學校當老師,面對一羣無法無天的同學,選擇了用音樂來感化他們,在音樂的感召下,孩子們內心中陽光的一面慢慢呈現,但他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他對大家很好,允許我們犯錯,從不用粗暴的手法來對待我們的胡鬧,善於發現我們的優點與潛力,並且鼓勵我們,指導我們。

校長一直混在校長職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時時刻刻都在將自己的權力運用到極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選擇服從,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馬修老師剛到學校時,見面幾句話,就將他的'性格暴露無遺,比如回話時候要加上校長大人。在他的世界,對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對自己有威脅的,那就是壞的。我們小心翼翼的生活着,防備他的“犯錯,處罰”原則,但是私下裏我們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他,偷他的錢,燒他的房。雖然這鬥爭是破壞,但是隻要能讓他焦頭爛額,大發雷霆,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就像剛上學時,我一直不愛唱歌,但姜老師反覆讓我們去聽,讓我們體會,終於讓我可以大膽去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但正因如此整部電影有一種濃郁的古典美,輕鬆浪漫的主色調,伴隨着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在一幀幀略暗調的鏡頭裏,故事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徐徐展開。

醉心音樂卻毫無所獲的馬修老師來到一家名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這裏的學生調皮搗蛋,看似都是一些問題兒童,大多數老師們蠻橫粗暴,校長只考慮自己的前途,遇到問題只是一味的利用體罰手段鎮壓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似有一座高牆,格格不入。生性善良的馬修老師來到這裏,用音樂築起了他和孩子們之間的橋樑,是他的善良、寬容、耐心和諄諄教誨,潤物細無聲般潛入孩子們的心靈,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馬修老師的教育便是這樣的,他來的第一天,馬桑斯大叔因爲孩子們的淘氣被傷到了眼睛,無情的校長用輪流關禁閉的方式解決這起事件。馬修老師瞭解真相後選擇了讓犯錯誤的'孩子到醫院照顧受傷的馬桑斯大叔,善良的大叔非但沒有怪罪這位孩子,還各種表揚他。這種教育方式shi犯錯的孩子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讓孩子們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和溫暖善良。

馬修老師用音樂的方式漸漸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他組建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每一次孩子們整整齊齊站立,長大嘴巴唱出動聽的音樂,這樣的場景是美好的,是溫暖的,他們天真爛漫的性格,對自由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都在歌聲裏了。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我反覆咀嚼着這幾句臺詞,我發自內心地對主人公感到敬佩,不光是對孩子,還有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如果我們多一點溫柔,多一點寬容,多一些理解,也許我們都會成長爲更好的人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噁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羣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嚐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着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並在裏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羣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後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窗口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裏,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名爲《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讓我的內心深受感慨。

這個片子採用了倒敘的方法,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莫朗奇,因爲要參加母親的葬禮而回到法國,,當年的舊友派皮諾冒着大雨送來一本書,是他啓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日記。馬修當年到池塘之地,一所專爲困難兒童設計的學校當學監,他發現這裏的孩子特別喜歡捉弄老師,但馬修試着用音樂,使這些孩子善良的本性顯露出來,孩子們漸漸變得善解人意,馬修發現莫朗奇很有音樂天賦,他不顧校長的反對,組建了合唱團,是孩子們慢慢走上正道,前途變的光明,可結局卻十分傷感,馬修因私自帶學生出校而被開除,可馬修沒放棄,一生從事音樂事業,莫朗奇也離開了池塘之地,到了里昂音樂學院。

片中莫朗奇似乎十分幸運,馬修把他從池塘之地的深淵解救出來,是他從原來註定一事無成變的前途無量,而他也沒有辜負馬修的期望,成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

在池塘之底發生的事,在現在的生活中也並不少見,先是學生搗蛋,老師教育後依然如此,老師繼續教育,學生屢教不改,老師便失去了耐心,如此便惡性循環。其實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並不少,雖然方式和馬修有一定的差異,做的也未必有馬修好,可孩子們並沒有領情,依然我行我素,爲此我覺得未必是現實中的`孩子沒有影片中的差,而是前者所有人多對他很好,誇他,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而後者一直被壓迫,兩者一比,前者除了一些特別的是不會受感化,對老師的批評也無所謂,後者只要一有人善待,便如釋重負,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

這個片子讓我感慨萬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部影片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48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了,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序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行治後來成了指揮家,因爲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他的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錄了這感人了一切。佩爾諾當時是一個孤兒,總在週六時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走時,佩爾諾一路奔跑起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爲哈刪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在馬修走出學校大門時,收到的是曾不聽說教的學生在片上寫滿祝福和思念的話,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我。

感動之餘我彷彿也看到了我們的`老師看到了他管教我們的情景,看到了他悉心教導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我們犯錯時輕言細說教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了老師與我們嬉戲時的情景,我彷彿也看到我們的老師問我們調解糾紛時的情景……此時此刻,我浮想聯翩,想起了我們親愛的老師,讓我們一起向我們的老師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