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才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陶行知,魏書生,等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使他們獲得快樂和成功,也正是他們走進學生所獲得的成果,今天聽張國龍教授的講座是我茅塞頓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使我知道了如何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當我看到學生進步時,自己就有一種成就感。老師走進了學生,學生走進了老師。

在課堂上,我嘗試走進學生,示範朗讀,指導朗讀,傾聽他們的心聲,學生放鬆了,親近了,當他們取得成功時,就給予鼓勵;當他們在某些地方有點失誤的時候,給他們以耐心的指正,幫助,時常可以看出學生對老師感激的目光,敬佩的眼神。在教學中,我們就應有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更要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還要有孔子的聰慧心智。正是這樣,我才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的甜頭,生活也獲得了充實和滿足,工作獲得了成功。

教師的人文素養特別是要具備高尚的師德,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社會的認可。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因此教師具備了必備的人文素養,才能感到自身的崇高所在。一個合格的教師會常聽到學生家長說:“我的孩子上學以後和上學前就是不一樣,變得聽話了,懂事了。我們家長有時說不文明的話做不禮貌的事被他聽到了,或看到了他會說,要文明,要禮貌,弄得我們作爲家長很慚愧,老師的話就像聖旨一樣。”每當我聽到家長對我這樣說,就說明我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我已經具備了教師必備的人文素養。從小給孩子灌輸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使他們從小就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從而驗證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樣一來,學生在校能遵規守章,樂於學習,回家孝敬父母。

教師既教書又育人,教師具有教書育人的技能,有具備高尚的師德,以學生爲本,有責任心,有事業心,才能是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教師隨筆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

飛往大海,飄向空中,

一個孩子在望着你吶喊。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迴旋,

在那暴風雨中,你高揚着翅膀。

別忘了飛回我身旁。—————《放牛班的春天》

一部平靜的九十分鐘電影,給我帶來的確實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動。主人公馬修的教育是寬容,馬修的教育是尊重,馬修的教育是平凡。他讓一個永無寧靜的問題班級成爲一個優秀的合唱團,讓一個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成爲著名指揮家,讓一個孤僻的孩子願意一直追隨他。而他卻說“我叫馬修,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敗的教師”。

教育需要寬容。當馬修面對學生的不敬,學生的搗蛋,甚至是羞辱,所表現的出來的竟不是責備而是寬容!對每一位犯錯學生不離不棄,讓我深深感悟到“寬容”一詞的豐富以及偉大。寬容是一種等待,是一種期盼,更是是一種愛。在工作中面對學生的缺點或者錯誤應該以等待、期盼與愛去代替指責,讓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教育轉化爲主動接受自我教育的過程,讓學生們像放牛班的孩子們一樣重遇春天。

教育需要尊重。馬修在教育工作中,尊重製度而又敢於創新制度;尊重學生而又善於引導學生;尊重同事而又能感化同事。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每每想起新聞中出現教師的負面報道,心中總會隱隱作痛,爲孩子們的傷而心痛,爲不良教師的惡而心痛。

教育需要平凡。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們感動,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其貌不揚,沒有魁梧的身材,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他卻創造了奇蹟,用他的平凡創造了奇蹟。僅僅用他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教誨,以及對每一個人的熱誠。我們的教育從來不需要偉大,從來不需要轟動,要的僅僅是做好本職,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孩子。

孩子們都是天真爛漫的小羔羊,我就是他們的牧羊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級長,名爲“池塘畔底”。而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電影中的院長,對學生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學生,實行“行動迴應”,也就是體罰學生,將學生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學生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學生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這個世上,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問題老師。”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屆,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改變,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而做一名正真的好老師是十分困難的,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每個學生的資質也大不相同,面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因材施教便成了最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一位好老師,對待學生必須要有耐心,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用愛心與信心對待學生,總有一天,學生會成長成才。

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尋找通往彩虹的路,最終會發現春天的到來……”一陣陣優美的旋律從電視裏傳來,我情不自禁地放下手中的筆,湊到電視機前——哦,原來是《放牛班的春天》。

光看題目,也許你的腦海裏會浮現出一幅絕美的畫面:一碧千里的草原、自由自在的牛羣、優哉遊哉的牧童……但實際上,影片中的孩子們的生活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兒!這所名爲“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簡直就是一座監獄,高大的水泥牆,厚重的鐵皮門,將校園圍得鐵桶一般。教師們則神情嚴肅,威嚴四射,除了大聲訓斥“安靜”“安靜”之外,就是用力推搡着孩子,去打掃衛生或是關禁閉。 “一犯錯,就處罰”,便是這兒的校規。在這裏,這冷冰的、粗暴的一切,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直到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這塵封已久的寒冰纔開始漸漸褪去,孩子們終於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春天。這是一位充滿了寬容與仁愛的代課教師:當院長氣勢洶洶地責問那些孩子時,馬修則會努力爲他們遮掩,儘管那些搗蛋鬼在前一秒還在惹他生氣;當家長憂心忡忡地詢問孩子近況時,馬修則會努力編織各種理由,幫孩子們隱瞞違紀事件,解除家長的憂慮,維護孩子的尊嚴……就這樣,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魅力,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裏,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

馬修,不僅用他自己獨有的方式,引領着孩子們改變種。種惡習,更爲重要的是,他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對美的渴望。這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在短短的幾個月中,成功組建了一個合唱團,讓孩子們喜愛上了音樂。尤其是皮埃爾·莫翰奇,他對音樂的鐘愛和在音樂上的天賦,在馬修的賞識與鼓勵下,最終成爲了一名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自己,也在孩子們的感染下,重新開啓了他的作曲之旅。甚至連那古板的院長,竟也一時一改往日的不苟言笑,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一起嬉戲玩笑了!

雖然,馬修最後被開除了,但作爲教師,馬修無疑是幸福的,因爲他得到了六十多個孩子的喜愛與尊敬;作爲馬修的學生,這六十多個孩子更是幸福的,因爲他們獲得了馬修陽光般溫暖的愛,他們明白了世界不僅僅只有一個小學校那麼大,他們體會到了音樂的美好、愛的美好、世界的美好,還有自身的美好,而所有這一切,都是馬修用愛和音樂傳達給他們的。

高壓、處罰,就像陣陣砭骨寒風,它們只會將世界冰凍;而音樂、愛心,卻能融化寒冰,編就一幅美好的春天畫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觀看後感悟頗多。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邊迴盪,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讓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是讓老師a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羣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裏,一味胡鬧的孩子,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真是馬修人性光芒的體現。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如果一個老師是用懲罰這種方式讓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屈服,我絕不會對老師有所同情。但是如果一個老師是用感化這種方式讓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屈服,那麼我就會非常敬佩、想要認識這位老師。而我在思品課上認識了我理想中的一位老師——馬修老師。儘管是英文語言,中文字幕,我也沒有一點兒遲鈍。因爲只看圖面就能看出每一個人在幹什麼、說什麼,我也真敬佩拍這《放牛班的春天》的老師。

這個電影講的是輔育院裏的許許多多的人發生的許許多多的事。例如壞蛋孟丹、邪氣校長、天才莫翰奇、善良麥神父……還有一位傳奇人物——馬修老師。院長以及所有老師從來都是用關禁閉這種方法來教育學生,從沒有想過這樣做不但會起到反效果,還會使學生更想逆着來。自從馬修老師來了,馬修老師用幽默的方法管制了整個班級,開始的“光頭”、“禿頭老師”這些話也不再出現。而另一方面,馬修老師又一直在舉行合唱團,他試圖在用合唱團把這一羣脫繮的馬變成溫順的綿羊。對於在音樂方面是天才但是有很愛搗亂的莫翰奇他是用格外的細心去換回他的溫順。哈善院長把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先是慢慢改變然後又變回他自己,因爲這時候,輔育院裏丟了二十萬美元。哈善院長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許在舉行合唱團,誰再求情就不要在輔育院了。所有的老師早被馬修老師的行爲給同化了,就連校長的心腹也“叛變”了。在這種情況的掩護下,合唱團又在地下組織了起來。過了好一陣時間,輔育院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丹尼放火燒了輔育院。因爲丹尼恨院長冤枉他偷了二十萬美元,這下可是不得了了,院長氣急敗壞的退了馬修老師的職。馬修老師既失落又帶着滿滿的回憶走在路上。他忽然看到地上有許許多多的紙片,他發現是從教室裏扔出來的,教室裏還唱着他第一次教給大家的歌。他撿起紙片,發現都是同學們給他的信。馬修老師明白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沒有白費。在走的時候,貝比諾懇求馬修老師帶他走。馬修老師看到他的決心後終於帶他走了。

我覺得馬修老師的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能讓馬修老師在走的時候收到同學們的信收到同學們的歌,收到同學們已經改變的心。我覺得這就足夠了。若是我,我也會用懲罰的方式,我纔不做這種費時間、費力氣、麻煩還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事兒。而馬修老師是用感化,讓所有的同學看到他對他們的無微不至的愛。馬修老師成功了,就沒有遺憾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之前,常聽先生說起放牛班春天的故事如何如何的感人,我不削一顧,心裏想:什麼放牛搬的春天哦,直到想全鄉培訓,電影不放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爲我的無知羞愧呀。原來是“班”級班.

原來是放牛班的春天!!

這所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問題兒童,這些題兒童常被校長以殘暴的高壓手段,體罰管治。

馬修老師到這所學校,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狀況。當他發現學校沒開音樂課時,他以然決然用音樂來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累,他讓每個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影片中的幾個片段讓我記憶深刻。

感動(一)

馬修老師第一次進校時,在校門口戰着一個叫佩皮諾的孩子。佩皮諾每週六都會站在校門口等着等着………..

他多麼希望爸爸來接他呀,實際上他的爸爸早已去世了,可男孩不肯相信,在後來的日子裏,馬修老師在上課時一直把小佩皮諾抱來放在講座上聽他上課。這種愛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對一個沒有父母母愛的學生尤其重要。

故事的結尾,在馬修老師離校的那一天,小佩皮諾帶着自己的行李要跟馬修老師周,在他心裏。他認定馬修老師就是自己的爸爸,當馬修老師讓司機調轉頭,把小佩皮諾帶走,我的眼睛溼潤了。

每個學生都希望越着馬修這樣的好老師,而我們作爲老師的身份,我又做到了多少讓學生把你當老師呢??

感動(二)

當校長不讓孩子們送馬修老師時,馬修老師一個人走了,顯得那樣的孤單,於是自言自語,“我一個大大的音樂家,居然被解聘。”

此時,空中飄下來一架架紙飛機,裏面是孩子們對馬修老師的祝福!和簽名。當馬修老師擡頭一看,高高的圍牆上,一個個擠着,使勁伸出手向馬修老師做最後的告別,那一刻,眼淚有一次奪眶而出。

馬修老師的教育理念需要我們教育工作的人去會意。他挽救了許多孩子的心靈,培養出皮埃爾這樣的指揮家,他已有無法改變和無法挽救的學生,但他盡了自己上所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問題學生,關鍵是我們這樣去發現,又這樣去引導,這讓每個孩子都找到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我想:馬修老師做到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今天,全體教師觀看了教育經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濃濃的愛意和學生們那猶如春日裏朝陽般美妙的歌聲勾引出我眼角的溼意,觸動了我內心的那份柔軟。從馬修老師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在見證孩子們一點一滴成長時,內心深處那份無以名之的喜悅與興奮。馬修老師在描繪自己心路歷程時有這麼幾句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當中。

“教育不僅僅是爲了知識,愛才是果實。”

如果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那也是需要“愛”來爲這生命塗畫底色的。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內心無愛,內心缺愛,那麼他的教育生涯將如同乾涸的沙漠一樣荒蕪。成功的教育者應於無聲無形中已然在孩子的心田種下愛的種子,待它萌芽生長,最終開花結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這深沉的愛,並在愛中慢慢領悟到“愛”的要義,而後試着去愛別人。心中有愛,生命有了底色,才能描畫的更美。

“世事不能說死,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

影片中,馬修老師對教育執着的信念,對孩子無限的包容,最終贏得了孩子的信賴,並感染影響了其他老師。在我看來,這麼巨大的轉變都應該歸結爲一個字——“愛”的力量。愛融化鑄結在孩子內心那厚厚的冰牆,化作暖暖的清流,浸潤着純真善良的心田。這也讓我想到了教育名家華應龍老師的“融錯教育”理念:“容錯——融錯——榮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年幼天真的孩子,所以教師要容得下孩子犯錯,不應該以一個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過錯,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無藥可救”的標籤,更不能像影片中的校長那樣偏執地採取“行動反應”的體罰政策,要知道溫柔的勸導所帶來的效果遠勝於嚴厲的懲罰。當錯誤出現後,我們教師更是要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爲所造成的不良後果並學習爲自己的過錯承擔後果,孩子在對自我的否定中得到成長,並能在教師的包容與理解中,學會感恩,體會到“大愛”。

對比馬xx老師初進校園與離開校園時的心情與學校不同的境遇,我相信有了“愛”纔會有希望,有了“愛”纔會有力量,有了“愛”纔會有奇蹟、、、、、

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只是給我們一種精神,一些反思。馬修老師在幫孩子找到春天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影片中不可能一一在影片中表現出來,正如我們以後在實際教育中也會面臨很多考驗,但我要相信:當愛成爲生命的底色,即便曾經霧雨陰霾,也可以化爲和風細雨豔陽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一聽到“放牛班”,你可不要以爲是農村放牛娃的班級。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裏的放牛班其實是由一些難纏的問題學生組成的班級,影片是從兩個老人看馬修老師的舊相片和日記開始的。

這兩位老人是派皮諾和莫昂奇,他們曾經是“池塘之底”學校的學生。“池塘之底”,顧名思義,是最差的學校,是一所專爲問題少年設置的寄宿學校。學校的建築陰森古板,教室灰色斑駁,學生好似井底之蛙、籠中之鳥,得不到愛的滋潤。這裏的教育理念是“行動一反應”原則,如果有學生觸犯了紀律,全校師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若3秒內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關6小時禁閉,取消所有娛樂活動,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發爲止……

但他們是幸運的,他們遇見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禿頂老頭兒,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他在事業低谷期選擇來到“池塘之底”學校做了學監。他從不打罵學生,給學生最大的寬容和保護,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他讓不會唱歌的小派皮諾當副指揮,讓老走音的郭邦當架子。他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音樂和集體合作的快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春天”。

和“池塘之底”學校裏的孩子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我不僅擁有疼愛我的父母,還擁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我們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學校就像我們的家,處處洋溢着蓬勃的朝氣。教學樓每層拐角處設有“溢香書吧”“彩虹閱讀”等閱讀角,讓我們走出教室,就進入書的海洋。樓內設立了充滿想象力的“氣象萬千”“奇思妙想”“E想天開”“童心飛揚”等活動天地。學校還組織了民族樂團、紙雕、快板、京劇、剪紙、古箏、舞蹈等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豐富我們的課餘生活。作爲新苑小學的學子,我感到自豪。

童話作家鄭淵潔說得對:“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關鍵在於怎樣培養教育他們。正確的教育方式是發現孩子的長處,鼓勵他能行。”

“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熱忱,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他們的歌聲一直縈繞在我的耳旁。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我利用冷假欣賞了《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題目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馬修——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時,他如同進進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歷所震動,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管教方式的衝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爲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馬修用音樂給這個如監獄般的學校帶來了春天,他用音樂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馬修老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羣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看。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熱陽中翱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着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溼潤了。

固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同樣也爲孩子的調皮搗蛋而煩惱,爲家長的不理解而委屈。這一切與影片相比,顯得多麼渺小。我想假如給我這麼一羣孩子,會像別人一樣逃之夭夭。所以,我很幸運,我的孩子們都很健康,很可愛,很聰明。我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孩子。正如母親不會由於孩子的妍媸存在左袒和私心一樣,做爲老師,固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孩子。既然我不會像馬修那樣偉大,但我可以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賞,相信我也會有屬於我的教育精神。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更堅定了我要做一個象馬修老師一樣的受孩子喜愛的好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以加倍的愛給我們的孩子,更會藝術化地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爲範,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開始時我並沒有看懂,有一點兒漫不經心、迷惑不解,可看完時我卻感慨萬分、感動不已。

噢!“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也就是“放羊”的意思,指的是那些行爲品德不好的學生。面對這樣一羣“放羊”的學生,通常的老師總是會搖頭嘆氣,表示無能爲力。可是新來的馬修老師卻創造出了一個奇蹟,他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封閉的心靈,幫助他們走進了自己快樂的春天。

這部電影有兩個地方讓我很感動。第一次是合唱團在表演時,領唱莫郎奇因爲犯錯被罰正沮喪地站在一邊,他以爲老師不會讓他唱了,可當第一小節唱完後,馬修老師突然轉身示意他開始獨唱,莫郎奇高興極了。他帶着一種驕傲、一種幸福和一種寬恕後的滿足感唱完了歌曲。從他的眼神裏,馬修老師讀出了莫郎奇第一次學會了感激。

第二個讓我感動的地方是,馬修老師被校長開除,他很傷心。沒有想到的是,一雙雙小手在窗戶裏向他揮動着告別;一架架從窗口飛出的紙飛機上寫着孩子們的真心祝福,馬修看完了這些紙飛機,不再傷心,他感動、幸福……

回家後,我又看了一遍這部電影,眼前總能浮現出孩子們天使般的笑臉,聽到他們天籟般的歌聲……

關於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2

今天下午,按照作業,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感覺還不錯,有種很別樣的感覺,涌入心頭。

影片用個很特別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裏,有許多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欺負他們,所以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音樂家馬修頂替前任來代課,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他取得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有着深沉的氛圍,我被感動了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裏滿是專注,我的眼睛溼潤了。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爲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爲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我的臉龐溼了。是呀,只要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我並不是爲了作業而看的,真的很感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這部電影,是大學裏的一位專業老師推薦的。聽着這電影的名字——“放牛班”,我眼前浮現的是這樣一個班級:孩子們自由散漫,無心學習、調皮搗蛋、讓許多老師頭疼??能給這樣的班級帶來春天的,究竟是怎樣一位老師呢?而今,再一次看這部電影,讓已爲人師的我有了不同的感想。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1949年他成爲了法國鄉村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名爲“池塘畔底輔育院”。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爲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甚至是問題少年。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秉承“犯錯——受罰”的原則,“惡作劇——受罰”在這裏司空見慣,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爲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撫平了他們受傷的心。神聖而純淨的音樂不但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更對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仁愛、友善、寬容的情緒讓我們感受頗深。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這是一個教育的奇蹟,更是一個美好的改變。也許那些孩子們未來不可能都成爲音樂家,但他們一定會記得那些唱歌的時光,那些孩子一定會記得爲他們傾注全部愛的馬修老師。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不合格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電影完結,片中的插曲久久在我耳邊迴盪??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向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我願生命待你好,也願你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後來啊,我一直在想這應該是馬修最想對那一羣生活在“池塘畔底”的孩子們說的話吧。

影片的開始,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手中破舊的日記本將我們帶入了他對音樂啓蒙老師馬修的遙遠的回憶,而那時他正流浪在他們的一片風景裏。

過氣的音樂家馬修來到這所素有“池塘畔底”之稱的輔育院當代課老師。搗蛋的學生,近似酷吏的院長,還有讓孩子們聞風喪膽的禁閉,這裏的一切似乎都讓他感到莫名的不安和深深的`恐懼。

因爲這裏缺少光和愛,學生用墮落的姿態面對着生活,只有嚴酷的院規讓他們爲之膽顫。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而他們則是來自地獄的天使,因爲缺少光和愛。放牛班的孩子,放牛般的生活。

他想要改變他們,每一個孩子都該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沒有人可以剝奪屬於他們的溫柔,於是他儘可能地給予他們一切愛與寬恕。幫助傷害麥神父的孩子保守祕密,教他用另一種方式彌補過錯;當院長衝進教室時,他爲孩子們的吵鬧辯護;體諒偷錢的孩子……一切都可以被寬恕,一切都可以被原諒,只要你永遠記住你最純樸的本性。

他曾發誓永不再寫作,可是當他忽然發現這些孩子對音樂的喜愛後,他竟毅然決然地開始作曲教他們唱歌,或許是他教會了我們:永遠不要說永遠,總有東西要去嘗試。在他的合唱團裏,不會唱歌的小貝比諾成爲了他的音樂助手;連五音不全的郭和頒也成爲了樂譜架;每個人在這裏都宛如新生,獲得被需要的滿足。

於是,他用音樂打開了他們的心扉,領着他們從地獄一步步爬向天堂。

還有殘暴的院長,可恨之人也定有可憐之處。當他說:“蕭老師,馬修老師掩護我!”時,當他和孩子們一起踢球時,當他一個人在房間裏折着紙飛機時,一種深深淺淺難以言喻的感動忽涌上心頭,猛然發覺,他也是想爲學生好吧,做一個惡人也許並不是他的本意吧!

一切似乎都在改變,卻在這時,因失火事件,馬修被院長解僱。當馬修獨自一人走出學校大門時,那種冷清讓人倍感淒涼。但當看到反鎖在教室的孩子高舉着手,帶着天真的憂傷,天上高飛的熱氣球;地上低旋的紙飛機;紙上稚嫩的字跡;句中的錯別字……

在灰暗晨曦破曉時分,讓陰霾一掃而空,感受最初的悸動,他們如此幸運。

最後的最後他帶着貝比諾上了車。

故事的結尾是條一望無際的路,這一路情繁如夢。他還在路上。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我只是慶幸,落紅已滿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打動觀衆,不是大牌的參與,不是暴露的畫面,而是內容的走心,這種內容往往是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今天看的《放牛班的春天》,恰恰和我短暫的班主任和教學經歷有關,很慶幸能欣賞到這樣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電影中的馬修老師顯得和池塘之底格格不入,仁慈,善良、有愛心,確實把學生當作學生,把孩子當作孩子,從沒覺得那些問題少年有多大的問題,也從不曾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馬修可能不會意識到他在這所學校的短暫教學經歷對這些學生們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當年校長口中表面老實謙虛、心底裏惡毒的學生皮埃爾在五十年後成爲了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馬修教授的音樂課中,每個孩子慢慢都有了變化,他們受到了音樂的薰陶,變得安靜了,似乎在音樂中才重新成爲了真正的孩子,不再那麼暴力,不再變壞,實際上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是壞孩子。音樂確實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在不知不覺中淨化了人的心靈,讓苦難不再深痛,讓勞累變得輕鬆,讓悲傷的心接受撫慰。教育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成長結果必然就不同。這部電影中,音樂的教育方式就顯示出很大的力量和作用。如果學校的管理者只是對犯錯誤的學生採取類似關黑屋子的懲罰措施,不是溫和的態度,而是暴力的手段,不僅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反而會激起他們的叛逆心理。哈森校長便是個失敗的教育者,簡直就是孩子們的魔鬼。哈森代表的就是當代很多刻薄的教育者,他們的方式和素質教育無關,嚴厲,沒有商量的餘地,沒有人性,他們對問題學生判了死刑,不試圖拯救,而是滿心厭惡而絕對式的管教,不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內心想法,而硬生生的把他們劃分到不可救藥的隊伍裏。每一個教育者承擔的不只是教書,更多的是育人,我認爲應該把傳統的說法改爲育人教書。我們應該充分看到孩子們身上的可愛之處,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的缺點都是很小的可以糾正的。回到電影,如果沒有馬修學監,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應該是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了,問題得不到解決,將來反而會成爲社會的毒害。說的直白點,哈森校長是毀人的人,馬修是重塑人的人。

在音樂中,陶冶性情,揮去惡魔。那樣天籟的聲音,發自純真的孩子們的口,是他們向善的表現,是他們對愛的追求。一個好的教育家,定會把孩子心中的那個魔鬼打壓下去,讓他成爲一個人,真正可稱得上是靈魂的工程師。在這樣特殊的崗位上工作,需要良心和善心,需要耐心和平等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它講述的是一位有才華但又懷才不遇的作曲家馬修,他來到一個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學習當音樂老師。那裏的學生是一羣問題兒童,撒謊、打架、偷竊、抽菸、粗口、捉弄老師、欺負同學,就像校名的意思,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頑石。因此,對待這些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有單一的“犯錯 ——懲罰”的校規,因違反校規體罰、虐待的孩子是時常有的事。學生受到的懲罰越重,行爲變得越惡劣;行爲越惡劣,受到的懲罰就更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心靈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靈魂與遭遇的冰冷、無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們極端叛逆的性格。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懲罰教育的失敗。這時,馬修來了,他用一個教育實驗以及與校長的約法三章。他利用自己的特長把這羣孩子組成一個合唱團,同時向校長要求:他的學生犯事由他來查找肇事者,用他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奇蹟產生了:這羣頑劣的兒童逐漸變得溫和、謙遜,甚至感恩。

馬修成功了。在感動之餘,我不由地想:懲罰教育爲什麼會失敗,馬修的教育爲什麼會成功?只靠懲罰是沒有說服力的,學生的內心是牴觸的,叛逆心理越強,報復式的破壞行爲就越激烈。蒙丹最後的縱火案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而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馬修會“包庇”自己的學生,這讓習慣了有錯就受罰的學生都驚訝不已,並內心充滿感激。在馬修的眼裏,每個學生的錯都是可以原諒的,每個人都有用,甚至個別還是天才。我在馬修與學生的相處中,讀到了慈愛、尊重、寬恕和堅持。我想這就是馬修成功的原因吧。

聯想到自己,我也感受頗多。我們也應該爲孩子們多找想些,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像遇到有時侯學生有作業不做,或是在校不遵守校紀校規,就馬上聯繫家長,讓家長共同配合教育,其實我們是否應該有選擇性的保護一下孩子的自尊心,給他留下一定的空間,看是否可以改正。我想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是要講究寬容。態度上的寬容,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時間上的寬容,讓學生有改正錯誤的機會;處理上的寬容,讓學生學會自省。教育是一粒愛的種子,只有把愛種在學生的心裏,才能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