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集錦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集錦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在那所“地獄”學校,一羣憤世嫉俗的孩子脆弱的心被一點一點吞噬和摧毀。命運似乎對他們開了一個大玩笑。他們大多數是孤兒或來自單親家庭。在普通學校裏,老師和學生都受到冷遇,被一個接一個地談論。他們不知道向誰傾訴他們的不滿。可恨的人必須有憐憫,他們的行爲在別人眼裏是非常可恨的,但他們可能只會用那些極端的方法來發泄他們的不滿。

這時,一位好老師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一位拯救了他們生命的導師,那個人就是馬修。他知道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他知道“錯誤懲罰”只會再次傷害那些孩子的心。儘管他的同事多次提醒他,孩子們是魔鬼,哈爾濱校長也多次向他證明“犯錯誤——懲罰”能讓孩子們聽話,馬修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的臉和靈魂。他用他的愛、他的關心、他的寬容和他的信任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的心靈,打開他們被藤蔓深深禁錮的純淨心靈。

當離開時,紙飛機在空中飛翔,向馬修告別。一雙小手在窗前揮舞着,向馬修揮着無限的感激之情,還有歌詞,組成了他們對馬修即將離開的關心和關心。

“犯錯誤——懲罰”似乎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它讓孩子們過着像死了一樣的監獄生活,沒有感情、溫暖、幸福和幸福。整個學校充滿了冷漠和黑暗。馬修的到來使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他帶着一顆揮之不去的心離開了,但他拯救了孩子們原本破碎的生命和冷漠的心。這也是他作爲導師和老師最大的收穫和滿足。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一個好老師並不容易。

在電影的結尾,佩皮諾和馬修一起離開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六。有一次,佩皮諾每週六都會站在門口等他的父親,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了,但他仍然堅持着。我認爲佩皮諾一直在等待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是一個像父親一樣愛他的人。他等着,那個人是馬修。

整部電影緊密相連,微小的細節更加感人。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人性、人情、人生和人心。

那些憤世嫉俗的孩子也開始了他們獨特而精彩的生活。儘管馬修先生去世了,但記憶只屬於他和他的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和很多動人的故事一樣,《放牛班的春天》是樸素而真誠的。“池塘之地”是一所再教育學校,裏面收納着傳統意義上的“問題學生”,裏面的大部分學生已經被家長放棄了。音樂老師馬修給孩子們組建一個合唱團,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靈,最終改變了孩子們和他自己的命運。我在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也被故事的情節所觸動,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師。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與其說是馬修用音樂洗滌了孩子們的心靈,還不如說他是用愛沖刷了孩子心靈上的蒙塵。對於這些被拋棄的孩子,他們敏感脆弱。但愛是非常神奇的東西,這是他們這個年紀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少了愛,那可能會是徒勞,沒有愛你就改變不了他們。馬修老師永愛改變了他們一個一個靈魂,他們中有的成爲了偉大的指揮家,有的成爲了普通人。

有人看了這部電影感慨道,“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是啊,默默無聞的老師到最後可能就泯沒於普通人當中。我記得劉佩慈在《鄉村教師》中寫道:“他一生中積累的那些知識,雖不是很多但是他很看重的,像一把發光的小珠子毫無保留地落在地上,發出一陣悅耳的叮噹聲,娃們像見到過年的糖果一樣搶那些小珠子,搶得摞成一堆……這幻想讓他有種幸福的感覺。”

老師是偉大的職業,不求功名利祿,教書育人,看着這些小苗不斷成長,心裏肯定會有別樣的感覺。幼苗們奮力發芽,終將都會張開花瓣,我在耳邊好像也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馬修老師以前也當過老師,我們不得而知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優秀學生,我想一定是有的。但是他來到了這裏就是一種恰好,是一種遇見,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羣孩子,那麼電影開演五分鐘就該結束了。

他對教育實際上並不是很在行,以前的碰壁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就是來到了這裏,他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孩子”。他是一個音樂家,也只有這樣一個身份纔可以改變他們,這恰恰是音樂的真諦,也是教育的真諦。音樂的真諦是什麼呢,是愛、平等、自由。一個音樂家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改變了孩子們的前途,也堅定了自己對音樂的執着。

如同我們的教育,嚴格也罷,寬容也罷,有時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我們熟知的西點軍校以嚴格著稱,正是因爲嚴格才培養出了世界一流的軍人。但是哈佛的環境卻是非常的寬容自由,也同樣培養出了世界頂尖的商界和政界奇才。

我們的教育有時候不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並不是說老師勤奮刻苦就一定會培養出頂尖的人才和大師,有時候我們更多地是培植一種土壤,在這種土壤裏,優秀的種子才能生根發芽,而不是被埋沒封存。教育不單單是培養出了優秀的學生,更多的時候是讓我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遇見了成長的美麗,能夠培養出讓我們佩服的學生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馬修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教育者所需要學習的,很多時候學生並不是真的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而是當他們迷茫和無助的時候。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濱江街道海東社區的一個活動,就是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爲了讓我們懂得享受生活、發現身邊美好的東西。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一所寄宿學校裏,有一堆淘氣的學生,他們喜歡搞惡作劇,可自從馬修老師來了以後,用音樂感化了他們,讓他們懂得了信任和感激。在這羣孩子中,有一位叫皮埃爾的男孩,以前因爲喜歡偷竊,屢次逃學,可後來馬修老師發現他有音樂天賦,讓他去里昂音樂學院上學,使他成爲了法國有名的音樂指揮家。

馬修老師是一個內心善良的小人物,在多年顛沛流離仍然無法在音樂上取得成就後,來到學校當老師,面對一羣無法無天的同學,選擇了用音樂來感化他們,在音樂的感召下,孩子們內心中陽光的一面慢慢呈現,但他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他對大家很好,允許我們犯錯,從不用粗暴的手法來對待我們的胡鬧,善於發現我們的優點與潛力,並且鼓勵我們,指導我們。

校長一直混在校長職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時時刻刻都在將自己的權力運用到極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選擇服從,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馬修老師剛到學校時,見面幾句話,就將他的性格暴露無遺,比如回話時候要加上校長大人。在他的世界,對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對自己有威脅的,那就是壞的。我們小心翼翼的生活着,防備他的“犯錯,處罰”原則,但是私下裏我們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他,偷他的錢,燒他的房。雖然這鬥爭是破壞,但是隻要能讓他焦頭爛額,大發雷霆,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就像剛上學時,我一直不愛唱歌,但姜老師反覆讓我們去聽,讓我們體會,終於讓我可以大膽去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大概在一年前吧,我就看過這部感人的影片,真的可以說催人淚下,讓我揮之不去難以忘懷!這部影片主人公馬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學校又組織觀看這部影片依然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植根於愛!主人公馬修就是憑藉着那種對教育的熱愛,纔會有對孩子的一次次寬容,一次次的耐心,一次次的尊重和理解!

雨果說過: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陽!主人公馬修正是憑藉着她的善良,感化着一個又一個“問題少年”,這些學生也許在別的平凡的老師眼裏都是冥古不化的,是教育不好的,實際上那些學生也真是問題多多的,如果缺乏一顆包容和善良的心還真的是解決不了的!但是我們的馬修老師就是一個極其善良的老師,極其具有耐心的老師,極其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師!

馬修老師使用一個敢愛敢恨的老師,面對着我們的“問題學生”,我們的馬修老師用了自己的全部的愛,哪怕是第一節上課遇到的下馬威,哪怕是自己的樂譜被學生損毀,哪怕是被自己的最喜歡的學生潑了一身的墨水,哪怕是在一天的疲憊後去幫學生去蓋被子,哪怕是揹着校長讓學生去洗一個熱水澡,這些已經足夠!但我們的馬修老師也是一個敢恨的人,面對着恃強凌弱的欺負最弱小的學生的“問題少年”義正言辭的警告,面對着暴力校長的威脅也徹底的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我們的馬修老師用自己的愛、理解、尊重、耐心和善良,用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和人文關懷,教育和影響了整整一羣孩子的人生!

在教育的世界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了《春風化雨》,都是講述在一個較爲封閉的校園裏,一個追求自由民主的教師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規則,爲學生帶去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人性,自由的啓蒙,雖然最終帶來“春天”的老師離開了,但雨已經淋入了學生的心裏,開放的種子悄悄萌芽。

老師,這個代表教育的名詞被賦予了很多的責任,更多的是追求成績,名次,並美名其曰“人才”和“未來”。在我的印象中,我十分感恩的老師並不是讓我分數提升的,而是讓我感受到關懷,影響我思考的。育才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育德才是長久影響。

“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句口耳相傳的古語。人性本是善良的,沒有人天生就壞,智力也許會遺傳,但品德主要是後天培養。科學的人才影響經濟的發展,道德的人才推動思想的進步。而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佔據着一個人9到15年的時間,這十幾年的時間裏,學生塑造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自我的認知。往往一個孩子的好壞是“被定義”的,從而“被影響”成爲一個好孩子或者壞孩子。就比如一個著名的教育實驗,教育專家通過隨機抽選的方式抽取班級一部分同學列爲“有潛力成爲優秀的人”,一段時間後回訪發現這些學生因爲受到了老師格外的關注和鼓勵真的變得更加優秀。在影片中,馬修對蕭老師說的一句話令我印象頗深:凡事你只看到邪惡的一面。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也許學生的心裏有一道門,這道門上還掛了鎖,開放的心態,有效的溝通,平等的交流,有愛的心就是最好的鑰匙。如果做不到,起碼請不要用冷漠再加上一把鎖。我們要對自己所做的教育負責。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影片中的“池塘底”,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多少生機的地方。可馬修的到來卻彷彿一粒石子投入水中,可那一粒石子,卻濺起了層層漣漪,使“池塘”漸漸富有生機。

馬修來到了這個學校,還沒有開始上課,他就得到了一個大大的驚喜,一位學生把在學校工作多年的麥神父弄傷了,馬修知道後,卻沒有說穿,只是讓他去照顧麥神父。一天,麥神父病情加重,被送往外面診治。那時孩子們有多麼喜歡他,他是一個多麼好的老人。後來,麥神父健康地回來了,大家都很高興。

在馬修來之前,這個學校一直以嚴罰而出名。他們總是輪流關禁閉,直到犯錯的孩子站出來承認。馬修卻在這樣一個學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他成立了一個合唱團,想用自己對音樂的熱情來感化同學們,在馬修老師的努力下。大家也被這種熱情帶動了起來,將一切煩惱的事拋在一邊,盡情地演唱着。

因爲這個合唱團,讓原本嚴厲的校長也開始變得有溫情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他站在椅子上永遠也飛不高紙飛機的窘相,還有他愉快地回踢了一個踢中了他頭的球的快樂。

最後,校長差點就能升遷,但由於學校的一次認爲火災,他的願望泡湯。他決定辭退了馬修泄憤,最殘酷的是臨行前,校長還不讓學生們去送馬修。當馬修老師走到校門外時,忽然不斷有紙飛機從窗口上飛下來,每一個紙飛機上都有孩子們寫給馬修老師的臨別贈言,陽光下還有孩子們從小窗口伸出的整齊地揮舞着的手臂。馬修老師已經給池塘底帶來了春天。最終小不點比皮諾逃了出來,和馬修老師在屬於他的禮拜六下午走了。

馬修在一片雪地中嘎吱嘎吱地走到池塘底,卻在一片陽光明媚的春光中微笑着離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星期天中午,電影頻道播了一本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爲曾在預告中看到過,感覺還不錯,於是完整地觀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裏,有許多行爲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他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但我卻被震撼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裏滿是專注與柔情,我的眼睛溼潤了。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爲他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在長期的鄙視與壓制下,孩子們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爲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爲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個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經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斷,回想身邊的孩子與老師,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價值在哪裏?教師的價值在哪裏?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好的回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

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淨化他們的心靈,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看完後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每個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沒有所謂的壞學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學校辭退,被認爲是問題學生,被現在學校老師用殘暴的方式壓制,被貼上“極壞”的標籤,這些學生真的差嗎?不是。馬修老師不這樣認爲,並在他的教育下改變了他們,成就了他們。

我們也埋怨過孩子調皮,不聽話,但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的方法是否有問題?是否靜靜思考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都有自己的長處,需要你去發現。遇到問題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個孩子都不斷進步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教育孩子,做到無愧於心。

用老師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長用暴力壓制孩子,孩子看似聽話了,但很明顯作用是極短的,並且是表層的,孩子內心不服,內心出現了叛逆,出現了反抗現象。

相反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耐心教育愛護孩子,最終換得了孩子的認可與尊敬,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們是單純的是最懂愛的人,誰對他們好他們是能感覺到的,願我們用自己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自己也能想馬修老師那樣去對待孩子。做像他那樣的老師。

真正的教育來自心靈,真正的教育來自於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爲進一步崇尚師德,弘揚教師仁愛友善、親切正直的師德修養,提升教師的育人藝術,關愛學生健康成長,傳遞教育的美麗和快樂,寒假期間,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在家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使我又一次受到良好而深刻的師德教育,我深切地感覺到,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老師必須先提高自身教育理論水平。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在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冷落,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然就在第一段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唱歌,男孩很驚訝,更是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老師看似普普通通的舉動,卻透露出對孩子的肯定,對孩子的期待,意義非凡,真的很偉大!

由此展開思考,誠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同樣也爲孩子的調皮搗蛋而煩惱,爲家長的不理解而委屈。這一切與影片相比,顯得多麼渺小。我想假如給我這麼一羣孩子,也會像別人一樣逃之夭夭。所以,我很幸運,我的孩子們都很健康,很可愛,很聰明。我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孩子。正如母親不會由於孩子的妍媸存在左袒和私心一樣,做爲老師,固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孩子,紮紮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欣賞。嚴格將這種思想理念,不打折地一以貫之。

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一把鎖,老師的愛就是打開每把心鎖的鑰匙,影片中馬修老師把愛落實到行動上,轉換成鑰匙的方式,方法,就是最生動的一課,我要以馬修老師爲榜樣,爭做馬修式的好老師,用師德傳遞教育的美麗和快樂!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評選活動的最後,班主任也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關於電影的看法。作爲一名從教十多年的教師,他更多的站在教師的角度分析了自己對電影的感悟。

侯老師首先從影片的片段講起,他問同學說:“這部影片哪個片段最讓你們感動?”。同學們都說有很多很多的片段。那麼侯老師認爲最令他感動的片段是老師對學生的真愛,在真愛下,老師找到了幫助學生改變的有效方式——合唱。在這個影片中,音樂是貫穿是始終的。那麼音樂的魅力在哪?音樂以它優美的歌詞、神奇的音律打動人心。它直通心靈,我們要善用音樂去實現一些教育目的。在電影中,馬修獨特的教育技巧綻放出了光芒,比如他對那個音樂男孩的教育技巧,取消他的獨唱,讓他明白合唱中不是少他就不行,但又在關鍵場上給他機會唱。這部電影倍受追捧的原因,還在於它奇妙的思路。首先是平凡中演繹出了不平凡,抓住了觀衆的心。其次是對學生的真愛。其貌不揚、禿頂的學監,懷着真愛之心,用大合唱優美的旋律和歌詞來啓迪、淨化孩子們封閉的心靈,引領他們追求美好、積極的生活。用音樂將學生們從苦難中拯救出來,改變了他們的精神氣質。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體現在任務的塑造上,它不是中國傳統的扁平的臉譜式人物,善即善,惡即惡,而是符合人性複雜的特點,將人物立體化。

就如校長,在音樂的感染下,也會有瞬間的溫情,壞人並非壞到底。最後,侯老師講述了他心中教師的含義:教師應是學生個性的發現者,是學生心靈的引領者,是學生追求真、善、美的示範者。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我們先從電影的名字談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個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我便帶着這樣的好奇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剛開始時,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當年他們的馬修老師留下的。

皮埃爾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日記,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裏,有着格外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的老師。還有着“一犯錯,就處罰”的教育方式。體罰更是司空見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鄉村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當代課老師。他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閒暇時也會創作一些小歌曲。

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着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時刻保護着孩子們,即使犯了錯,馬修老師也儘量避免孩子們受到關禁閉,甚至被打罵。而其他老師卻認爲對於一羣無藥可救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體罰。

馬修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令他驚奇的是班上有着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翰奇。馬修老師又在這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團!

因爲火災的事情,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嚴厲的校長不讓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告別。突然窗口飛出一架架寫滿話語的紙飛機。淚水模糊了馬修老師的雙眼!

假如沒有遇到馬修老師,貝比諾還是每個星期六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的孤兒;假如沒有馬修老師,也就沒有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他們是多麼的幸運呀!能遇到一位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老師!

是馬修老師爲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讓這個班裏的學生懂得了“愛”是什麼。這部影片給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個榜樣,也讓我們懂得了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誠哉斯言,好的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對靈魂的喚醒、對精神的塑造!

對於“放牛班”的孩子們來說,馬修給予了作爲老師全部的愛,他猶如牧師一般,引領孩子們走向光明。由此可見,教育,要從愛開始。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好的教育,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

君知否?張玉滾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五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裏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君知否?格桑德吉十二年在極危險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爲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毅然上路。在她的努力下,孩子們都考上了自己夢想的大學。

扁擔窄窄,道路險險,是愛讓孩子們成長。他們像馬修一樣用愛去喚醒、感染學生,春風十里,桃香李豔。

夢隨風萬里,一池浮萍碎。好的教育,是引領孩子向上的動力。

汝可知?支月英在只有十九歲的年紀,獨自一人來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當教師,三十六年始終堅守在偏遠山區,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兩代人。汝可知?王丹霞是一名職業技術學校烹飪專業教師,“讓每個學生樹立自信”是她的追求,她經常教育學生說:“上帝爲我們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爲我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上職業學校同樣有廣闊的前景。”

其實,真正的教育並不只是一味地教授課本知識,而是要像馬修老師一樣,正確引導,因材施教,使之走向成功的彼岸。

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着春天的絢麗多彩。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孩子,也依然可以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沒有比愛更好的教育方法了。“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裏的“心”是對學生的關心、對教育的愛心。讓我們永遠記住:教育,從愛開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法國電影,裏面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七十多年前,馬修到一所學校擔任學監,這是一所被稱爲“池塘之底”的學校,學校裏有一羣調皮搗蛋的問題少年,有一個殘忍霸道的校長,還有不少冷酷無情的老師,而馬修努力對他們進行改變的故事。

在學校裏,馬修發現了一個對音樂有極大天賦的孩子,他有着驚人般的嗓音,他叫莫朗奇。馬修想改變孩子的命運,從而建立了合唱團。馬修看中了莫朗奇的天賦,就讓他在合唱團中擔任獨唱,這讓莫朗奇異常高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馬修獲得了這一羣孩子的尊敬與愛戴。看到這裏,我爲這一羣孩子能遇見這麼一位好老師而感到幸運,也爲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無私的愛而感動。

學校充滿老師對學生的愛,學生的潛力纔會被激發。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健看老師們怎麼去發掘,怎麼去教育,充分去發掘孩子的天賦。在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好人,有一顆鮮豔的心,比如說:校長因爲受制於學校的制度和學生們的行爲影響,變得異常暴躁,常常虐待學生。但在馬修的勸解下,他嘗試着改變自己,慢慢地暴躁的校長也變得善良起來,有一次被學生的球擊中他的頭部,但這次他並沒有責怪和打罵,而是和他們一起去踢球。

雖然馬修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監,他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顯赫的身份和地位,更沒有創造過什麼教育理論,但他因爲愛他的學生們,所以他努力地改變他們,因此,他就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老師。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着許許多多像馬修一樣的老師,他們或許有時會因爲我們做錯了事而嚴厲的批評我們,實際上,他們是在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子女一般來嚴格要求我們,只是希望我們變得更好。

所以,我們應該多體諒、多理解老師,努力學習、爭取不斷進步,這樣纔不算辜負他們對我們的良苦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向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看完電影,這首《voissurtonchemin》依然在我耳畔迴響,莫朗乾淨的嗓音,澄澈的眼神在我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雖然我的教育旅程已接近尾聲,但這部影片仍引發我深思與反省,馬修老師是“溏底”的貴人,我也想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我應該這樣做:

一、用真心交換真心

所謂真心交換真心,就是老師用心去關愛學生,學生一定能夠感受到老師的真心,並會用行動回報老師的真心。近十年來,我一直教一年級,孩子們很好動,根本管不住自己,甚至出現第一個叛逆期。剛開始我對他們非常嚴厲,卻忽略了“過猶不及”。我換了一種教學方式,放下身段和他們肩並肩,說說心裏話,不時誇誇他們,我漸漸發現那些“個性”孩子的改變。

二、用愛和智慧軟化堅硬的心。

面對犯錯的孩子,一味地粗暴指責,只會教會孩子以暴制暴,在孩子心裏埋下陰暗的種子,馬修老師音樂軟化了孩子的心,抹去了孩子們心中的塵埃,給孩子們帶去了希望和光明。

三、用耐心擦拭塵埃

在與學生相處中,學生是有思想的個體,不可能一切按照老師希望的來,這時需要老師多一點耐心,多一份堅持。班上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有所進步,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到原來的樣子。如果我們繼續斥責他,恐怕只會抹殺他心中僅有的一點愧疚。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對待他呢?耐心,對,就是多一點耐心,多聽聽他的心聲,對他的行爲不要妄加指責,讓他在我們耐心的呵護下,逐漸抹去心中的塵埃。

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用真心交換真心,用愛和智慧軟化堅硬的心,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