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影評大綱

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影評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導語: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由紐約拉瓜地亞機場飛往夏洛特的1549航班在起飛僅兩分鐘後就意外遭到鳥羣撞擊,Sully機長在判斷兩部發動機都已停止工作的情況下,成功將飛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上,未造成一人死亡。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薩利機長》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薩利機長》觀後感影評

  薩利機長觀後感範文推薦【1】

舒倫伯格1975年第一次上F-4C的時候接受的教育是雙引擎失效或者液壓失效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彈射。之後他在內利斯AB的幾年裡參與了數次機件事故調查,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航空業是一個容錯率極低的行業。如果你沒有在應該反應的時候反應,而是慫了,束手無策,那你就完了;最糟的反應不是反應錯了,而是沒有反應。

A320系列是sidestick配置,這一方面是為了大量招聘有F-16系列駕駛經驗的軍隊機師入行,另一方面卻減小了control surface給與機師的回饋。所以如果你不能相信你第一時間接收到的信息,基本上你沒法做出反應。這個chain of command是沙漠反復的演習裏得來的寶貴教訓。

ACARS不是萬能的,NTSB也會犯錯。AA191調查裏就犯過由於受到麥道和AA的雙重壓力玩起踢皮球的錯,導致報告書三易其稿的問題,但到了今天應該說NTSB是一個相對公正的機構。這裡NTSB被ACARS誤導是第一,其次是因為空客在圖盧茲的事件重演是在沒有CVR的情況下進行的(which is highly unlikely,除非空客知道如果是他們的問題,他們將被紐約州航空法入罪),這是這部電影唯一有點問題的地方。但是東木一貫是anti-establishment的,所以他這樣拍我覺得沒問題。

舒倫伯格本人一直在壓抑感情,在事件後的專訪上他盡量用笑臉撐滿全場,但是因為他有Aircraft Investigation Board Nellis AB的公審經驗,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吐字清晰,思路前後一貫性極高,即使有工會的指導也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這人的服役經驗是個謎——至於他為什麼沒能在29歲升少校而是退役加入聯航,這就是天意。當輪到你的時候,不要慫,就是幹。

  薩利機長觀後感範文推薦【2】

近年來,湯姆·漢克斯的臉龐一直朝着發福的方向一去不復返,自帶憨厚正直可靠,飽受美國羣衆喜愛,演起專家+英雄類角色毫無壓力。他除了剛剛登陸影院的《Sully》,馬上還有根據丹·布朗的暢銷小說《地獄》(Inferno)改編的新片上映。

伊斯特伍德老爺子今年86歲,已是“老”導演了,也玩電影配樂,早年演戲以牛仔和硬漢的形象深入人心——我就隨口說說,我這麼年輕,都沒看過。以前CCTV6放過一部他自導自演的《太空牛仔》(Space Cowboys,2000年),講四個老頑童一樣的前宇航員,跑上太空去修一顆眼看就要墜毀在美國的蘇聯衛星的故事。典型的英雄救美國的套路,加點夕陽紅的可愛,比如其中一個老爺爺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設計過山車,一把年紀了還一邊吃着香蕉一邊坐在過山車上測試它夠不夠爽。

《Sully》儼然漢克斯的獨角戲,處處都是他的沉穩,倒不見什麼伊斯特伍德的風格。一切皆可預料,英雄受到熱烈歡迎——突如其來的吻、擁抱、以Sully命名的酒,乘客滿心感激,結局皆大歡喜(除了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事故調查過程有些曲折,不過無非是些爲了製造衝突而製造衝突的刻意。本片瀰漫着濃烈的美式消費主義,媒體消費英雄,也引導民衆消費英雄,哎,還是推薦大家去看加拿大拍的《空中浩劫》(Air Crash Investigation)系列紀錄片中的“Hudson Splash Flight 1549”那集吧。

實際上像全美航空1549號這樣的`零死亡航空事故,加拿大幹過兩次。

1983年7月23日,加拿大航空143號班機在從渥太華飛往埃德蒙頓的中途,居然沒油了,引擎很快失去動力,完全飛不到附近的溫尼伯機場……幸好機長以前在皇家空軍當過飛行員,想起來附近有一個廢棄的軍用機場,又幸好他以前開過滑翔機,是個高手……然而,廢棄機場已經被改爲賽車場,當天正在舉行比賽……再幸好,滑翔降落時飛機的前起落架無法鎖住,觸地後收進了艙門裏,導致機頭直接觸地,增大了摩擦,最終使得飛機沒有撞向地面人羣。

事後調查發現,剛剛開始服役的這架767採用的是公制單位(kg)而非加航傳統的英制(lb),而在計算油量的時候,機組人員在缺少足夠培訓的情況下,錯誤地只加了一半的油,而機長在起飛前也未能察覺。萬幸,機長臨危不懼,採用了滑翔機式的降落方式,順便創下了民航客機無動力滑翔最長距離的紀錄。

十八年後,加拿大越洋航空(Air Transat)236號班機的機長打破了這個紀錄……

在多倫多飛往裏斯本的途中,由於之前地面維修人員把液壓系統的一個零部件裝錯了,飛機漏油,隨後發出了兩側油箱燃料不平衡的警告,然而飛行員誤判爲系統錯誤,打開了連通兩側油箱的閥門,導致油漏沒了,最後在葡萄牙的亞速爾羣島迫降。Again!機長是一名滑翔機高手,迫降成功。

零死亡的航空事故,有太多奇蹟和運氣。航空史上寫下的每一條規定,背後的代價是如此慘痛。在1956年美國大峽谷空難之前,飛機是沒有固定飛行航線的。許多機長在駕駛飛機飛過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上空時,都會帶着乘客看看風景,而就在兩架飛機不知即將會與對方相撞的情況下,慘劇發生了,無人生還。從此以後,飛機只能沿着固定航線飛。再比如,1987年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1771號班機空難發生之前,機組人員無須通過安檢。一名航空公司前員工因對前主管不滿,拿着還未被收回的工作證和一把槍上了飛機,射殺了他。最後飛機以超音速的速度墜毀,所有人承受了約5000倍的重力加速度。什麼概念?碎骨肉泥,屍身難辨。

大概沒有什麼行業是像航空這樣,步步喋血了。不知有生之年,飛機是否能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只是從目前看來,危急關頭,只有人能拯救人。

  薩利機長觀後感範文推薦【3】

那對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的搭上這架飛機的父子,他們自始自終在互相尋找,直到最後通過電話互相哭泣着傾訴對於對方的愛;又如,機場空管的那個年輕人,口裏堅持說着沒有回覆的飛機一定不會墜落,但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在他的臉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小細節的處理耐人尋味。但唯一我不太能理解的似乎是Sully的妻子在影片裏的表現。在聽證會之前,她給他打來電話。在電話裏她哽咽着說,她直到此刻才意識到Sully自己也是155名機上乘員之一,她差點就失去了他。她覺得他還在,而這就是最重要的。導演伊斯特伍德當然是讓這一部分對應之前當Sully妻子聽說Sully可能會失去職位和養老金,非常絕望的擔心他們未來的生活和正在還貸款的房子。這樣的表現方法固然以更大的困境反襯着Sully作爲普通人的英雄形象,但似乎也削弱了她妻子和他之間的感情表現。然而,或許這也是可以算是現實的一種吧。

說到導演,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是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是衝着主演湯姆.漢克斯去的(只要是他的電影,我應該差不多都看了),但在觀影結束後才發現,這部電影還是我喜歡的導演伊斯特伍德的作品。細細回想一下,這部影片還真可以說是兼有湯姆.漢克斯和伊斯特伍德兩個人的風格—前者擅長塑造普通人的英雄形象(《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菲利普船上》、《間諜之橋》等等),而後者則長於塑造人物,尤其是人物的內在精神(《硫磺島的來信》、《老爺車》、《澤西男孩》、《美國狙擊手》等等)。從這個角度說,這部影片真可以說是恰到好處的找到了他們兩個人的結合點。

影片結束時,我的眼睛是溼潤的,但是反覆出現在我腦海裏的畫面卻是微笑,Sully機長的微笑。很多時候,他是一個過於嚴肅的人,否則,他的教練不會告訴剛學飛行的少年的他要學會去微笑,他的副機長也不會總是不得不明確指出哪些話只是在開玩笑,但是當他真正笑出來,卻又是那樣的令人動容流淚,那是當他在醫院裏聽到同事帶來155名機上人員全部生還的消息的時候,他的臉上是那樣情不自禁的歡喜,如同終於獲得了世界上最好的獎勵。我想,即使後來被證明迫降哈德遜河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即使他要遭遇全世界的冷眼,這一刻的欣喜,還一定會是他人生中最值得回憶和驕傲的時刻吧。

因爲280秒從來就不會是一輩子。每一秒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