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孔子教育觀後感

孔子教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電影裏的孔子溫跟又嚴肅,有威嚴的氣質但並不兇狠,謙虛恭敬又安詳。這讓我想起《論語》裏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下面是孔子教育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孔子教育觀後感

  【篇一:孔子觀後感】

今天我們上完白天的課,晚上7點在魏老師陪同下我們觀看了一部具有強大的教育性質的電影《孔子》說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這位歷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據,各國戰亂時期,孔子的歷史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跟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多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禮節仁跟,能讓我記住很多故事精彩情節,但他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跟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非常好團隊文法、團隊精神,他帶着他心愛的弟子跟一些文弱的書生一起漂盪。但給我感覺到好像他帶領的是我們中國的革命前輩,因爲他們改變了一個世界,統領着一個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當時因爲是國難時期魯國的諸侯非常欣賞他智慧跟才華,魯國的諸侯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跟智慧來改變春秋諸國的歷史,然而就在魯國與齊國會盟之時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僅震懾了齊軍,還爲魯國奪回了三個城市,正因爲他的正義跟忠誠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國的陷害,後來回到魯國後遇到三桓相國的反對勢力欺壓,隨後孔子爲了理想率領衆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文化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被魏國宋國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還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後來經三桓相國的多次邀請,見到相國的玉環後才同意回到魯國。

孔子臨終說的那句話:“後人對我的讚賞是因爲這部書《魯春秋》,對我的誤解也是因爲這部書,孔子生前顛沛流離如喪家之犬,死後極盡哀榮成萬世師表,他擁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並且爲了一個理想不斷前進,能夠在困境中始終堅持自己認爲正確的東西這纔是孔子的偉大之處。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們平時工作跟生活中要多關心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多組建像孔子那樣的團隊,不要犯我們魯國諸侯的那種錯誤,錯失良將,錯失良將後會給我們國家或者企業帶來損失,也會增加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要分清楚什麼人該用什麼人不該用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不要輕易被美色等誘惑,要長期保持良好的品格,應當多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敬業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企業,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可以從電影《孔子》中學到了很多關於現代管理的很多辦法,具體的感想如下。

1:要有一個始終對你不離不棄的團隊。在這部片子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孔子門下的弟子爲了宣導孔子的禮儀文化。對孔子不管貧窮、富裕、始終如一的追隨者他隨他。這就是當前比較流行的非權力影響力。

2:通過這部片子感受到了文化禮儀的重要性。在這部片子中孔子宣導的文化就是禮儀。並不是以暴治暴。我國有着禮儀之邦的美譽。在加上我們維也納酒店有事一個服務行業、想我們的服務禮儀的重要性。

3:一個人要堅持自己的目標與理想。在現在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的目標跟自己的理想。在這部片子中孔子爲了宣導自己的文化不惜在外顛沛流離18年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所謂有志者立長志無志着長立志。

  【篇二:孔子觀後感】

看過《孔子》後,覺得這部電影是商業片的犧牲品,無論是從影片本身劇本的質量還是從影片所希望傳達出的教育當代人的目的,《孔子》都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這部古裝大片只是在市場上跟商業操作方面上都成功了,導演胡玫順理成章地成爲了國內第一個票房過億的女導演。只是觀衆在看完後覺得一塌糊塗,完全大打折扣,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因爲你給票房貢獻的銀子沒有打折扣。

當胡玫導演宣佈要拍電影《孔子》時,我對這部電影持謹慎的悲觀態度。從導演的角度上說,雖說胡玫以前拍過很多大的電視劇,在經驗上不存在什麼問題,但電視劇拍多了,再來拍電影,而且這一拍就是歷史重要人物的古裝大戲,能否控制住這個電影的尺度,能否把握住演員,是這個關鍵問題。畢竟,電影與電視劇完全是兩碼事。再從劇本上說,這部電影要把孔子的一生在兩個小時內詮釋,是非常困難的。在投資方面,投資方也會有自己的考慮,畢竟他們要的是的商業片,他們要最大的票房以收回龐大的投資,因此在劇本上也會需要一些妥協與大膽突破。如果投資方要把《孔子》當作商業片來拍,那必將很危險,很可能使這部古裝大戲票房慘敗。其實古裝大片到《赤壁》已經審美疲勞了。此外,孔子的精髓在於他的思想,怎麼把他視覺化,這還是一個問題。不能依靠老套的說教方式跟子曾經曰過的幾句經典來呈現出來。

但對於這部宣傳力度相當大的電影,也有值得人們期待跟關注的地方。孔子,幾千年來,我們孔子奉爲儒家的代表人物,我們也都是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一代代成長着。我們都很希望看到現實生活中的孔子。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孔子的“代言人”,才能更好的將經典中抽象的孔子與現實具體的生活聯繫起來。導演選中發哥,更準確地說是投資方選中的發哥!發哥的演技、形象都沒的說,他能壓得住,有強大的氣場。在《臥虎藏龍》中李慕白就是恪守儒家思想的典型,可以說算是孔子的徒子徒孫,換一個角度講,若不用發哥,用誰合適呢?孔子太出名了,用誰都會有爭議。再說這麼大規模投資,就需要有國際市場號召力的演員,這部電影值錢的就是是孔子跟發哥,投資方拿着發哥跟孔子做招牌,打開國際市場。

在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周迅扮演的南子的出場,完全是因爲投資方要加一個女人,加一點情感戲份,覺得這樣才能豐富電影。“子見南子”這段戲,專門挑出史書中原本只有支言片語的一小段來大做文章,其動機一目瞭然。影片中南子的一句“世人也許能夠領悟夫子的痛苦,但永遠無法領悟夫子在痛苦中所達到的境界”,一下子把夫子弄哭了,同時一下子把觀衆弄傻了。這句臺詞之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因爲之前缺乏充分鋪墊,感情的積累,表現得倉促毛糙。觀衆還不明白:1、夫子在痛苦中達到了什麼境界。2、這種境界如何不爲人所理解。3、南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爲什麼她能夠理解夫子。後來的夫子之哭也就顯得不合情理,南子之死就顯得更加荒謬無理。

《孔子》的失敗是必須的。從《阿凡達》2D版被迫下映給《孔子》讓路,到發哥帶着朱軍一起跪拜孔子,再到導演所說的“阿凡達除了特技沒有什麼好看的”,“相信大家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中國人都要看《孔子》”。投資方跟劇組完全沒有表現出與其他優秀電影良性競爭的姿態,一點都沒有儒家的風範,還希望通過《孔子》來教育當代人。劇組對待那些對影片提出質疑跟批判的人們,統統以對儒家文化的大不尊,對孔聖人的不大敬來予以迴應。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中國版的《皇帝的新裝》!

假若這樣的一部電影成功了,那麼我想其他的中國電影人會跟風似的拍攝《老子》、《莊子》、《孟子》、《墨子》等等,在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根本不缺少什麼諸如此類的子。說不定沒準會有那位導演會給孫中山拍一部,但是就是電影叫什麼名字不好說了。

當歐美的商業大片,越來越具體人文氣息,去更深的發掘人性跟社會,我們這些依舊挖祖墳挖的樂此不疲的導演們拿什麼去跟國外優秀的影片競爭?

  【篇三:孔子觀後感】

電影《孔子》在各大影城首映。影城繼阿凡達上映期間一票難求的火爆狀況後,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票房熱潮。近幾天,影城1號廳排期基本爲《孔子》,上座率達90%,據影城工作人員透露:有很多老人前來觀影,也有很多人帶着孩子前來觀看。可見,孔子在中國是深得人心的,《孔子》的號召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跟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跟。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跟場內的觀衆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跟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跟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跟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衆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裏。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豔跟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跟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爲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跟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跟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

媒體的擔憂,在現在看來有驚無險,《孔子》並不會因爲阿凡達遭到票房威脅。中國的歷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禮義仁跟備受推崇,胡玫的實力也得到見證。

  【篇四:孔子觀後感】

電影的開端,盛大的葬禮,逃跑的小奴,彷彿一下子就將我們帶回了那個諸侯割據的奴隸社會。

“求仁得仁,又何怨。”影片中一開始展現的孔子並不是一個不問世事滿口之乎者也的歸隱者,而是一個關懷生命有血有肉的真實的孔子。他堅定地救下小奴漆思弓,刀劍加身而面不改色,舌戰衆臣主張廢除不合理的殉葬制,打破世俗偏見收漆思弓爲徒,對生命的尊重跟維護令人動容,這也是他能夠提出“仁”的學說的原因吧,儘管他的“仁者愛人”具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走在了那個時代的前端。他爲了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地位極低的小奴的性命,甚至不惜得罪當權者季孫斯與他背後盤縱錯雜的勢力,爲他征途不順離開魯國埋下了伏筆,但孔子從未後悔過,就如同他從未放棄過他的信仰。

於是當他跟隨魯定公赴齊魯邊境會盟時,季孫斯並沒有按約出動五百乘兵車。但孔子早就料到了這一局面,他事前安排了一百輛牛車埋伏在山谷外面,製造假象震懾齊國退兵並還回了魯國三城。至此,孔子作爲一個政治家所擁有的的`政治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讓孔子得到了魯定公的賞識。但這並不能改變孔子不順的仕途,魯國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孔子爲了改變魯國這種國將不國的局面,殫精竭慮,提出了隳三都的提議,最終引發了佞臣的叛亂。儘管在武子臺上孔子用十二條火龍擊退了叛軍,他還是失去了魯定公的寵信。魯定公知道孔子的才識,可他需要穩定他的國家,穩定他的政權。孔子給魯國帶來的強大繁榮的希望最終破滅,於是在魯定公跟季孫斯沉溺於歌舞中時,孔子含淚揮別了魯國,開始了他十四年的遊歷講學生涯。其間不管是被亂軍包圍斷糧還是遭受衆人的辱罵詬病,孔子一直沒有停下自己讀書講學的步伐,將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最終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樣垂暮的季孫斯的懇求下重新踏上魯國的土地,追隨老子的步伐不問世事,歸而不隱,開始整理自己的着作,教書育人。

這是電影《孔子》爲我們展現的孔子的後半生的片段。“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評價。孔子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他博學多才,虛心好問,學富五車,是那個“百家爭鳴”的輝煌時代的傑出文化代表,也是當時遊走在各國之間的傳播自己政治思想的政治家,在政壇上沉沉浮浮,最終隱退政壇,他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不僅影響了三千多名弟子,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顏回、子路還是冉求,都遵循禮儀仁跟的精神如命,爲此不惜犧牲生命。短短兩個小時的影片只能展現孔子人生的一些方面。他開啓了以“樂禮善學,尚中貴跟”爲精髓的儒家文化的時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他的名字還以“孔子學院”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被各種膚色各個民族的人們所熟知。塑造這樣一位人物是對電影人的一個巨大挑戰,短短兩個小時,小小的銀幕,根本不足以展示孔子豐富多彩的人生的十分之一。如何讓世界通過這小小的銀幕更多更全面的瞭解孔子就成爲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儘管電影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還是在短短的時間裏儘可能的展示了孔子智慧的多方面的體現,讓觀衆大飽眼福。

儘管如此,電影的最後顏回之死還是讓我不知該哭還是該笑,竹簡沉水本來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顏回居然還爲了救六個竹簡而採取了相當於自殺的舉動,最終死在了回魯國的路上。好吧,就當電影是爲了讚揚顏回愛書甚於愛命,爲傳承文化而犧牲吧。

  【篇五:孔子觀後感】

電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現在來寫觀後感,純屬個人意見,不知道該對誰說:

第一、形象跟場景刻畫:

關於周潤發跟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認周潤發演技比較好來的,這部電影刻畫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覺,溫潤有餘而寬厚不足。而歷史上那個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還不錯。

對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門道,我想的就是兩點:一本片中齊魯衛等各國的都城、村落明顯不同,反映出了經濟實力跟民風民俗的差異,比那種看不出發生在那個城市的現代劇好很多。二孔子周遊列國不是周遊中華人民共跟國,在春秋時代似乎最北邊的小國燕也是在現在北京這個位置,也就是說,他周遊列國應該都在黃河附近或者以南,爲啥後半段那個雪花飄飄的,象東北的冬天啊?

衣服:孔子的衣服跟徒弟們的、國君們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沒見過把一大堆藍色珊瑚珠紛紛揚揚掛一腦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還從一排藍色珠簾中走出來。

第二、電影與歷史跟着作的契合:

因爲這個階段在讀論語,所以還是有些感想的。

開篇處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跟魯國國君說的那些話,差不多都是論語或者相關原文,不過改換了環境,比如該跟冉有說的,對魯國國君說了,這個也算是在尊重史實基礎上的藝術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個漆思弓開始可是難壞了我,印象中完全沒有這個人啊,回家一百度原來就是漆雕開,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這個,古代人有姓名字號。所以有點亂,其實着名學者知道漆思弓=漆雕開,看樂跟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開,編劇就應該照顧一下我們這種剛開始學的人,直接叫他漆雕開就好了麼?

傳說此電影首次還原子見南子,這個,歷史上算一個迷案,反正肯定是有點曖昧了,要麼爲什麼孔子的學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悅,孔子諾諾的予所否者天厭之。這個地方南子說大家都能看見你的痛苦,可是沒有人能體會你痛苦中的境界,(沒記錯應該是這個話吧?),實際有畫蛇添足之嫌,討論完了詩經跟仁者愛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聲,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這個要麼大容易拔高成假大空,要麼容易讓編劇留下南子對這個境界作何理解的大漏洞。

孔子的諸位弟子,傳說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劇中露臉的有那麼幾個。已經說過了的漆雕開,正冠後亡的好勇過我無所取材的子路。文質彬彬的孔子最喜歡的顏回、有管家感覺的冉求、着名孝子曾參、被夫子稱讚總有辦法的子貢,被孔子打擊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還有孔子的妻子兒女,其實這裏要說導演也很不容易,光是找到年齡形態氣質都符合的演員估計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啊。

關於顏回之死,我印象中論語中沒有顏回是怎麼死的的論述,只是說顏淵死,子哭之慟。回來百度一下,也是沒有史料記載,導演安排他爲了在冰河中救起竹簡被凍死,於情還是不錯的,但是細一想,還是發現了bug:論語中有一段,顏淵死了師兄弟們要求孔子用自己的車給顏淵改成棺槨,孔子回答,孔鯉(孔子的兒子,這裏又有一個問題,影片字幕是鋰字,而書上一向都是鯉魚的鯉。)死的時候,有棺而無槨,按親疏遠近我應該給兒子而不應該給弟子,而我誰都不給的原因是,我跟公卿們共同出行的時候,按禮數我的車不能比他們差,我只有一個車了,要保留。按這段的意思,顏淵死應該在回魯國以後。

  【篇六:孔子觀後感】

電影《孔子》主要講述了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爲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此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於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爲社會的混亂而深感憂慮,希望以他的思想跟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跟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跟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子爲了理想率領衆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他於晚年返回魯國,不懈於教育弟子衆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最終,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孔子逝世之後,其言行及思想終爲後世所認同推崇,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諡“大成至聖先師”。

電影《孔子》中的情節主要從孔子五十多歲起展開。五十多歲的孔子受到魯定公賞識,從中督宰晉升爲大司寇,這讓他得以踏上仕途。一次,在魯國季相國的葬禮上,被指定陪葬的小男孩因爲不想死而逃跑,途中被孔子的弟子救回孔子家中。孔子同情這個小男孩並且反對這種沒有人性的陪葬制度,於是他在一次朝會上請求君主赦免這個小男孩。孔子的這一舉動在朝會上引發了激烈爭論。雖然最終孔子在爭論中取勝,但他卻因此與季桓子結怨。從這個情節中,我看到了孔子身爲儒家創始人的善良。“仁”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仁者愛人,以禮殺人,則非禮也。”孔子是一位偉大的仁者。

後來,孔子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與齊景公跟大夫黎鉏鬥智鬥勇,維護了魯國的利益,討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國相。從這一情節中我感受到孔子不愧爲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個非常有思想,有謀略的人。

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體現出了孔子過人的指揮才能。但這引發了佞臣謀反,直接導致了季桓子罷黜孔子。孔子從此便開始帶着弟子周遊列國。

“子見南子”的情節也讓我印象頗深。南子妖豔而又清純,她能夠讀懂孔子作爲聖人的痛苦與寂寞。但面對這樣一個女人,孔子表現出了可貴的理智。美色與權貴擺於眼前,孔子仍然堅守了內心的仁義道德。這種精神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孔子師徒的周遊之路也是異常艱辛。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3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於是派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孔子師徒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但即使在這種連生命都難保的危難關頭之時,孔子依然講誦《詩》《禮》。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於是問孔子說:“君子也有處境艱難得時候嗎?”孔子便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表現出了孔子對於理想的堅持跟身處逆境時的平跟心態。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被衆人接受,甚至處處被人誤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燒,鼓舞着他不斷講學。就算身處逆境,君子也可安於艱難困苦。

影片的最後孔子歸魯。衆人喜極而泣的場景讓人感動。

電影《孔子》讓我瞭解了孔子晚年的一段經歷,瞭解了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更讓我瞭解了聖賢孔子的勇氣跟謀略,以及他對理想的堅持跟他思想的偉大。

  【篇七:孔子觀後感】

語文課上,又一次觀看《孔子》這部電影,此已是第三次與它見面。前兩次,一爲電影剛上映湊個熱鬧,二爲父母觀之而陪。這兩次多爲觀其情節、重其演員演技,將其定義爲一部“經典國產片”,未有多思多慮之處。而此次,在李老師的課上再觀《孔子》,卻有了一些微妙的想法。

電影上映之處,出現了不少“反《孔》精英”,痛批這部電影這樣那樣的不足。的確,作爲一部電影,它或許是有些商業化,有些重形式。但孔子這個題材太難拍了,看得出來導演用心了,試圖表達點兒什麼,只是有些流水賬。

不過,畢竟這部電影表達出了孔子其人與其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身處那個時代所遇到的困境以及他們爲此作出的努力與犧牲。

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跟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孔子連同他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涌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嚐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跟,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千年傳承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接下來細說一下電影裏幾個最有感點的片段: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的孔子舌戰羣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對待公山狃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跟智慧,更大是幽默。

劇中,人物退場大多是生離死別,顏回之死、南子之死、子路之死、季氏之死再到最後孔子之死。在此,我不一一論道,只做一個小的總結。

孔子本人很少談論生死,劇中孔子自稱“我的老師子產曾說過‘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其實孔子並非這樣如此簡單,他心中的社稷其實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如果僅爲某種領袖者的號召而賣命,其實就是愚忠、愚死。所以他說“危邦不入”,他纔是實實在在重視生命。“生生之謂大易”這是儒家最爲根本的精神。到了孟子那裏生死就不得不提了,因爲孔子的時代即便仁義缺失,還是有些仁義的,到了孟子的時代就完全不同了。所以孟子說“有大於生者,有大於死者”。

例如顏回之死。雖然可以考究歷史上顏回並非是撿竹筒而死的,但編劇如此安排,我倒覺得也有其巧妙之處,但如此安排是好是壞就由人評論了。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其深受孔子教誨,深諳孔子思想。在馬車經過冰山時,冰山裂開,竹筒掉入冰水中,顏回爲了撿回孔子的竹筒,一次接連一次潛入冰水中撿回竹筒。當時電影音樂淒涼,觀衆都爲之感動爲之呼喚。或許有人是在心裏默唸:顏回啊顏回,你對孔子的思想是參的有多透,你將孔子的竹簡看的你年輕寶貴的生命還重要啊,孔子沒白教導你,你的此舉正是對孔子的教育成果最好的展示,你死的值。或許也會有人在心裏默唸:顏回啊,你個傻子,你個白癡,趕快上來啊,不要再撿了,你年輕寶貴的生命比那幾本破竹簡重要多了,竹簡還可以再寫,你的生命卻只有一次啊,你個傻瓜,趕緊上來,活命要緊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正是編劇要的效果,有分歧纔有看頭嘛。另外,其實編劇如此安排,也正體現出了孔子爲人師表教導有方,弟子願意爲其畢生思想而付出生命的偉大節操。

在電影結尾,孔子吩咐弟子將魯《春秋》拿去。然後感嘆:“後人理解我,因爲這部書,誤解我,也是因爲這部書。”正如這句所言,這部《孔子》也是一

樣的,會在不同人心理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與時代的關係,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帶給我了這些感受。

  【篇八:孔子觀後感】

很張揚的開場,有苦有甜,雖然有些戲劇的不真實,但畢竟是縮影,也可能發生。重點不在這,而在快結束的時候那些謎團的解開。

如果從其中的友情上來看,大學裏就不再像是高中初中,不是所有人在一起打打鬧鬧,可能在大學裏畢業了,有的人可能連自己班的人的名字跟樣子還對不上號,但不是本班的認識了不少,還有一些學哥學姐們。但舍友一定讓你的大學生活難忘,他們可能在畢業後天南海北,但如果有困難了,只用一個電話。當然也不止是舍友,對門的臨着的都可以。這幾年畢竟是在一起生活,一起經歷着從高中出來初步進入一個小社會的變化。

其實友情在這裏沒有什麼多說的,兄弟、姐妹,永恆的友誼地久天長,由於彼此間非常熟悉,而又有一定的生活距離,所以變得倍加珍貴。好的友情經得住時間的打磨,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見面,見面後便相邀到家裏吃飯,也不會有什麼拘謹,暢所欲言什麼玩笑都敢開。因爲很單純,因爲沒有雜質,所以很美。

致青春,既然是青春,必然少不了愛情,但這貌似也分多種。如果我愛你,你愛不愛我又是一回事。有些愛情變得現實,這就開始有雜質,變的不同。有個小玩笑,小學的愛情死於換座位,初中的愛情死於換班,高中的愛情死於高考。而大學的愛情原因就多了,時間多了,可以經常在一起,彼此間逐漸熟悉,到非常瞭解,但很多卻是從一開始的我要給你幸福變成祝你幸福。可能是莫名其妙的分手,也可能是感覺到彼此不適應,或者是很累,又或者是大四分手季各奔東西。

但不乏甜蜜、美好。也許這是進入社會後最美的回憶了,也許有一點心酸,但彼此都記得那些歲月。大學裏,還是去戀愛一場的好,也許到工作的時候,在沒結婚之前,很可能找不到一個願意將自己的愛完全付出的,那時候都會有所比較,我付出多少,他又是多少,或者等待他不付出,我也不付出。最主要的是,那時候的我們工作了,便是生活,便要結婚生子,完成父母的願望,過安定的生活。

海賊王裏的黑鬍子曾經說過:“人的夢想是不會終止的!”,但很多人的夢已經沒了,而大學又是一個談夢的最好的地方,而也是一個選擇的地方。不論結果如何,我認爲的只有一點,我會去考慮,哪一個選擇不會讓我後悔,不會讓我遺憾,而不是怎麼做,可以讓我的利益最大化。我寧可笑着撿一粒芝麻,也不願哭着抱一個西瓜。

未曾進過社會,也未曾經歷過現實會將人打磨成什麼樣子,只知道對於很多人,現實沒有改變友誼,但愛情成爲了記憶,夢想成了泡影。所有的分別,即使是生離死別,也會在心中留下烙印。

青春,永垂不朽,也許懂了,也許只是知道了一部分,我的這部分的理解,在於一直擁有着友情、愛情、夢想的人們,這些人的青春,不會停息。這裏的愛情哪怕是對愛情的嚮往,敢愛,即使沒有擁有,但非自暴自棄,等待安排;夢想也不是單單的有一個夢想,而是有一個追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