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孔子》觀後感3篇

《孔子》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孔子其人,一生都在爲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鬥!而他的理想,並不是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孔子》觀後感3篇

  《孔子》觀後感

電影的開端,盛大的葬禮,逃跑的小奴,彷彿一下子就將我們帶回了那個諸侯割據的奴隸社會。

“求仁得仁,又何怨。”影片中一開始展現的孔子並不是一個不問世事滿口之乎者也的歸隱者,而是一個關懷生命有血有肉的真實的孔子。他堅定地救下小奴漆思弓,刀劍加身而面不改色,舌戰衆臣主張廢除不合理的殉葬制,打破世俗偏見收漆思弓爲徒,對生命的尊重和維護令人動容,這也是他能夠提出“仁”的學說的原因吧,儘管他的“仁者愛人”具有很大的時代侷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走在了那個時代的前端。他爲了挽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地位極低的小奴的性命,甚至不惜得罪當權者季孫斯與他背後盤縱錯雜的勢力,爲他征途不順離開魯國埋下了伏筆,但孔子從未後悔過,就如同他從未放棄過他的信仰。

於是當他跟隨魯定公赴齊魯邊境會盟時,季孫斯並沒有按約出動五百乘兵車。但孔子早就料到了這一局面,他事前安排了一百輛牛車埋伏在山谷外面,製造假象震懾齊國退兵並還回了魯國三城。至此,孔子作爲一個政治家所擁有的的政治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讓孔子得到了魯定公的賞識。但這並不能改變孔子不順的仕途,魯國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孔子爲了改變魯國這種國將不國的局面,殫精竭慮,提出了隳三都的提議,最終引發了佞臣的叛亂。儘管在武子臺上孔子用十二條火龍擊退了叛軍,他還是失去了魯定公的寵信。魯定公知道孔子的才識,可他需要穩定他的國家,穩定他的政權。

孔子給魯國帶來的強大繁榮的希望最終破滅,於是在魯定公和季孫斯沉溺於歌舞中時,孔子含淚揮別了魯國,開始了他十四年的遊歷講學生涯。其間不管是被亂軍包圍斷糧還是遭受衆人的辱罵詬病,孔子一直沒有停下自己讀書講學的步伐,將自己的思想在中原大地散播。最終垂垂老矣的孔子在同樣垂暮的季孫斯的懇求下重新踏上魯國的土地,追隨老子的步伐不問世事,歸而不隱,開始整理自己的着作,教書育人。

這是電影《孔子》爲我們展現的孔子的後半生的片段。“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評價。孔子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的一生,他博學多才,虛心好問,學富五車,是那個“百家爭鳴”的輝煌時代的傑出文化代表,也是當時遊走在各國之間的傳播自己政治思想的政治家,在政壇上沉沉浮浮,最終隱退政壇,他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不僅影響了三千多名弟子,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顏回、子路還是冉求,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爲此不惜犧牲生命。

短短兩個小時的影片只能展現孔子人生的一些方面。他開啓了以“樂禮善學,尚中貴和”爲精髓的儒家文化的時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他的名字還以“孔子學院”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被各種膚色各個民族的人們所熟知。塑造這樣一位人物是對電影人的一個巨大挑戰,短短兩個小時,小小的銀幕,根本不足以展示孔子豐富多彩的人生的十分之一。如何讓世界通過這小小的銀幕更多更全面的瞭解孔子就成爲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儘管電影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還是在短短的時間裏儘可能的展示了孔子智慧的多方面的體現,讓觀衆大飽眼福。

儘管如此,電影的最後顏回之死還是讓我不知該哭還是該笑,竹簡沉水本來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顏回居然還爲了救六個竹簡而採取了相當於自殺的舉動,最終死在了回魯國的路上。好吧,就當電影是爲了讚揚顏回愛書甚於愛命,爲傳承文化而犧牲吧。

  《孔子》觀後感

今天我們上完白天的課,晚上7點在魏老師陪同下我們觀看了一部具有強大的教育性質的電影《孔子》說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這位歷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據,各國戰亂時期,孔子的歷史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多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禮節仁和,能讓我記住很多故事精彩情節,但他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非常好團隊文法、團隊精神,他帶着他心愛的弟子和一些文弱的書生一起漂盪。但給我感覺到好像他帶領的是我們中國的革命前輩,因爲他們改變了一個世界,統領着一個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當時因爲是國難時期魯國的諸侯非常欣賞他智慧和才華,魯國的諸侯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改變春秋諸國的歷史,然而就在魯國與齊國會盟之時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僅震懾了齊軍,還爲魯國奪回了三個城市,正因爲他的正義和忠誠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國的陷害,後來回到魯國後遇到三桓相國的反對勢力欺壓,隨後孔子爲了理想率領衆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文化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被魏國宋國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還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後來經三桓相國的多次邀請,見到相國的玉環後才同意回到魯國。

孔子臨終說的那句話:“後人對我的讚賞是因爲這部書《魯春秋》,對我的誤解也是因爲這部書,孔子生前顛沛流離如喪家之犬,死後極盡哀榮成萬世師表,他擁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並且爲了一個理想不斷前進,能夠在困境中始終堅持自己認爲正確的東西這纔是孔子的偉大之處。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們平時工作和生活中要多關心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多組建像孔子那樣的團隊,不要犯我們魯國諸侯的那種錯誤,錯失良將,錯失良將後會給我們國家或者企業帶來損失,也會增加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要分清楚什麼人該用什麼人不該用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不要輕易被美色等誘惑,要長期保持良好的品格,應當多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敬業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企業,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可以從電影《孔子》中學到了很多關於現代管理的很多辦法,具體的感想如下。

1、要有一個始終對你不離不棄的團隊。在這部片子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孔子門下的弟子爲了宣導孔子的禮儀文化。對孔子不管貧窮、富裕、始終如一的追隨者他隨他。這就是當前比較流行的非權力影響力。

2、通過這部片子感受到了文化禮儀的重要性。在這部片子中孔子宣導的文化就是禮儀。並不是以暴治暴。我國有着禮儀之邦的美譽。在加上我們維也納酒店有事一個服務行業、想我們的服務禮儀的重要性。

3、一個人要堅持自己的目標與理想。在現在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自己的理想。在這部片子中孔子爲了宣導自己的文化不惜在外顛沛流離18年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所謂有志者立長志無志着長立志。

  《孔子》觀後感

看過《孔子》後,覺得這部電影是商業片的犧牲品,無論是從影片本身劇本的質量還是從影片所希望傳達出的教育當代人的目的,《孔子》都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這部古裝大片只是在市場上和商業操作方面上都成功了,導演胡玫順理成章地成爲了國內第一個票房過億的女導演。只是觀衆在看完後覺得一塌糊塗,完全大打折扣,不過那已經是後話了,因爲你給票房貢獻的銀子沒有打折扣。

當胡玫導演宣佈要拍電影《孔子》時,我對這部電影持謹慎的悲觀態度。從導演的角度上說,雖說胡玫以前拍過很多大的電視劇,在經驗上不存在什麼問題,但電視劇拍多了,再來拍電影,而且這一拍就是歷史重要人物的古裝大戲,能否控制住這個電影的尺度,能否把握住演員,是這個關鍵問題。畢竟,電影與電視劇完全是兩碼事。再從劇本上說,這部電影要把孔子的一生在兩個小時內詮釋,是非常困難的。在投資方面,投資方也會有自己的考慮,畢竟他們要的是的商業片,他們要最大的票房以收回龐大的投資,因此在劇本上也會需要一些妥協與大膽突破。如果投資方要把《孔子》當作商業片來拍,那必將很危險,很可能使這部古裝大戲票房慘敗。其實古裝大片到《赤壁》已經審美疲勞了。此外,孔子的精髓在於他的思想,怎麼把他視覺化,這還是一個問題。不能依靠老套的說教方式和子曾經曰過的幾句經典來呈現出來。

但對於這部宣傳力度相當大的電影,也有值得人們期待和關注的地方。孔子,幾千年來,我們孔子奉爲儒家的代表人物,我們也都是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一代代成長着。我們都很希望看到現實生活中的孔子。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孔子的“代言人”,才能更好的將經典中抽象的孔子與現實具體的生活聯繫起來。導演選中發哥,更準確地說是投資方選中的發哥!發哥的演技、形象都沒的說,他能壓得住,有強大的氣場。在《臥虎藏龍》中李慕白就是恪守儒家思想的典型,可以說算是孔子的徒子徒孫,換一個角度講,若不用發哥,用誰合適呢?孔子太出名了,用誰都會有爭議。再說這麼大規模投資,就需要有國際市場號召力的演員,這部電影值錢的就是是孔子和發哥,投資方拿着發哥和孔子做招牌,打開國際市場。

在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周迅扮演的南子的出場,完全是因爲投資方要加一個女人,加一點情感戲份,覺得這樣才能豐富電影。“子見南子”這段戲,專門挑出史書中原本只有支言片語的一小段來大做文章,其動機一目瞭然。影片中南子的一句“世人也許能夠領悟夫子的痛苦,但永遠無法領悟夫子在痛苦中所達到的境界”,一下子把夫子弄哭了,同時一下子把觀衆弄傻了。這句臺詞之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因爲之前缺乏充分鋪墊,感情的積累,表現得倉促毛糙。觀衆還不明白:

1、夫子在痛苦中達到了什麼境界。

2、這種境界如何不爲人所理解。

3、南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爲什麼她能夠理解夫子。

後來的夫子之哭也就顯得不合情理,南子之死就顯得更加荒謬無理。

在這個片子,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着讓我無法忘記。這是一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如此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爲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纔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