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孔子學堂觀後感三篇

孔子學堂觀後感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孔子的一生極爲坎坷,曾風塵僕僕地奔走於衛、陳、曹、宋、鄭、蔡諸國之間,宣傳“仁”之思想,可亂世將孔子的時代改變了,沒有一個國家聽他的思想。十四年後回到魯國從事教育活動,七十三歲病逝。下面是關於孔子學堂觀後感三篇的內容,歡迎閱讀!

孔子學堂觀後感三篇

  孔子學堂觀後感1

《孔子學堂》是一本漫畫書,帶領我進入國學的視野。我從書中瞭解到孔子與他學生的許多故事,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培訓機構舉辦的作文比賽,被一個男生排擠。我沒有理睬這位男生,也沒有生氣,因爲我想起了媽媽剛跟我一起讀過的《孔子學堂》中的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大概是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從來不人云亦云;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卻與別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係。媽媽聽了我的想法表揚了我,說我領會了書中的話並能活學活用,能夠強大自己的內心,而不會被別人輕易打到。她說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孔子學堂觀後感2

悄悄地,經典誦讀之風颳遍校園。徜徉在經典文化的聖殿,我結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其中,我最仰慕的是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孔子學堂》爲我們呈現了孔子上課時的情景。在他的課堂上,不會有人抄襲,也不會有人作弊,他們都發揮着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爲孔子提倡“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爲知也”。相比較這樣真實的學習,不由得令曾經的我感到汗顏:

那是五年級時的一次數學單元檢測,順利地解答完大半張考卷後,一隻“攔路虎”把我難住了。任憑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想不到解題方法。於是,一個聲音在我左耳邊說:“到學習比自己好的同桌那裏瞄一眼吧?”

“不行,偷竊知識是不對的!”另一個聲音馬上在右耳邊反對。

“可不瞄的話,這次就與高分失之交臂了。不達標多倒黴呀!”一個聲音很爲難。

“可那原本就不是你該得的。要是瞄了,你會失去更多的!”另一個聲音很堅決。

“瞄一眼吧……”

“不行,目不能斜視……”

兩個聲音激烈地鬥爭了好久,最終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我還是選擇當了一回“長頸鹿”。

事後,我向媽媽進行了坦白,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智慧。看你這麼坦誠,相信你一定知錯能改!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裝懂,明白嗎?”

從那以後,考試時我一直堅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爲我知道在學習上弄虛作假,最後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學堂》讓我更加了解到孔子的講理、禮讓、謙虛;《孔子學堂》讓我更端正自己該持有的學習態度;《孔子學堂》讓我更明確自己爲人處事的原則……《孔子學堂》,有了你的指引,我一定會開創起一片屬於自己的精彩天地!

  孔子學堂觀後感3

孔子的課堂豐富多彩,與現在大不相同。他不佈置作業,不考試,不懲罰學生,而是與同學們交流知識,周遊列國,讓同學們只是面更廣,學到更多知識。

在《孔子學堂》這本書裏,我們不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與翻譯,它給我們呈現出孔子上課時的情景,讓我們更瞭解到孔子是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孔子從不寫書,而他與他的弟子討論的話題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可他們卻可以“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與體會。有時一個話題可以聊上幾節課,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同學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爲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麼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呢?人們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你;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爭也不會發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堅不可摧。孔子對他人禮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誇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孔子是個多麼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爲人處事的道理,怎樣纔算有君子風範,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麼世界不再有戰爭,各地都有你的朋友,那是多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