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愛樂之城》觀後感影評三篇

《愛樂之城》觀後感影評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導語:今年情人節各大影院要主打的電影,就是《愛樂之城》——這也是獲獎無數,可以平了《泰坦尼克號》獲獎記錄的傳奇電影。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愛樂之城》電影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愛樂之城》觀後感影評三篇

  《愛樂之城》觀後感精選【1】

和“正統”的好萊塢愛情片不同的是,這部片子的結局並不“完美”,男女主人公在歷經時間和空間的雙重考驗之後,並沒有在一起,而是分開了。米婭在巴黎演完電影之後,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成爲了一個國際巨星。她找了一個大款,而那個大款對其則是“言聽計從”;她生了個孩子,孩子很可愛,也很健康。可以說,米婭實現了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似乎是再完美不過的結局。但是,當她無意邂逅了前任男友之後,她似乎想起了什麼,她眼圈紅潤了,沉默着。她的腦海裏像過電影一般,回想起那些年的“花前月下”,也開始幻想着若是能重來,一切是否會不一樣。電影的最後一幕,是她和前男友的深情對望,什麼都沒有說,兩個眼神一剎那的交匯,像似穿越了幾千年,激活了青春的懵懂和衝動,驗證了“曾經飛過”的存在,交換了“你好嗎,我很好”的篤定。

感情是浪漫的,現實是殘忍的。再美好的一段戀情,似乎也要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掩埋。再般配的金童玉女,似乎也會終因一場爭執而宣告“解散”。人要往前走,並不是意味着未來一定比過去好,卻說明了未來一定比現在更加現實,更需期盼。再美好的記憶,都過去了,所以,再浪漫的感情,再適合的Mr. / Mrs. Right是可以選擇被遺忘的。

但,歲月忘不掉。歲月,是時間,但又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時間。它應該是被記錄了的、凝固了的,而不是被浪費掉的時光。歲月,就像是一個人在荒漠中肆意奔跑,足跡也許會消失,但在荒漠中的記憶是無法被磨滅的。一個成功的人,可以在歲月的長河中看到自己的稚嫩;一個失落的人,可以在歲月的'流逝中,看到自己的信念。歲月,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法背叛人類內心的東西。它忠實地而又默默地與人們形影不離,它鐫刻着這個人的理想、失意、倦怠,或是迷茫,它像一個檔案一樣記錄着一個人成長的點點滴滴。而把目光返回到洛杉磯這座“愛樂之城”,一個是曾失落的女演員,一個是曾懷才不遇的男音樂人,兩個人在歲月的某個交點碰撞在一起,彼此鼓勵、惺惺相惜。而如今,一個是票房大賣的名女人,一個是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酒吧的大丈夫。他們沒有在一起,但在命運的撮合和安排下,都找到了生命中最愜意的位置、最適當的角色。當感情遇到歲月之時,當下不那麼“完美”的結局也並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男女主人公那年的那句誓言——“我將永遠愛你”。

  《愛樂之城》觀後感精選【2】

很幸運被時光觀影團選中在萬達影院觀看《愛樂之城》。休息這天正巧IMAX廳有排片,事實證明,IMAX是觀看此片的不二選擇。這是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歌舞片,感覺棒極了。能有這樣的體驗得益於IMAX超大銀幕及無處不在的環繞立體聲帶來的頂極視聽。

影片處處溢滿迷人的復古氣息,高司令和石頭姐的演繹與影片的復古氣質格外貼合,很難想象還有別人能比他們詮釋的更好。尤其在春天明媚的陽光下,派對上同樣明媚的米婭隨樂隊的一曲I RAN 即興翩然起舞,這樣的天使沒有人不會愛上。

如果沒有來自彼此的鼓勵與支持,爲追逐夢想屢受挫折的心注處入源源動力,塞巴斯汀和米婭也許早已向現實妥協,過着面目全非的生活。

錯的時間,對的人。“我永遠愛你”,這不是一句空話。一段只能成爲插曲的美好愛情,靜靜置於心底是紀念它的最好方式。

好在最後兩人都心願達成,一個做爲爵士樂酒巴老闆與樂會友,一個是熠熠閃光的影視明星活躍於銀屏,對做爲觀衆的我們也是一種撫慰。

最近在追劇《四重奏》,一樣有關夢想,有關音樂,各有各的精彩。

  《愛樂之城》觀後感精選【3】

看完電影,有三個片段,在我腦海中留下了“烙印”。

第一,就是電影開場時,衆人在高架橋上跳舞的那段,這是一個長鏡頭,一拍到底,隨着攝像機的轉動,每個人物的肢體都得到最爲充分的釋放,不得不承認,這個開場鏡頭,讓人開門見山地感受到了“百老匯”的濃厚氣氛。據說,爲了這個鏡頭,演員們在自己車頂排練四個月,在高架橋拍攝整整一天。可以說,這是一種“激情的浪漫”,浪漫不止歸屬於“二人世界”,還有衆人之歡。你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當面對一座擁堵不堪的城市之時,現代人該選擇“負能量爆棚”,還是要以樂觀的心態去接受。這個鏡頭給了我們很多啓示,有時候,個體的無奈恰好是集體的狂歡,個體的孤獨也正好成全了集體的浪漫。所以,當一個個人爲堵車而煩惱之時,何嘗不是大家擱置繁瑣,釋放激情的時刻。該煩躁的時候,索性地瘋狂起來,也是一種浪漫。

第二,就是男女主人公塞巴斯汀和米婭確定關係的那段,在洛杉磯一個空曠的花園翩翩起舞,隨着舞步的推進,人們可以看到洛杉磯最美好的夜景。這讓我感受到“美國式的浪漫”。都說,美國沒有自己的文化,浪漫之類的東西似乎也和美國無緣。但我感覺美國人從來都不拒絕對浪漫的渴求,這個鏡頭表面上刻畫的男女主人公的“花前月下”,何嘗沒有反射出美國人渴望回到那個“GOLDEN AGE”的浪漫時代。那個年代的美國人生活富足,美國也並沒有充當“世界警察”,那時候的美國像一個“世外桃源”,拒絕着外部世界的紛擾,將最完美的浪漫保留在最天真的內心世界裏。

第三,是電影尾聲的部分,女主角米婭從巴黎拍完片子之後,她的那種蛻變的狀態。當她在5年之後,再次與塞巴斯汀相識的片刻,作爲觀衆的她,已爲人婦的她,開始回想那些年的“春夏秋冬”。人生若是重來一遍該多好,愛情若是按照想象中的“浪漫”鋪開來,該多完美。塞巴斯汀和米婭在塞納河畔漫步、嬉戲的畫面對照着現實中兩人的分隔而坐、相視而望,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現實,就像是很多年輕男女感情的無奈一樣。相愛的沒有終成眷屬,在一起的未必是最相愛的。一邊是婚姻,一邊是戀愛,也折射了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在感情世界中的糾結和落寞。至此,我才感受到,浪漫並不一定是“在一起”,分隔開又彼此懷念,也許是浪漫的另一種“境界”。

浪漫是什麼?浪漫就是失去,是人生中的某種缺失。得到的東西,我們從來不說是“浪漫”。正是因爲現實的社會殘忍、無奈、荒蕪,我們纔想到了一種叫做浪漫的東西。它可以治癒我們心理上的創傷,可以滿足我們無法獲得的生活狀態,可以彌補我們在摸爬滾打時被忽略了的天真。

激情的衆歡,浪漫。是因爲,現實中,微小的個體忙於匆匆趕路,缺失了置身在集體中狂歡的權利。天真的夜色,浪漫。是因爲,在平日的夜晚中,哪個人不是在下班的路上,趕赴家中,誰又有時間去到城市的一隅,靜靜觀賞萬家燈火。男女主人公的邂逅,浪漫。是因爲,多少人能夠在自己的感情世界中,保留對以往逝去感情的剋制。在適當的距離中,觀望彼岸,審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