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樑益建感動中國觀後感作文

樑益建感動中國觀後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導語:2月8日,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來自成都三醫院的骨科醫生樑益建的事蹟感動了在場的聽衆,現場掌聲雷動。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成都醫生樑益建先進事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樑益建感動中國觀後感作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樑益建頒獎辭:

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峯,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樑益建人物事蹟:

樑益建,醫學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 樑益建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爲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近可能的爲患者着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爲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爲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爲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感動中國樑益建先進事蹟觀後感【1】

“他說自己是小醫生,然而人們評價,他攻下的是專業的高峯。他見到病人的時候,不僅說我來給你治病,還經常說,我來給你找錢。”央視主持人敬一丹說的,是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樑益建。昨晚8時,《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首播,由白巖鬆與敬一丹共同主持,樑益建第七位出場。

樑益建上臺前,打着牽引支架的“天線寶寶”張曉麗出現在大屏幕的視頻短片中。她哽咽着說:“我只想挺直了走路,穿一件合適的衣服,但這個夢想特別奢侈。”而今,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張曉麗目前正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短片中的樑益建提起因礦難去世的父親,紅了眼眶,“作爲兒子,無法幫助父親,那是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所以我一定要做一個醫生,做一個好醫生。”

感動中國評審委員會陸曉華如此評價樑益建:“患者在被治癒的過程中,能夠收穫到一份尊重,這樣的醫生功德無量。”樑益建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他不僅爲病人治病,還處處爲病人省費用,更常爲貧困患者捐錢、四處化緣募捐。2014年,他的團隊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幫助近200名患者,“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峯。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當主持人敬一丹宣讀完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寫給樑益建的頒獎辭時,舞臺背景屏幕上出現了吳佳豔與劉仁富的照片,兩人都是曾經接受過樑益建治療的病人,如今已康復出院。背景板右側給出了五個金色燦爛的關鍵詞:“推誠結仁愛”。

一件淺灰色西裝搭配藍色襯衫、黑色西褲,樑益建在臺上並沒有太多表情。直至舞臺一側,劉仁富手捧獎盃、吳佳豔抱着鮮花挺直身板,快步上臺,樑益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將獎盃、鮮花遞給樑益建後,劉仁富、吳佳豔相繼擁抱了樑益建近10秒,淚水奪眶而出。

“直至頒獎之前, 樑博 都不知道爲他頒獎的人是我們。他就像爸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看到他得獎比我自己得獎還要開心。”電話中,劉仁富抑制不住聲音中的笑意,“ 樑博 獲得了這份榮譽,就有更多像我這樣的病人能夠找到他治病。”

頒獎盛典現場的掌聲,一直持續至樑益建落座。

  感動中國樑益建先進事蹟觀後感【2】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1號樓2樓、5號樓5樓的90張病牀上,常年住着脊柱畸形患者。其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 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奔着活命來”,找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骨科主任——樑益建。

樑益建8年主刀上千場脊柱畸形手術,他口中說出的“我能做(手術)”,在超過500名患者聽來仿若天籟,意味着一線生機。樑益建自己卻說:“我只是個小醫生。”

  “手術就像在川藏線的懸崖邊開車”

1.67米的個頭,身形挺拔,留着利落平頭。樑益建常穿一雙泛黃的運動鞋,疾走於病房、醫生辦公室、手術室之間。爲了治療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學科協作治療組,囊括骨科、呼吸、神經等不同專業背景的醫生。面對“奔着活命來”的患者,樑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鏡,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天手術都很難,就像在川藏線的懸崖邊開車”,又話鋒一轉,“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重慶璧山小夥肖強的脊柱曾有三個嚴重畸形:嚴重脊柱後凸畸形、嚴重側彎畸形、嚴重脊柱旋轉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側彎達190 ,被媒體稱爲世界罕見。如果再得不到治療,肖強最終會因爲呼吸衰竭而死。從2005年起,他在全國各地奔走,拜訪了國內幾乎所有知名的脊柱專家。在北京某醫院住院15天后,專家仍告訴他無法手術,“世界上尚未有成功的案例。”肖強一遍遍地被拒絕,直至遇到樑益建。

經過多次手術,肖強的身高從1.55米“長”到了1.8米。距離出院已一年有餘,除不能彎腰外,他的生活與普通人無異,此前出現的腰疼、呼吸疼等問題也在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去年年底,肖強的女兒出生,他特地撥通了樑益建的電話報喜。

2008年至2016年間,樑益建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後出院,餘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介紹,樑益建在治療病例上已經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類型,突破了國際公認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手術三大禁區:極重度脊柱畸形、合併脊柱畸形和合並心肺功能衰竭。此前,樑益建發表在國際脊柱頂級雜誌《Spine》的一個病例,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打破了該雜誌在審稿時會針對每篇文章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

  “不能三五分鐘就把病人打發了”

每日清晨,醫生辦公室外的走道內,總有打着牽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來回走動,做着擴胸運動。骨科的醫護人員給他們取了個萌萌的名字——“天線寶寶”。私下裏,常有“天線寶寶”喊樑益建“樑爸爸”。平日裏,樑益建給病人送些牛奶、雞蛋已是常事,還掏錢爲他們辦迎新春聯歡會,專門請音樂老師教他們唱歌。

每週二、週五上午11時,四川音樂學院科班出身的龍音音準時出現在骨科二病區活動室內。半小時氣息,半小時唱歌,從最簡單的發聲到齊聲大合唱,龍音音快樂的情緒把40餘個“天線寶寶”帶得興奮起來。龍音音的工作目的很“簡單”,完成樑益建交給她的任務——“在歌聲中,讓寶寶們的肺活量練起來。”

每週五,“天線寶寶”在音樂課上練習肺活量的時候,正是樑益建的門診時間。他看門診有個規矩:一上午只看20個號,如果病人特別多,最多隻能加到25個號。他平均看一個號大約10分鐘,“病人來自全國各個地方,有的跑了數千公里,坐了很久的車,不能三五分鐘就把病人打發了。”去年10月28日週五,樑益建的門診日,一個從雲南昭通來的病人帶着前一天在宜賓醫院拍的片子找到他。病人反覆說病症,樑益建一遍又一遍地爲其講解,並不時問上一句,“聽明白了嗎?”如果病人還有疑問,他會繼續講解。“我不嚇唬病人,該是什麼病就說什麼。”其實,多數病人、家屬都知道,找樑益建看病不用掛號,直接到醫生辦公室找他就成。

  爲病人帶動超過2000萬元社會投入

除了主動找上門的病人,樑益建每年都會定期去貧困山區、藏區義診,尋訪需要接受治療的患者。碰上家庭困難、出不起醫藥費的,樑益建就自己想辦法。他曾向兩位家庭困難的患者分別捐助2萬元、4萬元,並發動身邊的朋友幫助籌款。

2009年,涼山州木裏縣的患病小夥劉仁富向樑益建求助。他的姐姐爲了幫他籌集醫療費,15歲起就去木裏縣城打工,年滿27歲仍未嫁人,並誓言“弟弟沒站起來,就不嫁”。朋友王海兵聽樑益建說起劉仁富的故事,便用毛筆寫下一封倡議書貼在自家的茶樓中,爲素不相識劉仁富募捐,單次籌款超過1萬元。

爲了給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及其團隊2014年與智善公益基金會展開合作。2013年11月至今,該基金會已爲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149名患者提供捐助,金額達558.8萬元人民幣。

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祕書長苗強每年會到醫院三四次,晚上,他常看到樑益建與病友聊天,“哪有一個醫生,做了一天手術下來,還爲患者揉搓脊柱的。很多病友叫他 樑爸爸 ,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 爸爸 這兩個字的。”

  感動中國樑益建先進事蹟觀後感【3】

2月8日,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來自成都三醫院的骨科醫生樑益建的事蹟感動了在場的聽衆,現場掌聲雷動。作爲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多年來,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讓患者得到重生。在患者眼中,他是華佗再世,而在同行眼中,是勇攀醫學高峯的勇者。不斷探索醫學的邊界,鑄造了同行難以企及的醫學高度。

央視頒獎詞評價他:自謙小醫生,卻站上醫學的巔峯,四處奔走募集善良,打開那些被摺疊的人生,你用兩根支架,矯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我就是個小醫生”

“我就是個小醫生,治病救人才是頭等大事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樑益建說。這麼多優秀的人,這麼大的榮譽砸到自己身上,一開始他有點惶恐。

今年1月中旬,樑益建榮獲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消息從北京傳來。“這個獎該給別人啊。”這是樑益建腦海裏浮出來的第一個想法。但後來樑益建也想通了,獎項是一種認可,一種榮譽,但是更是一種責任。“這個獎不僅僅是給自己,更是代表醫務工作者去領的一個獎。”

就在昨天,他親自操刀,爲一名患者做了脊柱矯正的手術。手術從早上11點一直到下午4點多,時間達5個小時。這名患者本身是一名神經內科醫生,來自河北。正是在網絡上得知樑益建的醫術精湛,纔不遠千里來求醫。“這是第二次手術,最後再做一次大手術,他的脊柱基本就可以恢復到了理想狀態了。”整天圍着手術檯和患者轉,動輒手術要長達10個小時,這個5小時的手術,對於樑益建來說,太正常不過了。

唯一不同的是,做完手術,昨天他提前一個小時下班。家裏人正在等着他回家,一起看晚上播出的頒獎典禮。

  “我治得好”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變的不僅是人的外形,與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斷侵蝕着人的生命。面對患者,樑益建的話不多,沙啞的聲音說得最多的就是四個字:“我治得好。”這四個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聽來,有若天籟,意味着一線生機。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統計,2013年至2016年間,樑益建在該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後出院,餘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更多的人,正在因爲遇到了樑益建,獲得重生。

儘可能爲患者着想,是樑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爲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爲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爲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樑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唯一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

目前,國際公認的極度重症脊柱畸形手術有三大禁區,即:極重度脊柱畸形、合併脊柱畸形和合並心肺功能衰竭。“禁區”,意味着很多醫生不敢觸及。

樑益建對病人有個統計:75%的人是北、上、廣等地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們無一例外是從網絡上查詢到樑益建及他所做手術的病案後趕來的。

從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術已經超過1000例,樑益建成爲終結極度重症脊柱畸形手術“禁區說”的那個人。“別人問我爲什麼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紹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放棄’,我一步步地走,邊走邊總結經驗,就像攀登一座高峯,雖然經歷了很多坎坷,但堅持下來,回頭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達了別人從未抵達的高度!”


更多感動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