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年關於農村問題調研報告

2015年關於農村問題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爲了解我省農村小學教育狀況,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於近期對全省17個省轄市40個縣(市、區)的120所農村小學教育狀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河南農村小學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由基本普及到均衡提高的轉變,農村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尤其是近年來,我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持續深化改革,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農村小學教育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隨着外出務工農民人數的增加,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逐漸凸顯,制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需引起重視。

2015年關於農村問題調研報告

  一、河南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現狀

本次調查的120所農村小學,完全小學66所,非完全小學54所,分別佔55.0%和45.0%;平原地區小學85所,丘陵、山區小學35所,分別佔70.8%和29.2%。120所小學招生轄區覆蓋353個行政村,共計人口573436人。從具體分組情況看,呈現以下特點:

(一)學生情況

1、在校學生人數隨年級升高逐漸減少。120所被調查小學班級數共827個,學生人數30260人,班級數從一年級的156個下降到六年級的92個,學生人數從一年級的5712人下降到六年級的3466人(具體變化詳見圖表1),說明農村小學就學人數隨着年級升高、學生年齡的增長,流向城鎮就學的人數愈來愈多。

2、生源不足。據調查,2015年被調查小學一年級學生人數爲5712人,即2014年秋季入學人數爲5712人左右。根據近7年來河南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5‰、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99.6%和2008年人口出生率11.4‰進行匡算,120所小學2014年秋季入學適齡兒童大致爲6299人左右,生源缺口587人左右。如杞縣高陽鎮一小學,招生轄區人口4000多人,正常招生生源是30人左右,生源好的時候能招40多人,近幾年生源銳減,2014年秋季僅招到7名學生。據瞭解,造成農村小學生源萎縮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和農民對教育的重視。

3、寄宿學生佔到一定比例。從調查結果看,2015年被調查小學寄宿生人數爲3177人,佔學生總數的10.5%,其中,完全小學寄宿生人數爲2328人,佔完全小學學生人數的11.0%,非完全小學寄宿生人數爲849人,佔非完全小學學生人數9.4%(詳見圖表2)。

(二)教師情況

1、年輕人偏少。從年齡分組看,30歲及以下的有240人,佔14%;31—40歲的有727人,佔42.5%;41—50歲有341人,佔20.0%;51—60歲有396人,佔23.2%;61歲以上的有5人,佔0.3%。

2、女教師佔多數。從性別來看,男性教師683人,佔40.0%,女性教師1026人,佔60.0%。

3、大專學歷居多。從文化程度分組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645人,佔37.7%,大專文化程度771人,佔45.1%;中師文化程度270人,佔15.8%;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人,佔1.4%。

4、中級職稱近半。從職稱情況看,還沒有考取職稱的有37人,佔2.2%;有初級職稱的有646人,佔37.8%;有中級職稱的有833人,佔48.7%;有高級職稱的有193人,佔11.3%;沒有人擁有特級職稱。

5、近四成老師同時帶三門課或更多。從任課情況看,不帶課的教師有4人,佔0.2%;帶一門課的教師有237人,佔13.9%;同時帶兩門課的老師有794人,佔46.5%;同時帶三門課及以上的老師有674人,佔39.4%。

(三)基礎設施情況

1、學校現有房舍遠遠不能滿足教學和教職工住宿需求。在“您所在的學校,現有教室是否能滿足教學需求”的調查中,認爲不能滿足需求的有69所學校,佔57.5%,在“您所在的學校,現有教職工宿舍是否能滿足教職工住宿需求”的調查中,回答不能滿足需求的學校有94所,佔78.3%。

2、約三成學校仍有危房。在“您所在的學校是否有危房”的調查中,回答存在危房的學校有37所,佔30.8%。

3、一半學校沒有運動場地。在對運動場地的調查中,有運動場地和沒有運動場地的學校各有60所,分別佔50%。在對有運動場地學校的深入調查中,按照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督導評估指標體系(試行)(2013年),運動場地達到小學評估標準的有12所,佔10%,沒有達到標準的有48所,佔40%。

  二、河南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1986年國家頒佈義務教育法至今,我省已全面普及了義務教育,解決了所有農村學齡兒童“有學上”的問題,爲提高國民素質,縮小城鄉差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從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現狀看,我省農村小學教育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當問到“您認爲當前小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時,120位被調查農村小學的負責人回答結果是:

(一)83.3%的人認爲“師資力量薄弱”,居各問題之首。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在編在崗教師人數不足。調查結果顯示,120所小學中僅有8所小學目前的在編在崗教師人數能夠滿足教學需求,112所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佔比高達93.3%,缺口人數達468人,佔現有在編在崗教師人數的27.4%。二是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教師緊缺。據調查,120所小學中,有專業體育教師的學校18所、專業體育教師21人,分別佔15%和1.2%;有專業音樂教師的學校15所、專業音樂教師16人,分別佔12.5%和0.9%;有專業美術教師的學校5所、專業美術教師6人,分別佔4.2%和0.4%。三是缺乏專職的生活老師。20所有住宿生的學校,缺專職生活老師的有8所,佔比達四成。四是年輕教師缺乏,後繼乏人。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佔比爲14%,低於51歲以上教師達23.5%的佔比,120所被調查小學中沒有30歲以下年輕教師的學校有22所,佔比達18.3%。

(二)有56.7%的人認爲“基礎設施差”,在小學教育面臨的問題中位居次席。雖然近年來我省採取了多種舉措,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尤其是實施了“五大工程”,農村小學基礎設施條件也有了很大改觀。但是,從發展現狀可以看出,教師、教職工宿舍、運動場地不足,危房仍然存在,辦學基本條件不能滿足。同時,在走訪中發現,農村小學體育、音樂教學器材配備不全,設備損壞或者丟失不能及時更新,而一些配備了專業設備的學校,由於教師不能完全熟練的運用設備,使得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器材成了擺設。教學基礎設施陳舊落後,一方面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45.0%的人認爲“發展資金少”,排第三位。目前農村小學資金主要來源於按學生人數撥付的“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財政撥款,對於沒有寄宿生的小學,只有“兩免”財政撥款,除此之外,學校基本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而大部分農村小學學生人數較少,學校收入有限。學生雖少,但是學校“五臟俱全”,維持正常運轉所需的開支很多,如業務費、辦公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和其他屬於公用性質的費用方面。學校進行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安全設施投入等需要大量配套資金,往往捉襟見肘;因爲經費不足,教師急需的設備、圖書等無法配置齊全,一些教研活動無法開展。濟源市邵原鎮一小學負責人就說,學校線路老化好幾年了沒錢更新,現在是一個安全隱患。

(四)43.3%的人認爲“留守兒童多,不好管理”,列第四位。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但由於多種原因,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大多不能一同前往,這就形成了留守兒童。據2013年發佈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河南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居全國第二,佔比達10.73%,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羣體是目前小學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留守兒童大部分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由於自身文化的限制,根本無力勝任孩子的思想、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任務,這給留守兒童帶來一系列的心理、行爲能力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應由家庭、學校共同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學校,要求學校在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這大大增加了農村小學教育和管理的壓力。

(五)34.2%的人認爲“生源減少”。目前生源減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計劃生育和農村人口遷移,適齡兒童越來越少。二是由於地域條件和師資力量薄弱的限制,在城鎮優質教育資源的誘惑下,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送到城鎮讀書,造成已有生源的流失。生源減少已經成爲我省農村小學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匡算得到的2014年秋季入學適齡兒童人數與實際入學人數相差587人也說明了這一問題。生源減少不僅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挫傷了農村學校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無法保證,而且,學校收入減少,尤其是生源嚴重不足的學校,財政撥款難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

  三、推進農村小學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

義務教育雖然普及開來,但城鄉之間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之間還存在着明顯差異,如何使得農村適齡兒童“上好學”,推進農村小學教育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一項宏偉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治標,更需要治本。

(一)加強農村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師資配置的標準化。要按照我省教師編制標準配備教師,配全到位,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需求。二是構建穩定的師資隊伍。要繼續實施“特崗計劃”、交流輪崗等政策措施,拓寬農村教師補充渠道,同時在補貼、工資待遇和職稱評定上給予更加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吸引年輕教師留在農村學校任教。三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在招收農村小學教師時適當提高體音美教師的招錄(名額)比例,對成建制的小學逐步配齊專業的體音美等學科教師。對於有寄宿生的學校,要配置專職的生活老師,保證學生安全。四是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爲主要內容,開展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促使農村教師不斷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樹立教育創新意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完善現代教育行爲。

(二)強化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保障基本教學條件。摸底清查,加快危房整治,把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建得堅固、適用、通風,達到抗震、消防等安全標準。教學設施、儀器設備、圖書器材要按標準配備到位,運動場地逐步按標準建設到位。教研校舍不足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列入預算。二是改善學校生活設施,農村寄宿制學校要建好食堂(伙房)、學生宿舍、廁所、教職工宿舍等生活設施,保障寄宿學生每人有牀位,消除大通鋪現象。三是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按照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要求,確保到2015年,全省所有小學校實現寬帶接入,網絡“班班通”佔比達到較大規模。四是設置必要的安全設施,保障師生安全。

(三)加大各級教育投入力度。一是不斷加大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投入。足額徵收和使用好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認真落實從土地出讓收益金計提10%的教育資金,全部用於教育,制定政策,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入,縮小城鄉差距。二是因地制宜,科學測算各地農村小學義務教育的經費需求,建立從中央到縣、鄉各級政府義務教育經費政府分擔機制,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建立起穩定和規範的農村義務教育資金轉移支付制度,使小學義務教育經費得到切實保障。三是針對鄉(鎮)一級財政收入困難的實際,要積極挖掘各地的教學特色,廣開渠道,吸引社會上的團體、組織、企業甚至個人進行教育投資,加大力度吸引社會資金;當地政府協調村委會通過採取義務工等多種辦法解決好小學圍牆、校門等建設工作。四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要應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做好新建、改建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

(四)妥善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要積極整合政府、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妥善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一是積極發揮政府導向作用。當地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就業政策支持,儘可能多的將投資引向農村地區,爲回鄉創業者制定優惠政策,增加就業崗位;適當放寬父母在城市務工學齡兒童的入學條件,縮小城鄉間差距。二是強化學校的教管作用。河南作爲勞動力輸出大省,也是留守兒童大省。學校作爲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場所,要強化學校的教管作用,各個班主任要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要給予特別關注,對其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並與家長保持必要的聯繫。三是繼續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要廣泛宣傳,讓父母從根本上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與監護人、留守兒童和學校聯繫,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困惑給予正確引導。四是淨化社會風氣,對於網吧、遊戲廳等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場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防止未成年人受其荼毒。

(五)優化小學資源的合理配置。農村小學生源萎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需要政府統一制定好農村學校佈局規劃,對於一些規模小、設施差、學生少的學校,進行拆並、整合和資源重組,使有限的教學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形成師資雄厚、資金充足和良好教學環境的結合,並在整合之後,加大力度進行配套設施建設,使小學教育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同時,要在農村進行資源整合工作的宣傳,讓廣大村民瞭解拆點合併的意義,保證規劃建設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