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關於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情況的自查報告

關於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情況的自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篇一

關於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情況的自查報告

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對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支持力度,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效益顯著。

  一、基本情況

(一)氣象災害觀測預報水平顯著提高。我市已基本建成地面、高空、空間相結合的綜合氣象監測體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區域觀測站168個,其中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2個,國家一般氣象觀測站5個;擁有新一代天氣雷達、氣象觀測船、GPS基站、雷電觀測網、大氣電場儀等10餘種近40部(套)具世界領先水平的儀器設備,具備對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監測能力。基本建成市、區(市)兩級氣象災害預報預測體系。通過數值預報、雷電預警預測系統、海霧預報等方法和手段,實現對各種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的實時動態診斷分析、風險分析和預警預測,同時,重點加強對災害性天氣氣候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短期、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力建設,對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測準確率、時效性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

(二)氣象災害防禦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一是爲科學決策和重大活動提供氣象服務保障。以《重大氣象信息專報》和《氣象信息快報》的形式及時將氣象災害信息發佈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爲全市及時部署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在奧帆賽、海軍節、全運會以及青島啤酒節、海洋節等全市重大活動中,提供了氣象服務,順利完成了保障任務。二是氣象災害信息公衆發佈網絡健全。據統計,全市每天發佈短期、短時天氣預報8次並定期發佈周、旬、月度預報以及季節展望和汛期預測,這些預報通過每天6檔電視欄目和5套廣播節目向公衆發佈81次,同時,還通過報刊、網絡、短信、12121電話以及1500餘個電子顯示屏向社會發布,公衆可以方便地通過不同媒介獲取氣象信息。三是重點領域防災減災工作紮實有效。近年來,市氣象部門對海灣大橋、大煉油、風力發電等全市重大項目進行了氣象可行性評估,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積極爲交通、供熱、供電、旅遊、防雷、森林防火等受氣象因素影響較大、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和領域提供專業化的氣象服務,特別是在農業防災減災方面,及時爲農民提供雨情、墒情、病蟲害等預報,並在農作物播種、生長和收穫的關鍵時期加強氣象災害的監測和信息發佈工作,基層氣象部門還建立了鄉鎮氣象協管員隊伍,及時把氣象災害信息送到田間地頭,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實施人工增雨作業1100多次、防雹作業200餘次,有效降低了氣象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

(三)防災減災宣傳力度不斷加大。每年通過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動,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防災減災的主題宣傳活動,近年來,市氣象局會同有關單位共舉辦防災科普宣傳活動21次、報告會10場,發放宣傳材料8萬餘份,在羣衆中普及了氣象科學知識和氣象災害預防常識,提高了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

總之,市政府及氣象主管部門對當前及今後氣象事業發展的趨勢有着清醒的認識,對氣象工作在預防災害、服務決策、服務民生的責任定位準確,對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防災減災工作的任務明確、規劃超前、措施具體,在全市氣象系統的業務建設、隊伍建設及規範化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不僅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好評,也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服務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紮實推進,成效顯著,但調研中也瞭解到,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的背景下,乾旱、颱風、暴雨、雷電、冰雹、霧、寒潮、大風、低溫凍害等氣象災害在青島地區時有發生,佔自然災害總數的90%以上,氣象防災減災的壓力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及安全的需要也對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較爲突出的困難和問題是:

(一)氣象災害預測的準確率和精細化程度仍需提高。目前,受氣象理論研究水平的制約,氣象部門對一些災害性天氣的發展和移動規律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加之我市的氣象觀測站點佈局仍不夠密集,對氣象信息的捕捉精度不夠,現有預測預報能力不能滿足人們對氣象信息準確化、精細化的需要。

(二)氣象災害信息的發佈渠道和覆蓋面仍顯不足。尤其是在農村,農業對氣象的依賴程度較高,受氣象災害的影響較大,是最需要氣象信息的產業。但受媒體播出時間固定、通訊設施薄弱以及基層氣象信息員較少等因素的限制,農民不能及時獲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海上作業領域和社會弱勢羣體較集中的城市社區等也存在類似情況。

(三)全市氣象災害綜合防禦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多部門聯動的災害防禦體系尚不完善,在氣象災害預警第一時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迅速反應、協同作戰的能力有待提高;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災害應急防禦機制還不完備,農村、社區羣防羣控機制尚不健全,農民自救互救能力不高;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仍需進一步完善。

  三、意見建議

氣象災害防禦工作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安康福祉,政府及氣象主管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對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把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

(一)加強科普宣傳,強化防禦意識。當前,氣象災害問題已成爲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防災減災工作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全市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採取主題日、科普講座、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通過網絡、電視、手機、公益廣告等多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深入普及氣候變化和氣象災害防禦知識,增強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公衆抗禦各類氣象災害的信心。要探索建立由氣象、農業、水利、教育等多個相關部門以及各社會團體和基層組織廣泛參與的宣傳網絡,根據農民、海上及高空作業人員、中小學生和社會弱勢羣體等的不同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氣象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人民羣衆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暢通信息渠道,完善應急機制。建立暢通的預報預警信息發佈渠道和完善的應急機制是高效、紮實地做好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前提。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搭建與各行業、各媒體互聯互通的信息發佈網絡,減少發佈層次和環節,準確及時地將預報預警信息傳送到有關部門、單位和羣衆手中,同時,要從我市氣象災害的季節性發生特點和可能受其影響的行業和羣體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更加靈活、針對性更強的信息發佈手段,提高發布實效,擴大覆蓋面。要進一步完善全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和應對不同氣象災害的處置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調聯動、人民羣衆共同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

(三)落實保障措施,支持基層建設。氣象事業是一項民生事業,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爲地方各項事業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和保障。全市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密基層監測站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爲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夯實基礎。全市各級氣象主管部門要針對我市氣候氣象特點,加強科研,努力提升業務水平,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測的質量和精度。要着力建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基層氣象服務隊伍,通過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定期開展專業培訓,確保他們能夠及時準確地將氣象災害信息傳遞給基層羣衆並組織採取科學的應急處置措施,切實提高廣大基層羣衆應對和防範氣象災害的能力。

  篇二

市政府對我區生態文明第8條(加強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和防災能力建設,開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綠色通道,推進氣象信息進網格)的考覈目標要求,我區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結合工作實際,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標完成情況

根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將區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列入2011年計劃。該工程於2012年4月開工,2012年6月完工,共投資270萬元。本項目建設主要分爲水雨情監測系統、預警系統、縣級預警平臺、防禦體制建設等四個部分,主要建設任務包括:縣級中心1個,簡易雨量站11個;簡易水位站3處;自動雨量站4個;自動水位站3個;無線預警廣播點14個;人工預警點11個;暴雨預警平臺1個;防禦預案11個。項目建設完成後,區建立了氣象抗災體系,開通了信息化的預防機制,確保了全區人民的生產財產安全。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建立健全機制

2011年7月批覆成立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管理辦公室,法人代表爲饒聲海。明確該辦公室爲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法人,對該項目建設的工程質量、工程進度、資金管理負總責。

項目辦公室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培訓工作人員,確保項目辦的每一位都能明確自己的工作崗位,充分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全力支持監理單位嚴格控制施工質量、施工進度和工程投資。項目辦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協調外部環境,保證施工單位順利施工。在項目辦公室的統一領導下,強化安全意識,注重各個環節的安全生產,監督施工單位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在半年多的施工過程中,沒有出現一起安全事故。

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項目辦主要對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安排、技術指導、質量監督、資金籌措、使用管理及申請等具體工作加強規劃、管理與監督,通過科學組織、合理安排、精心實施,保障了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

(二)嚴格質量管理

爲確保工程質量,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安排區水利水電質量監督管理站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質量監督管理站站長同時也是項目辦公室成員。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自始至終參與建設和管理。並按有關規定提出了《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質量監督規劃》、《關於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土建部分分部工程單元工程劃分的監督檢查意見書》和《區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督站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報告》。

(三)規範資金管理

嚴格執行區級財政報賬制、國庫集中支付制、政府採購制,切實加強項目建設資金使用和財務管理,規範資金撥付程序,強化資金監管,確保項目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區山洪項目資金嚴格按照以下要求管理使用:

1、資金管理原則。遵循“專款專用、專帳覈算、安全高效、規範運行”的管理原則。

2、資金管理職責。設立專帳按照基本建設會計制度對項目的投資實行會計覈算,資金管理人員具體負責資金報賬的組織工作、編制資金使用計劃、審覈投資建設成本的真實性。

3、資金監管。區級財政部門建立和完善了資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切實做好了項目建設資金的核算和管理工作,監督項目建設單位依規使用資金,配合審計部門進行資金檢查。

(四)順利通過驗收

2013年12月21日,由省、市防汛辦會同省國土資源局、省氣象局、省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組成的省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竣工驗收委員會,對區境內的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進行了竣工驗收。委員會所屬現場檢查組察看了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現場,聽取了項目法人、監理、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單位的工作報告,審閱了有關工程資料,經過充分討論後,形成了《區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項目竣工驗收鑑定書》。驗收結論爲:區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已按設計要求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其功能和性能滿足設計文件及合同要求,滿足竣工驗收條件,驗收資料基本齊全,同意通過竣工驗收,投入運行。



更多熱門自查報告文章推薦:

1.個人四個排查情況自查報告

2.檔案工作自查報告2015年最新

3.2015四個排查情況自查報告

4.市開展三查三保工作自查報告

5.2016二類疫苗自查報告

6.衛生院預防接種規範管理專項工作自查報告

7.2015預防接種規範管理專項活動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