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通用16篇)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通用16篇)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

最近我讀了《人類羣星閃耀時》一書,這本書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寫,它描述了那個年代人類發生的十二個偉大的事件,讓人們十分的敬畏。

在這本書的十二個事件中,最讓我入迷的是第十一章爭奪南極的鬥爭。故事發生在1911年,英國得宜皇家海軍上校斯科特帶着多個同伴向人類未知的南極出發,但是當他們到達了目標地時才發現,娜威人阿蒙森已比他們早到了。在精神的打擊下,他們一行人往回出發,誰知死神也在之後降臨,人員一個個的離開了,最後只剩下斯科特與兩個戰友,在白雪蒼茫的南極,三個英雄最終在一個帳篷中逝去。當救援人發現他們時,他們像兄弟一樣靠着,在斯科特的手中發現了他的日記。

從這個故事中,我感受到人類的力量之強大和人們對祖國的愛以及爲了祖國的榮耀不惜犧牲生命的決心。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我十分的感動,也十分的敬佩他們,在那個年代,人類用生命去探索,去尋找,去冒險,他們不畏艱難地去爲國爭光,他們用生命去詮釋了偉大的人類品質和一個民族所有的勇氣,這讓我的內心十分的震驚。在生活中,我們雖然不可以像斯科特一樣用生命去證明國家的偉大,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爲祖國出一些力或努力學習以後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人世間很多看似徒勞的事情卻能再次結出豐碩的果實,被一度延誤的事情,最終會化成對人類的疾呼,要求人類集中力量去完成那些未完之事。在壯烈的犧牲中,雖死猶榮,無窮的鬥志會從中得到激發。輕易的成功只會助長人的虛榮心,只有在與不可抗爭的命運搏鬥時,才最能體現人類高尚的靈魂。

這是一本十分壯烈而從中透露出偉大的書,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重要的道理,我會永遠收藏這本書。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2

今天我看了《人類羣星閃耀時》的第一篇故事《到不朽之中尋求庇護》。它主要講述了一個亡命之徒爲了保命而探險的故事。

巴斯特·努涅斯·德·巴爾沃亞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是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勇敢者,卻也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他藏在空箱子裏上了前去南美洲的船——爲了開拓和尋找哥倫布所說的黃金王國。他爲了野心不但擠走了整支隊伍的主人,還趕走了國王派來的總督。被他趕走的隊伍主人回到了西班牙,向朝廷報告了他的惡劣行爲。爲了避免懲罰,努涅斯·德·巴爾特亞決定率先尋找黃金財富,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在艱苦的旅途之中,他成爲了第一個看到太平洋文明的人,並知曉了在不遠的“畢魯”帝國擁有無限黃金。當他準備出發的時候,他的朋友爲了搶奪功勞出賣了他,連和王國派來的新總督將他算上了斷頭臺。

這個故事既偉大又悲壯。努涅斯·德·巴爾沃亞這個人有自己的希望,即使是一絲一毫的希望也不會放棄。他在可以從小島上逃脫的時候藏進了箱子,獲得了自由;他在連達島上趕走了隊伍主人恩西和總督,獲得了權力;當恩西向西班牙宮廷揭露他的罪行,他知道自己難逃死罪,他選擇了探尋寶藏以此贖罪,得到了生機。他不願坐以待斃,只想挑戰遠方,他帶着爲數不多卻同樣下定決心的夥伴去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壯舉,他寧願在有史以來最有膽識的一場冒險中光榮就義,也不願屈辱的被人拖上斷頭臺。可這個集英雄、探險家、強盜、叛亂者於一身的匪徒終究還是輸了,但輸的有光彩,有臉面。這個強盜有着無恥且光輝的一生,他死的光榮,是爲了一場希望的冒險,既讓人唾棄,也使他名垂千古。

英雄是人類繁衍過程中的一瞬間,卻也像永恆的明星,在無邊的天際閃耀光芒。他們的力量雖小,但有着不可磨滅的作用,我們應該銘記英雄,讓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讓英雄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3

在我們試圖試圖復原歷史或回望歷史的過程中,知識轉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字。我們不妨把知識分爲兩類:一類是關於人類世界的知識,另一類則是關於動物世界的知識。然而,只有人類明確的意識到了自己與生存世界的關係,只有他們用思想點燃了生活,創造着新的大千世界。

人類有思想,所以他們當中會產生思想的精英,使人類思想經歷一波一波的高潮。號稱“歷史上最好的傳記作家”茨威格的《人類羣星閃耀時》,選取了十個決定世界歷史的瞬間:拜占庭的陷落、亨德爾的精神復活、滑鐵盧的一秒鐘、黃金國的發現······鐵血殺伐與一世梟雄、永恆悲音與帝國隕落等讓人心靈震撼的歷史場景中,一個個歷史上的思想精英們登上了舞臺。

這本書裏寫的偉人,體現出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形象,而是爲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或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體現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質和性格,或乾脆只有一件驚世之舉。在我看來,作者正是將拍電影時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中——這些人們所做之事,無論大小,作者都將其淋漓盡致的描寫,稱作“歷史特寫”。

讀過這本書後,我發現了它與名人傳記或正統史書的關係:它是他們的結合體。既然是歷史特寫,那麼就一定會有一個充當這段歷史的締造者或者推動者的人物(偉人)。而從他們締造或推動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既能窺見當時社會現狀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醜陋的人性在影響着這個歷史事件。有人有事,人和事相互襯托,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我覺得這種寫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兩全其美,又與史實緊密照應,又寫出了鮮活的人物。

其實,這本書給我的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我那先前朦朦朧朧的歷史框架在讀完這本書後瞭然清晰了起來,在感嘆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時,我赫然堅定了一個信念:我要學好歷史!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4

《人類羣星閃耀時》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傳世傑作,文字精緻而清冽,描寫凝練而生動,極富韻律之美,有種渾然天成的貴族氣息,獨立成章的12篇短文,各有主題卻融爲一體,讀罷酣暢淋漓,讓人不忍釋卷。

茨威格獨特的歷史觀,造就了與衆不同的切入視角,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人類歷史是怎樣在關鍵一瞬間被改寫。印象最深的是《滑鐵盧的一分鐘》,與其他篇章主角相比,格魯希的形象談不上偉岸和高大,似乎他的存在只是爲了更好的凸顯其他人物果敢抉擇和無畏追逐。格魯希聽到了滑鐵盧開戰的炮聲,然而小心、順從、勤勉、謹慎的他最終在一番思量權衡後選擇了不去支援,在歷史轉折的關口,格魯希的執拗和愚鈍徹底葬送了拿破崙剎那的勝機,就是這一瞬間的決定讓整個世界歷史發生了逆轉。對此,茨威格的評價犀利而精妙,有時候這是世界歷史上最令人驚奇的時刻,命運之線在瞬息間掌握在一個窩囊廢手中,英雄們的世界遊戲像一陣風暴似的把那些平庸之輩捲了進來。但是當重任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時,與其說他們感到慶幸,毋寧說他們更感到駭怕,他們幾乎都是把跑過來的命運又哆哆嗦嗦地從自己手裏失落。

這樣的詮釋算不上完美無瑕,也許還有片面武斷之嫌,不過細細品讀還是給人帶來些許思考與領悟。很多碌碌無爲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是命運的棄兒,找不到施展身手的機會和舞臺,卻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擁有足夠的能量和勇氣去應對前進路途中的坎坷和荊棘,如果沒有厚重的積澱和堅韌的品格,當重任無意之中降臨,也只能不知所措、望洋興嘆。

“人類羣星閃耀時刻出現之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地流逝。但這些時刻一旦出現,就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射着光輝,普照着暫時的黑夜”。茨威格用他熾熱而深情的筆觸讓我們重溫了這些歷史瞬間,久違的激情又再一次在靈魂深處噴薄涌動。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5

《人類羣星閃耀時》寫了14個歷史事件,讓人感受到每一個傑出的人物,在背後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南極爭奪戰是這些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斯科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英國人,1910年,他帶着由他組建的探險隊,準備好了一切,向南極發起了挑戰,在向南極進發時,遇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不是隊員們的半途而廢,也不是嚴寒的氣候,而是他發現,挪威人阿蒙德森也正衝往南極,他們可能會成功。

後來,西伯利亞矮種馬不適宜南極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爾慈摩爾冰川時,最後一匹馬死了,他們不得不使用力氣,將沉重的雪橇拉着前行。隨後,寒冷的冬風又提前來臨,讓原本鬆軟的雪,變成了堅硬的“三角鐵”。在他們以爲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個踏上南極點的團隊時,他們發現,在南極點上,已經飄揚着挪威的國旗,阿蒙森提前到達了南極點!

雖然不是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的團隊,但是他們要帶上所有證據,證明挪威人才是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

就這樣,他們帶着一身疲憊踏上了返回的路。這時,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們已經沒有力氣和精神了,他們以失敗者的身份返回了。在返回的路上,他們的身體幾乎都凍得麻木了,在冰天雪地中發現儲存的煤油已經不多了,不夠他們的需要了,他們堅持着剩下的路程。不幸的是,他們遭遇了暴風雪,不幸遇難了。

斯科特——一個失敗的英雄。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6

有時一個失敗者可能會受到諷刺與嘲笑,但某種情況下會贏得更大的尊重與崇敬.——題記

《人類羣星閃耀時》是作家茨威格所書寫的14個故事,展現了人類社會的閃耀時刻,轉折關頭。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爭奪南極這一篇目。

100年前,挪威國王、探險家阿蒙森和英國艦長斯科特之間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南極爭奪戰,看誰先到達南極,當斯科特與隊友到了未知的南極後,他們才發現阿蒙森已經到了。在精神的打擊下,失望的斯科特和隊友踏上了返程之路,誰知此時死神開始降臨,隊員一個個離開了,最後斯科特與隊友也死在蒼茫南極之中。

斯科特雖然沒有成爲真正的贏家,但是他爲了國家的榮譽而奉獻出了一生,雖然喪身於南極之中,但他的膽識與品質依然在南極上空盤旋閃耀!

斯科特的經歷與起伏,鑄就了他坎坷而又與衆不同的一生。每個人的呱呱落地,都代表了這一新的獨立的個體的產生,有些人雖然不斷創新,但是卻以成敗造就不同的人生;還有一些人,只謀求便利,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盜版的人生。

捷徑有時確實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原創更是對自己的信任與肯定!

壯烈的犧牲,雖死猶榮,無窮的鬥志會從中得到激發,輕易的成功只會增長人的虛榮心,在與命運、與現實作鬥爭時,更能體現人類高尚的靈魂!

當人們將國家利益和榮譽放在第一位,爲國家利益而奮鬥時,即使被苦難消耗了所有氣力,依舊可以閃耀着希望的光芒。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7

已是深夜,罕見的有了幾顆星辰,在深藍的天空中若隱若現。我望着那一顆顆星辰,望着那夜空,突然想起一本我常看的書,便是《人類羣星閃耀時》。

這本書是茨威格的一本傳記,林林總總記載了十二個改變人類歷史的事件,包括“拜占庭的淪陷”、“滑鐵盧的一分鐘”,“南極探險的鬥爭”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便是南極鬥爭了。

故事講述了斯科特一行人前往南極,與阿蒙森等人搶奪第一,不幸落敗。在歸途中,五人互相打氣,仍不幸身亡,但他們卻爲英國帶去許多珍貴樣品的故事。

從文章所講述的故事來看,斯科特一行人確乎是落敗了,但他身爲一個失敗者,仍然可以去尊重勝者,爲他們宣告勝利,對他來說,能邁出這一步確乎已經是極大的成功。而他們在歸途中,互相取暖,即使同伴受傷也不離不棄,即使天氣惡劣也不放下獻給國家的岩石樣品。即使失敗那又如何?再爬起來就是了,他們的精神在整個人類歷史的天空中,就像一顆星辰,亮眼而又獨特。這種精神讓阿蒙森感到羞愧,也是不足爲奇的罷!我想着。

十二個歷史瞬間,十二位傳主,十二顆星辰。他們或是成功,或是失敗,但他們都是一樣的,都是做出過無比大的貢獻的人。這樣的話,又何苦去計較失敗呢?只有你把失敗當作成功看待,才能照耀屬於你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這樣的失敗,何不等於成功?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8

《人類羣星閃耀時刻》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寫的。

我讀了文中的作者介紹中是這樣寫道:文學大師講述最不可思議的歷史轉折。“傳記文學之王”斯蒂芬·茨威格。

這本書講述了不同時期不同人物對世界歷史做出的貢獻。第一篇是講述了中世紀歐洲著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的故事,其中的許多令人憎恨而又可笑的荒唐的事情。

一開始“發現太平洋”就寫了哥倫布發現一個島嶼上大量的黃金,他用豐富的想象力極力地吹捧着,其實他發現的小島嶼上並沒有多少金子。只是他自己的想象,吹牛罷了。

因爲哥倫布的“現身說法”,許多西班牙人和全國四面八方奔來的人都參加了第二次遠航,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探險家和達官貴人,但更多的是窮人、盜賊和強盜。就這樣組成了一支隊伍。

但是,當他們到達那裏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發現金子。於是他們就開始搶奪印度安人身上的金錠子等等。後來他們成爲了一羣“賭民”,將剩餘的時間耗在了賭場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賭債。

情況越來愈混亂,後來又有一些人說其他的地方有寶藏——黃金。又開始了尋找。而那些“賭民”因債務纏身而被留了下來。

當我讀到“對這些債務纏身的人來說,死並不是最可怕的,他們真正害怕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和償還高山似的重債。”時,我對他們的命運。

所以他們只能是窮人,賭民。他們的命運不會有改變,因爲他們只想過不勞而獲的生命。成功不是隨隨便便的。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9

《人類羣星閃耀時》,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的第一感受是這個比喻是如此的美妙,光聽名字就讓人對其中的內容神往。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正如一望無際的夜空,而在這漫漫長夜中,有許多人成爲了夜空中璀璨奪目的星光,作爲動力推動着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亦或是在人們迷茫無助的時候爲他們指引方向,鼓勵他們繼續向前,成爲支持他們奮勇前進的動力。

《人類羣星閃耀時》這本書的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他是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

應該說,他的傳記比小說寫的更爲出色,但是相比他的傳記,中國的讀者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小說,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等等。這次我選擇讀了他比較有名的傳記《人類羣星閃耀時》。

一般的,歷史是由許多平淡無奇的人物和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那些崇高而又難忘的時刻和人物都是鳳毛麟角。而在這本書裏,茨威格彷彿擁有一雙摘星之手,將人類歷史中最璀耀的星辰摘下,以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和與衆不同的獨特視角爲我們展現和回顧了歷史上的那些“星光燦爛”的偉大歷史時刻。

在這本書中,茨威格描寫了:拜占庭的隕落、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爲探索南極獻出生命的斯科特、十月革命中的列寧、雖然是無名小卒卻一夜之間創作出《馬賽曲》的魯熱······當他們的個人經歷與歷史相碰撞,擦出的火花照亮了人類文明的天空。

這本書裏寫的人,體現出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偉人形象,而是爲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或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體現出崇高的人性,或是做出了改變歷史的驚人之舉。茨威格的這種描寫手法類似於電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選取歷史上的重要片段和瞬間,呈現出歷史上最精彩的部分,讓我們通過文字,通過人和事的相互襯托,看到當時社會現實的一角。這種寫作方式既與史實相照應,又塑造出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鮮活人物。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0

“一般地,歷史上有許許多多平淡無奇,微不足道的小事和人物組成的,那些崇高而難忘的時刻都屬於鳳毛麟角。”這是在書中內容簡介和序言中都出現過的一段話,也正如這段話所說的一樣。在這本書中所述說的歷史,都是真實的而又在那個年代看來平凡的事。

《人類羣星閃耀時》的作者是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他生於維也納的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中學畢業後到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十六歲便在刊物上發表了自己的處女座。茨威格的代表作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危險的憐憫》等。皆爲膾炙人口的名篇。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是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我喜歡茨威格用如同詩一般地形式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表現出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文學家,他的代表作是《罪與罰》。在他的人生經歷中走過了一條極爲艱辛,複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在這篇文章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刑,準備行刑前的這一瞬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世界忽然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在這一瞬間的變化,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寫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諒了所有的人,也乞求所有人的寬恕”的心理變遷過程。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形象瞬間躍然紙上,鮮活生動起來。讓讀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地感受當時他的心理。

這就是我讀過的一本書,他所訴說的故事真實卻又讓人感覺印象深刻,深切的瞭解了在那我們並不存在的年代所發生的一切。就像歌德稱歷史爲“上帝的神奇作坊”一樣,這些只是在這座龐大的作坊裏平凡的事,但他們卻又屬於自己的光輝,在歷史的長河中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華。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1

這本書共收錄了12個歷史特寫,在這些特寫當中,我們會看到許多歷史教科書上從未記載的人物,但更多的是它們鮮爲人知的時刻。

茨威格就是要經過這樣的書寫來表達,那些被人們忽視、似流星一閃而過的歷史瞬間,其實才是永恆閃爍的星辰,普照着整個人類世界。

人性,無疑是最閃耀的,也是最多變的,從某些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的歷史。

書中的“羣星”便是一羣吶喊者。

在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的時刻,我們總會發現人性的蹤影。他們或自私狂妄,或追求功名,或心懷遠大夢想,又或靜守內心的一份安然。人類的影子是歷史黑暗面的養分,他們打破夜的寂靜,讓他們的時代乃至整個人類歷史發光發亮。

他們經受着爲人知與不爲人知的歷練,理解着人性與內心的雙重考驗。歷史爲何選中了他們,我想,大概是因爲看中了他們身上的那份執念。

他們偉大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是奮鬥與追求的一生,他們要做的,便是爲自己的執念找到終點。而讓一份執念終見光明的推動力,便是超人的堅強意志與無與倫比的行動力,而他們,便是那些幸運地被上帝賜予鋼鐵意志的人。似乎有着無限精力的他們享受着成功,甚至是失敗。他們的身上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不管是歷史賦予的還是他們本身,都令我們歎服。

人生的自傳與歷史的傳記,是自己思考的沃土,回首過去,才能真正發現自己。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2

整本書所述的事件分以分爲三大板塊:戰爭、藝術和文學。其中,我最喜歡文學部分中收錄的兩位俄國非凡的文學巨星的故事,他們被譽爲“俄羅斯文學的巔峯”和“作家的教師”。他們便是寫出俄羅斯文學廣度和深度的列夫·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從他們兩人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發現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俄羅斯:富人的俄羅斯——無窮無盡的財富;以及窮人的俄羅斯——貧窮、飢餓、無知和絕望。

是怎樣的一種經歷,才能讓作者寫出如此反差巨大的作品?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你做了一件幫忙弱小的善事,卻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最終甚至要被押上斷頭臺!怎樣樣?是不是十分荒唐、不可思議?兩位俄羅斯的大師就是親身經歷過如此魔幻而又悲慘的遭遇。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爲做善事卻差點被執行死刑,使得他的寫作風格突變。而托爾斯泰更是運用他描述的廣度比較出了窮人和富人兩個極端矛盾的俄羅斯。

比起他們,我猛然間發現自己是多麼幸福。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不用忍受痛苦,不用忍受飢餓,豐衣足食,不是應當更加好好學習麼?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3

這一章茨威格採用打破傳統的劇本式寫作手法,把列夫·托爾斯泰生命在最終一點時光那一點掙扎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的勇敢、他的懦弱,其實都是體制內的人的通病。

改變會不會從舊有體制內誕生?托爾斯泰沒有給我們答案,他對現實的反抗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到了生命的最終時光,他突然出走,據說是爲了和他的貴族身份決裂,乃至與他生活幾十年的妻子決裂。

無從評判托爾斯泰的這種行爲,倒是想起了天朝在革命時代的那些懷有夢想的人,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和家人決裂,這時候我只能說呵呵。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決裂是最傷了家人的心,那些夢想的人有時候會把自我的屠刀殺向最愛自我的人。托爾斯泰也是,他不瞭解妻子內心的苦悶,因爲他的妻子也有日記傳世,直到20xx年纔出版。

他的妻子索菲亞在嫁給托爾斯泰以前也是一個文學少女,她期待結婚之後能夠和丈夫過着文學生活,可是他的伯爵丈夫根本沒有太多錢,何況又要維持着貴族身份,一切都是索菲亞自我在操持一切。生活的.瑣碎磨滅了以往的文學少女心。

其他人看到的是偉人如何如何在這種情景下受到屈辱的對待,我只是看見了一顆被世俗磨滅的、以往的索菲亞。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4

這週末,我讀了奧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寫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茨威格擅長寫小說和人物傳記,他異常擅於刻畫人的內心世界。他比較喜歡描述戲劇化的情節。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對《滑鐵盧決勝利的那一瞬》和《馬裏恩巴德哀歌》印象最深。在《滑鐵盧決勝利的那一瞬》中,作者幾乎沒有怎樣描述兩軍的交戰,而是重點地寫了法國的騎兵元帥:格魯希——這場戰役的失敗的重要原因。他自我沒有主見,即使已經意識到追擊敵軍似乎是個錯誤的決定,可仍然沒有膽量對皇帝的命令提出疑惑,結果造成法軍三分之一的兵力被牽制住的嚴重後果。同時,它又告訴我們不能小看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就是因爲拿破崙下命令時那走神的一秒鐘,導致整個十九世紀的歷史徹底改變。

《馬裏恩巴德哀歌》講的是歌德在失戀的情景下,寫了一首詩,詩十分動人。爲此,他得了一種怪病,他的朋友每一天都到醫院爲他讀這首詩,他的病竟然好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換個角度看同一樣事物,或許,這事就沒那麼糟了。

這本書記載了人類19世紀的偉大事件,提議你也來讀一讀。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5

馬克思曾說過:“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但我還是想堅持,歷史是由英雄和天才們創造的。閱讀完斯蒂芬·茨威格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這本書後,活力涌動,比起剛剛捧起這本沉甸甸的書時,更加激動,當然,不忘抑制這份膨脹的活力,靜下來開始理性思考。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的羣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的流逝而去。”而在這種關鍵時刻,“那些平時慢慢悠悠順序發生和並列發生的事,都壓縮在這樣一個決定一切的短暫時刻表現出來。這一時刻對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變的決定,他決定着一個人的生死、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然而,誰抓住了這些關鍵時刻,歷史就把他捧爲了英雄和天才,化作了不朽的豐碑;失去了,則成爲了永恆的杯具,始終讓後人嘆惋。

歷史就是如此,是必然性還是偶然性我想這些討論是無謂的。茨威格先生用12篇歷史人物的特寫,上演的一部部歷史戲劇,足以讓我們找到答案。

以往,開闢新航路和地理大發現是那一個時代的人們都認爲的不朽的事業,並且那也是一個人們心靈坑髒,追逐黃金的時代。世界到處都充滿了殺戮與暴力,也充滿了自由和信仰。西班牙探險家巴爾沃亞,第一個發現太平洋的歐洲人,被歷史遺忘在一個無多少人知曉的角落。他是一個叛亂者和亡命之徒,爲了逃遁和自由的追求,他逃到煊赫的行動中去,到不朽的事業中尋求庇護。然而,爲什麼他會那麼有歷史使命的崇高意識,無畏無懼的冒險的同時,竟以上帝的名義幹出許多最卑鄙最無恥、非人道的事呢能夠爲了崇高的目的而不擇手段亦或者說這是歷史的必然的要求和偶然的結果信仰,是信仰要求英雄和天才們爲了到達目的,能夠犧牲他人甚至自己。

正是信仰的力量,使幾經被命運打敗的德國作曲家韓德爾重獲新生,做出了《彌賽亞》這部曠世的不朽之作。他在上帝面前演奏出最感人而又最虔誠的樂章。他用生命的原動力證明了“僅有飽經憂患的人才懂得歡樂,僅有經過磨難的人才會預感到仁慈的最終赦免。”

信仰是生命的支柱,但走向信仰的道路卻往往是充滿挫折和承擔着巨大的痛苦。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幾乎是以生命的代價走向信仰之路。當他在死神將要降臨之際,突然刑場的赦免,使“他的心才感受到生的甜蜜”和“又不得不爲受難而愛生活。”然而這是一種貪生怕死還是說敬畏生命。

還有同樣是俄國的作家,托爾斯泰,其離家出走的思想是複雜的,但他始終懷有博愛的信仰,“經過暴力是不可能建立一種貼合道德的制度,因爲任何一種暴力都會不可避免地會再產生暴力。”於是,他爲了這樣一種信念而去受苦難。但在我看來,不是苦難就有意義的,羊羣式的服從苦難只會爲維護專制者的統治更加鞏固。革命,不是違背博愛,是爲了更好的踐行博愛的精神,尤其是大學生,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爲了國家、人民而勇敢、堅強、樂於獻生和拋棄生命,那一份歷史職責感和愛國主義傳統是否會在和平時代淹沒消逝呢

還有,我很感慨英國的斯科特和他的南極考察隊員,爲了探索地球的最終一塊處女之地,他們同不可戰勝的佔絕對優勢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很感慨俄國的革命導師列寧,爲了革命利益的勝利完成,把自己的榮辱譭譽置之度外。很感慨美國實業家菲爾德爲了完成越過大洋通話的夢想,僅靠純樸的勇氣承受着所有失敗的壓力和恥笑。

當然,我也很惋惜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的勝敗竟由一個窩囊廢主宰着,並且只用一分鐘的決定,格魯西將軍的一個決定,就把歐洲歷史改寫了。可見,命運是鄙視那些畏首畏尾的人的,它只會把勇敢者高高舉起。而那些被舉起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英雄和天才們。

我們應當爲英雄和天才們喝彩,因爲他們懂得抓住那些羣星閃耀的時刻——“它們宛若星辰一般永遠散射着光輝,照耀着暫時的黑夜。”他們的光輝與羣星那樣永恆,照亮後人。

《人類羣星閃耀時》讀後感 篇16

儘管英雄史觀遭到人們的批判,被用來襯托客觀唯物主義史觀的正確性,但不得不承認,那些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在時代變遷的風口浪尖,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場面還是讓人心潮澎湃。梁啓超說:“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有必須的道理。

茨威格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歷史方面的書,儘管它裏面只包含了短短十幾篇歷史特寫,卻讓人深深體會到那些傑出人物在推動歷史提高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無論是亨德爾、列寧、菲爾德等人的成功,還是拿破崙、斯科特、威爾遜的失敗,都是那麼生動趣味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讓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人類的歷史是怎樣在關鍵的一瞬間被改寫,讓人有生不逢時之感。《滑鐵盧的一分鐘》裏面格魯希的執拗和愚笨葬送了拿破崙剎那的勝機,令人扼腕。《攻克拜占庭》中那扇被人遺忘的凱爾卡門讓奧斯曼土耳其人一舉將東羅馬帝國粉碎,不由得使人感嘆這陰差陽錯。《奪取南極的鬥爭》描述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率領的探險小組在最終關頭表現出來的沉着和勇敢,這些真正的勇者值得人們敬佩。

我們能夠發現,在茨威格的這部歷史特寫書中,並沒有對那些利用戰爭手段建立政權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帝王將相們歌功頌德,他經過巴爾扎克的嘴表達了自己對於暴力的厭惡,他筆下的人物具有執着的精神,以良知對抗暴力,對於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西塞羅,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很可惜的是,茨威格並沒有涉及到中國的歷史,我想如果他對這片古老土地過去的悠長歲月有過研究的話,他必須會如獲至寶,因爲這是一片開墾不盡的肥沃土地,足夠他皓首窮經,鑽研一輩子。以他的眼光,我猜想他會對屈原自沉,臥薪嚐膽,虎門銷煙,西安事變,抗日戰爭勝利等等感興趣。

這些人類的羣星普照着暫時的黑夜,茨威格說:“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的羣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情的流逝。”我們要做的,大概就是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努力的成長,期待成爲那燦爛羣星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