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精選5篇)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迴歸真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精選5篇)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 篇1

暑期的時候學校給每位發了本書,以便對老師們有所提高,我拿到了一本《迴歸真教育》,封面上一個大大的“真”字吸引了我。何爲真教育?這是看到這個書名最大的疑問。看到書中篇篇的教育隨筆,文章中作者對各種教育現象的感悟真的是真知灼見、感悟頗深,這才注意到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做樑好的作者,一個挺年輕的教育工作者。

“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塊地都適合同一粒種子,即使種子顆粒再飽滿,胚芽再茁壯,也並不見得在每一塊土地上都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理,學生個性不一,智力不一,因而,他們對於教育的感受力、接受力、感悟力也是迥然不同的。我們絕不能用同一標準要求他們,而要允許他們的差距,允許他們的不同。”

書中的第一部分給我們展示了14篇短小精悍的教育隨筆,總有一粒種子會開花,每棵小樹都有存在的價值,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一個也不能少,每一棵小草都有露珠滋潤。在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很多富有哲理、充滿着人性溫暖的言語。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個性,讓班集體中的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書中的第二部分:個個爭第一,讓教育走向何處。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而唯一的,他們的發展註定不可能整齊劃一,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孩子的成長,爲孩子貼上看似平等的標籤,其實卻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公。教育應當最大可能地促進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成爲他自己。在我們教育者的眼中,“第一”的應當是學生,而不是所謂的分數,這點至關重要!如不然,教育必將誤入歧途。對此,這所“名校”是否應當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而我們也應當理性的對待學生的成績。

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權,只唯專業的良知,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也只有具有這種專業的自主的意識,教師才能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體驗到職業的尊嚴,收穫到教育的幸福。書中的第三部分作者給我們老師指出了老師們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自己提高的各種方法,很實際、很貼近我們的實際收穫良多。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 篇2

假期中,我認真拜讀了樑好的《迴歸真教育》一書,作者通過百餘篇鮮活的小案例一事一議的爲我們道破了教育是什麼,教育不是什麼,如此犀利的文章讓我看的有些愛不釋手。特別是他提醒教育同人的那句話:真正的職業幸福源於教師教育行爲本身的快樂。現將自己看完本書的一些小想法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關於好好學習

很多老師喜歡用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就要下苦力,就過不上什麼什麼樣的生活來督促孩子們好好學習,可是又一想學習不好就真的扛不起生活了嗎?爲什麼有些分數低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卻比分數高的孩子生活的更愜意呢?其實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知識、增長智慧,更重要的是歷練自我,修生養性!而我之前的教育卻只注重了前者,今後我要儘可能的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真正目的,讓更多的孩子今後在社會上活得更愜意。

二、關於考試

考試的意義是一種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意義是自我審視,自我調整,自我改進,而現實恰恰只注重分數。考試一個多麼不想提起的話題,小時候上學一直到畢業成爲一名老師,考了無數次,想着做老師了終於不用考試了,誰曾想考學生就是考老師,如果不考覈,不評比,誰又會費心費力去教一個家長都已經放棄了的後進生呢?面對績效考覈,評優評先想要高人一等除了將應試教育進行到底,別無他法。這種功利的教育行爲不知何時才能從大家的腦海中抹去呢?

最後,我想說: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我們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育人的藝術,教學生做一個“真人”。只有在教育中引領學生“求真務實”地做“真人”,纔是“真教育”,纔是活生生的教育,纔是最具生命力的教育。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 篇3

當我去選書的時候,我一眼看中了“迴歸真教育”這一本書,其實第一眼吸引我的就一個字“真”,什麼是“真”教育,我的教育是“真”的嗎,我究竟在做什麼樣的教育?心中不免有種種疑惑,帶着這樣的疑問,我馬上簽字領下這本書,這個假期就讀它了。

回到家,就急迫的想知道,到底什麼是“真”教育?馬上翻開書看起來,看着看着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一口氣讀到半夜一點多,已經一半了,第二天起來就愛不釋手的接着一口氣讀完,讀後收穫頗多,感觸很深。

感悟一:靜待種子發芽

在書中,作者樑好一直反覆強調雖然不同的學生家庭條件不一樣,個體素質能力不一樣,性格愛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體,擁有着不可輕視的人格尊嚴,我們絕不能用同一標準要求他們,而要允許他們的差距,允許他們的不同,在我們爲其種下的種子沒有在他們的心中及時生根發芽之時,我們不用着急,我們需要等待,也許他們的芽發的慢一些,發的晚一些吧。“總有一粒種子會開花”。真的是這樣,並且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這是自然規律。作爲一名教師我願意等,我不着急,但是,但是,但是,我卻得不盡所有能力讓一個不會發芽的種子和所有不在一個花期的種子種一起發芽,相互難爲着,爲難着。我們應當反思自己:我們種下的這顆種子是否適合這塊土地?我們如何找到適合他們的種子?正如作者提到,每一個蘋果裏面都隱藏着一顆美麗的五角星,然而,教師常常關注“蘋果”的形狀,卻很少能走進“蘋果”的內心,去欣賞那美麗繽紛的“五角星”。正如,很多老師看似與學生很親近,從早到晚,一直與孩子們在一起,似乎跟孩子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但熟悉不等於瞭解,只有心靈的溝通,才能彼此相融,達到美好的境界。

感悟二:學習爲了什麼

在書中,作者反思瞭如今教育當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學校中“個個爭第一”的口號,讓學生陷入緊張的學習壓力之下;“應試”教育模式,讓教師與學生都爲教育所累。這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學習到底爲了什麼?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古人學習源於內心的渴望,源於對知識的崇拜,源於個人修煉的需要,學習的目的是:增長智慧,歷練自我,修生養性,僅此而已,唉,我這麼多年毀了多少李嘉誠。左右不了的就別去左右,但是作爲教師卻要儘可能的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真正目的,儘管前路艱難。而指向高考的學習,指向功利的學習,只會讓學生身累、心累,而這樣的學習終究是學生內心排斥的。那麼,如何迴歸真教育呢?

我在書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1、成人與孩子的對話,需要走進孩子的世界,採用孩子的方式。正如書中的故事:對“雷聲”的解釋,爸爸用科學方式的解釋不如奶奶用童話的形式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2、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而要足夠的時間消化吸收。正如書中的故事:葫蘆要留下一定的空間,才能讓鹽巴更迅速的吸收。

3、學生需要更快樂,更有探索性的作業。因爲,對孩子的人生而言,留在孩子記憶中的不是枯燥乏味的書面作業,而是諸如找葉子似的快樂探索。

4、教育要給學生努力去夠的機會,正如書中的故事:養育河馬,食物總在他夠不到的地方,它十分懂得珍惜,每天拼命的夠着吃,才能長大。教師只有給予學生努力去夠的機會,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才是鮮活的、生動的、印象深刻的。

感悟三: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書中,作者針對一名教師如何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如何認識自我的價值,體驗到職業的尊嚴,收穫到教育的幸福,爲我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我的體會有:

1、專業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積澱過程,教師要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努力鑽研,踏踏實實的打牢自己的根基。

2、每位教師都要學會“見縫插針”,充分把握生活中的一分一秒,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發展自己。

3、發現自己的優勢,找自己的特長,讓優勢更優,特長更長,在優勢特長上狠下功夫,達到一定的深度,自己便會比別人高出很多。

4、固步自封、墨守陳規、抱殘守缺,只能讓自己被時代拋棄,而具備發展的意識,敏銳的眼光,主動反思的能力,順應時代發展,緊跟時代的潮流,才能成爲一名立於不敗之地的.教師。

5、別人的成功經驗,不是不能借鑑學習,而是要辯證的學習,客觀的對待,深刻的研究,而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雷同。

6、專家的引導對教師專業成長十分重要,專家站得高看得遠,專家的引領可以讓教師少走一些彎路,儘快的成長起來。然而,教師應當清楚專業成長是自己的事,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需要在自主的閱讀中構建,自己的教育模式需要在自己的實踐中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需要在自己的思考中凝結,

7、走出“毛毛蟲”效應,走出“跟隨着”的怪圈,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從自身坐起,從突破自我做起,不走老路,不盲從大衆。唯此,才能讓我們的教育大步向前,而非原地踏步。

8、一條小魚,雖然不能選擇魚缸的大小,但是可以選擇自己的成長,只要自己不斷的成長,當魚缸容不下自己之時,自然會有新的魚缸等着你,即使沒有人替你更換新的魚缸,自己也可以打碎魚缸,衝向更廣闊的大海。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 篇4

當看完了樑好老師的《迴歸真教育》後,腦海中蹦跳出許多問題。我試問了下自己:我認爲教育是什麼?什麼纔是好的教育?我現在做的是對的麼?我的任務就是教完這冊書?就是教完一篇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會寫生字?很明顯,教育不只是這些。

教育作爲完善人的重要途徑,自古就承擔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能夠挖掘個體的潛能,實現個體的個性發展。學校教育目的是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機會,爲今後的美好生活做準備,那麼迴歸真教育就是對學生、對老師、對學校都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細細品讀書中的故事,你會發現故事背後都蘊含着一語中的真理。

這些故事讓我回想起這幾年的工作,有迷茫,有困惑,不過我很慶幸自己的育人之旅也有一個個幸福的故事。

那一年,我任教六年級語文。全班共有56人,因爲是畢業班,學生浮躁心理明顯。班上幾位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不完成作業,考試不及格,整天上課吵吵鬧鬧,給我惹下過許多的麻煩。

其中王順利最讓我頭疼。比如:把同學的書撕破了;跟老師犟嘴;和同學打架了等等……而最令我頭疼不已的是:無論我是在班上公開批評,還是把他叫到辦公室單獨談話,甚至找來家長配合教育,他總是不知道自己哪裏錯了,不會說出一句像樣的話。我聲色俱厲也好,苦口婆心也罷,只能是自己浪費精神而已,過不了幾天,他照樣我行我素,沒把學習紀律放心上,甚至不把老師當回事。

眼看小學時光就快結束了,就在我打算放棄他的時候,一件事情發生了:那是臨近期末考試複習階段的一節早讀課,我正在巡視學生的讀書情況,看到了一個玩東西的身影,我已經很熟悉這一幕了,又是他,我強忍着怒氣說了說他:“坐好”,那是一副什麼表情啊!本想又是平日那種不屑,不滿的表情,竟然兩眼圓溜溜的,一副很無助的神情。我當時就納悶了:平日的混世魔王是不是又耍什麼詭計,讓我去同情他而不批評他。誰知他看看我,又低下頭去,擺弄着一個髒兮兮的點心式鑰匙扣。頓時,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滿腦子都是問號。這時,前排的同學扭過來,小聲地對我說:“不知道誰把他的獎品踩髒了。”我想:獎品,什麼獎品,不曾聽說有哪個老師發過什麼啊?這時,我把目光落在那個髒兮兮的不起眼鑰匙扣上,難不成這就是那個獎品。我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有個特色導師爲他們上了一節風趣幽默的英語課。這個好像是搶答爭取得來的獎品。

我又看了看他那張漠然的臉,心裏頓時涌動起一種別樣的感覺。不知說什麼好,過了一會,我輕聲問道:“可能是誰不小心踩髒的。”他不吭聲,只是搖搖頭,我蹲在他耳邊小聲的說:“順利,其實老師同學們很喜歡你!”他似乎受了什麼震動,身體漸漸放鬆,頭也稍擡起了一點。他擡起頭看着我說:“我很喜歡您,可同學們不喜歡我,說我這個獎品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碰大運得來的。”我心裏一下子笑了,這個混世魔王也會在乎這個呀?

我的手輕輕輕輕地拍了拍他的頭。對他說:“沒關係的,同學們曾經私下告訴過我,挺喜歡你的。”他聽後感到很驚訝,隨後說:“真的麼?我不相信。”我立即說:“不信你問哪個哪個老師。”這句話其實是瞎話,說得時候我還緊張了一下,不過善意的謊言能讓他振作,我想何樂而不爲呢?

後來經過調查,原來他的父母都是文化水平不高,不懂與小孩交流只會用打罵來解決問題,對孩子有着很大的不信任。王順利原來是一個缺少與大人交流,需要關懷的孩子啊!看着一雙快要哭出來的小眼睛,我的心突然間疼了起來,忍不住緊緊摟住他。我擦乾了他的眼淚還告訴他要努力學習,證明自己是真才實學,這樣,在事實面前,同學們爸爸媽媽都會爲你感到驕傲的。

也就從那天開始,我決定今後要給予他更多的關愛。他也願意回答我的一些問題,潛意識裏也開始採納我的一些建議,也時常向我說說心裏話。這個學期他明顯的進步了,而且期末測試,取得語文67分的好成績。打破了以往的不及格定律。真的發自內心地替他高興。

他畢業了,今後可能再也見不着了,不過看着他健康的成長,我內心無比的驕傲自豪。就如書中說的那樣,是愛,讓孩子綻開了甜美笑顏,是愛讓孩子從內心到外表的每一點轉變。

這件事,讓我有了做教師的幸福感,愛學生,把他們看做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個性,他們需要我們去澆灌。讀了《迴歸真教育》讓我更加堅信,教育要有廣闊的視野,要有發展的眼光,自我反思的能力,如此才能讓自己站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前列,獲得專業發展與提升,最終成爲一名幸福的教師。

我同樣堅信,試着去善待和尊重每一位學生,一定可以讓他成爲心靈明亮的人!有了他們的茁壯成長,纔會有教師的幸福春天。

《迴歸真教育》讀後感750字 篇5

假期裏,一本好書《迴歸真教育》與我相識相伴,讓我擁有了詩意的假期,身體得以靜謐,靈魂得以安頓,很愜意很享受。

這本書如若教育的“心靈雞湯”,用一個個通俗的故事、鮮活的案例闡釋一個個教育哲理,娓娓道來,發人深思,耐人尋味。讓我的思想時時激起漣漪:教育究竟是什麼?答案愈發明晰。

這本書用五個章節,從五個方面闡述了作者對教育的理解。

第一輯“總有一粒種子會開花”,與我的“相信每個生命個體都有他存在的別樣價值”的教育理念非常吻合。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學生的個性不一,智力不一,那麼他們對於教育的感受力、接受力、感悟力也是迥然不同的。我們絕不能用同一標準要求他們,而要允許他們的差異,允許他們的不同。

第二輯“個個爭第一讓教育走向何處”,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而唯一的,他們的發展註定不可能整齊劃一,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孩子的成長,爲孩子貼上看似平等的標籤,其實卻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公。教育應當最大可能地促進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讓每一位孩子成爲他自己。這輯內容的確給應試教育當頭一棒,給“唯分論”當頭一棒,觀點明確,讓人深思。

第三輯“打破關住自己的門”,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性、緊迫性、自主性提出了要求,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權,只唯專業的良知,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也只有具有這種專業自主的意識,教師才能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體驗到職業的尊嚴,收穫到教育的幸福。

第四輯“尋找高效管理的‘標牌’”,高效的管理,應當“以人爲本”,站在人的角度,激發人的積極主動性。學校管理者要通過一定的手段與技巧,對師生多一分賞識激勵,少一些硬性壓迫,多一些方向性引導,少一些硬性的要求。

第五輯“向上的種子成就魅力教師”。一顆種子之所以能夠破土而出、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靠的並不是陽光、雨露與溫度,而是其積極向上的力量。如不然,即使陽光再溫暖,雨水再充沛,溫度再適合,種子也終究會沉默,永久地塵封於土壤之中。教師工作的內驅力,積極主動性非常重要,那麼如何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如何讓老師擁有自主發展的意願和空間?的確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思考。

細細品讀,這本書的味道愈發醇厚,讓我時時聯想到自己的工作,審視着,反思着,或謀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