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應對焦慮》讀後感(通用15篇)

《應對焦慮》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應對焦慮》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應對焦慮》讀後感(通用15篇)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1

人們在回顧過往的時候,懊悔的往往不是曾經做過什麼,而是沒有做過什麼。

這些沒有做過的事情,可能就是當年沒有勇氣面對的事物。當勇敢地面對的時候,可能結果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我們常常被這個未發生的想象嚇到而裹足不前。如果我們可以把時間拉長,把自己放在未來幾年後的時間軸上,從未來的這個時間點去看當下的事物,你會如何接受這個失敗,真的覺得這個失敗會把你打倒而讓你一蹶不振麼?如果在未來你覺得這個事沒那麼嚴重,那麼把自己拉回到現在,這個事,還那麼嚴重麼?

害怕怎麼辦?系統脫敏療法,瞭解一下啊。對於小朋友的系統脫敏法,我推薦《走開,綠色大怪物》,如果有機會,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心想事成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多想好事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焦慮那些不確定的事情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請大家閉上眼睛。現在不要去想象一面紅色的五星紅旗,千萬不要去想那面五星紅旗,千萬千萬不要去想那面五星紅旗。現在,請睜開眼睛,請告訴我,剛纔出現在你腦中的是什麼,是不是那面紅色的五星紅旗。所以,多想好事,不要去想不要,而要想象肯定而積極的一面。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2

每當你對自己小小的勤奮所感動,或者焦慮的時候,我總覺得你真的是多慮了。

少許的勤奮,你在自責,難得多一絲的勤奮,你又在思前想後,顧慮太多。

其實,我想告訴,只要你有能力,想去做,那就去實行吧。

沒有人會因爲你的勤奮而嘲笑你,因爲那是你應該做的。

你應該明白那入不敷出的無奈,不管是金錢物質上的還是精神層面上的。

在你有想勤奮努力的時候,請加油,拼勁加力的加油。

你不要忘記,那些個比你還要勤奮上千倍萬倍的人,不要被自己一丁點兒兒的進步就滿足地停下腳步。

你不要忘記,饅頭上了色,裝了餡,就翻了六倍的身價。

如果你不勤奮,麪包是不會自動掉到你的手上,天上即使掉餡餅,也要勤奮的人才能撿得到。

所以,請你別再顧慮,請你做好自己,盡己所能地勤奮一些,爲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3

焦慮,可謂是一個古往今來人們都會面臨的問題。

對未來感到的不安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讓焦慮變得情有可原。焦慮並不是什麼錯誤,它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感反應。都說焦慮令人痛苦萬分,錯的不是焦慮,而是那些不懂得如何應對焦慮的人。

焦慮整體上是一種負面情緒,這是因爲,很少有人能夠合理利用焦慮。許多人把自己交給了焦慮,任由焦慮肆虐,把自己拖入絕望的深淵。

也許生活沒有那麼平順,也許負面情緒不會像冰雪那樣,春天來臨以後就輕易消融。但是,支持、陪伴與傾聽可以逐漸化解矛盾,彌合心田上皸裂的傷口。

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會在痛苦當中裹足不前。而心理諮詢的意義,正是給你力量,陪你一同走過艱難的日子。

沒有必要太在乎別人的三觀,堅持你認爲正確的觀念就可以了。這世界上永遠都有一些三觀不正的人。做好自己就夠了。先做好自己,纔能有能力去影響別人,去改變世界。需要到口腔科去進行處理,固定牙齒。暫時不用錢呀,有東西。可以到。給孩子治療當時就進行在職的情況下,成活率比較高。後續按照線下醫生要求處理就可以。中的時候沒有這種現象,那就說明是後天導致的。那可以把檢查結果發過來看一下的。另外,視力有沒有存在問題呢?如果有斜視,不是用那面兒吃,需要吃東西。不是隻用一面兒吃。那也有可能有一定的影響,必要的時候給孩子配眼鏡。長期偏着頭看東西,那麼也會不清楚。只要能夠看清楚就可以。主要是配鏡以後視力要達到正常,避免顯示。有意識的側着頭看東西。你如果說換牙已經結束了。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4

是坐在沙發上,後背緊緊貼着沙發的柔軟的後背,然而卻很不舒服。覺得後背沒有靠實,似乎總與沙發有一小截距離。覺得手臂和手也沒有地方放,儘管它們始終實實在在搭在沙發扶手……我近來有些焦慮。人確實是一種奇怪的東西,焦慮經常莫名其妙生成就是一個證明。要考試了,焦慮。考完試了,焦慮。要放假了,焦慮。要過年了,焦慮。明天有一個聚會焦慮,眼看開學了,還是焦慮……而就是這焦慮,時常會讓人六神無主,坐臥不寧,莫名煩惱,易怒易躁。手裏原本拿着水杯,根本沒水,可是竟會一次次把它靠近嘴邊,卻居然想不起給杯子續水……焦慮危害多多。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分散,腦子不時出現空白,卻又覺得裏面被塞得滿滿當當……

記得前往三峽旅遊之前我也焦慮,有許多事情需要收尾,有許多隨身的什物需要整理,然而,卻坐在電腦前面盯着屏幕保護的色塊發呆,而心裏還自責呢,怎麼這般沒用?怎麼不快去幹事?怎麼可以這樣不知所措?怎麼可以如此耽誤時間……終於,當腳切實踏上了西客站的月臺,當行李穩穩塞到行李架上,當南下的列車扯起笛聲,當北京的立交橋被甩到車窗後面,真正邁出了南下的腳步,頭不再懵,氣不再亂,手腳馬上找到了該放的地方,心裏那團草一樣的東西瞬間消失,一切竟趨於正常啦!

焦慮常常緣於某種非常時刻之前,很明確的知道,原本的一種習慣的方式可能要被打破,於是,心裏就發生了某種化學反應!

不可否認:焦慮,是自己給自己的心理障礙。其實呢,當我們爲之不安的情節真正開始,一切又都是那麼自然,並非我們想象得那般讓人不可左右。那麼,如果我們在焦慮產生之前、抑或在焦慮產生之時就想到這一點,或許,我們的心情就不會給焦慮搞糟。

又是一個新開學,擡起手,拂掉焦慮,我們一身輕鬆。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5

焦慮,毫無疑問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正在困惑着每一個人,突然出現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讓人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當然,每個人都有排解焦慮的辦法,也確實辦法因人而異,於一個人適用,不見得對於另外一個人也適用。所以,今天我說不在焦慮,不是去傳授或說明排解焦慮的辦法,而是從根源上下手,避免焦慮的開始。

焦慮,一般都是對於未來要發生的事情的抗拒和逃避。明白了原理了,我們就好對症下藥了。對於突然出現的事情,我們可以在一瞬間去判斷,這件事情是好事還是壞事。好事,當然我們開心,我們高興,但是,正常情況下來說,一般都不是那麼好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焦慮。因爲我們不想讓壞事發生,或者說是不願意去承擔壞事發生之後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對於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的臨機應變的能力了,這是需要一點點鍛鍊的,必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去勇敢的直面臨時發生的時間,靈活的處理,一點一點的積累經驗,慢慢的,久而久之,我們臨機應變的能力提升了,處理隨機事件得心應手起來了,也就不會再對突然出現的事情,感到慌神和焦慮了。

另一種情況,就是有點與拖延症有關聯了。焦慮,可能來自於上級,父母,老師,朋友等一系列外界人物的請求與要求。而你。只想着安逸的生活,愜意的生活,享受着生活。你不願意從舒適的圈子裏跳脫出來。但是,外界的壓力已經來了,而你,也已經感受到了強烈的壓力,但又不想立即行動,所以,接下來你的所有活動,都會伴隨着一種叫做焦慮的情緒。對於,這種情況,其實也是特別容易處理的。去做,不就不焦慮了。當然,我也顧及到了你的感受,不願意,這是肯定的,所以你可以先自我催眠,想着事情做完了,就不去想了,也能安心的享受生活了。或者定一個時間,放鬆到那個時間,立馬行動,行動之後,立馬休息,絕不停留,簡而言之,就是不再拖延,出現的事情馬上解決點,這樣一來肯定就不會焦慮了。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6

一個人走在放學的路上,看着學生蜂擁而至,我有點羨慕。

看來其他人做什麼事情都那麼積極,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也有煩惱呢?

放學後,週末,爸媽帶我去看元宵,躺在牀上看電影……大概就是這樣度過了期盼的假期,似乎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快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以前覺得有趣的事情變得不那麼有趣了。

爲了改變現狀,我主動想辦法。

第一件事就是溝通,我打了一個小電話給我。不過因爲他在職業學校,我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所以我並沒有從這次聊天中得到太大的改變。然後我找到了我以前的學長。她現在是背景部門的實習生。她讓我慢慢接受這個過程,等到某個機會出現。後來,我的父母和老師,我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

無奈之下,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有類似感受的不止我一個。這可能是我內心的.某種焦慮造成的。它可以通過看電影或出去放鬆來短暫停留。放鬆自己。

我按照網上的建議,在評論區找到了一部口碑不錯的電影開始看。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無聞西東》。

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但我明白,那是一種像一棵高大的樹一樣前行的衝動。故事中的沈光耀爲保衛祖國毅然獻出生命,他的故事至今仍浮現在我腦海中。我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但我希望我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我開始明白,也許不是每一天都那麼美好有趣,但至少,每一天都會有美好而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出現,只是看着你有眼睛去發現那些漂亮的東西。

安德烈·紀德曾經說過,“我寧願因爲自己的身份而被別人討厭,也不願因爲自己的身份而被別人喜歡。”我希望我能做同樣的事情,能夠像自己一樣生活。

希望像我這樣的人也能這樣,在焦慮或者空虛的時候看場電影,出去放鬆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法,然後戰勝它!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有機會遇到一些即使我微笑着說“我沒事”也能感覺到我痛苦的朋友。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叫“不猶豫”,第二部分叫“不後悔”。

人生就是這樣,要學會獨立,學會堅強,學會戰勝空虛,在孤獨的時候默默成長。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7

英子那時的童年多麼幸福,她總以自己的眼光去看成人中的每一件事,不管是惠安館的瘋子還是蹲在草地裏的小偷,英子總能以自己單純,純潔的心去和他們交流,成爲朋友。但童年又是多麼斷暫啊!那些美好的時光就會永遠留在記憶的最底層,很難尋找。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珍惜。

魯迅的文章曾寫到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世界上的生物都是如此循環,唯獨時間不同,一旦逝去,就再也會不來了。有人曾問:浪費一分,一秒可以嗎?這是很短的時間,完全可以補上。但你想過嗎?一分,一秒是很短,但你如果把一生所浪費的時間加起來呢?也許,你算都算不清。何況總共,就算算出來了,也會讓你大吃一驚。因爲那時的你早已是滿頭的鬢髮了。

雖然時間如此珍貴,但有些人仍不珍惜。小時候貪玩浪費時間,卻渾不知這會影響你一輩子。老了什麼都沒有學成,連最基本的收入都沒有,那時才後悔莫及。比如我,因爲早上想睡懶覺而不起牀,結果起牀的時間晚了,刷牙,洗臉也不細緻,首先是清潔問題。然後把早飯了了一吃,也沒有吃飽。緊接着就去上學,有可能錯幾分鐘,一輛車過去了,從而等了很長時間,耽誤了上學。上課時,因早飯沒有吃飽而沒有心思聽課,學習效率下降。等晚上回到家,肯定是既疲勞又髒,影響了寫作業。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只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所以是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費。

古人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俗語也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存金難買寸光陰。成語更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麼多長輩的警言都是說不能浪費時間的。甚至說浪費時間就是自掘墳墓。這麼多教訓還不夠嗎?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不讓時間白白流過,不讓自己虛度了光陰!

不要浪費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俗話說得好,我們應該要珍惜時間,時間就如同飛箭,轉眼間,一年又一年;時間有時候看起來又顯得很慢,我們一分鐘就能夠讀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所以,時間是快還是慢?還是要看我們怎麼去對待它!

想要珍惜時間,就要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每天可以在空閒的零零散散的時間裏看看書,做做該乾的事。想想那些偉大的名人,哪個又不是珍惜時間的?也許你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流浪漢浪費了青春時期的美好時光,請求時光老人讓他回到以前的少年時期,可他依然像以前一樣,不懂得珍惜時間,依然一事無成。我覺得如果一個不懂得珍惜時間的人,你給他再多的機會都沒有用,而懂得珍惜時間的人,他會到處找時間或擠時間來用,不說遠的,我的身邊就有一位。

我們班的班長茆凌霄,她總是能在學校完成作業。爲什麼呢?每天中午,當我們在看書休息的時候她在認真做題;每天課間,當我們在遊戲閒玩的時候她在奮筆勤書……記的有一次,我們班舉行中隊會,一切準備就緒,可是老師卻遲遲沒來,同學們開心極了,個個吵吵鬧鬧。調皮王李中翰和機靈鬼柏生奎打鬥起來,圍觀的男生瞎起鬨在嘻嘻哈哈。我們女生也按捺不住了,一個個玩起了手指遊戲。可是茆凌霄卻拿起了作文本寫起來,是我佩服的是在那麼吵的環境下,她竟然也文思如泉,寫得端端正正…。第二天早上,同學們一個個哈氣連天,我更是睡意朦朧,因爲昨晚上我光完成作文一項作業就忙到九點鐘,更不要說其他的作業,那個累呀!而茆凌霄可不一樣,她依然精神抖擻,一個瞌睡蟲都沒來和她報到,上課回答問題思路非常清晰,可不像我們萎靡不正的,再問問她,晚上八點鐘已經做好全部的作業後,看課外書了,真羨慕死我們了!

時間對我們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誰也多不了一分,誰也少不了一秒,就看我們怎麼去把握它了!來吧,向我們的班長學習,一起來做個珍惜時間的人吧!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8

焦慮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情緒,適度的焦慮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和動力,而過度的焦慮卻可以讓人變得煩躁、變得瘋狂、變得緊緻、變得愁怨、也變得抑鬱。因此,我們一定要用積極、嚴謹的態度去對待焦慮,切不可讓自己變得太過焦慮、太過敏感和太過脆弱,不然就會被焦慮所吞噬,然後把自己逼到絕境。

焦慮是可以調節的,要想不讓自己陷入過度的焦慮之中,那就要學會放平心態,切不可太過在意成敗、在乎得失。我們會變得太過焦慮不安就是因爲太過在意一件事情了,而一旦變得太過執着、倔強、固執之後,我們就會慢慢失去理智和冷靜,因此遇事千萬不要太過強求結果,因爲有時候只是專注的去享受過程也是一種幸福。

焦慮來襲的時候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去聽一些明亮輕快的音樂,也可以去跑跑步、出出汗,或者也可以去找人傾訴閒聊一下,這樣一來,自己投放在一件事情上的精力和專注力就會被分散掉,那麼自己緊繃的精神就會有所鬆懈,自己心裏也就不會那麼煎熬痛苦了。

容易變得焦慮的人通常是不太自信的人,面對一些比較困難的情況,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和完全的準備,我們就會因爲過度緊張、激動、擔憂等而變得焦慮,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我暗示,然後不斷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可以的,我一定行的!”這樣長此以往,我們就會慢慢弄變得自信、變得勇敢、變得從容。

總之,焦慮是可以通過一些有效措施去緩解和調節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切不可一味被焦慮牽着鼻子走,然後讓自己與成功失之交臂。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9

不知不覺進入初中已兩月有餘。感嘆時光飛逝時,期中考試到來時,心裏開始忐忑時。這是什麼情況?爲何這麼傷感?爲何這麼惆悵?難道我得了江湖傳說中人見人怕,鳥見鳥駭的“考試焦慮症”嗎?不行,趕緊上網查一下,確認一下,肯定一下。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考試焦慮症的具體表現爲:上課心不在焉,十分焦急,馬上臨考卻仍然什麼也記不住,煩躁不堪,見到任何事都有發火的慾望;坐立不安,總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浪費時間,吃不好,睡不香,精神萎靡不振。具有以上任意一條便是患上了考試焦慮症,並根據符合條數的多少而“病情”輕重。

上述幾條除了“有發火的慾望”外,其餘幾條本人都具備了,說明我確實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這可怎麼辦?這不要命嗎?蒼天啊,大地啊,救救我吧!關鍵時刻,可不能讓我掉鏈子啊!

於是,第一時間我立刻稟告給了一家之主——媽媽。媽媽思索片刻,不動聲色的說出了一段話:“孩子,考試固然重要,但平時的學習過程更重要,放下擔子,輕鬆上陣,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不愧是一家之主,遇事就是沉着冷靜。

不過,媽媽輕鬆的一席話,確實立即讓我茅塞頓開了,像一盆水澆滅了燃燒中的焦慮症的火。身體上,心理上都輕鬆多了,真應了那句老話:“心病還要心藥醫”。

公告:本人經過潛心研究,專治疑難雜症——考試焦慮症,無效退款。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10

剛逛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好友發一些比較喪氣的朋友圈,想着大過年的,她該不會是有什麼事吧。於是就想着微信問一問。

可是問了以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爲孩子不寫作業的事。好友的孩子今年八歲,上小學二年級。現在二年級的孩子,寒假基本上有好多的寒假作業。好友有事出門,讓孩子在家寫作業,可是回家後發現孩子一個字也沒動,最後就有些情緒失控了。打罵了孩子,最後自己也氣的不輕。

其實,好友的那種心情自己特別理解。因爲有很長一段時間,自己確實也是跟好友一樣,有事出門,安排孩子寫作業,回家發現一個字沒動或者就寫了幾個字的時候,感覺自己都快要被氣死了。

可是後來靜下心來去思考,自己一直抱怨孩子不主動學習,可他畢竟才只是個八歲的孩子。也許特別自覺主動去學習的八九歲小孩有,但也怪自己沒教育好。

再加上自己如果過分焦慮的話,那麼對孩子的情緒也是不好的。畢竟,孩子只是個孩子,而自己焦慮的情緒,會影響到自己和孩子,甚至整個家庭的氛圍。

所以,更多的時候,家長還是應該減少焦慮的情緒,以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自己一味地焦慮和責罵孩子。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11

秋天,本因涼爽,而如今卻因“老虎”的肆虐讓天氣枯燥、毫無生氣;夏天,本因炎熱,卻因暴雨的來臨而潮溼、泥濘。焦慮大多從此開始。

焦慮者大多內心壓抑。小學生有焦慮症大多是爲上一所好學校而煩躁,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大概一兩個月吧,我頭腦開始膨脹,不斷地去記、背誦,上課時精神有點不振,開始有些煩。爲什麼要記一到六年級甚至初中的知識?對於我來說,是爲了應付那讓人頭疼的考試。

大概幾天前吧,我寫到一張試卷,上面有一道題,求那可恨的陰影面積。看到那道題,我心中的陰影面積增加了幾億平方千米。我一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就頭疼,想自盡。我拿去問吧,可能問了一個想法錯誤的同學就玩完了;不問吧,晚上爸媽又說我在緊急時刻(考試延遲了二十一天都那麼嚴)不努力啦,說我不爭氣啦。其實應該不怪我,應該怪出這張卷子的出題人,普通一個小學生怎麼能算出這種題?

焦慮可能會因同學而產生。班中大概有幾十名同學已經考上了公立或知臨,而自己卻一個好點的學校也沒考上(其實不是了,是考上了一個叫什麼城東二中的中學,但因太遠不能去)。爸媽又聽說誰考上了公立等此類的消息,說我要努力之類的什麼話,大概三千遍,說得我頭都廢了。如果沒那麼多人考上可能我不會被說那麼多次。

焦慮由學校產生的可能性很大。有幾次考試時間只剩下一天時,我在那裏奮鬥,希望明天有個好成績,誰知道會推遲!我萬分沮喪,感覺自己的努力白費了!

焦慮是一把火,讓我被折磨一次又一次。此刻,我只希望五月二十號能睡個好覺……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12

眼看着新的一屆高考又要來臨了,不知道母校里正在備考的學弟學妹們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作爲你們已經畢業了兩年的學姐想跟你們分享一些學姐考前的那些事,希望可以幫助你們放鬆放鬆心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高考,也希望你們能取得一個好成績。

我記得我們考前的一兩天,教室都被封上了,用作考試的區域,我們被迫搬到了教室對面的那一棟樓裏,裏面都是化學實驗室,周圍擺滿了實驗室的一些工具,我們一趟又一趟的來回兩棟樓之間搬我們的書本。晚上晚自習的時候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的複習着,一到下課休息的時間,裏面就鬧哄哄的開始說話了。

我聽到同學們都在討論準備考哪個大學、考試前很緊張怎麼辦、我還沒有複習完……問題,說實話,學姐那時候也非常的緊張和焦慮。因爲我不是一個學習好的人,我每天的時間都要花大部分時間去背誦書本里的知識才能記住,我只有選用最笨拙的方法才能讓知識在我的腦海裏印象深刻。一到並不複雜的數學題我也要把它的步驟認認真真記好,萬一遇到相似的題目,套用一樣的方法就可以拿分了。

考前各科的老師和班主任都到教室裏來給我們提供一些技巧、舒緩我們的情緒、鼓勵我們認真審題……那時候我才發現,高中三年原來那麼短,一瞬間就快結束了,我們從剛開始買票上車到現在都要達到終點了,時間過得真快,這其中有苦也有樂。希望學弟學妹們都能克服所有的恐懼,考出自己的好成績。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13

四年級的情況下,我第一次登臺演講,那時候,我心裏十分焦慮不安。

爲了更好地此次演講,我提早一星期就逐漸打稿,期內改了十來次,仍不滿意但又不清楚該如何設置,只能從此罷手。背稿時,我十分擔憂自身在演講中口誤。因此,演講前幾日,我全部人都不好了,晚上睡不着覺,飯也吃不下來,母親都猜疑我生病了。還未開始一股焦慮不安的氣場索繞我心中上。

演講開始了,我,拿着稿子,邊走邊看,臨時抱佛腳不悅也光。登臺以後難堪又無失文明禮貌的僵笑了幾下,內心七上八下的,千萬別疏忽大意啊,我鼓勵自己,深吸一口氣,將稿子放進一邊。以前,成千上萬新奇有意思的開始,因焦慮不安變成了一句呆板程序化交易的“小夥伴們好。”

由於焦慮不安,講話時一波三折,勤奮的想看見同學們,但目光一直畏畏縮縮,兩腳隔三差五的點起來放下去,隨後又點起來……兩手扣着衣角,內心告知自身放鬆放鬆,不必焦慮不安,但是我不甘心。

演講仍在跌跌撞撞地開展下來,但我卻想衝倒臺,捨棄這一次演講,但顧於顏面,我依然在演講,由於焦慮不安,我內心壞到頂點,時間一秒一秒的去,我情緒愈來愈差。

是福或是禍是禍躲不過!

我猛吸一口氣語言表達連貫性了起來,內心都焦慮不安,少了一些,可是摳衣角這種動作或是有的。

說完了,我狂奔到部位上,一臀部坐了下來,我到那時候才發覺,坐着部位上的覺得居然這般舒適,那類覺得溢於言表!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14

今天看到一句特別認可的話:你的焦慮,不過是因爲既有目標,但沒有足夠地毅力去堅持。

真的是直接戳到心頭的話語,回想一下,這些天總是莫名地焦躁與煩鬱,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可卻一再地拖延,而那份拖延並沒有給我帶來快樂,反而是焦灼感,因爲明確地知道自己是想去完成的,卻是有種力不從心,知道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不夠。當然這是可以一點點地去學習補充的,可人往往就是有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好像每次才進展那麼一丟丟,根本達不到自己所想的,就愈發地失落。

這就是沒有足夠地毅力吧,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明知道那些“只要你去做,時間會給你答案”的大道理,還是無法真正地讓自己安靜地默默進步。

也許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只有自己明白,這是個必須自己獨自去跨的一個過程,自己如果不從念頭上去改變認知,那他人的力量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先從最微小的習慣開始,哪怕只是一次找到一丁半點的新的資源材料,都要學會給自己鼓勁。學會自己擁抱自己,這樣才能夠去擁抱他人。

我們每個人最有潛力的時刻,不是過去與未來,而當下。只有做好此時此刻手頭上的事情,就是成功。

《應對焦慮》讀後感 篇15

今天,閒來無事,我和一位朋友在微信上聊天,聊着聊着,她對我說:“甜甜,我感覺自己好焦慮。”我聽後,對她半開玩笑說:“焦慮啥呀?我一個抑鬱症患者,現在都好了,你怕啥?”之後,我一直在等她回覆我,但是一直到晚上,她纔對我說:“不是,我真的非常非常焦慮,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這才意識到,她可能說的是真的,而且她肯定心裏面有一定的痛苦的感覺,所以我安慰她:“不用怕,只要你靜下心來做事情,你的這種焦慮不安,就會被事情沖淡了。”而她,卻回覆我:我就是因爲焦慮,所以才靜不下心來做事情呀。看到這句話,我又對她說:“你要知道,不是因爲你焦慮而變得沒有時間做事情,而是因爲你不做事情,所以才產生了焦慮感。

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自己,也是一直被焦慮的狀態所籠罩,而我的焦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寫作寫不好,一個是在生活中沒有幾個人能夠理解我。所以,我一直感覺到焦慮,到後來,我果斷的什麼事情都不做了,就想着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焦慮。那時候我已經是重度抑鬱了,再加上每天的憂心忡忡,我過得一點都不快樂,也一點都不充實。

直到後來,我的一位文友,對我說道:“其實有些問題吧,你認爲它是問題,它纔是問題。而如果是真的問題,靠想,絕對是解決不了的。所以,你現在應該做的,是拋開所有的顧慮,好好努力,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你都應該好好努力。”

果然,有人開導是一件好事,聽了他的話,我頓時醍醐灌頂,我明白了,唯有行動起來,才能夠解除內心的不安,以及痛苦、焦慮。所以我不再抱怨了,而是腳踏實地去寫作,沒有人瞭解我,我也不再強求了。

說來也怪,當我付出了行動去努力,我的所有問題真的迎刃而解了。我的文章變得流暢,而且脾氣各方面也不暴躁了,病情好轉了,這樣一來,我的身邊多了很多的知己。我才明白,原來,一個人真的不要去想怎麼解決問題,你應該腳踏實地,從現在開始努力。

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說嗎:“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說,不管生活怎麼樣不如意,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焦慮的情緒之中,解決焦慮的辦法,就是停止抱怨,停止胡思亂想,因爲很多時候,你的多慮,都是沒有必要的考慮。畢竟,有些事情不一定發生,有些事情也不會順從你的意願去發展。

我把這些看法跟我的朋友說了,她雖然沒有表明我說的對,或者是會聽我的。但是我覺得,我只不過是想幫他一把,至於聽不聽,那就不是我的事了。因爲我瞭解焦慮有多麼難過,所以我給出了她解決的辦法,或許她只是想讓我安慰她,但沒辦法,我個人覺得,焦慮這件事,絕對不能讓其佔據做正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