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推薦)

《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推薦)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孩子,我能給你什麼?”讀完《傅雷家書》時,我不斷地自問。

《傅雷家書》摘編了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寫給兒子的186封書信。其中最長的一封達七千多字。家書字字珠璣,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因此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讀那一封封家書,就象和傅雷先生進行着一次次觸及心靈深處的談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也像他的孩子一樣在聆聽着,感受着,用心銘記着,更反躬自問着。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對古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等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極高。正因爲有如此才華出衆的父親的引領和培養,他的兒子傅聰才能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著名的鋼琴大師。而身爲母親和語文教師的我的才華是什麼?對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又懂得多少呢?我有什麼可以傳授給我的孩子,我的學生們呢?我的才疏學淺令我汗顏,令我更加認識到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的緊迫性,唯有擠出時間學習,學習,再學習,積澱深厚的文學藝術底蘊,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揮灑自如,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傅雷特別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他深深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雖然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此番話之後,非常認同傅雷先生對人生如此認真的態度和這種對子女的教育觀。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傅雷對孩子無不關懷備至。想想我們現在很多家長讓孩子學鋼琴學表演、學英語……卻很少教育孩子怎麼做人,怎麼生活,纔出現了大學的“讀書專業戶”,纔有很多學習成績出類拔萃的碩士、博士無法融入社會。作爲老師,作爲母親的我難道不應該警醒嗎?

現代社會,人們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孩子往往被忽略,還有誰像傅雷那樣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靜下心來給孩子寫信,給孩子以技藝上的指導,人格上的塑造,心靈上的引領,情感上的慰藉?誰又會像傅雷一樣把孩子的培養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榮譽尊嚴緊密聯繫在一起?我們應該都看看這本《傅雷家書》,經常問問自己:孩子,我能給你什麼?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讀完《傅雷家書》,通篇洋溢着愛子之情,既有對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對其生活瑣事的關心。厚重而不失輕鬆,深刻而不離日常。雖說沒有字字珠璣,但卻字字含情,以小見大。皆是傅雷夫婦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身爲一個局外人,也不禁心生感慨。

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看似嚴苛非常,實則,他十分尊重兒子,並時時寬慰他,把自己過來人的經歷作爲傅聰的參照。正如當傅聰陷入消沉的情緒當中,傅雷道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哲思,並告訴他要辯證地看待挫折與成功。這不禁讓我想到自己的.父親。

有一回考試當中,我在一門學科上取得了良好成績,心中竊喜着並且洋洋自得,卻在下一次考試中溺在了這門學科的深潭中,缺氧一般幾欲不能呼吸。我受不了這強烈的疾升速降一好幾天沒有開懷地展顏一笑。一切索然無味。晦暗的世界中,只見着我的失敗。那時我的父親告訴我:人的一生充滿曲折,前路漫漫,依舊坎坷,有得意必有失意,不要過分沉溺其中,必須學會理性面對挫折,將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以良好的心態處理它。現如今細細思考,我好像悟通了什麼,我們在面對挫折時,要以另一種心情來對付這一件已經過去的事,就會發現或許它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不必介懷往昔,流年還在奔向遠方,我們的格局是星辰大海,不是瑣屑常事。

傅雷在此書中曾說過一句話:做人第一,其次纔是做藝術家,在其次纔是做音樂家,最後纔是做鋼琴家。

初初讀到,我只覺得韻味悠長且晦澀難懂。心間疑雲頓生:怎麼就不能顛倒順序?一步步實現,豈不麻煩?直至後來,我看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五年寒窗,固然能培養出工程師,但學會做人,則需要一輩子。看完之後,我即刻便想起了我的外公。再一次訓話當中,他說,做人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做人永遠要排在第一位,先學會做人再去做事,這是一個不變的定律。它就好比數字一,其餘的東西都是零,有了一,才能在一的基礎上疊加越多的零,在這時零纔會有越大的用處;但若是沒有一,那麼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傅雷對兒子的教導又何嘗不是如此?他要傅聰先學會做人,並反覆強調如何做人。告誡他待人要謙遜有理,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時刻心懷祖國與人民。明白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立身處世等等。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攻克人生的下一步難關成爲藝術家、音樂家和鋼琴家。一步步摘得人生的成功果實,多麼苦心孤詣的教導!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傅雷家書》是一本家教範本。大味必淡,淡而有味,讀懂了,便也功成。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傅雷家書》 是我到現在爲止看過最包含深情的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它是一部佈滿着父愛的家書,煞費苦心的教子篇。它不只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傅雷先生終身以慎重著稱,但在家書中完全推翻了往日那個冷峻嚴肅的傅雷形象,而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慈父的形象。

這本書傅雷告訴兒子該怎樣做人,怎樣搞藝術,以及怎樣過日子等問題。他讓兒子要做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也要做一個“德藝兼備,品質超卓的藝術家。”在日子上,家書中所寫大到藝術人生,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勇於在子女面前承認自己的過失。

書中不時給人深刻的描述,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輝。家書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思,也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子女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夠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當今有太多孩子對父母的太過依賴或者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在家書像傅雷那樣能夠用心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並解決的父母少之又少。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溫柔的。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父母也跟傅雷先生遊着相同的平凡與巨大。只不過我們的父母不善於言表。傅雷能夠說是千千萬萬個愛孩子父親中的一個超卓的代表,他嚴厲但眼神中又充滿溫情。

但相反的是當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的.確有很多的問題,但人不是完美的。教育孩子要告訴他的由來,責任一切一切他應該瞭解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搪塞:“等你長大了你就理解了。”那樣他會不愛惜年少,混混度日沒有目標。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在疑惑裏,有時分只能默默從衆。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職責給予他思想。每一個家庭,每一位父母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始終是要出海的,他需要履歷的風暴,迷霧。這都是無法避免的。

這本書不單單是講述了家庭,父母和孩子關係。更多的我瞭解瞭如何做人如何成爲一個我向往的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是整本書帶給我最強烈的感觸的話。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把自己表現得很完美,但那畢竟不是一直可以“僞裝”下去的。往往我們會因爲一些挫折泣不成聲,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有些“善意”,你可能一直自責自己爲什麼那麼糟糕。就論我而言,從小被教導說:要微笑待人,“不能擁有自己情緒。”常常崩潰。看到這句話,我還是止不住的傷心和失落吧。

“感情的美近於火焰的美、浪濤的美、疾風暴雨之美,或是風和日暖、鳥語花香之美;理性的美卻近於鑽石的閃光、星星的閃光,近於雕刻精工的美,完滿無 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與理智平衡所以最美,因爲是最上乘的人生哲 學、生活藝術。”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這是一本的藝術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這《傅雷家書》的流傳,許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婦也就成爲了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典範。

一封封家書,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作爲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爲一個“過來人”以自己多年的閱歷和在社會的摸爬滾打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事情做出推測並給予獨特的見解,更作爲一個指路燈,爲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並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兒子汲取教訓,讓他引以爲戒。

“揠苗助長”“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漸開始成爲家長們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後竟有根深蒂固的趨勢。可他們卻忘了,他們並沒有傅雷的那種言傳身教的品質。光學傅雷一個“打”字,便長期有着“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於是孩子在父母的身邊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漸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屬於孩子那獨有的活潑。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爲的原因備受折磨,但卻因爲他與兒子成爲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父親。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啓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爲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爲有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處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傅雷先生那樣知識淵博,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他們任用他們全部的精力費盡心血的爲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只爲讓我們有個更好的未來,比他們過得更好,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爲了我們,他們拋棄了他們所最初所堅持的理想,讓自己的一生變得周而復始碌碌無爲。

當我們出現忤逆思想,他們在一旁看着卻又無能爲力。小孩,路還長別絕望他們不是不在乎不關心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溝通,最愛你的只有他們沒有之一。想一想他們也是人也會累,在不開心的時候也會難過,在絕望時也會流淚。別因他們是爸爸媽媽就將他們所有的不堅強都抹殺,別忘了他們在是我們父母的同時,他們也爲人子女。

感謝《傅雷家書》在我最懵懂的時期給我上了的一課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假期中,我閱讀了一部由一封封信件組成的鉅著——《傅雷家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的眼前總會出現一個伏案寫信的身影,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表現出對自己子女的濃濃愛意。

從一封封家書中可以看出,傅雷先生不僅是一位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更是一位細心、仁愛、嚴厲的家長。我認爲,傅雷先生首先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其次纔是知名的學者。在那一封封書信裏,不僅有他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更有對其親切的鼓勵和嚴格的要求。他會時刻關注傅聰的`鋼琴學習情況,既有取得成績的誇獎,也有存在問題的批評。正是父親以書信的諄諄教誨,激勵和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是啊,望子成龍是全天下父母的心聲,總是表現在那聲聲叮嚀。

聖人的父親也是這樣的。王陽明的父親王華看到王陽明被嘉靖帝封爲新建伯、光祿大夫、上柱國,兼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對王陽明說:“責任重大,務必謙虛謹慎。”後來,王陽明聽從父親的勸告,終究沒有跳進朝臣的圈套,逃過劫難。

我們普通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的父親曾經在一次談話中對我說過:“你這個年齡是一往無前的,但切記不要太過浮躁。偶爾回過頭來看看過去,其實也是一種聰明的做法”。這個時候我正遇難關,爲其無可奈何,只想硬着頭皮用蠻力開道,但遍體鱗傷也不能成功。爸爸是在用這句話提醒我,要多看看過去克服過的困難,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然後一鼓作氣通過難關。最終,在我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努力之後,成功衝破了瓶頸。

傅雷先生正是把對兒子的關心和教導,用手中的筆凝固到每一行文字中,父愛在這字裏行間中顯得格外的細膩,也格外動人。

一句句叮嚀,都是父親的愛意。“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這是詩聖杜子美對兒子的叮嚀,教育兒子要提升文學素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詩人陸游告訴兒子實踐的重要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對兒子的期盼,希望他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話全是父親對兒子教導,也是父輩對晚輩的期許,包含了深沉而真摯的父愛。

父愛不如母愛般溫柔,但同母愛一樣偉大、無私、濃烈。如果說,母愛是一泓清澈的泉水,父愛則是深沉的磐石。於無言中堅定,執着的守望着,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

《傅雷家書》給我的觸動遠不止這些,我會永遠記得這本書,記住那些父親對兒子的教導,記住那樣一個父親。或許我做不到像傅聰那般成功,但一定會盡自己所有的力量做到最好。讓父親因爲有一個努力、懂事、優秀的兒子而驕傲。

謝謝《傅雷家書》!是您讓我看到那個偉大的父親,更讓我真正的理解了那如山的父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愛情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愛是一種習慣,不可預知的,沒有的話。愛是一種無私不求回報的付出。愛是一種糖,甜而不膩。

自從,我讀完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我對愛的理解進行更深了,尤其是父愛。每個人生活都有自己父母親,是他們學習給了我們生命,是他們可以養育一個我們已經長大。在成績長過程中,我們國家都得到了很多父親的教侮,母親的慈愛。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他的妻子朱美福是一個善良善良的東方女人。 他們的教育使他們的兒子成爲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在大兒子傅聰在波蘭留學期間寫了186封氣質信,其中包括父親對文化藝術的討論、思想交流和母親的“嘮叨“。

在這些信件中,傅雷先生放下了父親的尊嚴,毫無顧忌地向兒子坦白了自己的罪過,傾訴了自己的心聲,填補了父子之間的鴻溝,就像傅雷在我身邊一樣,拿起信頭上的一封信,親切地念給我聽,讓我陶醉,沉浸,銘記。

“爸爸今年似乎衰老了許多,更多的白髮,我有很多的薄與去年同期相比,經常臉腫腫的腳,不是心臟健康的標誌。”這句話爲他的兒子的母親寫的。話語,充滿了舊的所有家長,經歷了雙重歲月的折磨和人類世界的,老的寫作只有幾百雷日趨老齡化,身體和精神也比以前差了很多。而此時,兩個兒子都沒有了他們,不禁覺得“英雄遲暮”。無奈與淒涼。

是啊,現在的兒女我們在外爲自己的事業而拼搏,拼出一個一片發展天地。又可知,家中的父母爲他們而擔心,他們的臉被歲月的痕跡已經佈滿,一顆顆“老人斑”烙印在臉上。頭頂上的頭髮被歲月染上了中國白色作爲顏料,父親的頭頂,莫名的地被歲月變成了社會一片“荒原”。可這就是一切,又不是沒有父母對兒女的掛念與擔心所付出的`代價。又有的兒女不孝順,在外學習外面花天酒地,追求經濟潮流,揮霍着父母的“血汗錢”。不孝的兒女們在你們可以做着一些對不起孩子父母的行爲時,你們之間是否真正想過如果你們都是父母以及臉上的烙印,頭頂的白髮和“荒原”,醒醒吧,他們生是爲了提高你們,死也是企業爲了實現你們,難道不是你們認爲不應該進行感恩教育他們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傅雷夫婦信件,在字裏行間的感情溢出,深深地打動了我,對親情力感染了我。這使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親對我的愛,毫不遜色母親對我的愛。在雨中,傘媽媽的手,這是母愛的雨,節奏。在網上,掖我的父親,所以我還是睡在牀上,這是溫暖的父愛。

在這裏,我想對我的父母老師說一聲:“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傅雷家書》是由文藝評論家和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撰的一本家信集。字裏行間,充滿了父母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最近我一直沉浸在這本書中。不是這本書的語言有多麼精彩,也不是這本書的情節有多麼動人,而是這本書的濃濃父母之愛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封封書信,最短的一兩百字,最長的七千多字,但是無論長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爲父母對孩子的期盼與熱愛。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心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不爲父母不知父母恩,做了父母后才能理解傅雷的細膩心思,兒子稍晚些回信,夜裏就翻江倒海。也想到了我的母親,每次回家看我不舒心一定要問東問西,一定要了解清楚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如何解決才肯罷休。也許讀完這本書,你會對自己的父母多了幾分理解,也許你會在對待孩子上有自己的反思。

作爲“教子篇”的《傅雷家書》其實也詮釋了母愛的真理。當看完這本書時,感慨頗深,想到了我的母親。其實我的母親也是這般慈愛的啊!母愛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其感情之純真、質樸,真是令人動容啊!親愛的媽媽,自從我不由自主的跟隨你進入醫院婦產科之後,我的雙眼就從此印入了你的生命爲我付出畢生心血的影像。媽媽,你從我雖有生命但還不曾出你肚皮睜眼看世界的十月時間裏,你巳經讓我感覺到了偉大的生命母愛。因爲,從你有了我,你的生活裏就從此將我的一切放在了你考慮事情的首位而寧願犧牲自我。從我踉蹌學步到依呀學語,再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期間貫穿的你和爸爸每天晚上帶着我從小提琴一級學到最高級,風雨無阻地教育成長我直至大學和工作,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知道,媽媽你性格剛毅又愛憎分明,你視家爲生命的全部。後來,我結婚了,離開你和爸住到自己的小家,我把生命的餘下大部份時間交託給了我的小家庭。我知道,你捨不得讓我這塊你心頭掉下的肉離開你而去獨立組家生活,因爲你一直而且永遠會視我是你永遠永遠的小呵護小可愛小心肝小女兒!我知道,媽媽你對我的養育之恩希望之情,我也許用一生都報答不完你對我的恩情。然而,我還是想,能儘量多的給你我對你的回報。工作後的每年母親節,我都要爲你精心挑選一份禮物想送給你。而你知道後總說,其實我什麼都不要,只要你開心就好。這句話,聽得我心裏酸酸的。一句媽媽我愛你,多麼的輕描淡寫,又怎夠承載我對你的感激?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與父母距離,我聆聽着,感受着,銘記着。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與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與溝通。傅雷敢於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與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與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着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爲了善,爲了榮譽,爲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爲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爲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爲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與對子女的關愛。大到事業、人生與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與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麼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爲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與低潮,我們纔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啓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爲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爲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與父母溝通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八天的時間,把《傅雷家書》讀完,二百封信,十三年的思念,十三年的叮嚀,十三年的交流,十三年的囑託。

世上絕少有這樣的一對父子或母子吧!從五四年傅聰離開祖國赴波蘭學習,漫長的十三年間,傅雷夫婦基本上是不間斷地給兒子寫信,在收集的二百封信中,沒有看到傅聰回信的我們,卻依稀在經歷着傅聰的成長,在他成長的每一步,都能體會到父母殷切的期許與希望,飽含着傅雷夫婦在其成功路上的諄諄教誨,家風與教養透過這一封封家書來進行傳遞與傳承,子女的成功不單純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是父母言傳身教的最好體現。

在這兩百封家書當中,我們體會最多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思念。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傅聰是應其它國家邀請,代表國家參加比賽進而留學,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正是因家良好的家教以及傅雷夫婦深厚的藝術修養,才造就了當時優秀的傅聰,對於傅聰的出國,夫婦倆即是不捨,但又不能不捨,在多數的信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並不羞於表達對孩子的思念和愛,對傅聰有時不能及時回信的抱怨,即便身邊有傅敏陪伴,天下的父母都是這般對孩子的吧,既要放手又不捨放手。

其次,我們可以見識到傅雷夫婦深厚的藝術底蘊。我們可以看到雙方對於藝術的交流與探討,也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碰撞與共鳴,傅雷夫婦源源不斷地將國內有價值的藝術資料郵寄給傅聰,也不斷地對傅聰的作品加以評價及指導,更不時地督促傅聰應該到什麼樣的環境去培養自己的藝術靈感……藝術修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再次,我們可以感受到傅雷夫婦對傅聰家教之嚴,在很多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傅聰的批評,甚至於對其寫信的字體,甚至於到某一個字,傅雷經常說傅聰的性格和他一樣,就是這樣的性格,需要怎麼樣彌補缺點。還有就是對傅聰人生之路的指引,從其在國外的日常生活,到漸漸長大後的戀愛與婚姻,甚至對從未見面的外國兒媳也納入到教育的範疇中來,從夫婦兩自身的琴瑟合鳴,指導雙方如何互相體諒,從家庭經營過程中的柴米油鹽,到如何精打細算地維持收支平衡,事無鉅細,情意殷殷。在政治上相當敏感的當時,傅雷不但向傅聰通報國內的時局,而且囑咐傅聰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失言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在書信當中,我們最有感觸的應該是我們並未體會到兩人之間的.代溝,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們之間溝通是比較暢快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這個家庭中成員間的信任與平等,每封家書都會給孩子闡明一些道理,指引一些方向,在當時的環境當中,這種父子或母子間的關係並不常見,這種良好的家風也使傅雷夫婦能夠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兄弟二人成爲必然。

教養同樣是個積累的過程,它與人成長環境的貧富無關,卻與這個環境中的指引人息息相關,透過家書看傅雷夫婦,我們只能慨嘆其二人的英年早逝,欽佩其二人的錚錚傲骨,也願通過這些家書,能引起我們對家庭教育的反思,讓這些家書,成爲指引孩子正確道路的一盞明燈。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離,我聆聽着,感受着,銘記着。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和溝通。傅雷敢於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和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着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爲了善,爲了榮譽,爲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爲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爲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爲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子女的作文關愛。大到事業、人生和藝術,小到吃飯、穿衣和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麼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爲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和低潮,我們纔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啓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爲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爲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和父母溝通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跟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傑出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涯,傅雷也進行了有利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準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見解跟倡導。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斯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能從中學習到教誨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個性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巧的措施,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友人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本人懇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破下的三個準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衝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素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醉生夢死地培育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老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破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惟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阿,因爲寫下的所有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心田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否定錯誤,從本身的閱歷中給出教訓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就應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導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能、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自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維經歷也在始終的進步,在傅雷身上咱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維。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終生苦心孤詣,醉生夢逝世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誠摯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示。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福氣,操縱在自己的手裏。"咱們都期望成功,渴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勝利的方式和技能,幫忙你打開財產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爲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纔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好處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啓發。

當然,我不認爲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爲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推薦,便是期望透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啓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爲,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爲真知灼見,無不閃耀着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纔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傅雷於1908年4月7日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字怒安,號怒庵,著名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重要締造者之一,早年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後著有《夢中》等,於19656年9月3日辭世。

《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之間的書信,由傅雷、朱梅馥、傅聰編寫,傅敏編著的書籍。本書體現了作爲父親的他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體現了濃濃的父愛,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還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和發展。此書貫穿了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一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的確是爲了傅雷的名聲纔去讀的這本書,可越讀越不忍放下,漸漸被傅雷的舐犢之情和赤子之心感動。他坐在書齋中,卻無時無刻不跟隨孩子萬水千山的跋涉,苦口婆心的爲他講授學習方法,苦心孤詣地鍛鍊他的思維,語重心長地勸他注意身體,嘔心瀝血地爲他翻譯藝術著作,寄給他書本,督促他寫信,設身處地,凡事都能從他的角度着想,他彷彿比孩子更能認清國外的形式,更瞭解孩子所處的環境,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能做到如此,支撐他的不是愛那是什麼?

傅雷的教育,是真正的啓發式教育,他盡其所能把自己的.經驗都教給孩子,卻不曾用自己的思想去禁錮他。一封封長篇累牘的家書是從每天翻譯日課中擠出來的,同時也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時時刻刻,隨處給他做個警鐘,不論從做人方面,生活細節還是藝術修養,演奏姿態方面,傅雷一直都是傅聰的一面“忠實的鏡子”。

讀傅雷的家書,時常讓我有種聆聽父母師長教導的感覺,或許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類似的經歷和問題,都需要開解和引導,於是傅雷家書便成了最好的洗禮,儘管時隔五十年依舊可以從中得到教誨,感悟,豁然開朗,找到正確的人生態度。

手捧《傅雷家書》時而穿梭於文學長廊,欣賞到唐詩宋詞的妙處,懂得李白蘇軾的精神內涵;時而徘徊於音樂之都,聽到貝多芬的抗爭和莫扎特的恬靜;時而遊溯於歷史之河,走過文藝復興時人的覺醒,亦走過巴洛克時的浪漫;時而又來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下,飽覽瑰麗的自然風光,不覺陶醉其中。傅雷讓我們漸漸領悟到古典主義的真諦以及東西方文化的文明共通。

在信中,傅雷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於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

閱讀了傅雷家書,我看出傅雷與傅聰之間除了血肉相連的父子關係,還有人生和藝術上的知音,親密無間的朋友。

傅聰從事音樂工作,因此傅雷談到莫扎特的藝術特色與內心情感的關係,與傅聰交流,循循善誘,感情真摯,放下書,讓人回味無窮:原來學識可以這樣淵博,人格可以這樣偉大,作風可以這樣嚴謹,愛,可以這樣深沉;惟願那封封家書是薪火。

濃濃的且深沉的父愛,苦心孤詣地教導,無不體現傅雷對兒子的器重。“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這便是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也是對自己一生的寫照,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閱讀一下這本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傅雷家書》是由普通書信融合而成的一本經典名著。這信裏藏着的是沉默,是溫柔的聲音,是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情感。

這本書到我手裏是被老師逼迫的,我好幾次因它的書名而對這本書進行處處的嫌棄。直到偶然翻閱,我也是後來才知道自己做了錯誤判斷,這確實一本讓人深思的好書。

《傅雷家書》看似與其他家書無異,但是裏面卻藏着獨特的愛與教育。洋洋萬言,是一篇又一篇。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和傅聰成爲了朋友。在我心目中,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親切而不失嚴肅,噓寒問暖的同時也有蘊含深刻的教育。那真是一個朋友式的父親形象,在與孩子討論學習,藝術,人生,愛情等互相交流的過程中,總能和兒子達到情感共鳴。他們平等和諧,無話不說,意趣相投。

論起傅雷,善於寫作和翻譯,謙虛而又嚴格,但有時也會有一絲溫存。在兒子的教育中沒有絲毫馬虎。讀到他的每一封家書,那一幕總會自主的浮現在我的眼前:傅雷坐在書桌前,佝僂着腰,黑髮中夾雜着白髮,半夜提筆,傾瀉着思念。

“我高興的是我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可以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這句話我工整地抄在了本子上。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筆一劃寫的是對兒子的希冀,是對兒子未來的信心,是深不見底的父愛。父親成爲了兒子的那面忠實的鏡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傅聰成爲了有名的鋼琴家。這光鮮成績的背後是傅雷半夜提筆的鼓勵,是字裏行間的父愛。

或許在這個信息科技發達,時刻可以與父母聯絡的時代,卻也怎麼也體會不到那份家書的快樂了。當作爲父母在提筆書信,將自己對孩子所有的愛毫無保留地寫出來時,信的另一旁是滿滿的感動,是在挫折前一蹶不振,困境中越跌越低時送來的及時的鼓勵。書信讓兩人雖身隔萬里,卻彷彿感覺彼此近在咫尺。

起初我對傅聰能有如此一個能給他全方面教育的父親表示羨慕極了。

而在讀完了整本書之後,我意識到或許我們的父母也許不能和傅雷相比,但是父母對子女的心總是相平的。即使他們沒有淵博的知識,不會教授我們如何演奏成名,不懂得教我們如何愛國。如果說傅雷把愛寫成了一本使後人爲之驚歎的精神財富的話,我們的父母亦是在書寫着自己的“豐功偉績。”是愛,是責任,是把畢生所學都授予我們。世人皆愛其子,父親這個角色,好像一直都是一個角落,卻不知他在幕後也會期待着我的.綻放。

每一次我和父親坐在車上總會莫名的尷尬,車上載着的好像只有我們的體重和冰冷的空氣。其實又想到他會在生活中處處滿足我,偷偷地關心着我的學習和生活,我就會感到十分溫暖。他是一盞不滅的光,雖然不是用言語點亮的,但是我知道他愛我,我也愛他。

再好的言辭也不及自己的親身體會,很高興遇見它,一位真實的朋友。讀着別人的故事,我終於一步步理解父愛,傅雷的愛也如太陽光一般照徹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