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推薦)

傅雷家書讀後感(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推薦)

傅雷家書讀後感1

每每生活失意、彷徨之時,總是不自覺地讀它。在我看來,家書是所有文體中最簡單的,我喜歡簡單,所以我喜歡家書,因爲簡單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的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進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爲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自是如此,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深情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而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在他骨子裏就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成就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有的是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勇氣和無私的愛。

有一句話我一直記着,那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俗話說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讀完了《傅雷家書》本書後,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對兒女的愛。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對兒子的深情,同時也不乏有着不可抗拒的威嚴。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們談論着藝術,生活,學習,做人修養等。一封封的書信,一次次的愛,作爲爸爸的傅雷用父愛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爲傅聰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會了他如何在這世上生存。

其實,傅雷只是這千千萬萬的父母之一而已,同時他也是這千千萬萬的父母的代表之一。他擁有着這世上最普通,最平常的愛,同時這也是這世上最偉大,最聖潔的愛,但其實我們的父母也和傅雷一樣擁有着如此偉大的父母愛。

父愛母愛是偉大的。母親孕育了我們,而爸爸爲我們撐起了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母親就像避風港,外面再風大雨大,母親也會爲我們遮風擋雨。爸爸就像是一盞明燈,爲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把我們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

你不要說你沒有感受到父母帶給你的愛,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它們等着你去發現它們。

從我們兒時的呀呀學語,到姍姍學步,到現在,父愛母愛就包圍着我們。當我們生病時,母親在旁細心照顧我們,爸爸爲我們擔心。當我們嚐遍喜怒哀樂時,父母可能比我們所嘗的卻比我們多得更多。雖然有時候父母會責罵我們的不是,甚至會動手打我們,但請記住,父母打罵我們時,其實心裏比我們更痛。也請記住,父母永遠都是爲我們好,永遠都是愛我們的。

父母之愛,應沒齒難忘。我們應當知恩圖報,做一位孝順的兒女。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與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與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與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4

看《傅雷家書》,我受益匪淺,有了許多對讀書的見解。

我總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爲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和更加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着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爲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足。

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傅雷說他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我覺得讀《傅雷家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我一直覺得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和體會。如果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現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爲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就像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爲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讀書,讀好書,讀《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古代書信是一種重要的通訊方式,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就曾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寫了數百封家書,從而摘編成了今天的這本《傅雷家書》。

這本書主要摘編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開始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所寫的家書,字裏行間充滿了父愛,是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

在書中有段文字讓我印象深刻,“說你的信都是閃閃發光的,耀眼生輝的。當然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豔麗,青春的生命,才華,自然寫出來的有那麼大吸引力了。我和媽媽常說,這是你一生之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檔節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說這她眼中青春的含義:如果不趁年輕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後,二十年後,你就沒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爲當你長大後,會被生活中的瑣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這讓我深有感觸。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看到傅雷先生既是嚴父,又是慈父,在兒子的藝術追求中十分嚴格,但對遠離故鄉的兒子卻又有幾分關愛。在書中有許許多多傅雷先生對兒子關愛的語句,同時也有着傅雷從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將這些傳授給了兒子。這好比我們是一張白紙,而人生是一支畫筆,而父母就是已經完成的畫,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靈感,從而豐富自己的畫面。

從這本書中,我也領悟到了許多道理“先爲人,次爲藝術家,終爲鋼琴家。”在做任何事時,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謂“學藝先學人”,同樣向我們述說這個道理。

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個細心的人,他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爲人處世。天下父母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要到長大後纔會明白什麼叫“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卻可以隨時開始。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給父母,卻又不敢與父母交流,那就寫幾封家書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它給予我許多啓發,引發我對生活的無限思考。

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培養着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這本書,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濃濃父愛的傾注。父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親暱的做作。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親,在我眼裏,父親的愛,是沉沉甸甸的,不會直接表達,有時倒覺得是在懲罰。讀了《傅雷家書》,我才漸漸領悟,父愛如山,他的.嚴厲,他的恨鐵不成鋼,都是源於對我們濃濃的愛,只是換了一種需要我們慢慢感受的方式。

另外,傅雷與他們孩子的相處方式也是讓我極其羨慕的。有一個女兒對她的媽媽說考試失利打了六十分。母親揚手便要打她。這時女兒拿出考試試卷,上面的一百分很醒目。母親轉怒爲笑,各種獎勵。女兒這時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愛我多一點,還是愛我的成績多一點。是啊,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我們正處於青春期,叛逆心理開始萌芽,因爲某些原因,母親對我的誤會、斥責,我會理解爲她的無理取鬧,莫名其妙,我會眼角泛酸,甚至某一天會生恨。難道這些是家長想要的嗎?爲什麼不能坐下來以平等的方式,從朋友的角度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爲什麼不像傅雷那樣,用濃濃的愛搭建起與兒子之間穩固的橋樑?“棒槌底下出孝子”,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他們可曾想,我們在鬱悶煩惱的時候,能向誰傾訴?又有誰可以傾訴?我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和父母成爲最貼心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7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樓適夷)

這部書名叫《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個人文化修養極高,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他將自己的畢生經歷與經驗凝結爲一封封書信,對兒子的爲人、爲學等方面給予教育,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愛關切與期望,還有個人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本書在形式上以書信方式表達情感,語言優美,哲理深刻,情感真摯,描述了三個時期:一是傅聰波蘭留學時期;二是傅聰移居英國時期;三是傅聰成家立業時期。他在信中傳達處事態度,關心兒子事業,協助兒子進步,在兒子成長之路上充分發揮指明燈的作用。

在“爲人處事”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讀到這句,心中便想起一句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低谷,面對過困難,對抗過挫折,才能豐富充實自己,使自己有足夠的閱歷。

在“學習生活”中,有這麼一句話:“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此句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注,提醒兒子“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時刻保持謙虛之心,表達父愛如山之堅固,如水之清醒。

在“慈母關懷”中,有這麼一句話:“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聯結在一起。我們雖然年紀會老,可是不甘落後,永遠也想追逐在你們後面。”簡單的兩句,包含了父母親對兒女的無限關懷,想要追逐兒女奔跑的腳步,守護他們,與他們一起成長。

《傅雷家書》以款款深情、殷殷期盼詮釋了教育之義,重於泰山!她,值得我們反覆品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雷的個人修養極高,不僅表現在文學、藝術、真理上,重要的是他做了一個好榜樣給兒子。

他告誡兒子:“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圍巾和大衣必須一同脫在衣帽間裏,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禮儀能夠體現對別人的尊敬,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父親教育兒子要注意個人禮儀,可想而知,傅雷也是一個非常謹慎,注意細節的人。一個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了基本的禮儀素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愛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傅雷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國內的大水災害,迄今仍極嚴重.......災難的損失,初步非正式估計已達十萬億。人民的生命財產更不知道損失了多少。”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憂國憂命之情。體現出了作者是一個具有高尚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的知識分子。

傅雷生活經驗豐富,在信中,他寫了一段內涵的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會淹死莊稼。”這是一段富含哲理的話,主要是想告訴自己的.兒子:勝不驕,敗不餒,要理性看待榮辱成敗。

爲了不讓兒子走彎路,以免重蹈覆轍,他對兒子說:“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句話讓我明白:只有敢於正視現實的人,纔是能夠面對錯誤和失敗,並且有望改正錯誤,走向勝利的人。傅雷寫這封信,主要是想給情緒低沉的兒子加油鼓勁,希望他能夠正視現實、正視成敗,最終讓自己成熟起來。

傅雷幫遠在波蘭的兒子排憂解難,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的生活經驗豐富,對兒子起模範帶頭作用,他個人也有極高的修養。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第一次聽到傅雷先生的名字,以爲他是個外國人,後來瞭解到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我對他是十分敬佩的。

因爲傅雷先生的關係,我買了《傅雷家書》來看,雖然只是簡單的書信,可裏面包含的卻是濃濃的愛子之情。

因兒子離得較遠,因此傅雷先生自能用比較獨特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寫信。當然,在這些書信中也透露出傅雷先生對自己孩子的牽掛和愛。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傅雷先生總是耐心在書信的指導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或許有的人認爲這是一種嘮叨,這不是嘮叨,這是愛,是無私的父愛,是不求會好的父愛。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愛在無形中教你如何堅強、自立。

在書信中,傅雷先生自責自己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這是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先生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裏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導方式,是中國父母的好榜樣。但我不希望家長不要只學傅雷先生的一個“打”字,那樣光打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要是“打”會有樂觀的結果,那麼孩子們還有什麼生活的餘地。我只希望家長能用平和的口氣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爲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父愛如山,他們雖然沉默,卻用寬厚的肩膀承載起子女的每一次成長,母愛如海,她們用柔軟的胸懷,包容我們一次次的任性。《傅雷家書》不僅父母需要讀,孩子更需要讀,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讓所謂的“代溝”不再成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障礙。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可知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我現在順便告訴你,就是要你以後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萬和氣,也不要亂批評人家,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幾句話要牢牢記住。因爲不瞭解你的人,常常會誤會你驕傲自大,無緣無故的招來了敵人。”從這段話裏,我讀出了傅雷先生那略帶擔憂的語氣,也附有嚴厲。

從中我好像看到了父母的影子。爸爸常常是用這樣的語氣和我說起學業的事,諸如“要好好學習啊,將來社會上,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門面上的。”“現在,外面有很多競爭對手的,你要懂得如何去應付。”“將來,未必有父母在後面作鋪墊的。”

這些話,以前停在耳朵裏,只覺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嘮叨話,總覺得那一天太遙遠了,這種事,不需要我去擔心。現在,也許是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聽這些文字,竟從中聽到了無數的父愛和憂心。

我很慚愧!我把一個父親深深地關懷,當作是一種麻煩,當一切都好像體會到了的時候,很討厭。就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壓着自己,很討厭,就像無法呼吸似的。

我對以前自己的種種行爲感到無比悔恨,現在我只知道書中的文字因爲顫抖而搖晃不定,大力呼吸着空氣中快要消失的氧氣,像一個無法從吸毒中抽離的吸毒犯似的貪婪的想滿足自己的需要。當冷靜下來的時候,臉上已經佈滿了不明出處的水分,那水分模糊了視線,奪出眼眶,正緊貼着臉龐一直往下流淌。

就是這樣一段很簡單很普通的話語,那是父母在兒女出遊時通常都會說的一段話,但卻勾起了我無數的愧責。我想今後我一定會改掉自己的那些叛逆,那些矯揉造作,努力做一個父母的好孩子。最後,不得不說,《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早就聽說《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個暑假,我認真拜讀了這本名著。

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186封家信組成的書,書中傅雷夫婦對孩子諄諄教導,要求孩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熱愛自我的祖國,和孩子暢談自我對音樂的見解與感悟,父子的濃濃親情,流淌筆端,躍然紙上,縱使千山萬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親的愛是嚴肅、莊重的,他反覆地與兒子討論藝術上、事業上的問題,但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的時候情景、醒來後因想念兒子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溫情瀰漫在字裏行間,催人淚下。作者經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爲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溫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爲這些,傅雷後悔不迭,他用自我的餘生爲兒子在藝術事業上披荊斬棘、指引方向。他是兒子尊敬的長輩,在與孩子探討學習、做人、藝術的同時,不厭其煩地告訴遠在他國的兒子要時刻堅持一顆愛國的心及一腔愛國主義情懷。他又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能夠和這種幸福相長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經常有同學講,和父母有代溝,父母不理解自我,自我有心裏話不願和父母說,這些在《傅雷家書》面前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呀。其實,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華、是否有金錢,他們對孩子的愛都一樣的深沉,最關鍵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媽媽一向相處愉快,但有時候,也會因爲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覺得不理解他們,他們更不理解我。其實事後一想,事情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有時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成長的路上,聽聽父母的意見,說說自我的想法,和父母多溝通,我們的人生將少走很多彎路,將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飽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在戰場之間來回穿梭。而這本厚厚的《傅雷家書》,又包含着傅雷對兒子的哪些情感呢?

輕輕翻開嶄新的封面,細細品讀,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傅雷夫婦對兩個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是對他們藝術方面的'諄諄教誨,還是生活上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

傅聰出國多年,爲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間斷地爲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

從《詩經》到《世說新語選》,從《楚辭》到《唐五代宋詞》;他建議兒子每天寫一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就是爲了不讓他忘記祖國的漢字;爲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導兒子,一步一步……

每位父親、母親都有對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並非所有子女都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與期盼。讀《傅雷家書》,我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另一番教誨。

品讀一封封家書,正如聆聽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溫馨的對話。他對愛子傅聰的教育卻沒有要求其博學多才,僅僅讓其在音樂上深造。因爲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個到達一片領域的巔峯,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兼之學海無涯,憑藉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不斷開拓出新的天地。

金句摘抄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不爲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信中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仲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傅雷家書》,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展示出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我在《傅雷家書》中學到了很多,也明白到穩爲人父母對兒女的那一份愛。除非你親去閱讀,你親去感受文字間的深刻和溫暖,否則你無法真正體會到這本書它會教會你的很多。教會你如何爲人父母爲人子女,教會你如何生活得雅緻而富有品位,教會你如何理解音樂如何對待藝術,教會你去讀哪些中國古典圖書能更快地吸取其精華,教會你接人待物的禮貌。

最最重要的是,它教會你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應該怎麼樣做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一封封家書,承載着濃濃的親情。人們總說母愛是最偉大的,但《傅雷家書》中的一封封書信,字裏行間都體現了父愛同母愛一樣偉大。

在書中,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傅雷家書》中的100多封書信裏涉及到了很多領域的內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孩子的嚴厲家教。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把做人擺在第一位。他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要有藝術和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當傅聰一個人出國留學時,傅雷時常會給他寫信,父子就這樣時常書信往來。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傅聰也時刻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明白父母一直都是他堅強的後盾。傅雷會時刻關注傅聰的學習情況,會對他不足的地方提出批評,同時也會對他做得好的地方誇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傅雷雖然家教嚴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調整,父子關係愈發和諧。他們在對藝術的切磋中成了知心朋友!“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學到了把感情昇華!”傅雷的興奮溢於言表。

傅聰是這本書中最令我羨慕的人物,他不但有一個教導有方、懂他、愛他的好父親,他自己也非常出色。他刻苦用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傅雷家書》讓我真正懂得了那份如山的父愛,太深沉了,勝過一切……我不禁想起我自己的父親,父親陪伴我的時間不多,但他一直在爲我默默地付出。請讓我們都大聲地對自己的父親說聲:“您辛苦了,我愛您!”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雷先生這段文字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讀完本書,我聯想到了當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只顧嚴厲地教育孩子甚至是經常訓斥孩子,卻忽略了同孩子培養的`良好關係,他們不理解同孩子成爲朋友的重要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可是他們沒有正確看待教育子女的問題,往往在走着極端:一些家長盲目效仿傅雷的“棍棒出孝子”,錯誤地認爲只要令子女畏懼他們就會懂事、成才,可是結果呢?往往事與願違。因爲比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只有自己真正成爲子女的榜樣,子女纔會順着父母預期的軌跡前進。當然,也不乏一些家長成功地學習了傅雷的教子方法,成功地教育了子女。傅雷成爲了親自教育的典範。

父愛,給予你的感動卻永遠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