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精品)

《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精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14篇(精品)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傅雷對子女深切的愛意,在《傅雷家書》中表露無疑。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是傅雷最想要教導子女的,也是這篇書信中着重強調的。

對兒子的生活,傅雷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同時,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這是對的,但毫無經驗,涉世不深我們在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時,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傅雷家書》無疑使人生道路上的指路燈,它將教你做人的道理,告訴你應對人生的態度,它也會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飽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在戰場之間來回穿梭。而這本厚厚的《傅雷家書》,又包含着傅雷對兒子的哪些情感呢?

輕輕翻開嶄新的封面,細細品讀,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傅雷夫婦對兩個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是對他們藝術方面的諄諄教誨,還是生活上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傅聰出國多年,爲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間斷地爲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從《詩經》到《世說新語選》,從《楚辭》到《唐五代宋詞》;他建議兒子每天寫一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就是爲了不讓他忘記祖國的漢字;爲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導兒子,一步一步……他做這些事情,就是爲了讓兒子不要忘記:我是龍的傳人,那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的子孫!

和現在許多父母不一樣的是,傅雷和兒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的關係,更是朋友的關係。他像一個知心者一樣,與兒子天南海北地談:他們談藝術,“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世所必然的境界”;他們談婚姻,“古語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話說,'夫婦相敬如賓'。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溫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義是說,夫婦到後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係,也即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他們還談中西方文明的異同,“中國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們只看見古人提到徹悟,從未以信仰堅定爲人生樂事,而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他希望兒子在國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人格的.尊嚴和崇高的氣節,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的父親,他對兒子的要求很高,但他同時也在懺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並希望兒子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合上書本,閉上眼睛,平日裏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裏——桌上一碗碗冒着熱氣的菜餚,上學前耳畔的一聲聲叮嚀,也包括父母日漸蒼老的背影……爲人父母,他們雖然沒有傅雷夫婦的博學,但他們也在努力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做人的道理。可是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又真的像傅雷一樣,理解它們,並努力去完成了嗎?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由於結婚時間不久,時而會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是個小白,身邊也沒有出類拔萃的人,討不到經驗,所以選了這本書來學習。爲什麼不選擇育兒類的書籍,我感覺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論上的都一樣,書上都會說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擔當,但沒有一本書從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來教育孩子。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

因爲我只讀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爲讀到傅雷讓兒子不要一次寫完工作小結,而是要分幾次來寫,我決定敲起鍵盤來對我的讀書做個小結。

本書是從傅聰去波蘭後開始寫的,初信表達了思念之情,後續就夾雜着許多內容,思想交流、賽前調整、賽後激動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對傅聰的思想教育,他總說傅聰是爲國家爭光,爲國家的文藝事業做貢獻。起初我會嗤之以鼻:會彈鋼琴有什麼了不起?參加國際大賽就爲國爭光?後來想想,拋去時代背景不提,一位父親能以自己的孩子爲傲,那是對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現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各種語言抨擊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會堅持,生怕一點點失敗。傅雷能夠對孩子說出如此驕傲的話,傅聰在國外也會自信滿滿吧。信中,父親也會向孩子報告家中的情況,父母身體安好,傅敏學習上遇到困難等等。

有些人認爲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爲他本身就優秀,必然有人天資聰慧,但一旦用錯了地方,就會釀成大錯,如若沒能及時指導,就會泯然衆人。傅聰天資如何,我無從考證,也沒細細研究,但從父親的信中,我發現傅聰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雖然有回信,但不積極,也會迴避父親多次提到的'問題。但父親並沒用惡劣的言辭來斥責他,而是向兒子表真情,說一說自己的心境,爲什麼要兒子回信中必須寫一些東西。

信中不乏批評之語,但絕無失望的態度。信中提到最多的還是學琴練琴的事,既想讓孩子技藝上有進步,又擔心孩子的身體,一字一句都是肯定、關心、教導與鼓舞。可見,我們要做感情充沛並且有遠見的父母,孩子是個個體,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們還要做個舵手,爲他們保駕護航,還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

到此爲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後續內容如何,是否有與我所總結的相悖之處,還有待於探究。我會堅持把觀後感碼出來,供自己日後學習。在此強烈推薦家長閱讀此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一封封家書躍然紙上,彷彿聽到了他們之間在對話,似乎我是一個躲在角落裏側身傾聽的第三者。這些內容真的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內心想要父母管束,教育的渴望,也填補了我對知識家庭教育的另一種認識。

我出生在一個缺乏書香氣息的家庭,也以放養的方式成長着。從沒有什麼所謂的家書,知識的灌溉,修養的培養之類的存在。回顧過往,好像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經歷,在摸索,在成長。父母只是盡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幫助我,更多的還是要我自己去塑造,去培養,去提升。

之後,我發現,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路徑,我能從書本中找到有價值的思想,挖掘到深刻的哲理,體味到他人的人生,從而確立我自己的思想立場。

如果我沒有讀《傅雷家書》我就錯過了一幕幕父母與子的對話。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贅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乙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從這些充滿愛意的文字裏,我看到了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操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自己的孩子。談藝術,談做人,談修養,談人生,他用自己的經歷爲孩子指引着道路。

他說:"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就是人生的起起落落。

真的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這大概就是讀好書的價值所在。

昨天,翔仔跟我說,真的很羨慕你們這些能靜下來讀書的人。我想說,你也可以的!我能做到,是因爲我深知我的閱歷不足,知識不夠,思想不深刻,所有我不得不去汲取知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傅雷夫婦與遠在海外的長子傅聰進行了很多的書信來往,一起探討人生,藝術,生活和處事技巧等等,清楚地顯示了傅家的家教家風,所有的前提是'先做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爲主,知識教育其次。

其實這部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愛,在這些書信中,傅雷夫婦無時不刻在爲傅聰擔心和操心。他們說:“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這些批發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復),而是操心。”通過讀書信中傅雷夫婦對傅聰的各種千叮囑萬囑咐,讓我想起自己父母對自己也是一樣的,原來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開始我是不理解我父母的,不明白自己就正常上班下班,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是現在我明白了,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擔心和緊張,對傅聰回信的萬般期待甚至渴求,收不到回信時候的着急和失落甚至魂夢不安,我明白了父母心裏對孩子真的是無時不刻的牽掛。

書信中對藝術的交談也很多,深刻感悟到他們對藝術的狂愛和沉迷,他們熱愛藝術,熱愛遐想。他們都有不太看重物質生活,不太以自我爲中心,他們覺得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重要。看到他們對音樂藝術那麼細緻專業的討論,看到他們是那麼享受藝術,也點燃了我對藝術興趣的火花。我開始嚮往他們藝術世界的種種,想聽懂鋼琴的每一個音律,感受鋼琴藝術家的.每一個感受,享受音樂的美。我瞬間明白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多麼的重要,雖然我有不斷在看書,補給精神糧食,但是從來沒有開啓過藝術的大門,從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教育,我也被教育了。傅雷夫婦多次強調要傅聰注重理財,不看重物質,但是也不至於被物質束縛住,這樣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更好的享受人生。在書信中,傅雷夫婦以各種方式向傅聰灌輸淡泊名利,不愛慕虛榮的思想,傅聰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方向成長。傅雷夫婦對名利權勢的淡然觸動了我,我之前想爲什麼有的人就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在傅雷夫婦的家書中我體會到了,正是源於他們對精神生活的偏愛,對藝術的熱愛,這些愛是物質世界體會不到的,它會讓你的精神更富足,更加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人生。但是他們並不是厭惡物質,他們不想受物質之累,所以會很好的理財,妥善安排,不受物質的奴役。

這本書是至今給我觸動最大的一本書,不論是從親情方面,人生的觀念,還是藝術世界等,都沖刷了我的認知。感恩遇到《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爲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在與傅聰意見不合激烈爭吵後,他在信中這樣說道:“ 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傅雷卻能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讀懂那背後深沉的愛。

他們作爲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與愛戴之後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爲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並不完美,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很少讀書,他們不會要我提高藝術修養,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入每一個孩子般長大。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下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訴他們你愛他們,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 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國慶期間在兒子的極力推薦和要求下拜讀了《傅雷家書》。誰都說它是關於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虛傳。諄諄父愛躍然於平常的家信中,平平語言蘊涵真理。使人讀後感慨萬端,可細細想來,要做到如此卻實屬不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爲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

現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出現兩種極端:一是信奉“棒頭出孝子”,二是盲目遵從“和子女做朋友”。

每個家長都急切地想看到子女的具體的成長。完全失去的傅雷先生那種潤物細無聲的耐心。想想自己,我自己到底有沒高舉棒頭,有沒把兒子當作朋友,有沒給於必要的教導?

回想兒子的成長史,他雖然比較圓滿的完成了初中學習任務,在爲人處事方面也有較大進步,但我總覺得在他身上少些什麼。

我採取的是朋友加棒頭的辦法。平時,我喜歡和兒子說說話,喜歡聽他說同學間的閒聞趣事,聽他說對家長的要求,我也喜歡抓住生活中的小事例及時給於解釋,每個事例也總是能聯繫到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問題給於教導。如果他在學習生活中偏離軌道,我會及時警告,必要是就會動用棒頭了,暴風驟雨後再和他談,使他能領悟棒頭的作用。從初中學習情況來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同時,我也比較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總是督促他多學習課外知識、多參加課外活動,多和別人交流,但在這方面,他卻不如人意。

升入高中後,我感覺這個方法有點行不通了,孩子對你的教導明顯有牴觸情緒,對家長的話有些不屑一顧了。他感覺自己已經是高中生了,已經能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了,或者感覺家長的看法及方法已經落伍了,可他們哪能體會家長的'良苦用心呢?如果說,在初中階段的教育是單向性的,那麼到了高中階段,家長、老師和孩子間必須進行雙向性的交流。

每個老師、家長都願意做孩子的朋友,都希望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只有真正瞭解孩子要什麼,孩子想做什麼後纔會成爲真正的朋友。

其次,作爲孩子也有必要看看,用心體會。因爲它可以感染孩子,讓孩子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孩子懂得藝術的欣賞,生活中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積極和老師、家長配合,在老師、家長的教導下,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爲省錫中的驕傲。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這個寒假我又重讀了《傅雷家書》,感觸頗多。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他們時刻關懷着我們,在身邊教導着我們。作爲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着我們,打動着我們。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

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着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現在,隨着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纔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但是我知道,父親仍是很愛我的。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

其實我們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爲我們的生計,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纔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愛心讓他的子女健康快來的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夜幕低垂時,天窗也變得晶瑩剔透,牽引着一泓月光鋪陳進入老屋,與孤燈爲伴,用書填充着寂靜的夜晚,讓月華靜靜瀉入書裏的文字。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傅雷用最樸素的文字深深地觸動了我,一讀再讀,不知不覺就被代入進去,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我就是傅聰”。

家書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寄託思念,表示慰問,還有教誨子女的.一種方式,詩詞中也提到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或是“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在傅雷“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了傅雷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這愛如山間的潺潺清泉,緩緩的流進我們的心間,滋潤着我們的心靈。

我常常想,如果是我,形單影隻漂泊在異國他鄉,會不會對曾經叛逆的自己產生一絲怨恨?會不會對我枯燥而乏味的成長之路產生一絲不甘?

我知道,怨恨也許會有,不甘也可能會有,但是對父親的感激與愛,也一直都在,從未離開。每當我筋疲力盡的時候,父親總是告訴我堅持;在我比賽失利的時候,父親從不責怪,耐心的安慰我並找到我的不足,在他的眼裏我就是第一;在我吃苦受累的時候,是父親給予我安慰;當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是父親爲我指明方向;當我身體不適時,是父親給予我關懷和溫暖。

當別人的父母讓孩子時刻繃緊神經保持奮鬥狀態時,傅雷卻教給孩子要學會放鬆。說過多次孩子仍未照做時,他也沒有對孩子發怒也沒有抱怨孩子,而是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告訴孩子放鬆的重要性,並介紹給孩子放鬆的方法,而傅聰也因爲聽取了父親的教誨,在琴藝和生活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他知道孩子彈琴時有晃身體的毛病,便在家書中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孩子,看到孩子在演奏中有其他問題時也及時指出,並與孩子成爲了知己,平等的交流,討論其他演奏家演奏時的風格與問題,提醒兒子自檢自省,引以爲戒。

讀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們雖不是什麼大音樂家,也不像傅雷那樣能講出來大道理,但他們做什麼事都會爲我着想,爲我考慮,爲我打算,盡己所能幫助我,一切的一切都爲了我。

合上書本,而眼中氤氳的霧氣,還在眼眶中打着轉兒。

夜間的月光,多了幾分溫柔,而我的內心是良久的釋悟,就像是落日的餘情未了,就像傅雷對兒子永遠的愛,就像傅聰對父親越來越深的感激。

原來,我們都是傅聰,在愛中成長,終有一日會讀懂那份深沉的愛的傅聰。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輕啓富有質感的書頁,淡淡墨香並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囑,在時空中氾濫出一種溫馨,若是時光倒流,在建國時期漂泊海外的遊子,最期待的便是從家中漂洋過海的家書了吧,夕陽斜下,手中執卷,我走進了傅雷的內心,隨着他的父愛,越過了千山萬水,彷彿手中的《傅雷家書》還有傅父的餘溫。

眺望書中的背景,傅聰少年出國學藝,帶着父母的厚望,隻身來到了波蘭。這是蒼白的求學時光,是煢煢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絕不是缺少親情陪伴的歲月,因爲父母的牽掛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筆墨,不斷地鼓勵着他,細細地滋潤着他,給予了他濃濃關愛,帶來了溫暖與欣慰,也指導着他的行事,糾正着他的錯誤。每一個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與擔心,包涵着對兒子的愛和望子成龍的願望,縱使時空隔絕了兒子的音容笑貌,卻隔絕不了父母的愛子情深啊!

回望書中,情意綿綿。除了一些寒暄與關懷,更多的便是對兒子勸說的箴言了,不論是傅聰想從波蘭轉去蘇聯,還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對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邊滔滔不絕地對其指導,但是除了有條不紊的分析和講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強加思想,也不乏對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閱歷作爲兒子的產考,以一種希望助兒子一臂之力的語氣,不強求,也不責罵,也不否認兒子的看法,眺望人間,從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內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數了吧。

看書,最重要的莫過於悟書,從傅雷嘔心瀝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沒有受益匪淺,“細水流長才是辦法。”這是傅雷對兒子爲了在外贏得口碑一個月頻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細水長流,重要的並不是一時的光芒萬丈,更不要鋒芒畢露,若是良馬必有伯樂,若是蕭何必有韓信,超負荷的支出,能量必然會告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並不存在,畢竟人生不是夢,一時的輝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落落浮浮,日新月異,世代更迭,沒有不失色的綢緞,沒有不退隱於蒼穹的星辰,沒有持久不衰的新鮮感,只有不急不躁,曠日持久,不斷學習,不斷昇華纔是長久之計。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開花,一路閃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黃色的淡淡光華融入了黑白筆墨,書中沒有明豔動人的詞藻,沒有讓人爲之失色的語句,然而這淳樸的文風卻是白髮蒼蒼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好的見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傅雷很真誠,他與孩子交流音樂、文學和歷史,又對孩子爲人處事等方面進行指導。比如:

對待金錢的態度:

"生活要過得體面而節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於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爲滿足一時慾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慾念不可或缺也罷。"

對於婚姻的態度:

"人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身不由己,但對他人來說,卻又神祕莫測,自成一套。所以要透徹瞭解一個人,相當困難,再加上種族、宗教、文化與政治背景的差異,就更不容易。因此,我們以爲你們兩人決定先訂婚一段日子,以便彼此能充分了解,尤其是瞭解對方的性格,確實是明智之舉。"

對待人生的態度: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這一切人生方面的指導對傅聰甚至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我們這一生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種種事端,從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到對待婚姻、對待生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索着去處理。如果能有一個真誠的長者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溫婉的講述給你,作爲參考,那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受益良多的。

傅雷很嚴謹,他每天都會到三樓書房認真的工作接近十個小時,他經常給傅聰寫信又煩惱於收到的的回信太少。比如:

對於工作: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爲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對於稿件:

"每次給哥哥的信都編號,記下發信日期,同時由媽媽抄錄留底;哥哥的來信,也都編號,按內容分門別類,由媽媽整理成冊。"

我做事沒有長性,興致來了纔會認真的對待一陣子,興致一走,也就半途而廢了。還中了斷舍離的毒,面對自己曾經做事留下的案底,又欲扔之而後快。若能像傅雷那樣,每日堅持做事,又帶着輕微的強迫症對待自己的資料,從容而又踏實的讀過每一天,大概每一個人都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吧。

我想成爲傅雷那樣的人,對別人真誠,溫婉的提出自己成熟的的觀點;對自己嚴謹,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我想像傅雷那樣,用赤子之心過此一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傅聰從小離家在外漂泊,在那個通訊技術不甚發達的年代,書信是傳遞信息,傳達感情的有效手段。我們來看看傅雷先生給兒子寫信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它各方面。” 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父親的這些書信無疑給了他精神上的慰藉以及支撐自己不斷前進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爲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在傅雷先生寫信時,應當是無拘無束的,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正因爲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鷗,如無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結晶體。感情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摯樸。沒有半點虛僞,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爲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先生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愛國思想。從傅聰孩提時受到父親的嚴厲家教,到在國內鋼琴比賽中獲獎到赴波蘭留學等,其中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即使自己的國家對自己做再過分的事,他依然信賴並且深愛着自己的祖國。傅雷先生雖然已經辭世了,但他的精神卻永世長存。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 “我”仍舊是母親的牽掛,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裏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爲他們認爲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爲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年少,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着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爲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着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xx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說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裏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爲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爲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裏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爲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爲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着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閱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假期裏,看了《傅雷家書》一書,起初的時候只是草草的翻閱,但是到後來又忍不住回頭重新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看完之後,我想到了自己和父親這些年來的溝通和交流,也建議我爸爸好好的看一看。

這本書其實就是傅雷給兒子的書信,從書信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深深的父愛。他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既是嚴師又是慈父更是益友。他要求兒子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學習,克服困難;他在兒子事業和感情受挫時,鼓勵和安慰他,以一位慈父的愛去教育兒子;在平時,他和孩子是一種益友關係,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

從這裏面,我學到了教育孩子,首先,便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式,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要耐心教導。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錯誤,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同時也要鼓勵孩子涌躍參加各種文娛體育和社會交往活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現在的我們,正處在青春叛逆階段,父母也因爲忙於工作,對孩子沒有足夠的瞭解,不知道我們的想法,也不支持我們的行爲方式,卻又不能順利的說服我們。這個時候,很多家庭往往就是使用暴力,俗話說“不打不成氣候”,可這樣下去就只會助長孩子的叛逆和怨恨,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書中提到,有一次傅雷和傅聰爭吵過後,傅雷作爲父親卻主動的道歉,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每一位孩子面前,他們都或多或少的能讀懂那父母親背後深沉的愛。這樣的教育效果與粗魯的打罵產生的影響完全不同吧。

此外,看了此書後,我想今後我一定會和爸媽多多溝通交流,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瞭解爸媽的想法。其實全天下得父母,哪個不是和傅雷夫婦一樣,都想爲孩子的前途着想,爲孩子的幸福奔波,爲了孩子費盡心血,親情都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