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集錦15篇】

《論語》讀後感【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讀後感【集錦15篇】

《論語》讀後感1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仔細揣摩此句哲言的含義,不難得出,對於古典文化經典的弘揚與傳播者而言,不僅要對古典文化經典有深入研讀,更要經過深度的思考與探究才能得出經典的性質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奧祕。我們在深入瞭解古代經典文化的同時,應當積極調動身邊的人去了解中華文化,讓更多的人對古典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實現全民知古論古的良好社會氛圍。讓中國古代經典繼續延續傳承,不斷髮展。讓崇洋媚外成爲過去,讓愛古通今成爲風尚。將這承載着我國五千年文化精華的'經典哲學帶到普羅大衆的生活中去,是各位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應盡的義務,因爲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孕育的。

我們應當將這優秀傳統傳承下去,不能讓如此輝煌神聖的中華文化毀在我們這一代手裏。互聯網技術如此先進的當今社會,人們已很難放下手機去拿起紙質書本重拾那古代文化經典。當今大學生應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靈巧地運用網絡技術讓國人對中華古代文化經典重拾興趣,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爲弘揚中華傳統服務。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接軌,以嶄新的面孔出現在國人眼前。

《論語》讀後感2

《論語》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的美好描繪,又有做人的知識和道德,這些對我們有極大的啓發。書中還有釋文和故事,就像在讀現代的故事書,內容豐富多彩,繪畫美麗動人。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適合它內容的主題,只要你看完了這篇內容你就一定能懂得這個主題的意思。故事中還有一些好用的好詞好句,還有許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莊子、周處等許多人物。

在這本書中,我彷彿看見了孔子拜師學習,最後成爲一位古代遠近聞名的.老師的情景。頓時,之前我懷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師的念頭在心裏打消了。

讀完《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人要善於觀察周圍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奧祕,不要因爲小時候的貪玩而耽誤了學習。就像書裏面說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讀,認真去看,仔細寫好,就能把書讀好。

這本書豐富了我的知識和提升了我的寫作能力,使我終生受益。

《論語》讀後感3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啓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衆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爲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爲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爲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論語》讀後感4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我的感悟:

這段話,是文與質交織結合的意義;是君子的品格所在;同時,也是孔子——這位偉大思想家對於品行和行爲的極大影響所在。

我覺得,外在的`文采和內在的思想,一個是禮樂之儀,落落大方,行爲得體;一個是仁義之師,心中坦蕩,心有對向。二者的本質區別,就在於一個“心”字,過分追求內心的滿足,丟了禮節,只會令人不安,失去了相互間的信任感;過分拘於禮數,裝腔作勢,實則空心一顆,披着一層虛僞麪皮,令人生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心”和無“心”的人也會經常存在。有心者助人爲樂,愛打抱不平,卻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到他人;無心者表面平靜,對旁人盡是迎合、恭維,暗地裏卻處處機關算計……我們無法判斷一個人的文與質的多少,但我們,一定不要變成上面所說的那樣。

我很害怕變成那樣。文與質,外表與內含,絕不像魚或熊掌,不可兼得。因爲這是兩個相互依存的詞語,而不是不同的等量事物。等量事物分輕重,文質的世界卻害怕偏執。只有當文與質平衡的時候,你才做到“然後君子”。

《論語》讀後感5

第一部分是《論語》與“對話錄”。《論語》書名之意說法不一,它主要記載的是孔門師徒言語形式的對話錄。論,是論纂之意;語,則爲語言。今人趙紀彬考證諸說,認爲“論”字有整理、撰次之義,“語”是二人相等而說,有論難、答述之義,因此,論語就是整理、撰次的對話,《論語》一書就是對話錄。

中、西方世界的文化源頭都出現了相同的對話體。一方面是這個媒介形塑的結果,紙質媒介的缺乏使口語交流成爲主要的載體;另一方面是古典時代的人與人渴望溝通交流的需要使然,它並沒有把人視爲客化的一種認知對象,而是強調主體之間相互商量來涵詠人生。縱觀《論語》,因爲對話的主題涉及到孔子與弟子,弟子與再傳弟子等人,可以說《論語》是孔門的集體之作。

第二部分是孔子的歷史形象。分爲三大類。第一是“中國最可愛的人”。孔子及其代表的文化內涵豐富而深邃,當深切的體認到孔子思想的原創魅力與孔子其人的人性的偉大之時,絕對的`崇拜、無條件的皈依,視孔子爲文化偶像,情不自禁的加入了數目龐大的追星的大軍。孔子被視爲至聖先師,因此,孔子就成爲中國最可愛的人。第二是“中國最可塑的人”。第三是“中國最可憐的人”。

這次的聽課,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孔子,進一步走進了《論語》這本書。

《論語》讀後感6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爲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爲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合纔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爲了這個目標,終生去踐行它。他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仍有啓迪。他爲了這個目標,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到了老年,他開始修訂《春秋》、《詩經》等,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後感7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的這些思想,爲後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爲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主張仁愛。

“愛人”就是對一切人的尊重和愛敬之情,把人當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對待,即”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顏淵》),“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時代已出現,意爲二人以上的人與人之間親密友善的關係。,孔子繼承了仁的.基本內涵並作了重要發展,明確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愛。“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第七

《論語》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否則,《論語》對我們來說僅僅是一些古奧的文字而已。

像董子竹先生那樣,鑽研《論語》多年,然後帶着火藥味地和別人爭論仁義君子。我是不太贊同的。

《論語》讀後感8

寒假的時候,陳老師陪着我們一起讀了《論語》這本書,它記錄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中,我最喜歡一節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教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於是,我開始反省自己今天在這些事情上有沒有真的做好。早晨,媽媽讓我幫忙給妹妹取一雙襪子,我立馬就去拿了,妹妹還謝謝了我,我聽了以後心裏很開心;中午家裏來客人了,有一位小朋友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小女孩,我真誠的邀請她和我一起玩我心愛的玩具,想到這裏我的心裏就樂開了花;到了晚上,我想想我只完成了每天的常規作業,卻沒有溫習學過的知識,我覺得很慚愧,想想老師那麼辛苦的教我們知識,我們卻總是一邊學一邊丟到腦後,從來不知道“溫故而知新”,以後我要堅持溫習我學過的.知識,那樣我纔會越來越棒!

學會每天反省自己,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的好,就要繼續保持,哪些方面沒做好,就要不斷改進。我希望我讀完了《論語》以後也可以把裏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我更加優秀!

《論語》讀後感9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僅是說一個人的學習態度要怎樣,同時他也突出了學習之樂。這句話既能給全書奠定基礎,也正可作爲我們學習的助力,通過學而時習,就可以使自己的德業並進,日臻佳境,這自然是讓一個讀書人而高興的事情。老子曾經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大笑不足以聞道。”以老子的話來證明論語的觀點,真是恰到好處,好上加好!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就是說能從溫習舊知識中發現新知識,找到新問題,就可以做老師了。由此可見孔子對“溫習”一詞的看重。知識是具有傳承性的`,創新並不是憑空虛造,必須通過“溫習”的途徑才能達到“知新”的目的,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推陳出新。其實有些事物表面上五花八門、欺世駭俗、竟奇鬥異的新,只是一種時髦,並不是真的新!可見《論語》對後世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學習、生活的更深刻的道理,這真是一部對任何人都有用的好書!

《論語》讀後感10

孔子所宣揚的仁具有泛愛的特點,是對春秋時代人的價值發現的肯定。

比如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但是孔子的仁愛與基督教的博愛、墨家的兼愛又有區別,不是不分親疏遠近、一律平等的愛,而是有等差的愛,要遵循親親、尊尊的原則。親親、尊尊是西周宗法社會的原則,其本質就是禮。禮是血緣法則、道德法則和階級法則的綜合體。人的行爲不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禮。

孔子關於仁的思想,已內在地包容了中國古代社會的血緣關係和階級關係。仁學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嚴等內容,這一點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命題中表現的很明顯。他既承認人是目的,且承認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嚴。這裏並無貴賤、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這同當代社會的'人權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點。孔子對子夏說,“汝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就是從道德實踐上說的,並不是從地位或職業上說的。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使用的恰當與否,會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成敗。早於《論語》的《尚書》等著作,語言雖莊重渾厚,然其斧鑿痕跡頗重,不適合大衆閱讀和傳播。

《論語》因爲基於了口頭語,兼收了古文特點,把兩者融二爲一,使其雖與我們隔了上千年的時光,讀起來仍然朗朗上口、雋永有味。

讀《論語》,時間概念模糊了,我們彷彿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個老人的親切睿智,那羣學生的坦率可愛,統統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論語》讀後感11

“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裏面的《爲政》,這是《論語》裏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說:“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着深遠的教育意義。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這句話包含着一個道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爲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做一個於人於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讀後感12

一提到《論語》,我們第一反應想到的肯定是大聖人孔子,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比如,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爲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了私學。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此外,他還提倡啓發式教學,主張老師應該啓發學生自己思考,而不是採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將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論語》的教育思想可謂是人類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如今的教學方式也是這些教育思想的體現。在教育活動中只有遵循這些理念與原則,才能促使教學的高效

《論語》讀後感13

寒假期間,陳老師陪我們一起讀了<論語>,記錄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我最喜歡的部分之一叫做外匯。曾子說: “我每天都在審視自己,我怎麼能對別人不忠呢? ”?我怎麼能對朋友不忠呢?我怎麼能對朋友不忠呢? ”這意味着我一天要反省自己好幾次: 我是不是在爲別人做最好的事?你對你的朋友誠實嗎?老師講授的知識是否按時複習?

於是,我開始反思自己今天上並沒有真正做好這些事情。早晨,媽媽讓我幫姐姐拿一雙襪子,我馬上就去,我和妹妹感謝我,之後我聽到的是很開心;中午回家給客人,並有一個孩子是有點像我寫的'女孩,我真誠地邀請我和她最喜歡的玩具我在我的心臟想到這裏玩高興;到了晚上,我想我只是完成了正常工作日,但沒有複習所學的知識,我覺得很慚愧,老師覺得這麼難教我們的知識,我們總是在學習上拋出的背後一面,永遠不知道,“審閱老”的話,我想堅持刷我學到的知識,我它會越來越好!

學會每天反省自己,我們國家才能知道學生自己在哪一個方面需要做的好,就要繼續教育保持,哪些問題方面沒做好,就要開始不斷完善改進。我希望我讀完了《論語》以後也可以把裏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我更加具有優秀!

《論語》讀後感14

論語是國學經典,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記錄了孔子的言行語錄,是我們學習國學必讀的書目。作爲一個喜愛文學的人,自然不能少了國學這部分,而且我們還要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論語中的很多句子大家都閱讀過,例如學而時習之的學而篇,就是課文的一部分,被我們所熟知甚至背誦,但這只是《論語》這部著作中的.冰山一角,通讀整部著作,你一定會收益更多。

在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經典語錄讓我感悟頗深,例如,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含這關於學習和思考的哲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就犯了這兩個錯誤,有的學生善於思考,但對於學習卻不勤奮,因此雖然很有天賦但學習的廣度和厚度不夠,因此也無法成爲一個博學的人,這就是思而不學則殆的含義;而也有一些同學非常勤奮,但不善於思考,學習和閱讀的東西很多,但都是粗讀,淺嘗輒止罷了,並沒有深入思考到底讀了寫什麼,讓我們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給我們的成長帶來什麼幫助,這些就是典型的學而不思了。

上面僅僅從孔子語錄學而篇中的句子爲例講述論語的思想,雖然涉及內容很少,但足以說明論語的內涵之深刻、思想之博大,而我們要想成爲一個有學識的人,就必須繼承和發揚先賢的優秀思想和精神,論語就是代表優秀文化的經典國學著作之一。

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和堅持思考的過程,這是我從論語中學到的,以後的我會更加勤奮努力,也會多實踐思考,讓自己更加優秀。

《論語》讀後感15

書是我的最愛,我每天都看,我有兩百多本書,可最值得推薦的書,還是這本古香古色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載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書。就是孔子的弟子把聽孔子講話和孔子與時人、弟子談話時作的筆記,加以整理、編纂而成的。這本書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我覺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讀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以後,按一定時間溫習它,不是很快嗎?

讀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我明白了學習就像追趕什麼,追上了還會擔心失去它。也就是學習完要定時複習,不然會丟失它。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取長補短。

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學習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千萬不能被動學習,否則只能事半功倍。

《論語》裏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舉了。我雖然還有很多沒讀,但我已經被它吸引了,我堅信,他對我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同學們,這就是我強力推薦的一本書——《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