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精品15篇】

《論語》讀後感【精品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讀後感【精品15篇】

《論語》讀後感1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不”表示你需要立志。在德行上要立志好好修養,在學問上要立志好好研究。“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不能”表示你做得不夠,需要努力。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孔子慨嘆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並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在聯繫,因爲進行道德修養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纔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道德修養—“才”決定了我們培養的人是否合格,而“德”決定了我們培養的人是否可靠。作爲教師的我們道德觀念、道德標準、道德品質,對學生有直接教育和影響作用。作爲教育工作者,必須通過具體的教育實踐,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促進學生正確道德觀念的形成。教師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長。

讀書學習,作爲教師的我們還要不斷的讀書學習,因爲想要將學生教好的,我們就要努力讓自己的大腦做一個小型的電腦,將學生需要的知識隨時提取出來。這些知識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從書中汲取。我們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今教育的發展,才能塑造出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才能夠成爲學生們喜歡的老師。

知錯即改——作爲一名老師,雖然我們都在努力的去關愛 、尊重每個學生,可有時犯錯真的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自我反省,採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激發起他們的的學習熱情,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

《論語》讀後感2

我想,像佛教一樣,每一部經典,每一種思想,它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是因爲他有多麼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種弱點,從長遠來看,人是很沒有記性的一種動物。論語講的主要是兩部分,做人和治學,但是做人和治學不同於科學知識的積累,知識可以通過媒介傳承積澱,但是對於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即使是有關於做人的知識,他也要自己親身的實踐與體悟才能真正有所收穫與進步。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人對於自己的`認識與控制往往並不像科學知識那麼客觀和理性,或者說,要想幹點實事兒並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來。什麼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點,自私,貪婪,慾望,懶惰。孔子告訴我們的,就是要克服弱點,終有所成。因爲人性的弱點是永恆的,所以論語二十篇,雖經千年歲月,卻仍歷久彌新。要克服這些本性,走向克己復禮,走向仁義禮智則必須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無論現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評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們如何的百般蹂躪,不可否認的是,以《論語》爲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經作爲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靈中,體現在人們的舉止行爲中。但在現實社會中,隨着社會的轉型和思維的改變,在數千年不斷拉大的歷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趨勢。

論語給我的啓示太多太多,關於交友,關於養身…… 論語中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永恆的追求。希望大家多關注國學。對一些着作多一些見解,讓我們共同提高自身的修養。

《論語》讀後感3

我喜歡經常翻閱家裏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十分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孔子在河邊,必須是先擡頭看天,看到斗轉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裏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啊!像水一樣快。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愉快,天南地北地談論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這天就變成了昨日。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後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厭惡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一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啊!從我們出世以來就天天與時間賽跑啊!所以我們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

《論語》讀後感4

《論語》的第一篇是學而篇,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學做人,學做事。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學習中的經歷,以及孔子本人的一些感悟,流傳至今,對我們仍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今天仍然會學習孔子及其弟子所發揚的這種學習精神。不僅在學習中適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及我們的做人做事中仍然適用。學而篇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孔子曾說,活到老,學到老,而孔子本人也一直未停止過學習。在他臨死前他都還一直記着老子對他的教誨,仍然不忘記他的政治報負。這也就是他之所以稱之爲孔聖的原因吧,他一心爲國爲民,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他難以改變的事,他努力過了,他堅持過了,儘管結果不太盡如人意,但他卻爲我們做好了一個榜樣,爲我們發揚了一種精神,留下了他寶貴的.學識,他寶貴的經歷。後人敬仰他,以他爲榜樣,雖然有些人會對他產生誤解,但其真正的內在的精神品質永遠不會被人所厭棄。向孔子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曾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流傳至今,仍被人廣爲傳頌。我們現代人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不要不懂裝懂,或一知半懂。我們要從容面對我們自己所存在的這些問題,然後能夠解決的儘量解決,不能夠解決的,也要盡力解決。不要不知道的裝作知道,這樣問題會越來越多。只有勇敢的面對了自己所存在的問題,纔是一個真正勇敢的人。

《論語》讀後感5

《論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過去被稱爲“中國人的 ‘聖經’”,是人人必讀的書。有幸的是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我接觸了《論語》,慢慢地瞭解了《論語》,最後《論語》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我從《論語》中學到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

《論語》的思想核心是講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處事,如何修養自己,使我們成爲有理想、有道德、能擔當大事、有益於社會的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是在儒學、孔子思想的影響下發展過來的。我們常用的許多成語、家喻戶曉的禮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價值標準,都與傳統文化和儒學分不開。

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我們在學校裏學了許多的知識,但是做人的道理學得少之又少,《論語》就像是甘霖一樣滋潤着我的'思想這棵幼苗,讓那棵幼苗茁壯成長起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雖然是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說的,但是我讀出了爲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這樣才能服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辨證地告訴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貪圖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訴我怎樣與人相處,怎樣交朋友……

《論語》用最簡潔而又最深刻地語言讓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淨化。讀了《論語》我懂得了要尊敬長輩,誠信,友愛,節儉等道理。非常感謝有這部優秀的國學經典伴我健康成長。

《論語》讀後感6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論語》開篇的第一章,宋代大儒朱熹對此評價極高,說孔子的這幾句話“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縱觀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樣事情最重要,即:自我學習、人際交往、提高道德修養。

在開篇,孔子首先提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教育理念。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學習很重要,二是在學習中要講究方法,即時常溫習和實踐,帶着快樂的情緒去學習。人生有涯,而學無止境,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學習永遠是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強調的是人際交往。人是羣居動物,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羣體而孤立存在。朋友是性格相仿、志趣相投、文化層次相近、心靈相通的'人。好的朋友,既是益友,又是良師,所以,任何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社交就不能有長遠的發展和進步。

“人不知,而不慍”強調的則是人的道德修養和自我人格的塑造。對於別人的不理解不去惱怒和怪罪,體現的是君子寬以待人的大度風範,也是儒家所要求的作爲君子的最基本的要求。成爲別人眼中的焦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謙恭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若芳香,蝴蝶自來,是金子終會發光。

《論語》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論語》,它闡明的道理,使我受益頗深。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共二十篇,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書中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無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反省自己多次,替別人辦事盡心盡力了嗎?同朋友交往真心對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溫習了嗎?

由此,我想:自己是否做到一日三省了呢?我在家裏做家務活是否盡心盡力了呢?對待自己的好朋友是否真心了呢?對待自己的'學習是否認真負責了呢?想到這裏,我深感慚愧:自己做家務活的時候不夠用心,房間也打掃得不夠乾淨;對待朋友不夠真心,有時不能設身處地的爲別人着想;對待學習也不夠認真,粗心的問題經常出現。

我當以《論語》中:“吾日三省無身”爲自己改進的方向,爭取做到“一日三省”,改掉身上的壞毛病和缺點,讓自己擁有更加完美的人生,更讓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子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真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辨,曾皙的瀟灑脫俗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缺點等具體情況,給與不同的教誨,表現了一個長着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融合了古人智慧的《論語》是不可多得的中國傳統文化寶藏。

《論語》讀後感8

書是我的最愛,我每天都看,我有兩百多本書,可最值得推薦的書,還是這本古香古色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載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書。就是孔子的弟子把聽孔子講話和孔子與時人、弟子談話時作的筆記,加以整理、編纂而成的。這本書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我覺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讀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以後,按一定時間溫習它,不是很快嗎?

讀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我明白了學習就像追趕什麼,追上了還會擔心失去它。也就是學習完要定時複習,不然會丟失它。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取長補短。

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學習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千萬不能被動學習,否則只能事半功倍。

《論語》裏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舉了。我雖然還有很多沒讀,但我已經被它吸引了,我堅信,他對我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同學們,這就是我強力推薦的一本書——《論語》。

《論語》讀後感9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論語,輕坐於窗前。悄然翻看,彷彿那哲理底蘊隨熱氣在空中嫋嫋升騰,氤氳了空氣,舒適了心靈。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我們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不如意的事情,但爲何總感覺童真和快樂離自己越來越遠。一旦想起過去的種。種不愉快和遺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釋懷,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總覺得內心壓抑着覺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幾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給了後世一條人生的真諦,他告訴了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正確的面對過去的一切,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爲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讀完《論語》這部書,我從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論語》讀後感10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作爲一名中國人,我認爲,國學經典纔是我們語文學科真正所學習的,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範疇,我們必須要認真閱讀這一部學習的典籍。我認爲,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爲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從書櫃中找到這本書,揣摩一下內在的文字。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簡單意思就是三個人裏面必定有一個是我的師傅,而經過我們的揣摩以後,得知: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讓我們在學習方面,要學會謙虛,告訴我們一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所以我認爲,《論語》不但教我們學習的知識,還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處人遇事。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幾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我們真的應該多看一看這些古文,讓其他人對你刮目相看!這也是對現在初中階段文言文的一個練習。

論語,它就像一盞引導我們向前的明燈,教會我們做人,論語就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讀後感11

去年暑假,讀了一遍《論語》,當時對一些諸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之類的好理解的句子做了背誦。對於一些不好理解的句子,一知半解的就過去了。

宋朝宰相趙普研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所以學《論語》對學習及做事很有幫助,我就找出書架上的《論語》書開始了第二次閱讀。

起初,我認爲《論語》不是整篇的文章,連貫性不強,比較零散,不便於記憶,有些句子不能理解,故運用起來也不能自如。這第二次閱讀,感到有了新的理解,《論語》中的句子聽起來很深奧,但仔細一想,他講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學習上的基本的道理,孔子及其弟子說的話,多是從其自身出發,很接地氣,符合實際。

比如對於“孝”的論述,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比如,對於治學的論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有對於誠信的論述,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等,都是說的生活中的道理。所以,讀《論語》,要多從自身實際出發進行比照、思考、理解。學《論語》可治國,我沒有考慮那麼高,我覺得更適合來觀照自己,幫助自己修身養性。

《論語》已經兩千多年了,但讀起來,感到他離我們並不遙遠,他說的'就是當下。讀着讀着,就覺得書中說的許多道理就是當今社會做事的準則,書中說的就是身邊的某某人。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能近取譬”“切問而近思”,多讀幾遍,多想想,反思身邊的人和事,就會字理通順,學有所得。

《論語》讀後感1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爲政篇內,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這樣的人還能做什麼呢?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靠什麼行走呢?

如今,信譽已成爲一個人的無形資產,沒有它,我們將寸步難行。一個人的信譽千金難買,它既是一種品質的外在體現,也是無法衡量的財富。我們的信譽決定了許多方面自己所處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信譽即信用、名譽,一個守信的人,經過不斷與別人交往,自己的信譽越來越高,那麼人傳人,名譽便有了。這樣的人,別人與他(她)交往時一定是愉快,放心的,同時。尋求別人幫助時也一定會容易許多,別人少了猜疑、不安、擔憂,自然會盡力幫助。反之,不守信的'人,只會在不斷的成長中失去別人的信任,無論做什麼,都不能順利完成,“信譽破產”一定會成爲絆腳石。

“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不確定的事別輕易答應。”儘管別人表面上看去無所謂,心裏卻可能將你列爲“失信人”。我也曾違約過,且耽誤了對方的時間,現在想起,不僅慚愧,且感到羞恥:一個人連守信誠諾都辦不到,還能成什麼事?我將自己以前的失約當作一種警示立於心中,並且引以爲戒,保證自己對別人的承諾一定要達到,即使再有意外搗亂,也要遵守。如果真有突發情況,實在脫不了身,就要嚴肅地向對方道歉,且要及時說明情況,徵得諒解。

人若無信,舉步維艱。

《論語》讀後感13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今天是一週《論語》七天任務結束的最後一天,同時也在隨筆中談一下交朋友的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實的人交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口蜜腹劍的人交友,同誇誇其談的人交友,便有害了。益者就是那種對我們有用的人,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修養,豐富你的內涵的人,那便就是益者。友直是指正直,這種朋友爲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帶有一種朗朗人格,這樣的人可以在你怯弱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對於某一件事自己猶豫不決時給一個最終答案,如果你交的朋友是這樣的或有這樣的那就是自己收穫了一種好朋友。友諒,指的是誠實,和這種朋友交往,我們的內心是安穩的,這樣也可以使我們的精神得到淨化。友多聞,是指那些見多識廣的人,和他們交朋友,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績和方式也能逐漸增強,所以我們也要多和見多識廣、知識廣泛的人交朋友。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便辟指的'是專門喜歡拍馬屁,很留心觀察別人的眼色,巴結他人,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讓他人開心,自己並從中得利。友善柔是兩面派的人,在你面前和顏悅色,滿面春風,在背地裏卻常常說你的壞話並四處傳播謠言。友便佞就是指很會耍嘴皮子的人,除了一張好嘴,其他什麼都沒有,肚子裏空空如也。

通過孔子說的這一句話和我給他們做的對比,相信大家也能分辨出益友和損友了,朋友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自己,但是在選擇朋友之前一定要想想《論語》中的這句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益友。

《論語》讀後感14

寒假,我讀了些《論語》,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他們身上的缺點,我用來檢查自己加以改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虛心地學習別人的長處,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處,使自己不斷地進步。從這裏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學習,見到壞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錯誤。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偉大的孔聖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孔子周遊列國途中被幾個孩子擋住了去路,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孩子說出了擋路的原因,孔子認爲有理,見他聰明,就又提了一些問題。項橐對答如流,孔子便虛心地向他求教了!那麼有學問的孔子都虛心地向一個小孩學習,何況我們這些小學生呢?更要虛心好學啊!

觀光電梯的發明也說明了這一點。有一個酒店因原來的電梯不夠用而請來了建造師和工程師設計新的電梯。建造師和工程師一致認爲在每層的樓板都要開一個孔,以便安裝新的電梯。一個清潔工聽到他們的談話,就建議把電梯建在酒店的`外牆上就省事多了。建築師們眼睛一亮,連聲叫好,觀光電梯就這樣誕生了。因爲建造師虛心地聽取了清潔工的意見,纔有了觀光電梯的誕生。如果建造師們看不起清潔工,不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就不能誕生今天的觀光電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不斷地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才能成爲一個好學的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論語》讀後感15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最近,我們讀了孔子的學說,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論語》中寫了許多學習態度,交友之道,君子之本等等。還包括仁、德、禮、義、道、智、信等內容。

在《論語》這本書中有許多指導我們學習的方法。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孔子是一位謙遜,好學的人。他並不會體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是不恥下問。還有對待學習的態度,例如:“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講述了學習不能有虛假,不知道就要虛心的向人請教,不能不懂裝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講述了學習是有樂趣在其中的。死記硬背還不如去投入到文章中,尋找其中的樂趣。

這本書裏還有一些交友之道,例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句話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近。告訴人們交友的原則。交正直,誠信,知識淵博的朋友有好處。交阿諛奉承,花言巧語的朋友有害。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爲人處世之道。在小事上不要斤斤計較,當他人不理解自己時也不要心懷怨恨。這樣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方法。學過的東西要不斷溫習,學習是要勤于思考,這樣才能不多獲取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