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名著讀後感12篇

名著讀後感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名著讀後感12篇

名著讀後感 篇1

在暑假裏,我閱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這本書寫得生動有趣,其中也不乏驚險和悲傷。

一八六六年,人們在海上發現了一頭被認爲是“獨角鯨”的大怪物。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接受當局的邀請,參加對怪物的追捕。在追捕的過程中,他不幸落水。於是,他爬上了怪物的背上,才知道他不是什麼怪物,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從此,潛水艇帶着他過着海底生活,環遊了海底兩萬裏。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了海底的生活是那麼的`有趣,他們頓頓吃魚,當食物不夠時,他們還進行海底打獵,他們遊覽了南極,又遊覽到了大西洋,從不到陸地上去。潛水艇裏面非常豪華,如果我將來有這樣一艘潛水艇,我也會隨它去環遊地球,欣賞各國的風景。

他們有快樂的時候,也有悲傷的時候。有一次,諾第留斯號受到了衝撞,弄斷了機器上的一根槓桿,打中了一個人。當時,船副長在那個人的身邊,他奮不顧身的衝向前去,擋在那個船員的前面經受了槓桿的撞擊……結果,那個船員後來還是得病了。尼摩船長要阿龍納斯先生爲他治病,但阿龍納斯診斷的結果卻是讓人無比傷心的,那個人只能活兩小時了。於是,船員們爲死去的那個人做了海底葬禮。

危險也是會在諾第留斯號船上發生。一次,他們遊覽到南極。一天,潛艇突然被急速增多的冰層給壓在了海底下。壓着船身的冰層一共有十米厚,而船內的空氣只夠用48小時了。他們每天顧不着吃飯,從早到晚拿着鏟子去鏟冰。可他們每天只能剷掉一米厚的冰。到了晚上,寒氣增多了,早晨被他們挖掉的一米厚的冰又增高起來。就這樣,兩天過去了,尼摩船長不得不放出了倉庫內儲存的氧氣來維持生命。見挖冰的方法不行,於是他們採取用熱水去衝冰的方法。一天下來,冰層還剩4米了。最後一天,當冰層還剩1米時,船內的氧氣幾乎所剩無幾了,阿龍納斯昏了過去。突然,他感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氣,那是他朋友將他們儲存的空氣給了他。於是,他們又信心大增,努力衝了出去!

這本書向我們講訴了團結的力量是無限的,只要團結起來,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的!

名著讀後感 篇2

就我而言,《白衣女人》這本書值得讀兩遍。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而最讓我感動的是那誘人的情節。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情節是一本書成爲暢銷書的要素之一。

當我讀《白衣女人》的時候,我總是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總是沒能做出正確的推測。但這並沒有讓我沮喪。我不再沮喪,反而對這本書越來越感興趣。在我看來,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必須自始至終保持神祕。讀者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他們會繼續閱讀。

在《白衣女人》一書中,當我第一次見到勞拉的未婚夫、男爵帕西瓦爾·格萊德時,我把他看作是一位聰明幽默的紳士。我一眼就愛上了那些角色。我期待着他和勞拉的婚禮,我想他們會有一個幸福的結局。但在書的下一頁,它表明珀西瓦爾先生是個壞人。有許多與他的罪行有關的證據,所以我逐漸接受了珀西瓦爾先生從事某種罪惡工作的想法,但再一次,他似乎是無辜的,是個好人。爲了弄清珀西瓦爾·格萊德的真實性格,我不斷地閱讀,我在我得到確切的結果之前,我無法把眼睛從書上移開。

以安·凱瑟瑞奇(Ann Cathreric)這位白衣女子爲例。安第一次出書時從頭到腳都穿着白色衣服,她總是這樣打扮自己。因爲這本書的書名是《白衣女人》,我認爲,毫無疑問,安是這本書的女主人公。所以我很注意她的描述。但當我把目光從一句移到另一句時,我漸漸發現安不是女主角。然後我對真正的女主角感到好奇,我期待着她的處女作。順便說一下,安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眼看到安的描述,我就覺得她是個可憐的女人,遭受了很多痛苦。我開始猜測那個可憐的女人發生了什麼事,我期待着作者對安悲慘命運的.解釋。但後來我知道安從精神病院逃了出來,毫無疑問她有點醫學問題。或多或少,我對安失去了興趣。當我進一步閱讀時,我發現她被珀西瓦爾男爵鎖在了庇護所裏,因爲安知道他的罪行,他害怕她會泄露他的祕密。再次,我對安的經歷感到好奇,想弄清楚她發生了什麼事。最後,結果證明安不是個瘋子。但最後,這個可憐的女人死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處於困惑之中,爲了找出真相,我必須繼續閱讀。所以我認爲一本成功的書。

應該是一本神祕的書,你要看最後一句話才能知道結果。

想想看,有兩本書,A冊和B冊。對於A冊,你可以在讀完前幾章後猜測故事的結局。而對於第二冊,你要讀完整本書才能知道它的確切結局。那你想要哪本書?當然,B本書是更好的選擇。

名著讀後感 篇3

有一本書,當我翻開他的扉頁時,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讓我捨不得放下它。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這本書情節波瀾起伏,內容豐富而精彩,描寫生動細緻,像我們展示了唐僧師徒不畏路途遙遠,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也許有人會問:路途如此之遠,困難如此之多,是什麼讓唐僧師徒成功取得真經的呢?

是堅持!師徒們遇到任何困難,都沒有放棄,並堅持下去。正是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給予他們力量與勇氣、支撐着他們繼續走下去。因爲,堅持是抵擋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你看:愛迪生實驗了無數次後,發明了電燈;居里夫人爲了研究鐳元素不論嚴寒酷暑都在做實驗,成功提煉出了鐳元素;王羲之日復一日地練習書法,寫出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這不都是堅持換來的'成果嗎?其實,堅持不僅能夠成就大事,也能幫助我們做好小事。比如說800米賽跑。那天,體育老師讓我們跑一次800米,爲考試做準備。該輪到我所在的這組跑了。當我跑完前400米時,狀態良好,之後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想放棄,稍稍走

一會兒,恢復些體力。我試圖說服我自己:沒事,凡事不要硬撐着,而且老師說過跑不動的可以走一走。我的想堅持下去的決心有些動搖。但看見有些同學也在走時,我想停下來走一走的決心便更大了。可是,想到《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的表現,我有些慚愧。我心想:我一個堂堂男子漢,800米跑步對於我來說不算什麼。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我要有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立刻重新抖擻精神,咬咬牙,終於堅持跑完了全程。此刻,堅持的種子已經在我心中萌發,我要將堅持付諸行動,讓這顆種子沐浴實踐的陽光,最終長成一棵高大挺拔的參天大樹。

同學們,成功的祕訣不僅是勤奮,不僅是勇敢,而在於堅持堅持!讀了《西遊記》,你就會明白什麼是堅持。堅持就是永不言棄;堅持就是勇往直前;堅持就是面對任何困難都不退縮並努力去克服它。請設想一下,當堅持的種子播撒到每個人的心中,並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大樹時,整個世界將是一個嶄新的面貌。這,會多美好啊!

名著讀後感 篇4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爲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爲了奮鬥,爲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爲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爲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爲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啓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著讀後感 篇5

今年暑假,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羣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裏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爲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着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舉着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爲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羣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羣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後,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名著讀後感 篇6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暑假必看的一本書古典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由元末明初傑出的戲劇家和小說家羅貫中所著。小說主要寫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約一百年間,魏,蜀,吳三國爲爭奪天下而展開的政治,軍事紛爭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起一步有一步的將黃巾軍消滅了。《三國演義》還描寫了封建統治時期的人,爲達到一己私利,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使盡陰謀詭計,進行了激烈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

孫權爲從劉備手中取回荊州,不惜以自己的親妹妹爲誘餌,使用“招親”方式,企圖將劉備賺來南徐找人去討荊州。此計被識破後,又謊稱“國太病重”,欺騙 孫夫人攜帶劉備幼子阿斗返回東吳,企圖以阿斗爲人質交換荊州。在關羽失荊州死亡之後,孫劉聯盟破裂,孫權惟恐劉備起兵報復,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給曹操,孫權在信中奉承曹操說:“臣孫權久知天命已歸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將剿滅劉備,掃平兩川,臣即率羣下納土歸降矣。”孫權勸曹操廢漢稱帝的企圖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劉備及其他擁護漢室勢力羣起反對曹操;二是轉移劉備對東吳奪荊州、殺關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險惡。難怪曹操說:“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燒烤嗎?”卻使以仁義取天下的劉備也極善於玩弄謀略,當呂布被曹操俘獲時,曹操詢問劉備如何處置,劉備幫作沉思,隨後提醒曹操說:“公不見丁 建陽、董卓之事乎?”致使劉關張三人合力方可擊敗的呂布頓時殞命。曹操 煮酒論英雄時,他假託聞雷失箸,以掩飾自己的.失態,竟然瞞過了一代奸雄曹操。趙子龍大戰 長阪坡,奮力救回幼主阿斗,劉備竟當趙子龍面擲阿斗於地,正如民間歇後語所說:“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一個極爲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有這樣一句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足見他影響之深廣。自諸葛亮初出茅廬之始,便立刻成爲蜀漢——劉備集團中核心人物。劉備曾說,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不僅對他言聽計從,而且付已幾乎全部的軍中大事,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實際成爲蜀國最高決策人。諸葛亮爲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也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名著讀後感 篇7

一部名副其實的百科全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看到在革命的熔爐中,一位懵懂少年鍛鍊成爲無產階級戰士的展新旅途。

煉獄的炙烤,你不退縮,敢於向命運挑戰。自強不息。

你從小在苦水中長大,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工人,12歲的你,就被母親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在那裏受盡了屈辱,但這一切逆境並沒有使你屈服,反而令你更加堅強,你崇尚生活的真善美,渴望過上和平的日子。

或許是上帝的安排,讓你遇到朱赫來,在他的啓發和教育下,你的思想得到了成長,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爲“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鬥爭的鋼鐵戰士”。

烈火般的焚燒,你從未屈膝投降過,而是奮發向上,爲理想而獻身。

革命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一次激戰中,你的頭部受了重傷,但你以驚人的頑強毅力堅持了下去,戰勝了死亡。出院之後你已不宜返回前線,你便加入了國家建設列隊中,繼續投入更加激烈的革命戰鬥中,在興建窄軌鐵路中,你表現了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勞動的精神。在寒冷的大地上,雖然腳凍得又紅又腫,脖子生了兩個大瘡,還得了嚴重傷寒,但你依然堅持着直到倒下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

病魔纏身,你沒有倒下,而以鋼鐵般的意志樂觀的生活,爲革命儘自己的最後一份力量。

你忘我地工作,甚至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體質越來越差。你幾乎完全癱瘓,接着雙目失明。嚴重的疾病終於把你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年輕人束縛在病榻上,你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忍受着難以想象的痛苦的情況下,重新找到了“”歸隊的力量,找到了新的目標。你要靠文學創作回到隊伍中去。寫好的小說寄往柯托夫斯基徵求意見,但書稿在途中丟失,你不氣餒,重新開始創作,小說最終獲得成功。

鋼鐵是在烈火中燃燒,高度冷卻中煉的,因此很堅硬。而你就是這塊鋼,看客的命運,艱苦卓絕的革命道路都不是你的對手。你以鋼鐵般的毅力大了一場又一場的勝戰,讓我明白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敢於向命運挑戰,忘我的獻身精神,堅強的鬥爭意志,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明確的人生目標都是你身上的閃光點。我知道了,鋼鐵原來就是這樣煉成的。它將是我前進的動力和力量的源泉。

名著讀後感 篇8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我輕輕翻開了“老人與海”,讓思緒隨着老漁夫揚起的帆在叵測的大洋中遨遊。

這部書講述了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第八十五天一大早老人獨自把小船劃出老遠,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他從未見過或聽說過的巨大的馬林魚。他以頑強的毅力和過硬的技術與它周旋了兩天兩夜,終於抓住機會將它刺死。在返航途中,血腥味吸引了許多鯊魚,老人與它們進行了殊死搏鬥。極度的疲勞更加削弱了缺少武器的老人的戰鬥力,儘管老人殺死或重創了前面的幾條鯊魚,但夜裏鯊魚成了羣,搶光了老人的魚肉。最終精疲力盡的老人拖着森森白骨返回岸邊。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一部作品,曾榮獲1953年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稱讚作者是“精通現代敘事藝術,文筆有力,自成一體,這在近作《老人與海》中得到了證明。”然而,我認爲這部作品大獲成功的關鍵在於它刻畫了人性中永遠不能被打敗的堅強。

面對遠比自己強壯有力的對手,老人並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調集手頭僅有的物資爲保衛戰力品與鯊魚奮力一搏。也許這一羣又一羣打不完的鯊魚贏了,因爲它們奪走了全部魚肉,但我堅信老人永遠沒有被打敗,因爲他在這場與整個大自然的惡戰中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無論他所處的環境多麼險惡,面對的敵人多麼強大,身邊的物資多麼缺乏,他都沒有向命運低頭或放棄爲理想奮鬥。“我會誓死奉陪到底”、“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這兩句嘹亮的口號體現出了他在逆境中爆發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聖地亞哥是精神上的聖者,理想上的贏家,他在這場心靈之戰中完勝!至於物質上的利益,可以忽略不計了。

老人的`鋼鐵意志讓我聯想到了體內埋藏着幾百塊彈片的作者;聯想到了慘遭臏刑的軍事家孫臏;聯想到了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又丟了手稿的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們告訴了人們人性的強悍和生命的硬度,他們是永遠不能被打敗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荊棘叢生、溝壑縱橫,數不清的困難正等待着我們。面對它們我們必須拿出人類意志中最強硬的部分,毫不畏懼地前進,正如聖地亞哥所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

名著讀後感 篇9

在衆多的名家作品中,有一本富有哲理的散文集。它的出現是一個奇蹟,這就是《張曉風散文集》。

經老師推薦,我在初一有幸認識了它,一拿到它,我就被它的外表吸引,接着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了它。在閱讀完第一篇後我發現,它的內容比精美的封面還要美。一口氣我通篇讀完了它,認識了它,通過了解它懂得了許多生活哲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我知道了除記敘文與詩歌外還有一種寫作方式--散文。

通過了解它,我認爲散文是一種比較好寫的文體,不僅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還可以無限表達自己的意願。

張曉風散文的特點是:語言精煉,文筆優美。當你大致看一遍時,會覺得內容顯得庸俗,但只要你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文章具有許多的散光點,無論是寫法,語言都寫的十分到位,把作者的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真可謂是“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啊!

讀完這本書,我第一感受就是震撼,因爲本書的散文對象十分廣泛,有寫生活的、有寫友誼的、有寫親情的、有寫想象的,豐富極了,這使我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踏實的寫作能力。

在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母親的羽衣》,這篇向我們講述的偉大的母親對我們無私無盡的愛,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時時尊愛我們的母親,好好善待每一位母親。

在接觸的衆多散文集中,我很喜歡《張曉風散文》,作者的寫作能力以及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值得我去學習,特別是每篇文章的結尾,往往是用精煉和優美的語言來修飾,讀完令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重讀此書,我又感到驚奇,驚奇我在日常的寫作中不知不覺的.會運用散文中的佳詞和名句,同時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加強,漸漸的讓我學會了一種新的寫作文體,觀察力更深,洞察力更強。我真爲自己能有幸拜讀此書而感到欣慰。

讀過《張曉風散文》的人都會有一種難以忘記的感覺,對讀者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幫助,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相信今後只要多看、多寫,我也能寫出那樣棒的文章,爲了這一目標,讓我繼續努力吧!

名著讀後感 篇10

猶記得小說開頭寫了這樣一段話:“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名爲‘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山水之間亭亭立着一座房屋的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多個“一”字的運用,既有落寞孤寂之感,也有恬靜閒適的意味。

就整部作品來看,整個書中世界如一個仙境,古樸實誠的人情風味,字字句句裏都透出一種淡雅、寧靜的香氣。鄉民同甘共苦,樂於分享,互幫互助,好像大家都是一家人。每每讀到這樣和諧的畫面,我都會感慨如今社會的複雜與冷漠,也會幻想着自己也生活在那樣的社會,大家相親相愛,不會爲一己私慾喪盡天良,丟失了最美的人性。這時,我不禁會想: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到底爲人類帶來了益處還是痛楚?我們的地球文明到底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說到小說中的人物,其實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爺爺。大老要求親,他似是在鼓勵大老時的溫柔和藹,他奔走於市裏與小山城之間的疲憊與勞累,他笑臉相迎問到別人關於大老、二老時的`懇切,他收了人家免費送的豬肉卻把錢放進人家竹筒裏的真誠……一幕幕影像,都在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多麼善良溫和的老人,爲可愛的小孫女操碎了心。他怕自己一把老骨頭挺不住了,丟下可憐的小姑娘獨自一人沒有人來照顧,又怕她照顧不好自己;他身體開始不適的那次,強忍着苦痛也要給孫女一個笑臉,捨不得她有半點擔心;他戴着一頂草帽,頂着烈日去問大老時,汗珠顆顆分明地掛在他臉上,愁悶的神情散不去,卻仍是那樣溫柔地面對小孫女;他尊重翠翠,不強求她做不喜歡的事;他爽朗的笑如可口多汁的脆梨……這是一份如此純淨的愛!

即使再愛,爺爺終是離開了。順順家的冷淡、翠翠外柔內剛的性格、當年女兒的慘死……白塔坍塌,人未還。爺爺走了,翠翠慟哭良久,也明白了爺爺生前沒提到的一切,終日守着渡口等候二老回來。結尾是開放式的:“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爺爺的淳樸、對孫女濃濃的疼愛讓人心疼,令人感動;翠翠的純美、善良、堅強,不僅吸引着大老、二老,更成了人們心目中純潔美好的象徵。這本小說中,每個人、每件事,都那麼打動人心,與當今這嘈雜、慾望化的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更是我如此喜歡《邊城》的原因。

名著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也讓我受益匪淺,由衷的佩服起這個身殘志堅的主人公:海倫·凱勒。

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講:在20世紀,一個叫海倫·凱勒的女孩一生非常不幸,一生下來就看不清東西,後來又因病聽不見聲音,不能說話了。因爲她無法與人溝通交流,使她恐懼而造成了孤僻的性格再加上父母寵她,她就變得更加任性了,只要誰做了她不滿意的事,她就又哭又鬧。直到她遇到了一位善良,耐心而又堅韌的莎莉文老師,將海倫從一個刁蠻、任性、沒耐心的女孩,培養成一個乖巧、懂事、細心的孩子。剛開始海倫十分調皮,不聽父母老師的話,莎莉文老師並沒有象她父母那麼寵她,海倫不但不配合,反而反抗。莎莉文老師還跟海倫大打出手。終於海倫受到了老師的感染,從此師生二人共同合作,海倫慢慢地變得好學,不停地追問老師一些問題。她的努力感動了上帝,她長大後畢業於哈佛大學,之後她同老師處處奔走,用盡全力,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機構,還寫了許多著名書籍,被評爲“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文章中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海倫從盲啞學校回到家中,大聲喊着他爸爸媽媽的時候,他父母興奮的不止淚流,然而我也早已淚水滿面,那不止是一聲爸爸媽媽,那是海倫日日夜夜的.努力,是她每天堅持練習的結果啊。她的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戰勝生命的勇氣,詮釋了用汗水澆灌,用樂觀和毅力施肥必開花結果的真理。

海倫,用她的行動書寫了奇蹟。一個殘疾人都尚且如此,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她面對困難,是多麼地樂觀、堅強、積極進取啊!與她相比,我自嘆不如,羞愧。想想今天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美好的生活,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我們卻沒有珍惜,平時,還總以條件差呀、困難多呀作爲沒有取得成功的理由。和海倫相比,這些困難是多麼微不足道呀!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想我也要象她一樣堅強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一個殘疾的女孩,都這樣珍愛生命、這樣熱愛世界,我們這些健康的人更應該珍惜每一天的時光,爲這個美麗的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

名著讀後感 篇12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其中,最令我有感觸的,便是《景陽岡武松打虎》這篇文章了。

作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果然名不虛傳。

《水滸》有許多 版本,京劇、評書以及電視劇,樣樣都有它的內容。然而讀一讀施老先生的原著,纔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痛快淋漓呢!人物對朝廷的不滿,一百零八好漢的俠肝義膽和英勇氣魄,以及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正氣,真真令人佩服至極。

讀完《水滸》,令我念念不忘的,便是好漢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魄力。在現代社會,也有不少的”不平“吧?然而人們的態度呢?路上遇到了麻煩,只會遠遠地避開。尤記得小悅悅,那個可憐的'女孩。她在馬路被一輛輛汽車碾過,十幾位路人卻視而不見。唯有那位收垃圾的老婆婆,好心地將她送往醫院,最終卻也沒逃過那悲劇命運。那十幾位視而不見的路人,卻比不上那位盲老人。若是人及時伸出援手,那麼小悅悅應該還在父母前玩耍吧”這個時代,人們的心仍比不上那幾百年前般的善良純淨了麼?所謂“拔刀相助”,只怕已成了“拔腳就跑”了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是所有水滸好漢的俠義了吧。在現在,這俠義,只怕也已有了變化了吧?人們都記得,一位老人被車撞傷,兇手逃逸,老人被救卻誣陷救自己的恩人的事情。因爲兇手跑了,所以老人寧可冤枉救自己的人,也要取得賠償。這也就是 “報恩”了吧?即便尋到了兇手,老人卻拒死不認。這就是人心了吧?於是,即使“路見不平”,她難怪沒有人敢去“拔刀相助”了麼?

或許,這便是虛構與現象的區別了吧。但是,有人想把虛幻的美好變成現實麼?一定有不少人看過《水滸》,併爲此激動奮發敬佩過。但爲什麼,不用實際行動來詮釋這《水滸》精神呢?在《水滸》書中,那些背景要比現在差多了,處處戰亂,人民起義。至於現在,人們生活在太平盛世裏,生活安逸富足。在這些熱鬧繁華的城市裏,若人的心可以更暖一些,豈不更好?

我敬佩《水滸》英雄,也向往一個人人善良溫暖的社會。我會開始,學習那“水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