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爲恰當的理解。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瞭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並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從而使溝通更爲順暢。感受源於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癒,因此學會傾聽尤爲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着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爲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爲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纔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讀完這本書,我瞭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爲淺薄。但我相信隨着閱讀次數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2

回顧一下這兩個月的日子,感覺過的很快,其實虧了我進了精進八組,不然憑藉自己的毅力很難堅持每天看書,一個月一本的速度。如果不是大家相互比較鼓勵很難堅持下去,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推遲吧!感謝這本書帶來我不一樣的觀點,畢竟我以前雖然生氣但是從來沒有認真的表達過我內心的需求,也就沒有時刻理解別人的需求。

明天老大該參加學校的考試了,我是很希望她今天晚上能再堅持寫寫作業看看書的,但是似乎她沒有這樣的想法,放學後看電視吃零食,提醒了她好幾次她都不爲所動,到吃完晚飯了她爸爸讓她去學習一會,結果她哭了。本來今天回家來給我看看她的試卷,考試比以前進步了,她跟我說她要明天爭取考試到95分以前,她有信心,我很高興她這麼想。

我試着和她溝通,我說:“你是不是覺得反正明天就要考試了寫不寫作業無所謂了?是不是這兩次數學語文考試都是90分以上了所以你很滿足了?是不是想玩一晚上?放鬆一下?”

我問的這些孩子都點頭,那麼我理解了她的'需求。後來她跳到牀上,不誇張真的是跳起來的,她說羨慕老二天天可以自由自在,然後說了一句很戳我心的話:“今天終於這麼早上牀了,還自己早早洗漱完畢。媽媽我好高興啊終於可以自由自在了,放假一個星期呢,不用寫作業想幹嘛幹嘛,只是提前一天吧了。”

唉,沒再催她寫作業,就今晚玩吧。實在是不好再讓她寫作業了。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3

在我們的生活裏,特別是和親密的家人,先生之間,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語言暴力。逃避解決問題時採用“冷暴力”,一時氣上心頭不能自制時就會用狠毒的語言中傷對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溝通模式。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

1、觀察而不評判;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犯的毛病,妄加判斷,添油加醋地加入個人主觀判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他人“貼標籤”。

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畢竟我們是有情緒的個人,允許有情緒,但直接表達就好,不必用過分偏激的語言或者行爲來提醒對方我很失望、生氣、憤怒。

3、個人的需要/價值觀念;靜下來捫心自問,是什麼樣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觀念導致我會有現在的情緒,不去責怪他人的行爲,而是將”矛頭“指向自己,是因爲自己的某個需求,而導致會這樣看待他人的行爲,是自己的需求和觀念導致了自己的情緒。

4、請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注意語氣委婉。女生愛玩”你猜猜猜“的遊戲,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請求,至少曾經我是這樣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當的,因此會起很多不開心。直接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實踐下來也會帶來思考問題方式的轉變,我們不會再怨氣沖天負能量地去抱怨指責他人,而是在自我觀察剖析之後,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樣,當他人在抱怨指責時,我們平靜地去傾聽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麼爭論也能平息。

我想這本書將把我帶入一個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轉變,和影響到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4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站在制高點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爲幌子來回避責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你根本不照顧這個家庭”比“你一週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纔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基於事實的溝通是尊重,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後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無助於解決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最後說出自己的請求,明確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更利於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慾,在生氣時會自然而然的批評、埋怨他人,這種發泄並不利於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發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可以試試在今後的溝通中用到“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打雷聽聲,聽話聽音”,真誠的傾聽他人的感受,進行反饋。

很高興你能看到這裏,這說明你已經開始準備做出改變了不是嗎?祝願你既能擺脫情感的束縛,又能不麻木可憎,成爲生活的主人,遇見更美好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5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這句話一語中的,說到了點子上。

我們人類有很多感受,傷心呀,高興啊,失望啊等等,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話而引發,通常我們習慣把這種感受歸結於那些行爲或者是言語帶來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們有這種感受的。例如有時候孩子不好好吃飯,我就很着急,就想上火。其實我的這種感受,來源於我自身的需要(我做爲孩子的母親,我希望他們健健康康的)!這是我深挖之後發現的,這個真的需要練習長期的練習,形成一個習慣,一旦發現自己的感受及時去挖掘內心的需求,否則的話,我們還是非常容易把別人的一些言行當成我們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個心得就是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目前,我應該是處於第二個階段,面目可憎階段。有時候覺得日子過的就特別憋屈,特別委屈,原來自己是在犧牲自己,迎合別人,光爲別人的情緒負責,總想着讓別人滿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會好過一些。但是這樣做的後果,自己非但沒有更好過,而且確實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兒似的,不想讓任何人失望,那麼就只能委屈自己了。當別人一不高興,我通常會自責或者心虛。成長的第三個階段,生活的主人,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達到的一個階段,那個時候我們有愛有力量,我們樂於分享,樂於貢獻,樂在其中!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想要的就是那個香,我樂意要那個香!